非统考专业课真题相关资料
3.8万次浏览
7691人收藏
厦门大学844自动控制原理2023年考研真题

厦门大学844自动控制原理2023年考研真题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原则上按顺序作答,所有答案必须标注题号。3、填(书)写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4、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试题一并装入试卷袋中交回。5、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注: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试卷上作答无效第1页一、某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中τ是铁芯磨损程度系数,τ的初始值为0, 求τ的最大值。\mid+\frac {1}{105} H2 二、PID的传递函数为k_{P}+\frac {k_{1}}{s}+k_{D}s, D的幅频特性图如下所示,问:(1)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时,满足e_{ss}<0.1, 求PID的系数。(2)求原系统\frac {()}{()()} 校正后的幅值裕度。(3)写出PID控制中各个环节的作用。0.1 1 三、某系统的结构图如下,问:S+1 S10.)0.25 str[ S 5+1 个2.St1(1)求该系统的概略根轨迹。(2)求\phi >0.707 时的值。注: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试卷上作答无效第2页四、某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如下。x=[)x+b[] y=[ ]x 问:(1)判断该系统的能控性。(2)判断其能观性。五、某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其中A和k未知,b和c为

考研真题厦门大学844自动控制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Table of Contents 内容 简介 目 录 2014 年 厦门 大学 自动 控制 原理 考研 真题 ( 回忆 版 ) 2013 年 厦门 大学 844 自动 控制 原理 考研 真题 2012 年 厦门 大学 844 自动 控制 原理 考研 真题 2011 年 厦门 大学 844 自动 控制 原理 考研 真题 2010 年 厦门 大学 844 自动 控制 原理 考研 真题 2009 年 厦门 大学 844 自动 控制 原理 考研 真题 2008 年 厦门 大学 844 自动 控制 原理 考研 真题 2007 年 厦门 大学 844 自动 控制 原理 考研 真题 2006 年 厦门 大学 844 自动 控制 原理 考研 真题 2005 年 厦门 大学 844 自动 控制 原理 考研 真题 2004 年 厦门 大学 844 自动 控制 原理 考研 真题 2003 年 厦门 大学 844 自动 控制 原理 考研 真题 2002 年 厦门 大学 自动 控制 原理 考研 真题 2001 年 厦门 大学 自动 控制 原理 考研 真题 2000 年 厦门 大学 自动 控制 原理 考研 真题 内容 简介 考研 真题 是 每 个 考生 复习 备考 必 不 可 少 的 资料 , 通过 研究 历年 真题 能 洞悉 考试 出题 难 度 和 题型 , 了解 常 考 章节 与 重要 考点 , 能 有效 指明 复习 方向 。 “ 为了 帮助 参加 厦门 大学 844 ” 自动 控制 原理 考试 科目 的 考生 复习 备考 , 精心 编著 了 配套 辅导 用 书 ( 均 提供 免费 下载 , 免费 升级 ) : 1 . 厦门 大学 844 自动 控制 原理 历年 考研 真题 汇编 2 . 厦门 大学 844 自动 控制 原理 考研 全套 资料 “ 本书 收录 了 厦门 大学 844 ” 自动 控制 原理 2000 ~ 2014 年 的 15 套 考研 真题 。 历年 真题 是 很 有 价值 的 复习 备考 资料 , 通过 研习 考研 真题 , 可以 了解 本 考试 科目 的 出题 风格 、 难 度 及 命题 点 。 为了 保证 产品 质量 , 每年 均 根据 当年 最新 考试 要求 等 对 本书 进行 改版 升级 , 我们 一旦 对 该 产品 的 内容 有 所 修订 、 完善 , 系统 将 提示 学员 下载 升级 , 获得 最新 版本
最新厦门大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资料

最新厦门大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资料

厦门 大学 考研 历年 真题 及 答案 解析 聚 创 考研 网 汇集 厦门 大学 各 学院 的 专业 考研 真题 等 资料 , 同 时 与 厦门 大学 专业 课 成绩 前 三 名 的 各 专业 硕士 研究 生 合作 编写 了 研发 的 《 厦门 大学 考研 专业 复习 全书 》 及 《 全真 模拟 题 解析 》 。 本书 系统 全面 总结 考研 专业 课 知识 , 重 难点 分明 , 深度 解析 历年 考研 真题 并 进行 命题 预测 , 为 考生 节省 大量 宝贵 的 复习 时 间 , 帮助 考生 在 扎实 基础 之 上 迅速 提高 专业 课 成绩 , 是 今年 考生 从 基础 到 冲刺 阶段 必备 的 考研 专业 课 资料 。 【 亮点 介绍 】 1 . 专业 课 深度 解析 部分 从 考研 各 知识 点 历年 的 考察 频率 和 变 化 趋势 , 明确 重要 考点 和 参考 书目 的 重要 章节 , 从 宏观 试题 分 析 、 命题 预测 、 全程 规划 建议 、 高分 学长 考研 经验 等 角度 直 抵 专 业 课 考研 资讯 最 前沿 , 准确 把握 专业 课 的 考研 规律 。 2 . 核心 考点 解析 部分 根据 官方 参考 书目 编写 , 对 教材 内容 进 行 精简 整合 , 所有 知识 点 均 根据 其 历年 考察 的 频率 进行 重要 程度 评估 , 并 对 真题 考 过 的 知识 点 进行 明晰 , 免去 考生 自己 查阅 、 分 析 的 烦恼 , 深入 探讨 重点 考点 , 精准 洞察 知识 脉络 。 部分 难点 附 有 重点 提示 和 易 出 考试 题型 说明 。 本 部分 内容 对 前 几 轮 复习 具有 较 大 辅助 作用 , 在 考研 后期 复习 阶段 可 脱离 教材 结合 核心 考点 解 析 进行 理解 和 记忆 , 提高 考生 的 复习 效率 和 复习 效果 。 3 . 历年 真题 及 答案 解析 部分 给 出 了 专业 课 考试 历年 考研 真 题 , 内 含 详细 而 精准 的 参考 答案 。 聚 创 考研 网 根据 厦门 大学 的 每 一 年 考试 范围 进行 更新 完善 , 年年 相伴 考研 。 如 需要 完整 版 请 联系 微 信 mskaoyan 购买 。 【 复习 全书 使用 说明 】 一 、 复习 全书 ( 主要 含 核心 考点 和 历年 真题 ) 的 使用 建议 ( 一 ) 复习 第 一 招 : 按图索骥 , 宏观 洞悉 1 . 复习 基础 阶段 : 初步 浏览 及 标识 复习 中 的 疑惑 点 , 此 阶段 重在 对 整体 知识 内容 留 有 印象 , 知晓 重点 , 解决 疑惑 点 ; 2 . 复习 深化 阶段 : 对应 核心 考点 具体 内容 , 增加 标识 , 此 阶 段 可 对照 具体 内容 的 复习 情况 , 把 未 熟练 掌握 内容 进行 标识 及 补 充 复习 中 发现 的 重要 内容 ; 3 . 复习 冲刺 阶段 : 可 脱离 参考 书 及 复习 全书 中 的 核心 考点 解 析 部分 , 单独

考研专业课真题必练——自动控制原理

考研专业课真题必练自动控制原理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3563487内容简介······本书针对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复习指导的需求,精选40所高校考研真题,对主要知识考点归纳整理,按照先分析讲解,后训练提升的思路编写。本书内容涵盖经典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分析、现代控制理论三部分,内容包括: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系统数学建模、系统稳定性和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系统校正、离散控制系统、非线性系统、状态空间法、考研真题套题训练及参考答案,共10章。本书具有如下特点:考点归类解析,复习成体系;经典型题破解,针对性强;名校真题详解,直通考研试卷;真题配套训练,讲练结合效果突出。本书适合于高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用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教学参考使用。整体的编排是按照系统介绍和特性分析的思路来的,好处是可以比较不同模型、判据和方法之间

844自动控制原理真题

1 、 ( 10 分 ) 图 1 为 转动 物体 , J 表示 转动 惯量 , f 表示 摩擦 系数 。 若 输入 为 转矩 , , 输出 为 角 位移 , 求 传递 函数 。 图 1 转 动物 体 2 、 ( 10 分 ) 求 图 2 所 示 系统 输出 的 表达 式 图 23 、 ( 20 分 ) 单位 负 反馈 系统 的 开 环 传递 函数 为 , 其中 、 。 试 求 : ( 1 ) 闭环 系统 稳定 , K 和 T 应 满足 的 条件 ; 在 K - T 直角 坐标 中 画 出 该 系统 稳定 的 区域 。 ( 2 ) 若 闭环 系统 处于 临界 稳定 , 且 振动 频率 , 求 K 和 T 的 值 。 ( 3 ) 若 系统 的 输入 为 单位 阶 跃 函数 , 分析 闭环 系统 的 稳态 误差 。 4 、 ( 20 分 ) 系统 结构 如 图 4 所 示 。 ( 1 ) 画 出 系统 的 根 轨迹 图 , 并 确定 使 闭环 系统 稳定 的 K值 范围 ; ( 2 ) 若 已知 闭环 系统 的 一个 极点 为 , 试 确定 闭环 传递 函数 。 图 45 、 ( 10 分 ) 系统 动态 方框 图 及 开 环 对数 频率 特性 见 图 5 , 求 的 值 。 图 56 、 ( 10 分 ) 已知 单位 负 反馈 系统 开 环 频率 特性 的 极 坐标 如 图 6 所 示 , 图示 曲线 的 开 环 放大 倍数 K = 500 , 右 半 s 平面 内 的 开 环 极点 P = 0 , 试 求 : ( 1 ) 图示 系统 是否 稳定 , 为 什么 ? ( 2 ) 确定 使 系统 稳定 的 K值 范围 。 图 67 、 ( 10 分 ) 是非 题 ( 若 你 认为 正确 , 则 在 题号 后 打 , 否则 打 × , 每 题 1 分 ) ( 1 ) 经过 状态 反馈 后 的 系统 , 其 能 控 能 观 性 均 不 发生 改变 2 ) 若 一个 可观 的 n维 动态 系统 其 输出 矩阵 的 秩 为 m , 则 可 设计 m 维 的 降 维 观测 器 3 ) 由 已知 系统 的 传递 函数 转化 为 状态 方程 , 其 形式 唯一 4 ) 一个 能 控 能 观 的 连续 系统 离散 化 后 仍然 保持 其 能 控 与 能 观 性 5 ) 非 线性 系统 的 稳定 性 概念 是 全局 性 的 , 与 系统 的 初始 条件 和 外部 输入 无关 6 ) 若 系统 完全 能 控 能 观 , 则 可以 设计 该 系统 的 状态 反馈 控制 器 与 状态 观测 器 , 但 须 注意 的 是 其 设计 结果 将 相互 影响 7 ) 描述 函数 法 是 线性 系统 频率 法 的 推广 , 但 它 只 考虑 了 主导 极点 的 频率 响应 8 ) 对 一个 n维 的 能 控 能 观 线性 SISO 系统 , 其 状态 方程 与 传递 函数 描述 是 等价 的 9 ) 系统 S1 能 控 的 充 要 条件 是 其 对偶 系统 S2 能 观 10 ) 经过 非 奇异 线性 变换 的 线性 定 常 系统 不 改变 其 状态 的 能 控 性 8 、 ( 10 分 ) 如 图 8 所 示 离散 系统 , T = 1 , 问 : 系统 取 在 什么 范围 , 系统 是 稳定 的 。 图 89 、 ( 15 分 ) 如 图 9 所 示 电路 , 当 。 设 在 时 , 开关 合 上 , , 状态 变量 为 电

2023年自动控制原理含20%现代考研真题试卷

自动 控制 原理 ( 含 20 % 现代 ) 考研 真题 试卷 一 、 ( 20 分 ) ( 本 题 仅 限于 单 考生 完毕 , 单 考生 还 需 在 如下 各 题 中选 做 80 分 的 考题 , 统考 生 不 做 此 题 ) 1 . 给定 系统 的 开 环 传递 函数 为 试 鉴别 K 取值 时 系统 稳定 。 已知 某 一 闭环 系统 有 一对 主导 极点 , 由于 这 对 主导 极点 距离 S 平面 的 虚轴 太 近 , 使得 系统 的 阶 跃 响应 较 差 。 试问 系统 响应 较 差 表 目前 哪 方面 ? 欲 改善 系统 性能 应 采用 什么 措施 ? 二 、 ( 10 分 ) 试 求 图 一 所 示 系统 的 微分 方程 。 其中 处 作用 力 u ( t ) 为 输入 , 小车 位移 x ( t ) 为 输出 。 三 、 ( 10 分 ) 给定 系统 的 方框 图 如 图 二 所 示 , 试 求 闭环 传递 函数 。 四 、 ( 10 分 ) 设 单位 反馈 系统 的 开 环 传递 函数 为 G ( s ) = 1 . 求 K = 20 , 单位 斜坡 输入 r ( t ) = t 时 , 系统 的 稳态 误差 ; 2 . 欲 使 系统 的 稳态 误差 减小 10 倍 , 应 采用 什么 措施 。 五 、 ( 10 分 ) 某 控制 系统 的 开 环 零 、 极点 分布 如 图 三 所 示 , 试 绘制 根 轨迹 图 。 六 、 ( 10 分 ) 试用 相 平面 法 分析 如下 系统 的 稳定 性 。 七 、 ( 20 分 ) 某 单位 反馈 系统 的 开 环 传递 函数 为 G ( s ) = 1 . 绘制 系统 频率 特性 的 极 坐标 图 和 对数 坐标 图 。 2 . 用 奈魁斯特 稳定 性 鉴别 系统 的 稳定 性 。 八 、 ( 10 分 ) 已知 某 离散 系统 的 Z 特性 方程 为 Z3 + 3 . 5 Z2 + 3 . 5 Z + 1 = 0 试 判断 该 系统 有 几 种 不 稳定 根 。 九 、 ( 20 分 ) 已知 系统 的 状态 空间 描述 为 1 . 求 系统 的 特性 值 、 特性 向量 以及 约当 原则 型 。 判断 系统 的 状态 能 控 性 、 能 观测 性 。

2023年《自动控制原理》考研胡寿松版考研真题库

假如 取 x 和 构成 坐标 平面 , 则 系统 的 每 一 种 状态 均 对应 于 该 平面 上 的 一点 , 这 个 平面 称 相 平面 。 二 、 问答 题 1 对 控制 系统 进行 校正 时 , 在 什么 状况 下 , 不 适宜 采用 串联 超前 校正 ? 为何 ? [ 华中 科技 大学 研 ] 答 : 在 系统 的 迅速 性 满足 规定 而 稳定 性 不 满足 规定 或 迅速 性 已经 到达 规定 而 但愿 系统 的 动态 响应 超 调量 不 太 大 时 不 适宜 采用 超前 校正 , 由于 超前 校正 会 改善 系统 的 迅速 性 , 同步 会 使 系统 的 稳态 性能 变差 , 有 高频 噪声 信号 时 亦 不 适宜 使用 。 2 对于 超前 、 滞后 、 滞后 - 超前 三 类 校正 装置 : ( 1 ) 分别 论述 其 控制 功能 ; ( 2 ) 对于 PI 控制 、 PID 控制 、 PD 控制 , 分别 属于 上述 二 三 类 校正 装置 的 哪 一 类 ? 为何 ? [ 武汉 大学 研 ] 答 : ( 1 ) 超前 校正 的 目的 是 改善 系统 的 动态 性能 , 实 目前 系统 静态 性能 不 受损 的 前提 下 , 提高 系统 的 动态 性能 。 通过 加入 超前 校正 环节 , 运用 其 相位 超前 特性 来 增大 系统 的 相位 裕 度 , 变化 系统 的 开 环 频率 特性 , 但 会 使得 系统 对 高频 噪声 的 克制 能力 减小 , 抗 干扰 能力 下降 。 滞后 校正 通过 加入 滞后 校正 环节 , 使 系统 的 开 环 增益 有 较 大 幅度 增长 , 同步 又 使 校正 后 的 系统 动态 指标 保持 原 系统 的 良好 状态 。 它 运用 滞后 校正 环节 的 低 通 滤 波 特性 , 在 不 影响 校正 后 系统 低频 特性 的 状况 下 , 使 校正 后 系统 中 高 频段 增益 减少 , 从而 使 其 穿越 频率 前移 , 到达 增长 系统 相位 裕 度 的 目的 。 缺陷 是 会 使 系统 响应 速度 变 慢 。 滞后 超前 校正 装置 综合 了 超前 校正 装置 和 滞后 校正 装置 的 特点 , 当 系统 的 动态 性能 和 稳态 性能 都 达 不 到 规定 期 , 可以 考虑 使用 滞后 超前 校正 装置 ; ( 2 ) PI 属于 滞后 校正 装置 , 由于 它 具有 相位 滞后 作用 ; PD 属于 超前 校正 装置 , 由于 它 可以 提高 超前 相 角 ; PID 属于 滞后 超前 校正 装置 , 由于 其 在 低 频段 具有 滞后 效应 , 中 频段 具有 超前 效应 。 3 在 计算机 控制 系统 中 , 常 采用 增量 PID 算法 。 与 位置 PID 算法 相 比较 , 阐明 两者 的 差异 及其 使用 特点 。 [ 重庆 大学 研 ] 答 : 增量 型 PID 算法 的 输出 值 是 两 采用 时刻 间 的 差 , 即 相对 值 , 增量 式 算法 长处 : 算式 中 不 需要 累加 。 控制 增量 Δ u ( k ) 确实 定 仅 与 近来 3 次 的 采样 值 有关 , 轻易 通过 加权 处理 获得 比 很 好 的 控制 效果 ; 计算机 每次 只
厦门大学考研真题

厦门大学考研真题

厦门大学考研真题

厦门大学《自动控制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厦门大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自动控制原理》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自动控制原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专业:_姓名:_考号:_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题分20 20 20 20 20 100 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控制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系统的复杂性B.提高系统的稳定性C.减少系统的响应速度D.降低系统的能耗2.拉普拉斯变换在控制系统分析中的主要作用是:()A.时间域分析B.频域分析C.空间域分析D.颜色域分析3.在自动控制系统中,PID控制器的D部分主要用于:()A.改善系统的稳定性B.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C.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D.抑制系统的噪声4.根轨迹法用于分析控制系统的:()A.稳态性能B.瞬态性能C.稳定性D.可控性5.奈奎斯特图用于分析系统的:()A.时域响应B.频域响应C.稳态误差D.零输入响应6.状态空间表示法中的状态变量通常表示系统的:()A.输入B.输出C.内部状态D.噪声7.在控制系统中,增益调节器主要用于:()A.调整输入信号B.调整反馈信号

考研《自动控制原理(含20%现代)》真题.

考研《自动控制原理(含20%现代)》真题.一、(10分)图一为一液位对象,Qin、Qout分别表示单位时间内流入和流出贮槽的液体量,h为液面高度,贮槽的截面积S=0.5m2,设节流阀开度保持一定,则流出流量Qout=αh,(α为阀的节流系数,可视为常数)。如果初始静态值h0=1.5m,qin0=qout0=0.1m3/min,试求以Qino输入,h为输出的微分方程式,并确定其放大系数和时间常数。二、(10分)单位负反馈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三所示。试确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三、(12分)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当T=0.05时,画其根轨迹图,并确定使系统阶跃输入响应为无超调(即过阻尼)时的K取值范围;(2)试选择T(>0)使根轨迹具有一个非零分离会合点,问:此时的阶跃响应能否出现无超调过程,绘出草图,并给出必要的解释。四、(16分)1.(8分)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H(s)=S(S1)10(1+TdS),试用频率法确定使系统闭环稳定的Td值范围,并画出系统稳定时的奈氏曲线图。2.(8分)最小相位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图三
厦门大学最新考研真题

厦门大学最新考研真题

厦门 大学 最新 考研 真题 理论 : 一 、 名词 解释 1 、 亚 文化 2 、 制度 化 3 、 无为 4 、 群 二 、 简答 1 、 迪尔凯姆 的 知识 来源 问题 2 、 葛洪 的 社会 控制 思想 3 、 从 功能 论 和 冲突 论 角度 如何 看到 现代 社会 的 家庭 三 、 论述 1 、 论述 转型 社会 的 中国 的 社会 风险 2 、 如何 理解 中国 转型 期 的 收入 分配 差距 社会 学 部分 : 一 、 名词 解释 1 、 控制 组 2 、 测量 变量 的 层次 3 、 非 参 数 检验 二 、 简答 1 、 数学 期望 的 定义 和 作用 2 、 方 差 分析 对 因 变量 的 要求 3 、 文献 评论 和 文献 研究 法 的 异同 三 、 计算 1 、 二 总体 成数 差 假设 检验 2 、 一元 回归 方程 , 皮尔逊 系数 四 、 论述 1 、 王国维 做 学问 的 三 重 境界 , 昨夜 西风 凋 碧树 , 独 上 高楼 , 望 尽 天涯 路 ; 衣带 渐 宽 终 不悔 , 为 伊 消 得 人 憔悴 ; 众 里 寻 他 千 百度 , 蓦然 回首 , 那 人 却 在 灯火 阑珊 处 。 举 一个 社 会 学 调查 实例 , 说明 在 这 三 阶段 分别 用到 哪些 。 2 、 为了 了解 当代 大学生 就业 困境 , 请 你 设计 一个 访谈 , 不 超过 十 个 问题 。 厦门 大学 考研 真题 社会 学 理论 部分 : 一 、 名词 解释 : 谈话 分析 小康 民胞物与 价值 相关 与 价 值 中立 货币 哲学 二 、 简答 : 1 哈贝马斯 社会 行动 理论 。 2 葛兰西 意识 形态 的 霸权 主义 。 3 霍曼斯 交换 命题 。 4 托克维尔 民主 论 。 5 涂尔干 社会 事实 与 社会 学 研究 。 三 、 论述 : 1 谈谈 对 中国 社会 管理 的 看法 。 2 什么 是 社会 学 想象 力 ? 结合 我国 转型 期 的 实践 举例 说明 。 3 评述 存 天理 , 灭 人 欲 。 社会 学 部分 : 一 、 名词 解释 : 社会 定义 范式 , 层次 谬误 , 量表 , 统计 推论 。 拒绝 域 。 二 、 简答 : 1 为 什么 是 弃 真 错误 发生 的 概率 。 2 信 度 与 效度 的 关系 。 3 非 概率 抽样 。 4 一元 方 差 分析 的 思路 。 5 文献 法 的 特点 。 三 、 1 G 系数 计算 以及 其 的 假设 检验 。 2 大 样本 总体 的 P 假设 检验 。 四 、 论述 1 社会 研究 的 特点 。 2 阻碍 问卷 调查 的 因素 。 厦门 大学 考研 真题 社会 学 理论 一 、 名词 解释 信任 炫耀 性 消费 化 性 起 伪 常人 学 社会 角色 二 、 简答 1 、 简述 孔德 的 社会 秩序 理论 2 、 简述 涂尔干 的 社会 思想 3 、 简述 埃利亚斯 的 “ 革命 分子 的 困境 ” 理论 4 、 简述 哈贝马斯 的 系统 对 生活 世界 殖民
考研专业课真题必练自动控制原理真题pdf

考研专业课真题必练自动控制原理真题pdf

考研 专业 课 真题 必 练 自动 控制 原理 pdf 一 、 ( 15 分 ) 控制 系统 如下 图 所 示 : H _ { 4 } ( s ) R ( s ) C ( S ) G _ { 2 } ( s ) G1 ( s ) G _ { 3 } ( s ) G _ { 4 } ( s ) G _ { 5 } ( s ) G _ { 6 } ( s ) H _ { 2 } ( s ) H _ { 3 } ( s ) H _ { 1 } ( s ) 试 求 系统 的 传递 函数 C ( s ) / R ( s ) 。 二 、 ( 15 分 ) 已知 某 一 随 动 系统 如 图示 , 要求 系统 的 R ( s ) E ( s ) K C ( s ) 超 调量 为 0 . 2 , 峰值 时间 等于 1 s 。 S ( S + 1 ) B ( s ) 1 . 求 增益 K 和 速度 反馈 系数 K _ { h } 的 值 ; ( 9 分 ) 1 + K _ { h } S 2 . 单位 阶 跃 输入 下 的 稳态 误差 ess 。 ( 6 分 ) 三 、 ( 15 分 ) 系统 如 图 所 示 , 现 采用 负 反馈 方式 , 欲 将 系统 调节 时间 减小 到 原来 的 0 . 1 倍 , 且 保证 原 放大 倍数 不变 , 试 确定 参数 K 。 和 K _ { H } 的 取值 。 R ( s ) E ( s ) 10 C ( s ) K _ { 0 } 0 . 2 S + 1 B ( s ) K _ { h } 四 、 ( 15 分 ) 已知 一 单位 反馈 系统 的 开 环 传递 函数 为 G ( s ) = \ frac { K _ { 0 } ( s + 4 ) } { s ( s + 2 ) } 。 1 . 试 证明 该 系统 根 轨迹 的 复数 部分 为 一 圆 , 并 画 出 根 轨迹 。 ( 8 分 ) 2 . 分析 Ko 从 0 \ rightarrow \ infty 变化 时 系统 阻尼 比 的 变化 情况 ; ( 4 分 ) 3 . 分析 Ko 从 00 变化 时 系统 超 调量 的 变化 情况 。 ( 3 分 ) 《 自动 控制 原理 》 试卷 第 1 页 共 3 页 五 、 ( 15 分 ) 画 出 G ( s ) H ( s ) = \ frac { 50 } { s ^ { 3 } + 4s ^ { 2 } + 9s + 10 } 的 乃 氏 图 , 判断 对应 闭环 系统 的 稳定 性 。 六 、 ( 15 分 ) 已知 负 反馈 控制 系统 的 开 环 传递 函数 为 G ( s ) H ( s ) = \ frac { 2 ( 10 + s ) } { s ( 2 + s ) } , 1 . 试 绘制 开 环 系统 的 伯德图 ; ( 7 分 ) 2 . 求 系统 的 相位 稳定 裕 量 和 剪切 频率 oc 。 ( 8 分 ) 七 、 ( 8 分 ) 已知 系统 特征 方程 为 D ( s ) = s ^ { 4 } + 6 s ^ { 3 } + 12s ^ { 2 } + 11 s + 6 = 0 , 用 劳斯 判据 判别 系统 稳定 性 。 八 、 ( 12 分 ) 已知 采样 系统 结构 如 图 所 示 , 其中 采样 周期 T = 1 。 C ( S ) T ( S + 1 ) ( S + 2 ) T 求 开 环 脉冲 传递 函数 和 闭环 脉冲 传递 函数 ; ( 12 分 ) 九 、 ( 20 分 ) 已知 系统 的 状态 空间 表达 式 为 : x = [ \ matrix { 0 & 1 \ cr 0 & - 2 } ] x + [ \ matrix { 0 \ cr 1 } ] u y = [ 20 ] x 1 . 画 出 系统 的 结构 图 ; ( 3 分 ) 2 . 求 出 系统 的 传递 函数 ; ( 3 分 ) 3 . 判断 系统 的 可 控 性 和 可观 性 ; ( 6 分 ) 《 自动 控制 原理 》 试卷 第 2 页 共 3 页 4 . 求 出 系统 的 状态 转移 矩阵 e ^ { At } 。 ( 8 分 ) 十 、 ( 20 分 ) 已知 某 系统 通过 状态 反馈 ( K = [ k _ { 0 } k _ { 1 } k _ { 2 } ] = [ 3 - 14 - 5 ] ) 后 , 获得 其 期望 的 闭环 极点 : \ lambda = - 1 , - 1 , - 3 。 请 写 出 原 系统 的 能

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

一、填空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1.人们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_,_。2.状态空间表达式是由_方程与_方程组成3.根据阻尼比g的变换,二阶系统可以分为欠阻尼、临界阻尼与过阻尼,请写出此三类阻尼所对应的阻尼比\varsigma 的范围_,_,_。4.I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是一条斜率为_的直线。5.PID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传递函数为_,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系统的_性能。6.系统能控性描述的是_与_的关系。7根轨迹起始于_,终止于_ 二、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请描述传递函数的定义?(4分)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表达式是描述系统的两种数学模型的基本形式,请问它们在描述系统上有什么区别?(6分)2.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任何一个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都是由哪两个过程组成?对这两个过程的定义进行描述?(10分)三、计算题:(共2小题,共20分)1.已知系统方框图如图3.1所示,1)请画出信号流图;(3分)2)用梅森增益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10分)H1 R(s)C(s)3 3°5 1. 图3.1系统框图2.闭环系统的
厦门大学844自动控制原理2021年考研真题试卷

厦门大学844自动控制原理2021年考研真题试卷

2021年厦门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844自动控制原理(15分)(15分)(15分)(15分)(15分)(15分)(15分)(15分)(30分)

自动控制原理自考真题

一 . 选择 题 1 . 系统 和 输入 已知 , 求 输出 并 对 动态 特性 进行 研究 , 称为 ( ) A . 系统 综合 B . 系统 辨识 C . 系统 分析 D . 系统 设计 2 . 惯性 环节 和 积分 环节 的 频率 特性 在 ( ) 上 相等 。 A . 幅 频 特性 的 斜率 B . 最小 幅值 C . 相位 变化 率 D . 穿越 频率 3 . 通过 测量 输出 量 , 产生 一个 与 输出 信号 存在 确定 函数 比例 关系 值 的 元件 称为 ( ) A . 比较 元件 B . 给定 元件 C . 反馈 元件 D . 放大 元件 4 . ω 从 0 变化 到 + 时 , 延迟 环节 频率 特性 极 坐标 图 为 ( ) A . 圆 B . 半圆 C . 椭圆 D . 双 曲线 5 . 设 系统 的 特征 方程 为 D ( s ) = s ^ { 4 } + 8s ^ { 3 } + 17 s ^ { 2 } + 16 s + 5 = 0 , 则 此 系统 ( ) A . 稳定 B . 临界 稳定 C . 不 稳定 D . 稳定 性 不 确定 。 6 . 若 系统 的 开 环 传递 函数 为 \ frac { 10 } { s ( 5 s + 2 ) } , 则 它 的 开 环 增益 为 ( ) A . 1 B . 2C . 5D . 107 . 二 阶 系统 的 传递 函数 G ( s ) = \ frac { 5 } { s ^ { 2 } + 2 s + 5 } , 则 该 系统 是 ( ) A . 临界 阻尼 系统 B . 欠 阻尼 系统 C . 过阻尼 系统 D . 零 阻尼 系统 8 . 稳态 误差 e 与 误差 信号 E ( s ) 的 函数 关系 为 ( ) A . e _ { ss } = \ lim _ { s \ rightarrow 0 } E ( s ) B . e _ { ss } = \ lim _ { s \ rightarrow 0 } sE ( s ) C . e _ { ss } = \ lim _ { s \ rightarrow \ infty } E ( s ) D . e _ { ss } = \ lim _ { s \ rightarrow \ infty } sE ( s ) 9 、 若 某 串联 校正 装置 的 传递 函数 为 \ frac { 10 s + 1 } { 100s + 1 } , 则 该 校正 装置 属于 ( ) 。 A 、 超前 校正 B 、 滞后 校正 C 、 滞后 - 超前 校正 D 、 不 能 判断 10 、 下列 哪 种 措施 对 提高 系统 的 稳定 性 没有 效果 ( ) 。 A 、 增加 开 环 极点 ; B 、 在 积分 环节 外加 单位 负 反馈 ; C 、 增加 开 环 零点 ; D 、 引入 串联 超前 校正 装置 。 11 、 系统 特征 方程 为 D ( s ) = s ^ { 3 } + 2 s ^ { 2 } + 3s + 6 = 0 , 则 系统 ( ) A 、 稳定 ; B 、 单位 阶 跃 响应 曲线 为 单调 指数 上升 ; C 、 临界 稳定 ; D 、 右 半 平面 闭环 极点 数 Z = 2 。 12 、 系统 在 r ( t ) = t ^ { 2 } 作用 下 的 稳态 误差 e _ { ss } = \ infty , 说明 ( ) A 、 型别 v < 2 ; B 、 系统 不 稳定 ; C 、 输入 幅值 过 大 ; D 、 闭环 传递 函数 中 有 一个 积分 环节 。 13 、 开 环 频域 性能 指标 中 的 相 角 裕 度 Y 对应 时域 性能 指标 ( ) 。 A 、 超 调 \ sigma \ % B 、 稳态 误差 e _ { ss } C 、 调整 时间 t _ { s } D 、 峰值 时间 t _ { P } 14 、 下列 串联 校正 装置 的 传递 函数 中 , 能 在 \ omega _ { c } = 1 处 提供 最大 相位 超前 角 的 是 : ( ) 。 A 、 \ frac { 10 s + 1 } { s + 1 } B . \ frac { 10 s + 1 } { 0 . 1 s + 1 } C . \ frac { 2 s + 1 } { 0 . 5 s + 1 } D . \ frac { 0 . 1 s + 1

自动控制原理(含20%现代)考研真题试卷

自动控制原理(含20%现代)考研真题试卷一、(20分)(本题仅限于单考生完成,单考生还需在以下各题中选做80分的考题,统考生不做此题)1.给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判别K取值时系统稳定。已知某一闭环系统有一对主导极点,由于这对主导极点距离S平面的虚轴太近,使得系统的阶跃响应较差。试问系统响应较差表现在哪方面?欲改善系统性能应采取什么措施?二、(10分)试求图一所示系统的微分方程。其中处作用力u(t)为输入,小车位移x(t)为输出。三、(10分)给定系统的方框图如图二所示,试求闭环传递函数。四、(10分)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1.求K=20,单位斜坡输入r(t)=t时,系统的稳态误差;2.欲使系统的稳态误差减小10倍,应采取什么措施。五、(10分)某控制系统的开环零、极点分布如图三所示,试绘制根轨迹图。六、(10分)试用相平面法分析如下系统的稳定性。七、(20分)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1.绘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和对数坐标图。2.用

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详解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研]A.稳定性B.振荡性C.收敛性D.齐次性【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线性系统的重要性质是可以应用叠加原理,叠加原理有两重含义,既具有可叠加性和齐次性。2对控制作用进行适当的补偿(复合控制),可使系统()。[湖南大学2006年研]A.由不稳定变成稳定B.减小非线性的影响C.提高误差度D.同时改善快速性和抗干扰能力【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复合控制只要参数选择合适,不仅可以改善快速性,还能保持系统稳定,减小稳态误差、抑制几乎所有可测量扰动。3在通常的闭环控制系统结构中,系统的控制器和控制对象共同构成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研]A.开环传递函数B.反馈通道C.前向通道D.闭环传递函数【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前向通道是指闭环系统中,从系统输入量到系统被控制量之间的通道。因此控制器和控制对象就组成了通常闭环控制系统的前向通道。4系统的传递函数与下列因素有关()。[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研]A.系统结构B.初始条件C.系统结构和参数D.系统结构、参数和初始条件【答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7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厦门大学844自动控制原理2023年考研真题

精品
PDF211KB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