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 1.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A.北京人狩猎 B.山顶洞人捕鱼 C.河姆渡人饲养猪狗水牛 D.半坡人制作衣服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是() A.商鞅 B.齐桓公 C.屈原 D.陈胜、吴广 3.先进的生产工具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说法对图片反映的信息理解最恰当的是() A.生产工具逐渐便利,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 B.铁器时代到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C.利于农业灌溉,抗自然灾害能力加强 D.生产工具不断改进,手工业水平得以提高 4.隋运河如同一条流动的文化之河,与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两项古建筑工程的共同特点是() A.强化统治,巩固皇权 B.军事防御,稳固边疆 C.沟通中外,加强交流 D.结构对称,主体突出 5.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征战四方 D.重文轻武 6.“历史很精彩,我要去读读。”小丽读了《马可·波罗行纪》.此书记载的是马可·波罗在中国元代的所见所闻。元代在下图中的位置是() A.① B.④ C.③ D.② 7.1624年,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殖民者将整个台湾置于其统治之下。1662年2月被荷兰殖民者霸占了38年的台湾,复归中国所有。以下主题与材料描述一致的是() A.据台湾倭寇为乱施火攻都司破贼 B.“马车夫”窃据宝岛郑成功扬名中华 C.拒招抚郑氏末路遣水师两岸一统 D.五十载岁月轮回逐日寇光复神州 8.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成为时尚。学校开始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学者们还编写了许多白话书信,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白话文逐渐普及。这一过程反映出() A.新道德战胜了旧的封建礼教 B.文学革命推动了思想启蒙 C.民主与科学改变了黑暗政治 D.新式教育取代了传统文化 9.有历史学家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史实中,最能体现“群众运动"这一特点的是() A.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广泛开展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 C.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10.电影《长津湖》中指导员梅生说到:“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这反映了() A.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B.中美之间的关系水火不容 C.志愿军战士们战无不胜 D.抗美援朝是正义的战争 11.宣传画是时代变迁的真实反映。如图宣传画() A.出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反映了三大改造的内容 C.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的严重失误 D.出现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人类历史上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影响。以下史实揭示出() A.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进入“信息时代” B.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与普及是信息技术的一次革命 C.中国通讯技术经历了从引进,与世界接轨到自主创新的过程 D.中国通讯事业从古代向近代转型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 13.用楔形文字雕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属于() A.古埃及文明 B.古中国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两河流域文明 14.“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个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该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A.罗马帝国为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罗马文化滲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 C.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D.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了暴力 15.从遵循“习惯法”到创立一部新法律——“成文法”,为罗马量刑定罪提供了文字依据,这部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民法大全 C.《汉谟拉比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16.下列属于希腊古典文化成就的是() A.《荷马史诗》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儒略历” 17.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标志着一个伟大的转折,它是新文化,是当时社会的新政治、新经济要求的反映。这说明文艺复兴实质上反映的是() A.新兴无产阶级的要求 B.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C.庄园领主们的要求 D.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 18.“进化论在科学上的影响是非常巨大和深远的。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牢固地建立了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发展的观点。”要进一步了解“进化论”,可阅读达尔文的著作() A.《神曲》 B.《人间喜剧》 C.《物种起源》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9.法国某评论家曾撰文称赞:曹雪芹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曹雪芹的《红楼梦》() A.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命运 B.再现了19世纪中国的现状 C.抨击了沙皇专制统治 D.是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20.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是()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罗密欧与朱丽叶》 D.《神曲》 21.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这段话旨在强调() A.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交流 B.和平交往更有利于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C.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源于战争 D.暴力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22.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叙写英雄事迹是对英雄最长久的思念。下列英雄叙事正确的是() A.章西女王领导印度人民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B.玻利瓦尔打败了葡萄牙殖民者 C.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运动在1919年实现了埃及独立 D.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23.20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从战争到和平、从松散到联合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事件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成立北约 C.成立欧共体 D.成立欧盟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纷纷建立社会福利制度,20世纪50年代后期社会福利制度得到了较大发展。到现在,各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一般占政府总开支的一半以上,惠及广大基层民众。这说明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A.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解决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 C.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是为富人服务的 D.遏制了经济危机的再次发生 25.2022年初,俄乌战争爆发,双方实力都有受损,大量乌克兰人沦为难民;战争也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伤害。上述现象表明() A.地区冲突威胁世界和平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C.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 D.联合国已不再发挥作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5.0分) 26.历史教师以“应时代大势,开崭新之局”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科技•新潮流] 任务二[理论•新方向] 任务三[探索•新征程] 任务四[政策•新动力]

教辅习题相关资料
4.9万次浏览
9753人收藏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1.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A.北京人狩猎B.山顶洞人捕鱼C.河姆渡人饲养猪狗水牛D.半坡人制作衣服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是()A.商鞅B.齐桓公C.屈原D.陈胜、吴广3.先进的生产工具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说法对图片反映的信息理解最恰当的是()A.生产工具逐渐便利,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B.铁器时代到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C.利于农业灌溉,抗自然灾害能力加强D.生产工具不断改进,手工业水平得以提高4.隋运河如同一条流动的文化之河,与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两项古建筑工程的共同特点是()A.强化统治,巩固皇权B.军事防御,稳固边疆C.沟通中外,加强交流D.结构对称,主体突出5.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

吉林省长春市历史中考2024年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文物可以入选博物馆“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的是()A.司母戊鼎B.五铢钱C.击鼓说唱俑D.青瓷莲花尊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夏商周三代文物的识别能力。选项A,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的青铜器,属于夏商周三代的重要文物,可以入选博物馆“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故A项正确。选项B,五铢钱是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铸造的一种钱币,不属于夏商周三代的文物,故B项错误。选项C,击鼓说唱俑是东汉时期的文物,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出一个正在进行说唱表演的俳优形象,同样不属于夏商周三代的文物,故C项错误。选项D,青瓷莲花尊是南北朝时期的典型瓷器,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纹饰著称,亦不属于夏商周三代的文物,故D项错误。2、春秋战国时期,有学派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该学派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答案:D解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分)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A.神话传说B.影像资料C.化石遗址D.文献资料2.(1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是()A.光武中兴B.开皇之治C.文景之治D.贞观之治3.(1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C.西晋D.西汉4.(1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中心是()A.涿郡B.洛阳C.江都D.余杭5.(1分)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逐渐融入中国社会,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新罗的舞蹈《白杨舞》成为唐朝宫廷舞蹈中的一种流行形式。材料表明()A.唐朝文化世界影响力大B.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C.民族交融促进文明发展D.汉唐是我国古代最强盛王朝6.(1分)元朝时,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A.畏兀儿B.蒙古族C.回族D.女真族7.(1分)读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税率(%)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3025201510501843年前1843年棉花棉纱头等白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附解析答案

2024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人类的()A.进化过程B.农耕生活C.王朝更迭D.政权并立2.唐玄宗在位前期,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3.宋朝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政策B.文化专制政策C.重文轻武政策D.闭关锁国政策4.1915年,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5.学校开展“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主题学习活动,计划参观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应去()A.上海B.瑞金C.井冈山D.延安6.1956年底基本完成,改变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三大改造7.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

2024年吉林长春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对其研究,可以了解()红山文化玉龙A.中华文明起源B.奴隶社会瓦解C.封建国家形成D.皇帝制度确立2.《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3.“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材料描述的是()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筒车4.西汉时期,对盐、铁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利润为国家所有。实行这一政策的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5.《史记》被后人赞誉:“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这说明历史研究应()A.形式创新B.贯通古今C.秉笔直书D.彰显个性6.以下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果的是()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7.“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回族形成”,以上信息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社会经济繁荣B.市民生活丰富C.对外交流频繁D.民族交往交融8.“瓷”与“词”是中华文明的代表。“瓷”有器型颜色纹饰

初中历史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2)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试卷附真题答案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试卷附真题答案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1分)如图文物出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对其研究,可以了解(  )A.中华文明起源B.奴隶社会瓦解C.封建国家形成D.皇帝制度确立2.(1分)《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3.(1分)“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  )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筒车4.(1分)西汉时期,对盐、铁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利润为国家所有。实行这一政策的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5.(1分)《史记》被后人赞誉:“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  )A.形式创新B.贯通古今C.秉笔直书D.彰显个性6.(1分)以下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果的是(  )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7.(1分)“北魏孝文帝改革”
2024年吉林省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24年吉林省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典籍里中国》是一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我们在《论语》一期中主要了解到的思想是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最早开辟丝绸之路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3.清朝是统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清朝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设置西域都护B.设置安西都护府C.设置北庭都元帅府D.设置伊犁将军4.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做了如下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的主题是吴淞之战天津保卫黄海海战台儿庄战战位A.侵略与反抗B.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C.抗争与探索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5.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古田会议6.经济特区是技术、管理、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下列城市属于经济特区的是A.深圳B.上海C.广州D.福州7.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力旺实验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月份)

吉林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附真题答案】

吉林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人类的(  )A.进化过程B.农耕生活C.王朝更迭D.政权并立2.唐玄宗在位前期,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3.宋朝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B.文化专制政策C.重文轻武政策D.闭关锁国政策4.1915年,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5.学校开展“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主题学习活动,计划参观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应去()A.上海B.瑞金C.井冈山D.延安6.1956年底基本完成,改变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三大改造7.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新解放学校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2024年吉林省吉林市中考历史真题

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人类的()A.进化过程B.农耕生活C.王朝更迭D.政权并立2.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的3.宋朝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政策是()A.休养生息政策B.文化专制政策C.重文轻武政策D.闭关锁国政策4.1915年,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5.学校开展“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主题学习活动,计划参观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应去()A.上海B.瑞金C.井冈山D.延安6.1956年底基本完成,改变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三大改造7.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附解析答案

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2024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真题答案

2024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真题答案

2024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1分)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人类的(  )A.进化过程B.农耕生活C.王朝更迭D.政权并立2.(1分)唐玄宗在位前期,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3.(1分)宋朝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B.文化专制政策C.重文轻武政策D.闭关锁国政策4.(1分)1915年,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5.(1分)学校开展“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主题学习活动,计划参观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应去(  )A.上海B.瑞金C.井冈山D.延安6.(1分)1956年底基本完成,改变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三大改造7.(1分)把习近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真题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附真题答案】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附真题答案】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PDF342.8KB 10
1/10
2/10
展开阅读剩余8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