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年真题及答案 22-23下·达州·期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参〔先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观点中,“修身”与“齐家”有何关联? A. 修身是齐家的前提,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 B. 齐家是修身的结果,只有修身才能达到齐家。 C. 修身和齐家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阶段。 D. 修身和齐家是相互依存的两个阶段。 答案:A. 修身是齐家的前提,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 21-22上·文山·期中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古之欲明①明德②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③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④。 【注释】①明:动词,彰明。②明德:美德。③齐:治理,整理。④格物:格,就是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辨事物,尽事物之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温故而知新 (2)不如乐之者 (3)逝者如斯夫 (4)欲治其国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3.【甲】文孔子的话语分别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选文【甲】【乙】都提到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乙】文告诉我们要想修身,就必须先“___”,【甲】文告诉我们修身的重要方法是“___”“___”“______”“近思”。 答案: 1.(1)“温故而知新”意思是通过复习旧知识而获得新知识。“故”的意思是旧的知识或事物。 (2)“不如乐之者”意思是比不上对学问有喜爱的人。“乐”的意思是喜爱,爱好。 (3)“逝者如斯夫”意思是时间就像流水一样逝去。“逝”的意思是流逝。 (4)“欲治其国者”意思是想要治理自己的国家。“治”的意思是治理,管理。 2.(1)这句话的意思是:要选择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虚心好学,引以为戒。 (2)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德。 3.【甲】文孔子的话语在学习态度方面启示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不耻下问、不怕辛苦;在学习方法方面启示我们要学思结合,及时复

猜你喜欢
2.8万次浏览
5544人收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年真题及答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年真题及答案

22-23下·达州·期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参〔先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观点中,“修身”与“齐家”有何关联?A.修身是齐家的前提,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B.齐家是修身的结果,只有修身才能达到齐家。C.修身和齐家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阶段。D.修身和齐家是相互依存的两个阶段。答案:A.修身是齐家的前提,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21-22上·文山·期中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儒学经典思想--八项条目的主要内容,更是儒学“内圣外王”思想的体现。儒学“内圣外王”其核心是修身,关键是齐家,以修身为界,分为“内圣”与“外王”,是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高尚境界,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修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即“内圣”的集中体现,也是“内圣外王”的核心。总体来说,修身不仅要有爱国的思想,还要有爱国的本领。主要是指内求,尤其是自我的道德修养,“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特别强调“慎独”。怀有敬畏之心,谨慎的遵守道德准则。齐家是指孝敬父母长者,家庭和睦,爱自己的家庭、配偶、子女,特别是从严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特别是为官者,更要对配偶子女利用自己地位和权力的影响力,谋取非法利益的要严惩不贷,绝不能姑息养奸甚至庇护。治国是指学以致用,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国家管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富有强烈的爰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平天下即使天下平,“平”在这里是指公平、公正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我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我见【原文】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末之有也!【译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大学的宗旨在于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志士,以此为纲,不懈努力,随着时代的更替,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高三学子,我们更需要培养一种修身治学平天下的能力。何所谓“修身”,又为何把即居于首位?在我看来,修身是完成一切宏伟蓝图的基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充分彰显着人格魅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发展。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拥有与世无争的魄力。杨绛先生的一句话“与谁争,我都不屑!”把一位百岁老人的豁达无畏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许我们不能达到杨绛先生的境界,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超脱众生相的基础,也是我们能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的条件。一个人的文化底蕴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更是在不断学习和领悟中夯实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源泉便是知识,而学习知识更是一个人一生的功课,自学便是一生致力于学习。古语有云“活到老学到老”,我们需要具有的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学习不只是面对高考,更是为了若干年后面对你所喜爱的事物,能有重新学习的勇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西汉时期戴圣的文章,这一章收束《大学》全篇,内容丰富,包含了儒学的不少重要思想。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思想在《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还有反复的论述和展开。全文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传统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即“修身”,通过治理家庭即“齐家”,直到治理好诸侯国即“治国”,最后达到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即“平天下”,这也成为了几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理想。儒家“平天下”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天下均平的社会理想状态。但这个“均平”或“平均”却不是人们所理解的那个平均主义的“平均”,不是绝对的量的均匀,而是一个表示合理、平衡、公正、公平、秩序、和谐等意义的内涵丰富的概念,就基本含义来说,它更多的是一种在等级秩序基础上的平等和公平。那么如何能够达到这一境界呢?就是原文中提到的格物,所谓格物即是极力地研究事物的本质,规律。放在如今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练习题及答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练习题及答案

A.《道德经》B.《大学》C.《中庸》D.《论语》答案:B.《大学》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范畴?A.格物致知B.正心诚意C.治国理政D.传道授业答案:D.传道授业3.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哪个步骤是第一步?A.修身B.齐家C.治国D.平天下答案:A.修身4.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指的是什么?A.修身是根本,其他都是枝节B.修身是起点,其他是终点C.修身是基础,其他是扩展D.修身是原则,其他是应用答案:C.修身是基础,其他是扩展5.“致知在格物”中的“格物”是什么意思?A.研究事物,获得知识B.规范行为,端正态度C.提高能力,不断进步D.改变命运,逆天而行答案:A.研究事物,获得知识6.“物格而后知至”中的“知至”是什么意思?A.知识达到顶峰B.对事物的认识达到全面、深刻C.对人生的理解达到极致D.对世界的理解达到宇宙级别答案:B.对事物的认识达到全面、深刻7.“知至而后意诚”中的“意诚”是什么意思?A.内心诚实,没有虚假B.对待他人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础训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础训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题一、文言文默写填空1、,知至而后意诚。2、家齐而后国治,。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二、选择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中家国文化的()。A.重修身B.由小到大C.胸怀天下D.家国兼顾2、《大学》中的很多道理为中国人所熟知,流传着很多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的言论,下列与《大学》文不相关的词句是()。A、格物致知B、心不在焉(正确答案)C、人先矩已D、执两用中三、解释下列词语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四、翻译文章第一段。五、何为“矩之道絜”?六、学习完这篇文章,谈谈对“治国,平天下”的理解。参考答案:一、1、物格而后知至2、国治而后天下平3、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二、1、B 2、B三、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四、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

《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要解释这句儒家经典,必须先要了解孔子说这句话时所处的时代及其政治制度。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是继承西周的分封制。所谓分封制,即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克商以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但如何牢固控制东方的大片领土,成了武王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于是,他采用“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就是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盟国的首领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这一个个诸侯国成为对一方土地进行统治的据点,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据史书记载,当时有800多个诸侯国。诸侯的等级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周王室称王、天子。《诗经·小雅·北山》记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诸侯称国,首领叫公,如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等之类。诸侯之下有家族,首领叫卿、大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综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也是孟子教育他弟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正人必先正己,治国必先治家”,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句非常值得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领导干部深思的名言警句,几千年来,这句话又被无数知识者视为最高理想。欲治国、欲平天下,必须先修身、先齐家。而所谓修身,就是要自觉做到慎独、慎微、慎欲。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牢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一千年古训,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谨慎地遵守道德准则,仔细地把握生活小节,绝不做有损大节的事情,常怀律己之心,不要独处时存在侥幸心理,自欺欺人,甚至腐化堕落,导致走向犯罪的深渊。慎微,就是“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时时谨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要以张伯行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PPT课件

主讲:杨轶『河源百姓家训』优质课河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源校 河卫源校五部十省八花翎一门三世四督抚[河源·连平] 颜氏家族 美 誉 清代二十八世家之一 是清朝著名官宦之家,颜希深、颜检、颜伯焘祖孙三代均为清朝重臣,且为官十分清廉,深受百姓的爱戴,为后人树立不贪、不腐、清廉为官的典型。颜希深在泰安任知府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在历史上失传两百多年的36字官箴。拜读之下,他觉得这是为官从政的最好准则。从此,他就把这个立为颜氏的家训。告诫他们的子孙以后凡是从政的,都要带这个36字官箴赴任。这36字官箴成为颜氏家训后,祖孙三代都带着他赴任,所到之处,都把它刻在石碑上,立在府衙前,成为他们向世人宣示的为官准则。 三十六字官箴河卫源校廉生公生明, 而服吾而畏吾威。 颜氏家公。 民不服吾廉; 吏不畏吾廉则吏不敢公则民不敢能, 严, 欺。 慢, 训不敢不尊敬自己, 能使属下不敢犯上。 廉洁自律、清白为人就而是佩服我处事公正。 百姓不佩服我的才

两仪八卦平天下正确答案

生肖蛇:两仪八卦代表天地,天地能平,而蛇的形状像天地,因此联想到蛇。生肖鼠:两仪八卦的平天下,从形状上看,与鼠头有些相似,因此有可能是鼠。生肖鸡、生肖狗、生肖猪、生肖虎和生肖马:这是因为“两仪”可以象征阴阳的平衡,“八卦”可以象征多种元素的组合,而“平天下”可以象征平和、安定和统一。在十二生肖中,鸡、狗、猪、虎和马都与这些概念相关。生肖虎:八卦平天下,军师,虎。生肖马:两仪八卦平天下是指什么生肖高端人才。 两仪,即阴阳,是《易经》中最基本的哲学概念。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本属性。阳为主动、积极、向上、刚健;阴为被动、消极、向下、柔顺。两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宇宙间万物生息、盛衰变化的规律。在治理天下之策中,应借鉴两仪之理,即要遵循阴阳平衡的原则。任何事物都应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偏激。治国理政需刚柔并济,宽猛相济。如此方能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实现长治久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综合练习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综合练习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题1、默写原文。2、中国人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于下面这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济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矩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麻人,是皆以修身为本。”请问它的出处最有可能是()。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3、“四书”、“五经”、“六艺”分别指的什么?请简要回答。4、解释原文大意。5、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谈谈如何做到“修身”。6、谈谈民心的重要性。参考答案: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年真题及答案

精品
PDF128.7KB 4
1/4
展开阅读剩余3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