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真题相关资料
4.9万次浏览
9710人收藏
2024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试卷(五)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试卷(五)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试卷(五)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下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A.河南嵩山儒学起源B.华夏文明借鉴创新C.中原文化源远流长D.佛教文化汇聚中原2.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的“吏有五失”条目,指出“吏”最严重的过失就是“非上”,即反对和违抗上司,其后果可以“身及于死”。这反映了秦朝的政治特色是(    )A.权力集中B.为政以德C.滥杀无辜D.盘剥民众3.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强调“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花草之流,该不足存”;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序言强调“贵五谷而贱金玉”;徐光启在《农政全书》强调“凡农本三卷,皆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这些记录主要反映了(    )A.心存百姓思想B.农业为本思想C.农业科技思想D.农商并重思想长治市某中学历史

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信息卷第五模拟答案

一、选择题(30分。)1.(2024·辽宁省鞍山市一模)河姆渡人设计“干栏式”房屋,半坡人设计“半地穴式”房屋,从两地房屋的结构设计上看,体现了我国远古居民()A.精耕细作的劳动观B.因地制宜的自然观C.朴素实用的审美观D.勤俭节约的价值观2.(2024·河南省周口市一模)张骞通西域后,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这表明张骞通西域()A.密切了地区往来B.发展了海外贸易C.促进了民族交融D.抵御了匈奴进攻3.(2024·陕西省宝鸡市一模)北魏孝文帝即位后,推行“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A.促进了民族交融B.削弱了北魏实力C.结束了南北分裂D.推动了江南开发4.(2024·湖北省孝感市一模)2024年春晚《山河诗长安》献上了一场诗词盛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照进金樽里”从侧面反映了()A.隋朝科举制度开启了后世文化的繁荣B.科举制度的兴盛,使得文人受朝廷重用C.大唐盛世繁华的景象D.宋朝商品经
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初 中 学 业 水 平 考 试 历 史 试 题 卷 ( 开 卷 ) 一 、 单 项 选 择 题 ( 本 大 题 共 10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20 分 ) 1 . 王 国 维 说 : “ 自 周 之 衰 , 文 王 、 周公 势力 之 瓦解 也 , 国 民 之 智力 成熟 于 内 , 政治 之 纷乱 乘 之 于 外 , 上 无 统一 之 制度 , 下 迫于 社会 之 要求 , 于是 诸 于 九流 各 创 其 学 说 。 ” 他 意 在 说 明 A . 分 封 制 的 崩溃 B . 商鞅 变法 的 作用 C . 兼并 战争 的 后果 D . 百家争鸣 的 原因 2 . 汉代 陵阳 县 , 故址 在 今 安徽 省 石台 县 广阳 镇 , 晋 为 避 杜 皇后 名讳 改名 广阳 , 后 又 避 隋 炀 帝 名讳 改名 南阳 。 这种 地名 的 变化 反映 了 A . 外戚 干 政 B . 战乱 频繁 C . 皇权 至高无上 D . 地方 权力 削弱 3 . 贞观 初 , 太宗 曾 对 公卿 说 “ 人 欲 自 照 , 必须 明镜 ; 主 欲 知 过 , 必 借 忠臣 。 ” 为此 , 太宗 A . 知人善任 和 虚心 纳谏 B . 奉行 开 明 的 民族 政策 4 . 1902 年 , 英国 《 泰晤士 报 》 记者 说 , 多少 年 来 我们 在 北京 或 在 中 国 的 地位 从未 象 今天 这 样 高 , 我们 与 清朝 官员 的 联 联系 从未 象 今天 这样 密切 。 他 这么 说 是 因为 A . 甲午 战争 中 国 战败 B . 清 政府 已 成 “ 洋人 的 朝廷 ” C . 山东 主权 转交 日本 D . 义和团 沉重 打击 八 国 联军 5 . 图 1 是 1912 年 1 月 1 日 出版 的 《 申报 》 , 其 表明 《 申报 》 图 1 A . 创 办 于 辛 亥 革 命 期 间 B . 专 门 报 道 政 治 新 闻 C . 宣 传 了 民 主 革 命 思 想 D . 是 革 命 派 的 机 关 报 6 . 有 学 者 指 出 , 在 中 西
2024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4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历史试题(开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处于旧石器时代B.形成了早期国家C.出现了定居生活D.产生了贫富分化2.表1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表1 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季俚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权
安徽省历史中考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安徽省历史中考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 年 安徽 省 历史 中考 仿真 试题 及 解答 参考 一 、 单项 选择 题 ( 本 大 题 有 12 小 题 , 每 小 题 4 分 , 共 48 分 ) 1 、 下列 哪个 朝代 被 誉为 “ 汉唐 盛世 ” ? A 、 北宋 B 、 南宋 C 、 元 D 、 明 答案 : C 解析 : 元朝 虽然 存在 时间 较 短 , 但 其 疆域 辽阔 , 文化 繁荣 , 尤其 是 在 经济 、 科技 、 艺术 等 方面 取得 了 显著 成就 , 被 誉为 “ 汉唐 盛世 ” 。 其他 选项 中 的 朝代 虽然 也 有 其 辉煌 时期 , 但 整体 上 不及 元朝 。 2 、 以下 哪 位 人物 被 认为 是 “ 史家 之 绝唱 , 无 韵之 离骚 ” ? A 、 司马迁 B 、 司马 光 C 、 班固 D 、 陈寿 答案 : A 解析 : 司马迁 所 著 的 《 史记 》 是 中国 古代 第 一 部 纪 传 体 通史 , 其 文笔 生动 , 叙事 详实 , 被 鲁迅 誉为 “ 史家 之 绝唱 , 无 韵之 离骚 ” 。 司马光 、 班固 和 陈寿 也 都 是 著名 的 史 学 家 , 但 他们 所 著 的 《 资 治 通鉴 汉书 》 和 《 三国志 》 在 文学 成就 上 并 不如 《 史记 》 。 3 、 下列 哪个 事件 标志 着 中国 近代 史 的 开端 ? A . 鸦片 战争 B . 洋务 运动 C . 戊戌 变法 D . 辛亥 革命 答案 : A 解析 : 鸦片 战争 ( 1840 - 1842 年 ) 是 中国 近代 史 的 开端 , 这 场 战争 导致 了 中国 社会 性质 的 根本 变化 , 从 封建 社会 逐步 沦为 半 殖民 地 半 封建 社会 , 是 中国 近代 史 的 开端 。 而 洋务 运动 ( 19 世纪 60 年代 至 90 年代 ) 是 清朝 为了 抵御 西方 列强 侵略 而 进行 的 一 系列 改革 运动 ; 戊戌 变法 ( 1898 年 ) 是 清朝 末 年 的 一 场 政治 改革 运动 ; 辛亥 革命 ( 1911 年 ) 则 是 推翻 清朝 统治 , 建立 中华 民国 的 重大 事件 。 因此 , 正确 答案 是 A 。 4 、 以下 哪 位 人物 被 誉为 “ 中国 近代 科学 技术 的 奠基 人 ” ? A . 郭沫若 B . 梁启超 C . 蔡元培 D . 邓稼先 答案 : D 解析 : 邓稼先 ( 1924 - 1986 年 ) 是 中国 著名 的 核 物理 学 家 , 被 誉为 “ 中国 近代 科学 技术 的 奠基 人 ” 。 他 在 中国 原子弹 和 氢弹 的 研制 工作 中 发挥 了 重要 作用 , 是 中国 核 武器 事业 的 开拓 者 和 奠基 人 。 郭沫若 ( 1892 - 1978 年 ) 是 中国 著名 的 文学 家 、 诗人 、 戏剧 家 、 美术 家 ; 梁启超 ( 1873 - 1929 年 ) 是 中国 近代 著名 的 思想 家 、 政治 家 、 教育 家 ; 蔡元培 ( 1868 - 1940 年 ) 是 中国 近代 教育 家 、 政治 家 、 文化 名人 。 因此 , 正确 答案 是 D 。 5 、 题 干 : 以下 哪 位 皇帝 在位 期间 , 我国 历史 上 首次 实现 了 大 一 统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唐太宗 D . 赵匡胤 答案 : A 解析 : 秦始皇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 年 安徽 省 历史 中考 自 测试 题 ( 答案 在 后面 ) 一 、 单项 选择 题 ( 本 大 题 有 12 小 题 , 每 小 题 4 分 , 共 48 分 ) 1 、 以下 哪 位 皇帝 开创 了 唐朝 ? A 、 唐太宗 李世民 B 、 唐高祖 李渊 C 、 唐玄宗 李隆基 D 、 唐宪宗 李纯 2 、 下列 哪 位 学者 被 称为 “ 史 圣 ” ? A 、 司马 光 B 、 司马迁 C 、 班固 D 、 范晔 3 、 题 干 : 以下 哪个 事件 标志 着 中国 近代 史 的 开端 ? A . 鸦片 战争 B . 太平 天国 运动 C . 洋务 运动 D . 戊戌 变法 4 、 题 干 : 以下 哪 位 思想 家 被 称为 “ 启蒙 运动 之 父 ” ? A . 洛克 B . 卢梭 C . 康德 D . 伏尔泰 5 、 题 干 : 以下 哪 一 项 不 属于 中国 古代 四大 发明 ? A . 指南 针 B . 火药 C . 印刷 术 D . 造纸 术 6 、 题 干 : 以下 哪个 历史 事件 标志 着 我国 封建 社会 的 开始 ? A . 魏征 之 死 B . 秦始皇 统一 六国 C . 汉武帝 开疆拓土 D . 唐朝 建立 7 、 下列 关于 秦始皇 统一 六国 的 说法 , 错误 的 是 : A 、 秦始皇 通过 战争 统一 了 六国 B 、 秦始皇 在位 期间 , 推行 法 家 思想 C 、 秦始皇 统一 六国 后 , 立即 废除 了 分封 制 , 实行 郡县 制 D 、 秦始皇 统一 六国 后 , 将 都城 迁 至 长安 8 、 以下 哪 项 不 属于 汉武帝 时期 的 “ 推 恩 令 ” 内容 : A 、 允许 诸侯 王 将 自己 的 封地 分封 给 子弟 B 、 削弱 了 诸侯 王 的 势力 C 、 加强 了 中央 集权 D 、 增加 了 中央 政府 的 财政 收入 9 、 在 秦朝 时期 , 秦 始皇 为了 巩固 统一 , 采取 了 一 系列 措施 。 以下 哪 项 措施 不 属于 秦 始皇 巩固 统一 的 做法 ? A . 统一 度量 衡 B . 实行 焚书坑儒 C . 实行 郡县 制 D . 修建 长城 10 、 以下 关于 唐太宗 李世民 的 描述 , 错误 的 是 : A . 唐太宗 善于 纳谏 , 重用 魏征 B . 唐太宗 实行 “ 贞观 之 治 ” , 使 国家 进入 繁荣 时期 C . 唐太宗 实行 科举 制度 , 选拔 人才 D . 唐太宗 的 统治 被 称为 “ 贞观 之 治 ” , 开创 了 唐朝 的 盛世 11 、 以下 哪 位 历史 人物 被 誉为 “ 千古 一 帝 ”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唐太宗 D . 赵匡胤 12 、 以下 哪 次 事件 标志 着 中国 近代 史 的 开端 ? A . 辛亥 革命 B . 戊戌 变法 C . 鸦片 战争 D . 太平 天国 运动 二 、 非 选择 题 ( 本 部分 有 4 大 题 , 每 大 题 13 分 , 共 52 分 ) 第 一 题 材料 : 在 中国 古代 , 科举 制度 是 一 种 选拔 官员 的 制度 , 历经 唐 、 宋 、 元 、 明 、 清 等 多 个 朝代 。 科举 考试 分为 乡试 、 会试 和 殿试 三级 , 其中 乡试 为 地方 考试 , 会试 为 全国 考试 , 殿试 为 最高 级别 的 考试 。 科举 考试 的 内容 主要
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处于旧石器时代B.形成了早期国家C.出现了定居生活D.产生了贫富分化2.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

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附解析答案

安徽 省 2024 年 中考 历史 试卷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 )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 答案 】 C 【 解析 】 【 分析 】 据 题 干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可知 , 这 说明 兴隆 洼 原始 居民 已经 学会 建造 房屋 , 过 定居 生活 。 C 符合 题意 ; 兴隆 洼 原始 居民 生活 在 新 石器 时代 , 排除 A ; 题 干 材料 不 能 说明 当时 该 地区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 排除 B ; 题 干 材料 不 能 体现 当时 该 地区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 排除 D 。 故 答案 为 : C 。 【 点评 】 本 题 考查 原始 农耕 时代 。 难度 适中 , 理解 题 干 信息 , 掌握 原始 农耕 生活 的 基本 史实 , 分析 选项 利用 排除 法 即可 作答 。 表 1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表 1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秦国 商鞅 变法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 答案 】 D 【 解析 】 【 分析 】 据 题 干 可知 , 李 性 变法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 吴起 变法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 商鞅 变法 规定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 这些 措施 废除 奴隶 主 贵族 特权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 D 符合 题意 ; 表 中 措施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 不是 维护 周朝 分封 制度 , 排除 A ; 表 中 措施 代表 地主 阶级 利益 , 排除 B ; 表 中 措施 瓦解 了 奴隶 社会 秩序 , 排除 C 。 故 答案 为 : D 。 【 点评 】 本 题 考查 战国 时期 的 变法 。 难度 适中 , 理解 题 干 信息 , 掌握 战国 时期 变法 的 基本 史实 , 分析 选项 利用 排除 法 即可 作答 。 西汉 建立 之 初 , 社会 残破 不堪 , 人民 流离失所 , 人口 锐减 。 到 了 文景 时期

2024-2025学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检测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检测试卷班级:_ 学号:_ 姓名: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禹建立夏朝,都城在洛邑B.汤建立商朝,实行分封制C.周文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D.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答案:D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成为一股潮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C.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D.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答案:D3.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某一王朝:“地东西二万余里,南北如之,东包朝鲜,西逾葱岭,北逾阴山,南至南海,汉并海南,以为珠崖、儋耳二郡。”这一王朝是()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答案:B4.北宋时期,毕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它所使用的材料是()昇A.泥B.木C.铜D.纸答案:A5.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经济与文化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的发展C.文学作品

2024年安徽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开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管子·轻重戊》记载:“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这一史料反映的是A.部落联盟诞生B.原始农业兴起C.华夏民族形成D.早期国家产生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3.考证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从如图所示两枚钱币的考证中我们能够获取正确的信息是A.铜钱是秦汉时唯一货币B.统治者加强经济上控制C.秦汉时期商业快速发展D.青铜业发展到鼎盛时期4.据《中国古代经济史稿》统计,两宋时期,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方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宋代有水利工程1043项,其中北方仅78项。这一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游
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附真题答案)

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附真题答案)

安徽 省 2024 年 中考 历史 真题 试卷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2 . 表 1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表 1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秦国 商鞅 变法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3 . 西汉 建立 之 初 , 社会 残破 不堪 , 人民 流离失所 , 人口 锐减 。 到 了 文景 时期 , “ 吏 安其 官 , 民乐 其 业 , 畜 积 岁 增 , 户口 寝 息 ( 人口 逐渐 增加 这 一 变化 主要 得益 于 ( 休养 生息 B . 尊崇 儒术 C . 盐铁 专卖 D . 版图 拓展 4 . 贞观 年间 , 唐太宗 曾 对 大臣 说 : “ 国家 本 置 中书 、 门下 以 相 检察 , 中书 诏 敕 或 有 差 失 , 则 门下 当 行 驳正 。 ” 唐太宗 这 段 话 可用 以 研究 ( 科举 取 士 制度 B . 三 省 六 部 制度 C . 藩镇 割据 现象 D . 重 文 轻 武 政策 5 . 丝绸 之 路 见证 了 陆上 “ 使者 相望 于 道 , 商旅 不 绝 于 途 ” 的 盛况 , 也 见证 了 海上 “ 舶 交 海 中 , 不知 其 数 ” 的 繁华 。 元朝 时 , 陆上 和 海上 丝绸 之 路 均 有 了 进一步 发展 , 这 ( 促进 了 中外 经济 文化 的 交流 B . 加速 了 经济 重心 的 南移 C . 实现 了 美洲 高产 作物 的 传播 D . 奠定 了 驿站 制度 的 基础 6 . 乾隆 年间 , 汪 中 主张 给予 未 成婚 而 守 节 的 女子 改嫁 自由 , 纪昀 反对 以 严苛 态度 处理 妇女 和 家庭 问题 , 曹雪芹 通过 《 红楼 梦 》 讴歌 贾宝玉 和 林黛玉 的 爱情 。 这 说明 当时 ( 男女 平等 观念 深入 人心 B . 市民 文化 广 受 欢迎 C . 封建 道德 礼教 受 到 冲击 D . 君主 专制 空前 强化 7 . 甲午 战争 前 , 外国 对 中国 的 资本 输出 数量 不 多 。 甲午 战争 后 , 帝国 主义 通过 设 厂 、 筑路 、 开矿 等 方式 加大 对 华 投资 , 1902 年 投资 总额 达 15 亿 美元 , 比 甲午 战争 前 增加 5

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注意 事项 : 1 . 历史 试卷 满分 70 分 , 历史 、 道德 与 法治 的 考试 时间 共 120 分钟 。 本 试卷 包括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两 部分 , “ 试题 卷 ” 共 4 页 , “ 答题 卷 ” 共 2 页 。 请 务必 在 “ 答题 卷 ” 上 答题 , 在 “ 试题 卷 ” 上 答题 无效 。 答题 过程 中 可以 参考 教 科 书 和 其他 资料 。 请 独立 思考 , 诚信 答题 。 考试 结束 后 , 请 将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一并 交 回 。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 )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2 . 下 表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李悝 变 魏国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法 吴起 变 楚国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法 商鞅 变 秦国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法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3 . 西汉 建立 之 初 , 社会 残破 不堪 , 人民 流离失所 , 人口 锐减 。 到 了 文景 时期 , “ 吏 安其 官 , 民乐 其 业 , 畜 积 岁 增 , 户口 寝 息 ( 人口 逐渐 增加 这 一 变化 主要 得益 于 ( ) A . 休养 生息 B . 尊崇 儒术 C . 盐铁 专卖 D . 版图 拓展 4 . 贞观 年间 , 唐太宗 曾 对 大臣 说 : “ 国家 本 置 中书 、 门下 以 相 检察 , 中书 诏 敕 或 有 差 失 , 则 门下 当 行 驳正 。 ” 唐太宗 这 段 话 可用 以 研究 ( ) A . 科举 取 士 制度 B . 三 省 六 部 制度 C . 藩镇 割据 现象 D . 重 文 轻 武 政策 5 . 丝绸 之 路 见证 了 陆上 “ 使者 相望 于 道 , 商旅 不 绝 于 途 ” 的 盛况 , 也 见证 了 海上 “ 舶 交 海 中 , 不知 其 第 1 页 共 8 页数 ” 的 繁华 。 元朝 时 , 陆上 和 海上 丝绸 之 路 均 有 了 进一步 发展 , 这 ( ) A . 促进 了 中外 经济 文化 的 交流 B . 加速 了 经济 重心 的 南移 C . 实现 了 美洲 高产 作物 的 传播 D . 奠定 了 驿站 制度 的 基础 6 . 乾隆 年间 , 汪 中 主张 给予 未 成婚 而 守 节 的 女子 改嫁 自由 , 纪昀 反对 以 严苛 态度 处理 妇女 和 家庭 问题 , 曹雪芹

2024年安徽安庆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处于旧石器时代B.形成了早期国家C.出现了定居生活D.产生了贫富分化2.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当时该地区( 处于旧石器时代B.形成了早期国家C.出现了定居生活D.产生了贫富分化2.(2分)如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 )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3.(2分)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吏安其官,民乐其业,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休养生息B.尊崇儒术C.盐铁专卖D.版图拓展4.(2分)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 年 安徽 省 中考 历史 试题 ( 含 解析 ) 历史 试题 ( 开卷 ) 注意 事项 : 1 . 历史 试卷 满分 70 分 , 历史 、 道德 与 法治 的 考试 时间 共 120 分钟 。 本 试卷 包括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两 部分 , “ 试题 卷 ” 共 4 页 , “ 答题 卷 ” 共 2 页 。 请 务必 在 “ 答题 卷 ” 上 答题 , 在 “ 试题 卷 ” 上 答题 无效 。 答题 过程 中 可以 参考 教 科 书 和 其他 资料 。 请 独立 思考 , 诚信 答题 。 考试 结束 后 , 请 将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一并 交 回 。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 )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2 . 下 表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秦国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3 . 西汉 建立 之 初 , 社会 残破 不堪 , 人民 流离失所 , 人口 锐减 。 到 了 文景 时期 , “ 吏 安其 官 , 民乐 其 业 , 畜 积 岁 增 , 户口 寝 息 ( 人口 逐渐 增加 这 一 变化 主要 得益 于 ( ) A . 休养 生息 B . 尊崇 儒术 C . 盐铁 专卖 D . 版图 拓展 4 . 贞观 年间 , 唐太宗 曾 对 大臣 说 : “ 国家 本 置 中书 、 门下 以 相 检察 , 中书 诏 敕 或 有 差 失 , 则 门下 当 行 驳正 。 ” 唐太宗 这 段 话 可用 以 研究 ( ) A . 科举 取 士 制度 B . 三 省 六 部 制度 C . 藩镇 割据 现象 D . 重 文 轻 武 政策 5 . 丝绸 之 路 见证 了 陆上 “ 使者 相望 于 道 , 商旅 不 绝 于 途 ” 的 盛况 , 也 见证 了 海上 “ 舶 交 海 中 , 不知 其 数 ” 的 繁华 。 元朝 时 , 陆上 和 海上 丝绸 之 路 均 有 了 进一步 发展 , 这 ( ) A . 促进 了 中外 经济 文化 的 交流 B . 加速 了 经济 重心 的 南移 C . 实现 了 美洲 高产 作物 的 传播 D . 奠定 了 驿站 制度 的 基础 6 . 乾隆 年间 , 汪 中 主张 给予 未 成婚 而 守 节 的 女子 改嫁 自由 , 纪昀 反对

2024安徽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历史 试题 ( 开卷 ) 注意 事项 : 1 . 历史 试卷 满分 70 分 , 历史 、 道德 与 法治 的 考试 时间 共 120 分钟 。 2 . 本 试卷 包括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两 部分 , “ 试题 卷 ” 共 4 页 , “ 答题 卷 ” 共 2 页 。 请 务必 在 “ 答题 卷 ” 上 答题 , 在 “ 试题 卷 ” 上 答题 无效 。 3 . 答题 过程 中 可以 参考 教 科 书 和 其他 资料 。 请 独立 思考 , 诚信 答题 。 4 . 考试 结束 后 , 请 将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一并 交 回 。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2 . 表 1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表 1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季 俚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秦国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3 . 西汉 建立 之 初 , 社会 残破 不堪 , 人民 流离失所 , 人口 锐减 。 到 了 文景 时期 , “ 吏 安其 官 , 民乐 其 业 , 畜 积 岁 增 , 户口 寝 息 ( 人口 逐渐 增加 这 一 变化 主要 得益 于 A . 休养 生息 B . 尊崇 儒术 C . 盐铁 专卖 D . 版图 拓展 4 . 贞观 年间 , 府 太宗 曾 对 大臣 说 : “ 国家 本 暨 中书 、 门下 以 相 检察 , 中书 诏 敕 或 有 差 失 , 则 门下 当 行 驳正 。 ” 唐太宗 这 段 话 可用 以 研究 A . 科举 取 士 制度 B . 三 省 六 部 制度 C . 潘 镇 割据 现象 D . 重 文 轻 武 政策 5 . 丝绸 之 路 见证 了 陆上 “ 使者 相望 于 道 , 商旅 不 绝 于 途 ” 的 盛况 , 也 见证 了 海上 “ 舶 交 海 中 , 不知 其 数 ” 的 繁华 。 元朝 时 , 陆上 和 海上 丝绸 之 路 均 有 了 进一步 发展 , 这 A . 促进 了 中外 经济 文化 的 交流 B . 加速 了 经济 重心 的 南移 C . 实现 了 美洲 高产 作物 的 传播 D . 奠定 了 驿站 制度 的 基础 6 . 乾隆 年间 , 汪 中 主张 给予 未 成婚 而 守 节 的 女子 改嫁 自由 , 纪昀 反对 以 严苛 态度 处理 妇女 和 家庭 问题 , 曹雪芹 通过 《 红楼 梦 》 讴歌 贾宝玉 和 林黛玉 的 爱情 。 这 说明 当时 A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开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处于旧石器时代B.形成了早期国家C.出现了定居生活D.产生了贫富分化2.表1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表1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中考真题】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_历史

【中考真题】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_历史

考试 时间 : 120 分钟 ; 命题 人 : 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 事项 : 1 、 答题 前 填写 好 自己 的 姓名 、 班级 、 考号 等 信息 2 、 请 将 答案 正确 填写 在 答题 卡 上 【 题型 】 单项 选择 【 题 干 】 1 . 中 世纪 西欧 庄园 中 有 擅长 各种 工作 的 人 , 如 木匠 、 铁匠 、 金银 匠 、 鞋匠 、 渔民 等 , 庄园 里 所 需要 的 绝 大 多数 生产 工具 和 日常 用具 都 是 由 农奴 生产 制造 的 。 这 反映 出 当时 的 西欧 庄园 ( ) A . 自给自足 特征 明显 B . 农奴 生活 质量 较 高 C . 阶级 矛盾 异常 尖锐 D . 奢靡 浪费 之 风 盛行 【 题型 】 单项 选择 【 题 干 】 2 . 贞观 年间 , 唐太宗 曾 对 大臣 说 : “ 国家 本 置 中书 、 门下 以 相 检察 , 中书 诏 敕 或 有 差 失 , 则 门下 当 行 驳正 。 ” 唐太宗 这 段 话 可用 以 研究 ( ) A . 科举 取 士 制度 B . 三 省 六 部 制度 C . 藩镇 割据 现象 D . 重 文 轻 武 政策 【 题型 】 单项 选择 【 题 干 】 3 . 甲午 战争 前 , 外国 对 中国 的 资本 输出 数量 不 多 。 甲午 战争 后 , 帝国 主义 通过 设 厂 、 筑路 、 开矿 等 方式 加大 对 华 投资 , 1902 年 投资 总额 达 15 亿 美元 , 比 甲午 战争 前 增加 5 至 8 倍 。 这 一 变化 反映 了 ( ) A . 洋务 运动 未能 取得 成效 B . 中国 开始 丧失 关税 自主 权 C . 民族 资本 主义 发展 停滞 D . 西方 列强 经济 侵略 的 加剧 【 题型 】 单项 选择 【 题 干 】 4 . 乾隆 年间 , 汪 中 主张 给予 未 成婚 而 守 节 的 女子 改嫁 自由 , 纪昀 反对 以 严苛 态度 处理 妇女 和 家庭 问题 , 曹雪芹 通过 《 红楼 梦 》 讴歌 贾宝玉 和 林黛玉 的 爱情 。 这 说明 答案 第 1 页 , 总 1 页 当时 ( ) A . 男女 平等 观念 深入 人心 B . 市民 文化 广 受 欢迎 C . 封建 道德 礼教 受 到 冲击 D . 君主 专制 空前 强化 【 题型 】 单项 选择 【 题 干 】 5 . 表 1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表 1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秦国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 题型 】 单项 选择 【 题 干 】 6 . 丝绸 之 路 见证 了 陆上 “ 使者 相望 于 道 , 商旅 不 绝 于 途 ” 的 盛况 , 也 见证 了 海上 “ 舶 交 海 中 ,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历史 试题 ( 开卷 ) 注意 事项 : 1 . 历史 试卷 满分 70 分 , 历史 、 道德 与 法治 的 考试 时间 共 120 分钟 。 本 试卷 包括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两 部分 , “ 试题 卷 ” 共 4 页 , “ 答题 卷 ” 共 2 页 。 请 务必 在 “ 答题 卷 ” 上 答题 , 在 “ 试题 卷 ” 上 答题 无效 。 答题 过程 中 可以 参考 教 科 书 和 其他 资料 。 请 独立 思考 , 诚信 答题 。 考试 结束 后 , 请 将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一并 交 回 。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 )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 答案 】 C 【 解析 】 【 详解 】 据 题 干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 C 项 正确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说法 错误 , 题 干 上 兴隆 洼 遗址 反映 的 是 原始 农耕 文明 时期 , 排除 A 项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与 题意 不符 , 题 干 信息 反映 的 是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的 定居 生活 , 排除 B 项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与 题意 不符 , 题 干 中 未 涉及 贫富 分化 的 信息 , 反映 的 是 定居 生活 , 排除 D 项 。 故 选 C 项 。 2 . 下 表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秦国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 答案 】 D 【 解析 】 【 详解 】 据 题 干 “ 魏国 :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 楚国 :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 秦国 :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 结合 所 学 可知 , 战国 时期

2024安徽中考历史试卷

2024 安徽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他们生活在距今约()A.300 万年-200 万年B.70 万年-20 万年C.170 万年D.7000 年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 3.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它的开通是在()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 4.唐太宗时期,先后进谏200 多次的名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 5.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采取的措施是()A.分化事权B.设置通判C.控制财政D.掌握军政 6.元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立的中书省,其职能相当于唐朝的()A.尚书省B.门下省C.中书省D.吏部 7.明朝的科举制度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0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2024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试卷(五)历史试题(含答案)

DOC2.6M 8
1/8
2/8
展开阅读剩余6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