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处于旧石器时代B.形成了早期国家 C.出现了定居生活D.产生了贫富分化 2.表1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  ) 表1 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 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3.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休养生息B.尊崇儒术C.盐铁专卖D.版图拓展 4.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 A.科举取士制度B.三省六部制度 C.藩镇割据现象D.重文轻武政策 5.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  )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D.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 6.乾隆年间,汪中主张给予未成婚而守节的女子改嫁自由,纪昀反对以严苛态度处理妇女和家庭问题,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讴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这说明当时(  ) 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市民文化广受欢迎 C.封建道德礼教受到冲击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7.甲午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设厂、筑路、开矿等方式加大对 华投资,1902年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比甲午战争前增加5至8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洋务运动未能取得成效B.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停滞D.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 8.抗战时期,“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华北平原上的一户人家写下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抗战到底”。这(  ) A.揭开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序幕 B.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C.反映了中华儿女血战到底的决心 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9.图1是1956年的一幅宣传画,描绘了纺织工人生产的场景。该作品(  ) A.宣传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B.表达了人民工业建设的热情 C.展现了农业合作化的成就D.揭示了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运动快速发展,人们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健身运动成为时尚。到2019年底,我国有近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这折射出(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 1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其诞生于图2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12.中世纪西欧庄园中有擅长各种工作的人,如木匠、铁匠、金银匠、鞋匠、渔民等,庄园里所需要的绝大多数 生产工具和日常用具都是由农奴生产制造的。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庄园(  ) A.自给自足特征明显B.农奴生活质量较高 C.阶级矛盾异常尖锐D.奢靡浪费之风盛行 13.18、19世纪,英格兰的一些小村落发展为人口稠密的城镇,“烟囱让古老的塔尖相形见绌……北部铺上了第一条铁轨,迎接新火车头的到来,蒸汽货轮开始在入海口和海峡上定期往来”。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  ) A.人文主义的复兴B.全球航路的开辟 C.近代科学的兴起D.工业革命的开展 14.1917年秋,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粮食危机已经发展为城市居民的真正饥荒,彼得格勒、莫斯科的居民每天只能得到极少量面包,有时甚至连这点面包也没有。该局面(  ) A.暴露出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 B.客观上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C.迫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出一战 D.缘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15.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各国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了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义务。由此可知,环境问题的解决(  ) A.主要是联合国的责任B.完全依赖于发达国家 C.消除了国家间的矛盾D.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 二、辨析改错(8分) 16.我们的血脉里流动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我们的精神上坚守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魂。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黄帝与炎帝在涿鹿大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东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玄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的领导下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试真题相关资料
5.1万次浏览
1.0万人收藏
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附真题答案)

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附真题答案)

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处于旧石器时代B.形成了早期国家C.出现了定居生活D.产生了贫富分化2.表1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 )表1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秦国商鞅变法不能享受公族特权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3.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休养生息B.尊崇儒术C.盐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当时该地区( 处于旧石器时代B.形成了早期国家C.出现了定居生活D.产生了贫富分化2.(2分)如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 )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3.(2分)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吏安其官,民乐其业,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休养生息B.尊崇儒术C.盐铁专卖D.版图拓展4.(2分)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

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附解析答案

安徽 省 2024 年 中考 历史 试卷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 )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 答案 】 C 【 解析 】 【 分析 】 据 题 干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可知 , 这 说明 兴隆 洼 原始 居民 已经 学会 建造 房屋 , 过 定居 生活 。 C 符合 题意 ; 兴隆 洼 原始 居民 生活 在 新 石器 时代 , 排除 A ; 题 干 材料 不 能 说明 当时 该 地区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 排除 B ; 题 干 材料 不 能 体现 当时 该 地区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 排除 D 。 故 答案 为 : C 。 【 点评 】 本 题 考查 原始 农耕 时代 。 难度 适中 , 理解 题 干 信息 , 掌握 原始 农耕 生活 的 基本 史实 , 分析 选项 利用 排除 法 即可 作答 。 表 1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表 1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秦国 商鞅 变法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 答案 】 D 【 解析 】 【 分析 】 据 题 干 可知 , 李 性 变法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 吴起 变法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 商鞅 变法 规定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 这些 措施 废除 奴隶 主 贵族 特权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 D 符合 题意 ; 表 中 措施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 不是 维护 周朝 分封 制度 , 排除 A ; 表 中 措施 代表 地主 阶级 利益 , 排除 B ; 表 中 措施 瓦解 了 奴隶 社会 秩序 , 排除 C 。 故 答案 为 : D 。 【 点评 】 本 题 考查 战国 时期 的 变法 。 难度 适中 , 理解 题 干 信息 , 掌握 战国 时期 变法 的 基本 史实 , 分析 选项 利用 排除 法 即可 作答 。 西汉 建立 之 初 , 社会 残破 不堪 , 人民 流离失所 , 人口 锐减 。 到 了 文景 时期
2024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4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历史 试题 ( 开卷 ) 注意 事项 : 1 . 历史 试卷 满分 70 分 , 历史 、 道德 与 法治 的 考试 时间 共 120 分钟 。 2 . 本 试卷 包括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两 部分 , “ 试题 卷 ” 共 4 页 , “ 答题 卷 ” 共 2 页 。 请 务必 在 “ 答题 卷 ” 上 答题 , 在 “ 试题 卷 ” 上 答题 无效 。 3 . 答题 过程 中 可以 参考 教 科 书 和 其他 资料 。 请 独立 思考 , 诚信 答题 。 4 . 考试 结束 后 , 请 将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一并 交 回 。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2 . 表 1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表 1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季 俚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秦国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3 . 西汉 建立 之 初 , 社会 残破 不堪 , 人民 流离失所 , 人口 锐减 。 到 了 文景 时期 , “ 吏 安其 官 , 民乐 其 业 , 畜 积 岁 增 , 户口 寝 息 ( 人口 逐渐 增加 这 一 变化 主要 得益 于 A . 休养 生息 B . 尊崇 儒术 C . 盐铁 专卖 D . 版图 拓展 4 . 贞观 年间 , 府 太宗 曾 对 大臣 说 : “ 国家 本 暨 中书 、 门下 以 相 检察 , 中书 诏 敕 或 有 差 失 , 则 门下 当 行 驳正 。 ” 唐太宗 这 段 话 可用 以 研究 A . 科举 取 士 制度 B . 三 省 六 部 制度 C . 潘 镇 割据 现象 D . 重 文 轻 武 政策 5 . 丝绸 之 路 见证 了 陆上 “ 使者 相望 于 道 , 商旅 不 绝 于 途 ” 的 盛况 , 也 见证 了 海上 “ 舶 交 海 中 , 不知 其 数 ” 的 繁华 。 元朝 时 , 陆上 和 海上 丝绸 之 路 均 有 了 进一步 发展 , 这 A . 促进 了 中外 经济 文化 的 交流 B . 加速 了 经济 重心 的 南移 C . 实现 了 美洲 高产 作物 的 传播 D . 奠定 了 驿站 制度 的 基础 6 . 乾隆 年间 , 汪 中 主张 给予 未 成婚 而 守 节 的 女子 改嫁 自由 , 纪昀 反对 以 严苛 态度 处理 妇女 和 家庭 问题 , 曹雪芹 通过 《 红楼 梦 》 讴歌 贾宝玉 和 林黛玉 的 爱情 。 这 说明 当时
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处于旧石器时代B.形成了早期国家C.出现了定居生活D.产生了贫富分化2.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
安徽省历史中考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安徽省历史中考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初 中 学 业 水 平 考 试 历 史 试 题 卷 ( 开 卷 ) 一 、 单 项 选 择 题 ( 本 大 题 共 10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20 分 ) 1 . 王 国 维 说 : “ 自 周 之 衰 , 文 王 、 周公 势力 之 瓦解 也 , 国 民 之 智力 成熟 于 内 , 政治 之 纷乱 乘 之 于 外 , 上 无 统一 之 制度 , 下 迫于 社会 之 要求 , 于是 诸 于 九流 各 创 其 学 说 。 ” 他 意 在 说 明 A . 分 封 制 的 崩溃 B . 商鞅 变法 的 作用 C . 兼并 战争 的 后果 D . 百家争鸣 的 原因 2 . 汉代 陵阳 县 , 故址 在 今 安徽 省 石台 县 广阳 镇 , 晋 为 避 杜 皇后 名讳 改名 广阳 , 后 又 避 隋 炀 帝 名讳 改名 南阳 。 这种 地名 的 变化 反映 了 A . 外戚 干 政 B . 战乱 频繁 C . 皇权 至高无上 D . 地方 权力 削弱 3 . 贞观 初 , 太宗 曾 对 公卿 说 “ 人 欲 自 照 , 必须 明镜 ; 主 欲 知 过 , 必 借 忠臣 。 ” 为此 , 太宗 A . 知人善任 和 虚心 纳谏 B . 奉行 开 明 的 民族 政策 4 . 1902 年 , 英国 《 泰晤士 报 》 记者 说 , 多少 年 来 我们 在 北京 或 在 中 国 的 地位 从未 象 今天 这 样 高 , 我们 与 清朝 官员 的 联 联系 从未 象 今天 这样 密切 。 他 这么 说 是 因为 A . 甲午 战争 中 国 战败 B . 清 政府 已 成 “ 洋人 的 朝廷 ” C . 山东 主权 转交 日本 D . 义和团 沉重 打击 八 国 联军 5 . 图 1 是 1912 年 1 月 1 日 出版 的 《 申报 》 , 其 表明 《 申报 》 图 1 A . 创 办 于 辛 亥 革 命 期 间 B . 专 门 报 道 政 治 新 闻 C . 宣 传 了 民 主 革 命 思 想 D . 是 革 命 派 的 机 关 报 6 . 有 学 者 指 出 , 在 中 西

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注意 事项 : 1 . 历史 试卷 满分 70 分 , 历史 、 道德 与 法治 的 考试 时间 共 120 分钟 。 本 试卷 包括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两 部分 , “ 试题 卷 ” 共 4 页 , “ 答题 卷 ” 共 2 页 。 请 务必 在 “ 答题 卷 ” 上 答题 , 在 “ 试题 卷 ” 上 答题 无效 。 答题 过程 中 可以 参考 教 科 书 和 其他 资料 。 请 独立 思考 , 诚信 答题 。 考试 结束 后 , 请 将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一并 交 回 。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 )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2 . 下 表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李悝 变 魏国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法 吴起 变 楚国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法 商鞅 变 秦国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法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3 . 西汉 建立 之 初 , 社会 残破 不堪 , 人民 流离失所 , 人口 锐减 。 到 了 文景 时期 , “ 吏 安其 官 , 民乐 其 业 , 畜 积 岁 增 , 户口 寝 息 ( 人口 逐渐 增加 这 一 变化 主要 得益 于 ( ) A . 休养 生息 B . 尊崇 儒术 C . 盐铁 专卖 D . 版图 拓展 4 . 贞观 年间 , 唐太宗 曾 对 大臣 说 : “ 国家 本 置 中书 、 门下 以 相 检察 , 中书 诏 敕 或 有 差 失 , 则 门下 当 行 驳正 。 ” 唐太宗 这 段 话 可用 以 研究 ( ) A . 科举 取 士 制度 B . 三 省 六 部 制度 C . 藩镇 割据 现象 D . 重 文 轻 武 政策 5 . 丝绸 之 路 见证 了 陆上 “ 使者 相望 于 道 , 商旅 不 绝 于 途 ” 的 盛况 , 也 见证 了 海上 “ 舶 交 海 中 , 不知 其 第 1 页 共 8 页数 ” 的 繁华 。 元朝 时 , 陆上 和 海上 丝绸 之 路 均 有 了 进一步 发展 , 这 ( ) A . 促进 了 中外 经济 文化 的 交流 B . 加速 了 经济 重心 的 南移 C . 实现 了 美洲 高产 作物 的 传播 D . 奠定 了 驿站 制度 的 基础 6 . 乾隆 年间 , 汪 中 主张 给予 未 成婚 而 守 节 的 女子 改嫁 自由 , 纪昀 反对 以 严苛 态度 处理 妇女 和 家庭 问题 , 曹雪芹

2024安徽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历史 试题 ( 开卷 ) 注意 事项 : 1 . 历史 试卷 满分 70 分 , 历史 、 道德 与 法治 的 考试 时间 共 120 分钟 。 2 . 本 试卷 包括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两 部分 , “ 试题 卷 ” 共 4 页 , “ 答题 卷 ” 共 2 页 。 请 务必 在 “ 答题 卷 ” 上 答题 , 在 “ 试题 卷 ” 上 答题 无效 。 3 . 答题 过程 中 可以 参考 教 科 书 和 其他 资料 。 请 独立 思考 , 诚信 答题 。 4 . 考试 结束 后 , 请 将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一并 交 回 。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2 . 表 1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表 1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季 俚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秦国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3 . 西汉 建立 之 初 , 社会 残破 不堪 , 人民 流离失所 , 人口 锐减 。 到 了 文景 时期 , “ 吏 安其 官 , 民乐 其 业 , 畜 积 岁 增 , 户口 寝 息 ( 人口 逐渐 增加 这 一 变化 主要 得益 于 A . 休养 生息 B . 尊崇 儒术 C . 盐铁 专卖 D . 版图 拓展 4 . 贞观 年间 , 府 太宗 曾 对 大臣 说 : “ 国家 本 暨 中书 、 门下 以 相 检察 , 中书 诏 敕 或 有 差 失 , 则 门下 当 行 驳正 。 ” 唐太宗 这 段 话 可用 以 研究 A . 科举 取 士 制度 B . 三 省 六 部 制度 C . 潘 镇 割据 现象 D . 重 文 轻 武 政策 5 . 丝绸 之 路 见证 了 陆上 “ 使者 相望 于 道 , 商旅 不 绝 于 途 ” 的 盛况 , 也 见证 了 海上 “ 舶 交 海 中 , 不知 其 数 ” 的 繁华 。 元朝 时 , 陆上 和 海上 丝绸 之 路 均 有 了 进一步 发展 , 这 A . 促进 了 中外 经济 文化 的 交流 B . 加速 了 经济 重心 的 南移 C . 实现 了 美洲 高产 作物 的 传播 D . 奠定 了 驿站 制度 的 基础 6 . 乾隆 年间 , 汪 中 主张 给予 未 成婚 而 守 节 的 女子 改嫁 自由 , 纪昀 反对 以 严苛 态度 处理 妇女 和 家庭 问题 , 曹雪芹 通过 《 红楼 梦 》 讴歌 贾宝玉 和 林黛玉 的 爱情 。 这 说明 当时 A
【中考真题】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_历史

【中考真题】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_历史

考试 时间 : 120 分钟 ; 命题 人 : 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 事项 : 1 、 答题 前 填写 好 自己 的 姓名 、 班级 、 考号 等 信息 2 、 请 将 答案 正确 填写 在 答题 卡 上 【 题型 】 单项 选择 【 题 干 】 1 . 中 世纪 西欧 庄园 中 有 擅长 各种 工作 的 人 , 如 木匠 、 铁匠 、 金银 匠 、 鞋匠 、 渔民 等 , 庄园 里 所 需要 的 绝 大 多数 生产 工具 和 日常 用具 都 是 由 农奴 生产 制造 的 。 这 反映 出 当时 的 西欧 庄园 ( ) A . 自给自足 特征 明显 B . 农奴 生活 质量 较 高 C . 阶级 矛盾 异常 尖锐 D . 奢靡 浪费 之 风 盛行 【 题型 】 单项 选择 【 题 干 】 2 . 贞观 年间 , 唐太宗 曾 对 大臣 说 : “ 国家 本 置 中书 、 门下 以 相 检察 , 中书 诏 敕 或 有 差 失 , 则 门下 当 行 驳正 。 ” 唐太宗 这 段 话 可用 以 研究 ( ) A . 科举 取 士 制度 B . 三 省 六 部 制度 C . 藩镇 割据 现象 D . 重 文 轻 武 政策 【 题型 】 单项 选择 【 题 干 】 3 . 甲午 战争 前 , 外国 对 中国 的 资本 输出 数量 不 多 。 甲午 战争 后 , 帝国 主义 通过 设 厂 、 筑路 、 开矿 等 方式 加大 对 华 投资 , 1902 年 投资 总额 达 15 亿 美元 , 比 甲午 战争 前 增加 5 至 8 倍 。 这 一 变化 反映 了 ( ) A . 洋务 运动 未能 取得 成效 B . 中国 开始 丧失 关税 自主 权 C . 民族 资本 主义 发展 停滞 D . 西方 列强 经济 侵略 的 加剧 【 题型 】 单项 选择 【 题 干 】 4 . 乾隆 年间 , 汪 中 主张 给予 未 成婚 而 守 节 的 女子 改嫁 自由 , 纪昀 反对 以 严苛 态度 处理 妇女 和 家庭 问题 , 曹雪芹 通过 《 红楼 梦 》 讴歌 贾宝玉 和 林黛玉 的 爱情 。 这 说明 答案 第 1 页 , 总 1 页 当时 ( ) A . 男女 平等 观念 深入 人心 B . 市民 文化 广 受 欢迎 C . 封建 道德 礼教 受 到 冲击 D . 君主 专制 空前 强化 【 题型 】 单项 选择 【 题 干 】 5 . 表 1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表 1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秦国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 题型 】 单项 选择 【 题 干 】 6 . 丝绸 之 路 见证 了 陆上 “ 使者 相望 于 道 , 商旅 不 绝 于 途 ” 的 盛况 , 也 见证 了 海上 “ 舶 交 海 中 ,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 年 安徽 省 中考 历史 试题 ( 含 解析 ) 历史 试题 ( 开卷 ) 注意 事项 : 1 . 历史 试卷 满分 70 分 , 历史 、 道德 与 法治 的 考试 时间 共 120 分钟 。 本 试卷 包括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两 部分 , “ 试题 卷 ” 共 4 页 , “ 答题 卷 ” 共 2 页 。 请 务必 在 “ 答题 卷 ” 上 答题 , 在 “ 试题 卷 ” 上 答题 无效 。 答题 过程 中 可以 参考 教 科 书 和 其他 资料 。 请 独立 思考 , 诚信 答题 。 考试 结束 后 , 请 将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一并 交 回 。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 )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2 . 下 表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秦国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3 . 西汉 建立 之 初 , 社会 残破 不堪 , 人民 流离失所 , 人口 锐减 。 到 了 文景 时期 , “ 吏 安其 官 , 民乐 其 业 , 畜 积 岁 增 , 户口 寝 息 ( 人口 逐渐 增加 这 一 变化 主要 得益 于 ( ) A . 休养 生息 B . 尊崇 儒术 C . 盐铁 专卖 D . 版图 拓展 4 . 贞观 年间 , 唐太宗 曾 对 大臣 说 : “ 国家 本 置 中书 、 门下 以 相 检察 , 中书 诏 敕 或 有 差 失 , 则 门下 当 行 驳正 。 ” 唐太宗 这 段 话 可用 以 研究 ( ) A . 科举 取 士 制度 B . 三 省 六 部 制度 C . 藩镇 割据 现象 D . 重 文 轻 武 政策 5 . 丝绸 之 路 见证 了 陆上 “ 使者 相望 于 道 , 商旅 不 绝 于 途 ” 的 盛况 , 也 见证 了 海上 “ 舶 交 海 中 , 不知 其 数 ” 的 繁华 。 元朝 时 , 陆上 和 海上 丝绸 之 路 均 有 了 进一步 发展 , 这 ( ) A . 促进 了 中外 经济 文化 的 交流 B . 加速 了 经济 重心 的 南移 C . 实现 了 美洲 高产 作物 的 传播 D . 奠定 了 驿站 制度 的 基础 6 . 乾隆 年间 , 汪 中 主张 给予 未 成婚 而 守 节 的 女子 改嫁 自由 , 纪昀 反对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安徽安庆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年安徽省中考大联考历史试题(二)(含答案)

安徽 省 2024 年 中考 大 联考 二 历史 ( 开卷 ) 注意 事项 : 1 . 历史 试卷 满分 70 分 , 历史 、 道德 与 法治 的 考试 时间 共 120 分钟 。 2 本 试卷 包括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两 部分 , “ 试题 卷 ” 共 4 页 , “ 答题 卷 ” 共 2 页 。 请 务必 在 “ 答题 卷 ” 上 答题 , 在 “ 试题 卷 ” 上 答题 无效 。 3 . 答题 过程 中 可以 参考 教 科 书 和 其他 资料 。 请 独立 思考 , 诚信 答题 。 4 . 考试 结束 后 , 请 将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一并 交 回 。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2024 年 3 月 22 日 , 2023 年度 全国 十大 考古 新 发现 揭晓 , 安徽 郎溪 磨盘 山 遗址 在 列 。 该 遗址 发现 了 马家浜 文化 、 崧 泽 文化 、 良 渚 文化 、 钱 山 漾 文化 、 夏 商 和 西周 — — 春秋 时期 的 连续 文化 堆积 , 是 少有 的 连续 延续 时间 近 4000 年 的 中心 性 聚落 。 据此 可知 该 遗址 ( ) A . 反映 了 整个 石器 时代 到 春秋 时期 文明 演进 方式 B . 距 今 4000 年 左右 多种 文化 同时 在 此 汇集 延续 C . 说明 了 我国 是 发现 古 人类 遗址 最 多 的 国家 之一 D . 有 助 于 我们 研究 中华 文明 多元 一体 的 演进 历程 2 . 战国 时期 是 我国 社会 大 变革 时期 , 下列 各项 能 体现 这 一 变革 的 是 ( ) A . 出现 “ 尊 王 攘夷 ” 的 争霸 现象 B . 统治 者 普遍 接受 “ 非 攻 ” 主张 C . 形成 了 “ 百家争鸣 ” 的 新 局面 D . 铁犁 牛耕 开始 应用 于 农业 生产 3 . 图 1 为 我国 古代 某 次 战役 形势 图 ( 局部 ) , 此 战 ( ) 图 1 A . 为 三国 鼎立 局面 形成 奠定 了 基础 B . 消灭 了 秦 军 主力 并 加速 秦朝 灭亡 C . 使 北方 很快 陷入 分裂 和 混战 状态 D . 导致 晋 国 被 韩 、 赵 、 魏 三 家 瓜分 4 . 下 表 为 学者 对 郑和 七 次 下 西洋 奉 旨 时间 、 出发 时间 和 返回 时间 的 考证 统计 。 其 出发 时间 主要 集中 在 秋 冬季 , 1 返回 时间 集中 在 夏季 。 这 反映 出 郑和 下 西洋 ( ) 航次 奉 旨 时间 出发 时间 返回 时间 1 永乐 三 年 六月 十 五 日 同年 ( 1405 ) 十月 — 十 二 永乐 五 年 九 月 初二 ( 1405 . 7 . 11 ) 月 ( 1407 . 9 . 21 ) 2 永乐 五 年 九 月 十 三 ( 1407 . 10 . 2 ) 同年 年底 或 永乐 六 年 初春 永乐 七年 ( 1409 ) 夏末 3 永乐 七年 ( 1409 ) 九 月 二 十 八 日 同年 ( 1409 ) 十 二 月 永
2024年安徽合肥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年安徽合肥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处于旧石器时代B.形成了早期国家C.出现了定居生活D.产生了贫富分化2.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

2024年安徽阜阳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处于旧石器时代B.形成了早期国家C.出现了定居生活D.产生了贫富分化2.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

2024年安徽亳州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注意 事项 : 1 . 历史 试卷 满分 70 分 , 历史 、 道德 与 法治 的 考试 时间 共 120 分钟 。 本 试卷 包括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两 部分 , “ 试题 卷 ” 共 4 页 , “ 答题 卷 ” 共 2 页 。 请 务必 在 “ 答题 卷 ” 上 答题 , 在 “ 试题 卷 ” 上 答题 无效 。 答题 过程 中 可以 参考 教 科 书 和 其他 资料 。 请 独立 思考 , 诚信 答题 。 考试 结束 后 , 请 将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一并 交 回 。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 )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2 . 下 表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秦国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3 . 西汉 建立 之 初 , 社会 残破 不堪 , 人民 流离失所 , 人口 锐减 。 到 了 文景 时期 , “ 吏 安其 官 , 民乐 其 业 , 畜 积 岁 增 , 户口 寝 息 ( 人口 逐渐 增加 这 一 变化 主要 得益 于 ( ) A . 休养 生息 B . 尊崇 儒术 C . 盐铁 专卖 D . 版图 拓展 4 . 贞观 年间 , 唐太宗 曾 对 大臣 说 : “ 国家 本 置 中书 、 门下 以 相 检察 , 中书 诏 敕 或 有 差 失 , 则 门下 当 行 驳正 。 ” 唐太宗 这 段 话 可用 以 研究 ( ) A . 科举 取 士 制度 B . 三 省 六 部 制度 C . 藩镇 割据 现象 D . 重 文 轻 武 政策 5 . 丝绸 之 路 见证 了 陆上 “ 使者 相望 于 道 , 商旅 不 绝 于 途 ” 的 盛况 , 也 见证 了 海上 “ 舶 交 海 中 , 不知 其 数 ” 的 繁华 。 元朝 时 , 陆上 和 海上 丝绸 之 路 均 有 了 进一步 发展 , 这 ( ) A . 促进 了 中外 经济 文化 的 交流 B . 加速 了 经济 重心 的 南移 C . 实现 了 美洲 高产 作物 的 传播 D . 奠定 了 驿站 制度 的 基础 6 . 乾隆 年间 , 汪 中 主张 给予 未 成婚 而 守 节 的 女子 改嫁 自由 , 纪昀 反对 以 严苛 态度 处理 妇女 和 家庭 问题 , 曹雪芹 通过 《 红楼 梦 》

2024年安徽蚌埠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注意 事项 : 1 . 历史 试卷 满分 70 分 , 历史 、 道德 与 法治 的 考试 时间 共 120 分钟 。 本 试卷 包括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两 部分 , “ 试题 卷 ” 共 4 页 , “ 答题 卷 ” 共 2 页 。 请 务必 在 “ 答题 卷 ” 上 答题 , 在 “ 试题 卷 ” 上 答题 无效 。 答题 过程 中 可以 参考 教 科 书 和 其他 资料 。 请 独立 思考 , 诚信 答题 。 考试 结束 后 , 请 将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一并 交 回 。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 )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2 . 下 表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秦国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3 . 西汉 建立 之 初 , 社会 残破 不堪 , 人民 流离失所 , 人口 锐减 。 到 了 文景 时期 , “ 吏 安其 官 , 民乐 其 业 , 畜 积 岁 增 , 户口 寝 息 ( 人口 逐渐 增加 这 一 变化 主要 得益 于 ( ) A . 休养 生息 B . 尊崇 儒术 C . 盐铁 专卖 D . 版图 拓展 4 . 贞观 年间 , 唐太宗 曾 对 大臣 说 : “ 国家 本 置 中书 、 门下 以 相 检察 , 中书 诏 敕 或 有 差 失 , 则 门下 当 行 驳正 。 ” 唐太宗 这 段 话 可用 以 研究 ( ) A . 科举 取 士 制度 B . 三 省 六 部 制度 C . 藩镇 割据 现象 D . 重 文 轻 武 政策 5 . 丝绸 之 路 见证 了 陆上 “ 使者 相望 于 道 , 商旅 不 绝 于 途 ” 的 盛况 , 也 见证 了 海上 “ 舶 交 海 中 , 不知 其 数 ” 的 繁华 。 元朝 时 , 陆上 和 海上 丝绸 之 路 均 有 了 进一步 发展 , 这 ( ) A . 促进 了 中外 经济 文化 的 交流 B . 加速 了 经济 重心 的 南移 C . 实现 了 美洲 高产 作物 的 传播 D . 奠定 了 驿站 制度 的 基础 6 . 乾隆 年间 , 汪 中 主张 给予 未 成婚 而 守 节 的 女子 改嫁 自由 , 纪昀 反对 以 严苛 态度 处理 妇女 和 家庭 问题 , 曹雪芹 通过 《 红楼 梦 》

2024年安徽淮南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注意 事项 : 1 . 历史 试卷 满分 70 分 , 历史 、 道德 与 法治 的 考试 时间 共 120 分钟 。 本 试卷 包括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两 部分 , “ 试题 卷 ” 共 4 页 , “ 答题 卷 ” 共 2 页 。 请 务必 在 “ 答题 卷 ” 上 答题 , 在 “ 试题 卷 ” 上 答题 无效 。 答题 过程 中 可以 参考 教 科 书 和 其他 资料 。 请 独立 思考 , 诚信 答题 。 考试 结束 后 , 请 将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一并 交 回 。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 )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2 . 下 表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秦国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3 . 西汉 建立 之 初 , 社会 残破 不堪 , 人民 流离失所 , 人口 锐减 。 到 了 文景 时期 , “ 吏 安其 官 , 民乐 其 业 , 畜 积 岁 增 , 户口 寝 息 ( 人口 逐渐 增加 这 一 变化 主要 得益 于 ( ) A . 休养 生息 B . 尊崇 儒术 C . 盐铁 专卖 D . 版图 拓展 4 . 贞观 年间 , 唐太宗 曾 对 大臣 说 : “ 国家 本 置 中书 、 门下 以 相 检察 , 中书 诏 敕 或 有 差 失 , 则 门下 当 行 驳正 。 ” 唐太宗 这 段 话 可用 以 研究 ( ) A . 科举 取 士 制度 B . 三 省 六 部 制度 C . 藩镇 割据 现象 D . 重 文 轻 武 政策 5 . 丝绸 之 路 见证 了 陆上 “ 使者 相望 于 道 , 商旅 不 绝 于 途 ” 的 盛况 , 也 见证 了 海上 “ 舶 交 海 中 , 不知 其 数 ” 的 繁华 。 元朝 时 , 陆上 和 海上 丝绸 之 路 均 有 了 进一步 发展 , 这 ( ) A . 促进 了 中外 经济 文化 的 交流 B . 加速 了 经济 重心 的 南移 C . 实现 了 美洲 高产 作物 的 传播 D . 奠定 了 驿站 制度 的 基础 6 . 乾隆 年间 , 汪 中 主张 给予 未 成婚 而 守 节 的 女子 改嫁 自由 , 纪昀 反对 以 严苛 态度 处理 妇女 和 家庭 问题 , 曹雪芹 通过 《 红楼 梦 》

2024年安徽巢湖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注意 事项 : 1 . 历史 试卷 满分 70 分 , 历史 、 道德 与 法治 的 考试 时间 共 120 分钟 。 本 试卷 包括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两 部分 , “ 试题 卷 ” 共 4 页 , “ 答题 卷 ” 共 2 页 。 请 务必 在 “ 答题 卷 ” 上 答题 , 在 “ 试题 卷 ” 上 答题 无效 。 答题 过程 中 可以 参考 教 科 书 和 其他 资料 。 请 独立 思考 , 诚信 答题 。 考试 结束 后 , 请 将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一并 交 回 。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 )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2 . 下 表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秦国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3 . 西汉 建立 之 初 , 社会 残破 不堪 , 人民 流离失所 , 人口 锐减 。 到 了 文景 时期 , “ 吏 安其 官 , 民乐 其 业 , 畜 积 岁 增 , 户口 寝 息 ( 人口 逐渐 增加 这 一 变化 主要 得益 于 ( ) A . 休养 生息 B . 尊崇 儒术 C . 盐铁 专卖 D . 版图 拓展 4 . 贞观 年间 , 唐太宗 曾 对 大臣 说 : “ 国家 本 置 中书 、 门下 以 相 检察 , 中书 诏 敕 或 有 差 失 , 则 门下 当 行 驳正 。 ” 唐太宗 这 段 话 可用 以 研究 ( ) A . 科举 取 士 制度 B . 三 省 六 部 制度 C . 藩镇 割据 现象 D . 重 文 轻 武 政策 5 . 丝绸 之 路 见证 了 陆上 “ 使者 相望 于 道 , 商旅 不 绝 于 途 ” 的 盛况 , 也 见证 了 海上 “ 舶 交 海 中 , 不知 其 数 ” 的 繁华 。 元朝 时 , 陆上 和 海上 丝绸 之 路 均 有 了 进一步 发展 , 这 ( ) A . 促进 了 中外 经济 文化 的 交流 B . 加速 了 经济 重心 的 南移 C . 实现 了 美洲 高产 作物 的 传播 D . 奠定 了 驿站 制度 的 基础 6 . 乾隆 年间 , 汪 中 主张 给予 未 成婚 而 守 节 的 女子 改嫁 自由 , 纪昀 反对 以 严苛 态度 处理 妇女 和 家庭 问题 , 曹雪芹 通过 《 红楼 梦 》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历史 试题 ( 开卷 ) 注意 事项 : 1 . 历史 试卷 满分 70 分 , 历史 、 道德 与 法治 的 考试 时间 共 120 分钟 。 本 试卷 包括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两 部分 , “ 试题 卷 ” 共 4 页 , “ 答题 卷 ” 共 2 页 。 请 务必 在 “ 答题 卷 ” 上 答题 , 在 “ 试题 卷 ” 上 答题 无效 。 答题 过程 中 可以 参考 教 科 书 和 其他 资料 。 请 独立 思考 , 诚信 答题 。 考试 结束 后 , 请 将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一并 交 回 。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 )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 答案 】 C 【 解析 】 【 详解 】 据 题 干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 C 项 正确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说法 错误 , 题 干 上 兴隆 洼 遗址 反映 的 是 原始 农耕 文明 时期 , 排除 A 项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与 题意 不符 , 题 干 信息 反映 的 是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的 定居 生活 , 排除 B 项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与 题意 不符 , 题 干 中 未 涉及 贫富 分化 的 信息 , 反映 的 是 定居 生活 , 排除 D 项 。 故 选 C 项 。 2 . 下 表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秦国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 答案 】 D 【 解析 】 【 详解 】 据 题 干 “ 魏国 :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 楚国 :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 秦国 :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 结合 所 学 可知 , 战国 时期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附真题答案)

DOCX284.9KB 7
1/7
2/7
展开阅读剩余5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