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真题相关资料
5.1万次浏览
1.0万人收藏
2024年安徽合肥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年安徽合肥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处于旧石器时代B.形成了早期国家C.出现了定居生活D.产生了贫富分化2.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 年 安徽 省 合肥 市 历史 中考 复习 试题 ( 答案 在 后面 ) 一 、 单项 选择 题 ( 本 大 题 有 12 小 题 , 每 小 题 4 分 , 共 48 分 ) 1 、 以下 哪个 朝代 被 史 学 家 称为 “ 文景 之 治 ”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隋朝 D . 唐朝 2 、 下列 哪 项 不是 中国 古代 四大 发明 之一 ? A . 造纸 术 B . 指南 针 C . 印刷 术 D . 火箭 3 、 下列 哪 一 项 标志 着 中国 全 民族 抗战 的 开始 ? A 、 九 · 一 八 事变 B 、 七 七 事变 C 、 西安 事变 D 、 重庆 谈判 4 、 中国 近代 史 上 第 一 个 丧权辱国 的 不 平等 条约 是 什么 ? A 、 《 南京 条约 》 B 、 《 北京 条约 》 C 、 《 马关 条约 》 D 、 《 辛丑 条约 》 5 、 下列 关于 秦朝 统一 六国 的 说法 , 不 正确 的 是 : A . 秦始皇 统一 六国 后 , 实行 中央 集权 制度 。 B . 秦朝 推行 法 家 思想 , 强调 法律 的 严格 执行 。 C . 秦朝 修建 了 万里 长城 , 用于 防御 北方 游牧 民族 的 侵袭 。 D . 秦朝 实行 土地 兼并 政策 , 导致 农民 大量 破产 。 6 、 以下 哪个 事件 标志 着 辛亥 革命 的 成功 ? A . 武昌 起义 B . 清 帝 退位 C . 民国 成立 D . 五四 运动 7 、 下列 哪个 事件 标志 着 中国 近代 史 的 开端 ? A . 鸦片 战争 B . 甲午 中日 战争 C . 辛亥 革命 D . 五四 运动 8 、 唐朝 时期 , 哪 位 皇帝 开创 了 “ 贞观 之 治 ” 这 一 盛世 局面 ? A . 唐高祖 李渊 B . 唐太宗 李世民 C . 唐玄宗 李隆基 D . 唐肃宗 李亨 9 、 下列 关于 我国 古代 “ 四大 发明 ” 的 描述 , 不 正确 的 是 : A . 指南 针 的 发明 促进 了 航海 事业 的 发展 B . 火药 的 发明 改变 了 战争 的 面貌 C . 印刷 术 的 发明 使得 书籍 传播 更加 广泛 D . 纸张 的 发明 使得 书写 材料 发生 了 革命 性 变革 11 、 下列 哪 一 项 标志 着 中国 全面 抗战 的 开始 ? A . 九 · 一 八 事变 B . 卢沟桥 事变 C . 西安 事变 D . 重庆 谈判 二 、 非 选择 题 ( 本 部分 有 4 大 题 , 每 大 题 13 分 , 共 52 分 ) 第 一 题 阅读 以下 材料 , 回答 问题 。 材料 一 : 秦始皇 统一 六国 后 , 采取 了 一 系列 措施 巩固 统一 , 包括 推行 郡县 制 、 统一 度量 衡 、 书 同 文 、 车 同 轨 等 。 材料 二 : 汉武帝 时期 , 实行 “ 罢黜百家 , 独 尊 儒术 ” , 将 儒家 思想 作为 国家 的 官方 哲学 , 并 设立 太学 培养 儒生 。 材料 三 : 唐朝 时期 , 实行 科举 制度 , 选拔 人才 , 促进 了 社会 阶层 的 流动 。 材料 四 : 宋朝 时期 , 宋太祖 采取 了 一 系列 措施 加强 中央 集权 , 如 削弱 地方 割据 势力 、 改革 官制 等 。 材料 五 : 明朝 时期 , 朱棣 篡位 后 , 实行 “ 靖难

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注意 事项 : 1 . 历史 试卷 满分 70 分 , 历史 、 道德 与 法治 的 考试 时间 共 120 分钟 。 本 试卷 包括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两 部分 , “ 试题 卷 ” 共 4 页 , “ 答题 卷 ” 共 2 页 。 请 务必 在 “ 答题 卷 ” 上 答题 , 在 “ 试题 卷 ” 上 答题 无效 。 答题 过程 中 可以 参考 教 科 书 和 其他 资料 。 请 独立 思考 , 诚信 答题 。 考试 结束 后 , 请 将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一并 交 回 。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 )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2 . 下 表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李悝 变 魏国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法 吴起 变 楚国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法 商鞅 变 秦国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法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3 . 西汉 建立 之 初 , 社会 残破 不堪 , 人民 流离失所 , 人口 锐减 。 到 了 文景 时期 , “ 吏 安其 官 , 民乐 其 业 , 畜 积 岁 增 , 户口 寝 息 ( 人口 逐渐 增加 这 一 变化 主要 得益 于 ( ) A . 休养 生息 B . 尊崇 儒术 C . 盐铁 专卖 D . 版图 拓展 4 . 贞观 年间 , 唐太宗 曾 对 大臣 说 : “ 国家 本 置 中书 、 门下 以 相 检察 , 中书 诏 敕 或 有 差 失 , 则 门下 当 行 驳正 。 ” 唐太宗 这 段 话 可用 以 研究 ( ) A . 科举 取 士 制度 B . 三 省 六 部 制度 C . 藩镇 割据 现象 D . 重 文 轻 武 政策 5 . 丝绸 之 路 见证 了 陆上 “ 使者 相望 于 道 , 商旅 不 绝 于 途 ” 的 盛况 , 也 见证 了 海上 “ 舶 交 海 中 , 不知 其 第 1 页 共 8 页数 ” 的 繁华 。 元朝 时 , 陆上 和 海上 丝绸 之 路 均 有 了 进一步 发展 , 这 ( ) A . 促进 了 中外 经济 文化 的 交流 B . 加速 了 经济 重心 的 南移 C . 实现 了 美洲 高产 作物 的 传播 D . 奠定 了 驿站 制度 的 基础 6 . 乾隆 年间 , 汪 中 主张 给予 未 成婚 而 守 节 的 女子 改嫁 自由 , 纪昀 反对 以 严苛 态度 处理 妇女 和 家庭 问题 , 曹雪芹
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安徽省历史中考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安徽省历史中考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 年 安徽 省 历史 中考 仿真 试题 及 解答 参考 一 、 单项 选择 题 ( 本 大 题 有 12 小 题 , 每 小 题 4 分 , 共 48 分 ) 1 、 下列 哪个 朝代 被 誉为 “ 汉唐 盛世 ” ? A 、 北宋 B 、 南宋 C 、 元 D 、 明 答案 : C 解析 : 元朝 虽然 存在 时间 较 短 , 但 其 疆域 辽阔 , 文化 繁荣 , 尤其 是 在 经济 、 科技 、 艺术 等 方面 取得 了 显著 成就 , 被 誉为 “ 汉唐 盛世 ” 。 其他 选项 中 的 朝代 虽然 也 有 其 辉煌 时期 , 但 整体 上 不及 元朝 。 2 、 以下 哪 位 人物 被 认为 是 “ 史家 之 绝唱 , 无 韵之 离骚 ” ? A 、 司马迁 B 、 司马 光 C 、 班固 D 、 陈寿 答案 : A 解析 : 司马迁 所 著 的 《 史记 》 是 中国 古代 第 一 部 纪 传 体 通史 , 其 文笔 生动 , 叙事 详实 , 被 鲁迅 誉为 “ 史家 之 绝唱 , 无 韵之 离骚 ” 。 司马光 、 班固 和 陈寿 也 都 是 著名 的 史 学 家 , 但 他们 所 著 的 《 资 治 通鉴 汉书 》 和 《 三国志 》 在 文学 成就 上 并 不如 《 史记 》 。 3 、 下列 哪个 事件 标志 着 中国 近代 史 的 开端 ? A . 鸦片 战争 B . 洋务 运动 C . 戊戌 变法 D . 辛亥 革命 答案 : A 解析 : 鸦片 战争 ( 1840 - 1842 年 ) 是 中国 近代 史 的 开端 , 这 场 战争 导致 了 中国 社会 性质 的 根本 变化 , 从 封建 社会 逐步 沦为 半 殖民 地 半 封建 社会 , 是 中国 近代 史 的 开端 。 而 洋务 运动 ( 19 世纪 60 年代 至 90 年代 ) 是 清朝 为了 抵御 西方 列强 侵略 而 进行 的 一 系列 改革 运动 ; 戊戌 变法 ( 1898 年 ) 是 清朝 末 年 的 一 场 政治 改革 运动 ; 辛亥 革命 ( 1911 年 ) 则 是 推翻 清朝 统治 , 建立 中华 民国 的 重大 事件 。 因此 , 正确 答案 是 A 。 4 、 以下 哪 位 人物 被 誉为 “ 中国 近代 科学 技术 的 奠基 人 ” ? A . 郭沫若 B . 梁启超 C . 蔡元培 D . 邓稼先 答案 : D 解析 : 邓稼先 ( 1924 - 1986 年 ) 是 中国 著名 的 核 物理 学 家 , 被 誉为 “ 中国 近代 科学 技术 的 奠基 人 ” 。 他 在 中国 原子弹 和 氢弹 的 研制 工作 中 发挥 了 重要 作用 , 是 中国 核 武器 事业 的 开拓 者 和 奠基 人 。 郭沫若 ( 1892 - 1978 年 ) 是 中国 著名 的 文学 家 、 诗人 、 戏剧 家 、 美术 家 ; 梁启超 ( 1873 - 1929 年 ) 是 中国 近代 著名 的 思想 家 、 政治 家 、 教育 家 ; 蔡元培 ( 1868 - 1940 年 ) 是 中国 近代 教育 家 、 政治 家 、 文化 名人 。 因此 , 正确 答案 是 D 。 5 、 题 干 : 以下 哪 位 皇帝 在位 期间 , 我国 历史 上 首次 实现 了 大 一 统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唐太宗 D . 赵匡胤 答案 : A 解析 : 秦始皇
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处于旧石器时代B.形成了早期国家C.出现了定居生活D.产生了贫富分化2.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

2024安徽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历史 试题 ( 开卷 ) 注意 事项 : 1 . 历史 试卷 满分 70 分 , 历史 、 道德 与 法治 的 考试 时间 共 120 分钟 。 2 . 本 试卷 包括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两 部分 , “ 试题 卷 ” 共 4 页 , “ 答题 卷 ” 共 2 页 。 请 务必 在 “ 答题 卷 ” 上 答题 , 在 “ 试题 卷 ” 上 答题 无效 。 3 . 答题 过程 中 可以 参考 教 科 书 和 其他 资料 。 请 独立 思考 , 诚信 答题 。 4 . 考试 结束 后 , 请 将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一并 交 回 。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2 . 表 1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表 1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季 俚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秦国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3 . 西汉 建立 之 初 , 社会 残破 不堪 , 人民 流离失所 , 人口 锐减 。 到 了 文景 时期 , “ 吏 安其 官 , 民乐 其 业 , 畜 积 岁 增 , 户口 寝 息 ( 人口 逐渐 增加 这 一 变化 主要 得益 于 A . 休养 生息 B . 尊崇 儒术 C . 盐铁 专卖 D . 版图 拓展 4 . 贞观 年间 , 府 太宗 曾 对 大臣 说 : “ 国家 本 暨 中书 、 门下 以 相 检察 , 中书 诏 敕 或 有 差 失 , 则 门下 当 行 驳正 。 ” 唐太宗 这 段 话 可用 以 研究 A . 科举 取 士 制度 B . 三 省 六 部 制度 C . 潘 镇 割据 现象 D . 重 文 轻 武 政策 5 . 丝绸 之 路 见证 了 陆上 “ 使者 相望 于 道 , 商旅 不 绝 于 途 ” 的 盛况 , 也 见证 了 海上 “ 舶 交 海 中 , 不知 其 数 ” 的 繁华 。 元朝 时 , 陆上 和 海上 丝绸 之 路 均 有 了 进一步 发展 , 这 A . 促进 了 中外 经济 文化 的 交流 B . 加速 了 经济 重心 的 南移 C . 实现 了 美洲 高产 作物 的 传播 D . 奠定 了 驿站 制度 的 基础 6 . 乾隆 年间 , 汪 中 主张 给予 未 成婚 而 守 节 的 女子 改嫁 自由 , 纪昀 反对 以 严苛 态度 处理 妇女 和 家庭 问题 , 曹雪芹 通过 《 红楼 梦 》 讴歌 贾宝玉 和 林黛玉 的 爱情 。 这 说明 当时 A

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附解析答案

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附真题答案)

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附真题答案)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4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 年 安徽 省 中考 历史 试题 ( 含 解析 ) 历史 试题 ( 开卷 ) 注意 事项 : 1 . 历史 试卷 满分 70 分 , 历史 、 道德 与 法治 的 考试 时间 共 120 分钟 。 本 试卷 包括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两 部分 , “ 试题 卷 ” 共 4 页 , “ 答题 卷 ” 共 2 页 。 请 务必 在 “ 答题 卷 ” 上 答题 , 在 “ 试题 卷 ” 上 答题 无效 。 答题 过程 中 可以 参考 教 科 书 和 其他 资料 。 请 独立 思考 , 诚信 答题 。 考试 结束 后 , 请 将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一并 交 回 。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 )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2 . 下 表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秦国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3 . 西汉 建立 之 初 , 社会 残破 不堪 , 人民 流离失所 , 人口 锐减 。 到 了 文景 时期 , “ 吏 安其 官 , 民乐 其 业 , 畜 积 岁 增 , 户口 寝 息 ( 人口 逐渐 增加 这 一 变化 主要 得益 于 ( ) A . 休养 生息 B . 尊崇 儒术 C . 盐铁 专卖 D . 版图 拓展 4 . 贞观 年间 , 唐太宗 曾 对 大臣 说 : “ 国家 本 置 中书 、 门下 以 相 检察 , 中书 诏 敕 或 有 差 失 , 则 门下 当 行 驳正 。 ” 唐太宗 这 段 话 可用 以 研究 ( ) A . 科举 取 士 制度 B . 三 省 六 部 制度 C . 藩镇 割据 现象 D . 重 文 轻 武 政策 5 . 丝绸 之 路 见证 了 陆上 “ 使者 相望 于 道 , 商旅 不 绝 于 途 ” 的 盛况 , 也 见证 了 海上 “ 舶 交 海 中 , 不知 其 数 ” 的 繁华 。 元朝 时 , 陆上 和 海上 丝绸 之 路 均 有 了 进一步 发展 , 这 ( ) A . 促进 了 中外 经济 文化 的 交流 B . 加速 了 经济 重心 的 南移 C . 实现 了 美洲 高产 作物 的 传播 D . 奠定 了 驿站 制度 的 基础 6 . 乾隆 年间 , 汪 中 主张 给予 未 成婚 而 守 节 的 女子 改嫁 自由 , 纪昀 反对
【中考真题】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_历史

【中考真题】安徽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_历史

考试 时间 : 120 分钟 ; 命题 人 : 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 事项 : 1 、 答题 前 填写 好 自己 的 姓名 、 班级 、 考号 等 信息 2 、 请 将 答案 正确 填写 在 答题 卡 上 【 题型 】 单项 选择 【 题 干 】 1 . 中 世纪 西欧 庄园 中 有 擅长 各种 工作 的 人 , 如 木匠 、 铁匠 、 金银 匠 、 鞋匠 、 渔民 等 , 庄园 里 所 需要 的 绝 大 多数 生产 工具 和 日常 用具 都 是 由 农奴 生产 制造 的 。 这 反映 出 当时 的 西欧 庄园 ( ) A . 自给自足 特征 明显 B . 农奴 生活 质量 较 高 C . 阶级 矛盾 异常 尖锐 D . 奢靡 浪费 之 风 盛行 【 题型 】 单项 选择 【 题 干 】 2 . 贞观 年间 , 唐太宗 曾 对 大臣 说 : “ 国家 本 置 中书 、 门下 以 相 检察 , 中书 诏 敕 或 有 差 失 , 则 门下 当 行 驳正 。 ” 唐太宗 这 段 话 可用 以 研究 ( ) A . 科举 取 士 制度 B . 三 省 六 部 制度 C . 藩镇 割据 现象 D . 重 文 轻 武 政策 【 题型 】 单项 选择 【 题 干 】 3 . 甲午 战争 前 , 外国 对 中国 的 资本 输出 数量 不 多 。 甲午 战争 后 , 帝国 主义 通过 设 厂 、 筑路 、 开矿 等 方式 加大 对 华 投资 , 1902 年 投资 总额 达 15 亿 美元 , 比 甲午 战争 前 增加 5 至 8 倍 。 这 一 变化 反映 了 ( ) A . 洋务 运动 未能 取得 成效 B . 中国 开始 丧失 关税 自主 权 C . 民族 资本 主义 发展 停滞 D . 西方 列强 经济 侵略 的 加剧 【 题型 】 单项 选择 【 题 干 】 4 . 乾隆 年间 , 汪 中 主张 给予 未 成婚 而 守 节 的 女子 改嫁 自由 , 纪昀 反对 以 严苛 态度 处理 妇女 和 家庭 问题 , 曹雪芹 通过 《 红楼 梦 》 讴歌 贾宝玉 和 林黛玉 的 爱情 。 这 说明 答案 第 1 页 , 总 1 页 当时 ( ) A . 男女 平等 观念 深入 人心 B . 市民 文化 广 受 欢迎 C . 封建 道德 礼教 受 到 冲击 D . 君主 专制 空前 强化 【 题型 】 单项 选择 【 题 干 】 5 . 表 1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表 1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秦国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 题型 】 单项 选择 【 题 干 】 6 . 丝绸 之 路 见证 了 陆上 “ 使者 相望 于 道 , 商旅 不 绝 于 途 ” 的 盛况 , 也 见证 了 海上 “ 舶 交 海 中 ,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历史 试题 ( 开卷 ) 注意 事项 : 1 . 历史 试卷 满分 70 分 , 历史 、 道德 与 法治 的 考试 时间 共 120 分钟 。 本 试卷 包括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两 部分 , “ 试题 卷 ” 共 4 页 , “ 答题 卷 ” 共 2 页 。 请 务必 在 “ 答题 卷 ” 上 答题 , 在 “ 试题 卷 ” 上 答题 无效 。 答题 过程 中 可以 参考 教 科 书 和 其他 资料 。 请 独立 思考 , 诚信 答题 。 考试 结束 后 , 请 将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一并 交 回 。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 )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 答案 】 C 【 解析 】 【 详解 】 据 题 干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 C 项 正确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说法 错误 , 题 干 上 兴隆 洼 遗址 反映 的 是 原始 农耕 文明 时期 , 排除 A 项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与 题意 不符 , 题 干 信息 反映 的 是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的 定居 生活 , 排除 B 项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与 题意 不符 , 题 干 中 未 涉及 贫富 分化 的 信息 , 反映 的 是 定居 生活 , 排除 D 项 。 故 选 C 项 。 2 . 下 表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秦国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 答案 】 D 【 解析 】 【 详解 】 据 题 干 “ 魏国 :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 楚国 :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 秦国 :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 结合 所 学 可知 , 战国 时期

2024年安徽省中考大联考历史试题(二)(含答案)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

历史 试题 ( 开卷 ) 注意 事项 : 1 . 历史 试卷 满分 70 分 , 历史 、 道德 与 法治 的 考试 时间 共 120 分钟 。 本 试卷 包括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两 部分 , “ 试题 卷 ” 共 4 页 , “ 答题 卷 ” 共 2 页 。 请 务必 在 “ 答题 卷 ” 上 答题 , 在 “ 试题 卷 ” 上 答题 无效 。 答题 过程 中 可以 参考 教 科 书 和 其他 资料 。 请 独立 思考 , 诚信 答题 。 考试 结束 后 , 请 将 “ 试题 卷 ” 和 “ 答题 卷 ” 一并 交 回 。 一 、 单项 选择 (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1 . 距 今 8000 多年 的 内蒙古 兴隆 洼 遗址 , 有 半 地穴 式 房址 百 余 座 , 这些 房屋 排列 整齐 , 内 有 石 锄 、 石铲 等 生产 工具 及 陶钵 、 陶罐 等 生活 用具 。 据此 可知 , 当时 该 地区 ( ) A . 处于 旧 石器 时代 B . 形成 了 早期 国家 C . 出现 了 定居 生活 D . 产生 了 贫富 分化 2 . 表 1 为 战国 时期 一些 诸侯 国 实行 的 变法 。 表 中 措施 ( ) 表 1 诸侯 国 名称 部分 措施 魏国 李悝 变法 “ 食 有 劳 而 禄 有功 ” , 根据 功劳 和 能力 选 官 楚国 吴起 变法 “ 使 封君 之 子孙 , 三 世 而 收 爵禄 ” , 逐步 废除 旧 贵族 世 官 特权 秦国 商鞅 变法 “ 宗室 非 有 军功 论 , 不得 为 属 籍 ” , 宗室 贵族 如果 没有 军功 , 不 能 享受 公 族 特权 A . 维护 了 周朝 分封 制度 B . 代表 了 农民 阶级 利益 C . 瓦解 了 封建 社会 秩序 D . 顺应 了 历史 发展 潮流 3 . 西汉 建立 之 初 , 社会 残破 不堪 , 人民 流离失所 , 人口 锐减 。 到 了 文景 时期 , “ 吏 安其 官 , 民乐 其 业 , 畜 积 岁 增 , 户口 寝 息 ( 人口 逐渐 增加 这 一 变化 主要 得益 于 ( ) A . 休养 生息 B . 尊崇 儒术 C . 盐铁 专卖 D . 版图 拓展 4 . 贞观 年间 , 唐太宗 曾 对 大臣 说 : “ 国家 本 置 中书 、 门下 以 相 检察 , 中书 诏 敕 或 有 差 失 , 则 门下 当 行 驳正 。 ” 唐太宗 这 段 话 可用 以 研究 ( ) A . 科举 取 士 制度 B . 三 省 六 部 制度 C . 藩镇 割据 现象 D . 重 文 轻 武 政策 5 . 丝绸 之 路 见证 了 陆上 “ 使者 相望 于 道 , 商旅 不 绝 于 途 ” 的 盛况 , 也 见证 了 海上 “ 舶 交 海 中 , 不知 其 数 ” 的 繁华 。 元朝 时 , 陆上 和 海上 丝绸 之 路 均 有 了 进一步 发展 , 这 ( ) A . 促进 了 中外 经济 文化 的 交流 B . 加速 了 经济 重心 的 南移 C . 实现 了 美洲 高产 作物 的 传播 D . 奠定 了 驿站 制度 的 基础 6 . 乾隆 年间 , 汪 中 主张 给予 未 成婚 而 守 节 的 女子 改嫁 自由 , 纪昀 反对 以 严

2024-2025学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检测试卷及答案

2024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试卷(五)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试卷(五)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 年 安徽 中考 信息 交流 试卷 ( 五 ) 历史 试题 一 、 选择 题 ( 本 大 题 包括 15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每 小 题 的 四 个 选项 中 , 只有 一 项 是 符合 题目 要求 的 。 选出 每 小 题 答案 后 , 用 2B 铅笔 把 答题 卡 上 对应 题 目的 答案 标号 涂 黑 ) 1 . 下面 三 幅 图片 共同 反映 了 (       )     A . 河南 嵩山 儒学 起源 B . 华夏 文明 借鉴 创新 C . 中原 文化 源远流长 D . 佛教 文化 汇聚 中原 2 . 睡 虎 地 秦简 《 为 吏 之 道 》 的 “ 吏 有 五 失 ” 条目 , 指出 “ 吏 ” 最 严重 的 过失 就是 “ 非 上 ” , 即 反对 和 违抗 上司 , 其 后果 可以 “ 身 及 于 死 ” 。 这 反映 了 秦朝 的 政治 特色 是 (         ) A . 权力 集中 B . 为政 以 德 C . 滥杀 无辜 D . 盘剥 民众 3 . 贾思勰 在 《 齐 民 要 术 》 强调 “ 商贾 之 事 , 阙 而 不 录 , 花草 之 流 , 该 不足 存 ” ; 宋应星 在 《 天 工 开 物 》 序言 强调 “ 贵 五谷 而 贱 金玉 ” ; 徐光启 在 《 农 政 全书 》 强调 “ 凡 农 本 三 卷 , 皆 百 家 有关 民事 之 言 , 而 终 以 明代 重 农 之 典 ” 。 这些 记录 主要 反映 了 (         ) A . 心 存 百姓 思想 B . 农业 为 本 思想 C . 农业 科技 思想 D . 农 商 并重 思想 长治 市 某 中学 历史 学习 社团 的 同学 们 围绕 大 美 山西 开展 了 “ 航天 魅力 交通 强 省 ” 为 主题 的 项目 化 学习 。 请 与 他们 一起 完成 下面 小 题 。 4 . 历史 社团 的 同学 们 通过 网上 云 游 “ 大 美 山西 ” — — 太原 卫星 发射 中心 , 搜集 到 以下 图文 资料 : 太原 卫星 发射 中心 , 始建 于 1967 年 。 中心 先后 成功 地 发射 了 中国 第 一 颗 太阳 同步 轨 道 气象 卫星 “ 风云 一号 ” 、 第 一 颗 中巴 “ 资源 一号 ” 卫星 、 第 一 颗 海洋 资源 勘察 卫星 等 , 创 造 了 中国 卫星 发射 史 上 的 9 个 第 一 。 1997 年 至 2002 年 的 5 年 多 时间 里 , 太原 卫星 发射 中心 一共 发送 22 颗 卫星 , 成功 率 100 % , 一 展 中国 航天 雄风 。 这 说明 太原 卫星 发射 中心 (       )     A . 是 中国 创建 最 早 的 卫星 发射 中心 B . 引进 国外 先进 技术 开展 国际 合作 C . 见证 了 中国 航天 航空 事业 辉煌 历程 D . 自然 条件 优越 有利 于 发展 航天 事业 5 . 集 大原 高速 铁路 由 中国 国家 铁路 集团 有限 公司 和 内蒙古 自治 区 、 山西 省 共同 建设 , 总 投 资 339 . 3 亿 元 , 于 2021 年 开工 建设 。 集 大原
2024年【初中历史】最新中考历史试题(附答案)电子版可打印

2024年【初中历史】最新中考历史试题(附答案)电子版可打印

初中 毕业 升学 考试 试卷 历史 ( 本 试卷 分 第 I 卷 和 第 II 卷 , 考试 时间 60 分钟 , 赋 分 60 分 ) 第 I 卷 ( 选择 题 , 共 30 分 ) 一 、 单项 选择 题 ( 下列 各 小 题 的 备选 答案 , 只有 个 是 最 符合 题意 的 。 请 你 选出 并 在 答题 卡 上 正确 填涂 相应 的 英文 字母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30 分 。 ) 1 . 历史 上 , 国际 联盟 把 虎门 销 烟 开始 的 6 月 3 日 定 为 “ 国际 禁烟 日 ” , 1987 年 联合国 又 把 虎门 销 烟 完成 的 翌日 6 月 26 日 定 为 “ 国际 禁毒 日 ” 。 下列 与 虎门 销 烟 有关 的 人物 是 ( ) A . 林则徐 B . 康有为 C . 关天培 D . 陈化成 2 . 孙中山 在 中国 同盟 会 的 机关 刊物 的 发刊 词 中 把 同盟 会 的 纲领 阐发 为 三民 主义 。 此 “ 机关 刊物 ” 指 的 是 ( ) A . 《 知 新 报 》 B . 《 新青年 》 C . 《 时务 报 》 D . 《 民报 》 3 . 八 年级 二 班 的 历史 兴趣 小组 打算 暑假 去 考察 红军 长征 胜利 结束 的 地点 , 他们 应该 去 ( ) A . 陕北 吴起 镇 B . 贵州 遵义 C . 甘肃 会宁 D . 江西 瑞金 4 . 张学良 是 我国 伟大 的 爱国 主义 耆 。 下 而 与 他 相关 的 事件 有 ( ) 宁 汉 合流 东北 易帜 南昌 起义 西安 事变 A . 历史 文物 照片 和 历史 题材 的 图画 , 让 我们 追思 往事 , 得到 启迪 。 下 图 让 我们 追思 的 历史 大事 是 ( ) _ A . 淮海 战役 B . 台儿庄 战役 C . 百 团 大战 D . 辽 沈 战役 6 . 党 的 历史 上 也 是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历史 上 最大 的 冤案 发生 在 A . 向 社会 主义 过渡 时期 B . “ 一 五 ” 计划 时期 C . 文化 大革命 时期 社会 主义 现代 化 建设 新 时期 7 . 右边 是 小红 在 历史 课堂 笔记本 上 记 下 的 一 组 关键 词 , 他 学习 的 内容 应该 是 ( ) A . 解放 西藏 B . 香港 回归 C . 澳门 回归 D . 统一 台湾 8 . 2015 年 4 月 , 习近平 总 书记 出席 万隆 会议 60 周年 的 纪念 活动 。 60 年前 周恩来 针对 帝国 主义 破坏 万隆 会议 的 阴谋 及 与会 国 之间 的 矛盾 和 分歧 , 提出 了 什么 方针 , 促进 了 会议 的 圆满 成功 ? 合作 共赢 B . 百家争鸣 C . 百花齐放 D . 求同存异 9 . 下列 人物 与 科技 成果 搭配 不 正确 的 是 A . 李四光 地质 力学 詹天佑 联合 制 碱 法 。 邓家先 “ 两 弹 一 星 ” 袁隆平 “ 籼 型 杂交 水稻 ” 10 . 下列 选项 的 表述 正确 的 是 ( ) A . 英国 宪章 运动 爆发 后 , 工人 阶级 成立 了 全国 宪章 协会 。 《 共产 党 宣言 》 是 马克思 、 恩格斯 为 共产 国际 起草 的 纲领 C . 普法 战争 中 法国 在 色当 战役 中 失败 引起 了

2024安徽中考历史试卷

2024 安徽 中考 历史 试卷 一 、 选择 题 ( 本 大 题 共 20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40 分 。 在 每 小 题 列 出 的 四 个 选项 中 , 只有 一 项 是 符合 题目 要求 的 ) 1 . 北京 人 是 世界 上 最 重要 的 原始 人类 之一 , 他们 生活 在 距 今 约 ( ) A . 300 万年 - 200 万年 B . 70 万年 - 20 万年 C . 170 万年 D . 7000 年 2 . 中国 历史 上 第 一 个 统一 的 多 民族 封建 国家 是 (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秦朝 D . 汉朝 3 . 丝绸 之 路 是 古代 东西 方 往来 的 大 动脉 , 对于 中国 同 其他 国家 和 地区 的 贸易 与 文化 交流 , 起 到 了 极 大 的 促进 作用 。 它 的 开通 是 在 (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东汉 D . 唐朝 4 . 唐太宗 时期 , 先后 进 谏 200 多 次 的 名 臣 是 ( ) A . 房玄龄 B . 杜如晦 C . 魏征 D . 姚崇 5 . 宋太祖 为了 加强 中央 集权 , 在 中央 采取 的 措施 是 ( ) A . 分化 事权 B . 设置 通判 C . 控制 财政 D . 掌握 军政 6 . 元朝 建立 后 , 在 中央 设立 的 中书 省 , 其 职能 相当 于 唐朝 的 ( ) A . 尚书 省 B . 门下省 C . 中书 省 D . 吏 部 7 . 明朝 的 科举 制度 规定 , 考试 的 题目 必须 来自 " 四书 " " 五经 " , 考生 对 题目 的 解释 , 必须 是 以 朱熹 的 《 四书 集注 》 为 标准 , 不得 自己 随意 发挥 。 这 一 规定 的 主要 目的 是 ( ) A . 加强 思想 控制 B . 促进 文化 繁荣 C . 选拔 优秀 人才 D . 弘扬 程朱 理学 8 . 中国 近代 史 上 第 一 个 不 平等 条约 是 ( ) A . 《 南京 条约 》 B . 《 北京 条约 》 C . 《 马关 条约 》 D . 《 辛丑 条约 》 9 . 新 文化 运动 是 中国 近代 史 上 一次 重要 的 思想 解放 运动 , 它 高举 的 两面 大旗 是 ( ) A . 民主 、 科学 B . 自由 、 平等 C . 民族 、 民权 D . 富强 、 民主 10 . 中国 共产 党 成立 的 标志 是 ( ) A . 中共 一 大 的 召开 B . 中共 二 大 的 召开 C . 遵义 会议 的 召开 D . 中共 七 大 的 召开 11 . 1949 年 10 月 1 日 ,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成立 , 这 标志 着 中国 ( ) A . 进入 社会 主义 社会 B . 实现 了 国家 富强 C . 实现 了 民族 独立 D . 实现 了 现代 化 12 . 1956 年 , 中国 共产 党 第 八 次 全国 代表 大会 在 北京 召开 , 这次 大会 ( ) A . 正确 分析 了 国内 主要 矛盾 B . 制定 了 第 一 部 社会 主义 宪法 C . 制定 了 新 时期 的 基本 路线 D . 提出 了 实现 现代 化 的 战略 目标 13 . 1978 年 12 月 , 中共 十一 届 三中全会 在 北京 召开 , 这次 会议 ( ) A . 标志 着 中国 进入 社会 主义 社会 B . 标志 着 中国 改革 开放 的 开始 C . 标志 着 中国 进入 现代 化 建设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2024年安徽合肥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DOC316.5KB 9
1/9
2/9
展开阅读剩余7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