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5.8万次浏览
1.2万人收藏
毛泽东小故事3个

毛泽东小故事3个

毛泽东小故事3个  毛泽东在第一年就学了《三字经》,第二年学《百家姓》,只学认字,不求其意。但到了第三年不仅要学认字,还要求解其意,有时还和舅父吟诗作对了。  有一次,毛泽东的舅父文玉钦准备出外做生意,一心想发财,供奉财神。正好毛泽东看见了,缠着舅母问:“舅舅拜的是什么菩萨?”“舅父拜的是财神菩萨。”“为什么要拜财神菩萨?”“拜财神菩萨,赐你舅舅出外做生意发财。”毛泽东听了飞步跑到启蒙馆,拿了笔,展开纸,做了一副对联的上联:“磕几个头烧柱香,就想发财,谈何容易?”但下联他想不出来了。这时舅父文玉钦进来了,“石三你在写什么字?”边说边凑近一看,才知道自己的外甥在做对联,做好了上联,难想出下联,文玉钦有意提示:“钱靠劳动,粮靠耕耘才能得来。”“对!”真是聪明人,一提就活。只见他做出了下联:“流几身汗费些力,才能进钱,讲也简单!”舅父文玉钦,看了满心欢喜,六岁年纪能做出比较贴切的对联,将会成为毛家秀才,说

毛泽东事迹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毛泽东同志展现出了坚定的意志、英勇的气概、雄才大略和宽广胸怀。他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他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进。毛泽东同志的事迹和精神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首先,我们要学习他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始终保持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人民的忠诚。他始终把人
毛泽东温情小故事

毛泽东温情小故事

毛泽东温情小故事毛泽东出身于农家,一生简朴,以身作则。在延安时,他同指战员们一道,亲自动手,挖地、浇水、施肥、种地,不贪图个人享受,关心他人,尊老爱老,对孩子“约法三章”等故事,始终铭刻在人民的心中,成为我党树立良好形象当之无愧的楷模。“亲手干才算自己的劳动”熊云,四川阆中人。1933年参加红军,曾任中央军委机要科译电员、华北特种兵新建工厂政委。1983年6月,我还在《星火燎原》任编辑时,听他讲了一段毛主席在延安参加大生产时的亲历往事,至今记忆犹新。1942年年底,轰轰烈烈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开始后,毛主席更忙了。他有个习惯,喜欢晚上办公,有时一忙就是一个通宵。这样,毛主席的睡眠时间就越来越少了。大生产运动期间,他常常忙一晚,第二天下午照例还要和中央机关的同志们一块去参加劳动。那时,熊云在中央机要科当译电员,他们跟主席一块住在枣园。枣园有一排窑洞,用两道墙隔成了三个院,主席住在北边的院内,机要科住在中间的一个院

毛泽东的红色故事

毛泽东的红色故事陈德发,陕甘宁边区时期安塞县四区马家沟村村长,1943年、1944年连续两年被边区评为特等劳动英雄,参加了边区召开的两届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表彰大会。1943年11月26日至12月16日,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延安召开,表彰大会会场设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前广场。主席台是临时搭建的,底下放着长条形木凳,木凳上铺着木板。会议有一项议程,各县向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敬献锦旗,安塞县推举陈德发向毛主席献锦旗。安塞县给毛主席献的是一面长方形红旗,上方穿一根长长的木棍,四边挂有黄颜色的穗子,中间绣着“敬爱的人民领袖”几个字。献锦旗开始,首先由延安县吴满有和安塞县陈德发分别向朱总司令和毛主席献锦旗。吴满有稳稳走上主席台给朱总司令献上了锦旗。陈德发精神抖擞,迈着正步走上主席台给毛主席献锦旗,没想到脚上用力过大,踩在木板上有弹性,快到毛主席身边了,木板的弹性把陈德发弹了起来,身子一斜,险些摔倒。坐

长征时期延安时期,关于毛泽东的小故事

毛泽东出身于农家,一生简朴,以身作则。在延安时,他同指战员们一道,亲自动手,挖地、浇水、施肥、种地,不贪图个人享受,关心他人,尊老爱老,对孩子“约法三章”等故事,始终铭刻在人民的心中,成为我党树立良好形象当之无愧的楷模。“亲手干才算自己的劳动”熊云,四川阆中人。1933年参加红军,曾任中央军委机要科译电员、华北特种兵新建工厂政委。1983年6月,我还在《星火燎原》任编辑时,听他讲了一段毛主席在延安参加大生产时的亲历往事,至今记忆犹新。1942年年底,轰轰烈烈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开始后,毛主席更忙了。他有个习惯,喜欢晚上办公,有时一忙就是一个通宵。这样,毛主席的睡眠时间就越来越少了。大生产运动期间,他常常忙一晚,第二天下午照例还要和中央机关的同志们一块去参加劳动。那时,熊云在中央机要科当译电员,他们跟主席一块住在枣园。枣园有一排窑洞,用两道墙隔成了三个院,主席住在北边的院内,机要科住在中间的一个院里。机要科的同志
毛泽东故事篇

毛泽东故事篇

毛泽东故事篇一口袋烧鸡1941年春,国民党在宜川、洛川一带集结重兵,大有闪击延安之势。面对这一严峻局势,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调八路军主力部队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加强边区南线防务,并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军需自给。1943年秋,毛泽东在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邓发、张闻天、彭真等陪同下,到南泥湾视察。毛泽东在视察三五九旅返回延安的途中,又专程来到位于九龙泉的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视察。王震向毛泽东一行汇报说:“部队做到了全部自给,不拿公家一粒米、一寸布、一分钱。”毛泽东高兴地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为了给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送行,三五九旅精心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他们选了两只自养的鸡,在山里采来香草,做出了两只烧鸡。毛泽东看着烧鸡问王震:“战士们能吃上烧鸡吗?”王
毛泽东革命励志故事

毛泽东革命励志故事

战争年代,面对敌人的封锁,地广人稀的陕甘宁边区,面临缺食无衣、捉襟见肘的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多种手段来发展经济,不仅成功地克服了困难,还从困难走向了胜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筑牢了革命的物质基础,形成了立党立国的精神支柱。倡导节约和杜绝浪费,则是艰苦奋斗的具体表现形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带头节约,杜绝浪费,为全社会形成节约和杜绝浪费的风气,起到了强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拨亮心灯1939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毛泽东的警卫班战士郭永祥在杨家岭毛泽东住所门前执勤站岗。毛泽东在窑洞里思考问题,不停地来回踱步。那时,延安所有生活物资奇缺,党的领袖毛泽东也不例外,用的是一盏普通的煤油灯。毛泽东将油灯燃着的灯芯压得很小,一闪一闪地发出一点微小的光亮。由于灯光太暗,视线不好,毛泽东思考问题过于专注,有时会碰到椅子或者其他器物。郭永祥在门外看到了,就悄悄走进屋内,

毛主席的经典故事

毛主席一生中的最后一次,1957年11月2日毛主席最后一次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并且在苏联发表了重要的演讲,毛主席演讲时说到:世界是你们年轻人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你们年轻人的。1974年毛主席81岁生日的时候与周恩来总理促膝长谈到次日凌晨,这也是两位伟人一生中最后一次的谈话。#领袖毛泽东#1967年的时候毛主席在周总理的安排下乘飞机从武汉离开飞往上海,这也是毛主席一生中最后一次乘坐飞机。1974年10月13日81岁的毛主席在室内游泳池游了四次泳,这也是毛主席一生中最后一次游泳。毛主席在1976年5月27日的时候会见了来自巴基斯坦的总理布托,这也是毛主席最后一次会见外宾。毛主席曾经戏称自己是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的四大家族。毛主席一生与书为伴,在毛主席的床上面有一半的位置是属于书籍的,文房四宝即是笔、墨、纸、砚,毛主席就是利用平生所学,运筹于帷幄之中,打败了腐朽的国民党军队。而民国时期的四大家族就是蒋介石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

少年毛泽东小故事

毛泽东童年故事抢板凳毛泽东长到两岁时,他的母亲怀上了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文七妹把他送到外婆家棠佳阁长住。毛泽东的舅舅文玉钦是当地有名的读书人,文才不俗,附近农户家的婚丧喜庆、撰联写对,少不了他。他还在家里开了个启蒙馆,附近有10多个学生在这里启蒙。在这启蒙馆还发生过毛泽东抢板凳的故事。毛泽东3岁时,就喜欢认字,一字连认三遍,他就记住了。一天,舅舅开的启蒙馆开学了。他听到蒙馆里读书声,甩掉手里的小木锤直往教室里跑,他大舅母追都没有追上。他跑进教室,就去抢与一个比他高出一大截的学生的板凳。这学生只得向先生告状:“先生的外甥坐了我的板凳。”他舅母追到这里,双手去抱外甥,见外甥毛泽东双手抱着凳子不肯,大舅父去抢,差点把舅父的眼镜打掉。文玉钦见毛泽东小小年纪就想要读书,只得另找一条板凳放了一个简易桌子,让其旁听。从此,毛泽东成了启蒙馆里的旁听生,并养成了好学、好问、勤写、勤练的习惯。毛泽东童年故事助同

毛泽东有哪些事迹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都作出过这样那样的贡献。毛泽东同志是其中的佼佼者,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当永远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创建了一个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同志同他的战友们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失败,克服了千难万险,在几次危急的时刻力挽狂澜,出奇制胜地挽救了革命,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创建了新中国。一个黑暗的旧中国,变成一个光明的新中国;一个四分五裂、内乱不已、匪患不绝、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变成一个强大统一(除台湾等岛屿)和人民安居乐业、各民族平等和睦相处的新中国;一个饱受列强欺凌和宰割、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独立自主、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新中国;一个由地主、官僚、买办乃至洋人主

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故事毛泽东的故事1、毛泽东读书过于广博令研究人员大为头疼毛泽东读书的范围很大,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军事、书法、报刊杂志等等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十一大类。他读书很偏,一般常人很少去涉猎的书,他都去读,而且读了之后还去谈。比如说科幻题材现在比较多,但在1936年,长征刚刚到达陕北,他会见美国记者斯洛的时候,就谈到了一个英国的科幻作家威尔斯,他写了《星球大战》、《月球上的第一批人》,毛泽东引用威尔斯小说里面的话说“我们买一张车票从地球到月球”。相信在那个时代读过威尔斯的《星球大战》、《月球上的第一批人》这种小说的人很少,但毛就读了。而在50年代初,毛泽东又读到什么样的很偏的书呢?一个苏联科学家写的《土壤学》,他读了好几次,而且上面有很多批注。后来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就是“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八字宪法。在相当程度上就是读了《土壤学》以后得到的启发和感悟。他读《红楼梦》,他不仅读这本书,而且

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的故事1、《斗智》在上私塾的几年中,毛泽东对同学团结友爱,礼让为先。放学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学总喜欢抢头,他却从容不迫地慢慢走。毛泽东对人很有礼貌,但对于无理取闹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对人说:“逢恶就莫怪,逢善就莫欺。”一天,毛泽东从韶山到外婆家去。当他走到一个山谷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双手插腰拦住了去路,原来是当地一个姓赵的富豪子弟。毛泽东早就听说,这个人经常在穷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贫。赵某横在路上,傲慢地说:“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过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别想回去!”赵某接着说:“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分开如何解释,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稍加思索便说:“赵公元帅的‘赵’,有钱无钱的‘钱’,有理无理与‘李’同音。大宋天子赵匡胤说过,有钱龟孙不讲理!”赵某听后满脸通红,又恼怒又尴尬,只得让他过去。2、《牛司令》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

毛泽东红色小故事

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最北部一个偏僻村庄,我和十几个七八岁的孩子一起坐在土坯房的教室里,瞪大眼睛,竖着耳朵,聆听老师朗读一年级的语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在课堂上,老师动情地说:“这口井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红井。小小一口井,贮满清泉,也贮满共产党一心为民的深情厚意。”下课的铃声响了,我的思绪早已飞向了远方。沙洲坝,离我们远吗?红井水,真比村里的井水甜吗?一连串天真幼稚的问题,在我脑海里萦绕。特别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14个大字,深深地刻在了我幼小的心灵里。几十年的光阴,雨丝风片一般飞逝。对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敬仰之情一直印在心间,如红井水一般源远流长。红井,你有何神奇,让我魂牵梦绕;红井,你有何魅力,让我思念数十个春夏秋冬。那年初春,我和爱人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毛泽东小故事3个

DOCX12.9KB 4
1/4
展开阅读剩余3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