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故事 篇一 口袋烧鸡 1941年春,国民党在宜川、洛川一带集结重兵,大有闪击延安之势。面对这一严峻局势,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调八路军主力部队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加强边区南线防务,并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军需自给。 1943年秋,毛泽东在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邓发、张闻天、彭真等陪同下,到南泥湾视察。毛泽东在视察三五九旅返回延安的途中,又专程来到位于九龙泉的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视察。 王震向毛泽东一行汇报说:“部队做到了全部自给,不拿公家一粒米、一寸布、一分钱。”毛泽东高兴地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 为了给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送行,三五九旅精心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他们选了两只自养的鸡,在山里采来香草,做出了两只烧鸡。毛泽东看着烧鸡问王震:“战士们能吃上烧鸡吗?”王回答:“战士们一周可以吃上两次猪肉,每次人均四两。一个月可以吃上一次鸡肉和羊肉,人均半斤。”毛泽东高兴地说:“这就好。只有战士们能吃上肉,我才有资格吃这烧鸡。”用餐完毕,毛泽东问餐厅工作人员,这鸡骨架怎么办?餐厅工作人员回答,只能扔掉了。毛泽东一听连说:“太可惜了,太可惜了。”餐厅工作人员不知所措,毛泽东用手拉开上衣口袋,餐厅工作人员赶忙把鸡骨架装了进去。传说毛泽东回到延安后,将鸡骨架熬了两次鸡汤。 后来流传下来这样一个故事,三五九旅用南泥湾山里的香草制作而成的烧鸡,毛泽东吃了赞不绝口,连剩下的鸡骨架都装在口袋里带走了。人们就给这种烧鸡起了个美名,叫“口袋烧鸡”。 篇二 “这就对了” 1943年11月26日至12月16日,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延安召开。会后,毛泽东请申长林、陈德发、王德彪等几个劳模去杨家岭家里做客。毛泽东家里陈设很简单,在地上放个小炕桌,四周摆放了5个小方凳,毛泽东坐在小炕桌旁同劳模谈话。毛泽东看着陈德发说:“小陈,别紧张,随便点。你们村生产情况怎么样?”陈德发答:“我们村11户40来 口人。前年我当村长后响应大生产运动号召打粮100来石,去年打粮140来石,今年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打粮220来石。”毛泽东又问:“群众余粮能吃多长时间?”陈德发说:“人均余粮1.5石,足够一年半的口粮。加上瓜菜,够吃两年,可以说实现了耕一余二。遇上灾年,吃稀点,挖些野菜填补,够3年的口粮。”毛泽东点点头道:“我们收公粮首先要保证群众利益,保证群众不受饥饿。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政府,都是人民的,一切要为人民利益着想,决不能让广大劳动人民吃亏。”说话间,饭端上来了。黄米干饭,4个菜。4个菜分别是炒土豆丝、炒萝卜片、猪肉炖粉条、酸菜烩豆腐。厨师说:“毛主席招待你们劳模,特意让做了几个好菜。”毛泽东乐呵呵地看着劳模们说:“快吃吧,我今天沾你们的光,享口福了。” 陈德发端起碗,用勺子往碗里盛米饭,一不小心,把几颗米粒掉在饭桌上。陈德发怕别人说自己毛手毛脚,赶快把米粒往桌下扒拉。毛泽东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陈德发的手,劳模们都停止了吃饭,看着毛主席。毛泽东细心地把桌上的米粒一颗一颗捡起来,放进自己嘴里咀嚼着。 有的劳模说:“毛主席,就您的饭,我们几个劳模都管得起。掉在桌上的几颗米粒,您就别吃了。”毛泽东扫视了一圈劳模,嘻嘻一笑道:“怎么,看我这吃相难看啊?”申长林、陈德发、王德彪赶快说:“不难看。”毛泽东认真地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群众生产的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呀,我们不能浪费一粒。我说你们劳模,今后不光在群众中要当生产粮食的模范,还要带头当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粮食的模范。发挥出你们的示范作用,带领和引导群众形成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好风气。” 有的劳模说,今天亲眼见您爱惜粮食不浪费,回去我们就给群众讲,在毛主席家吃饭毛主席把掉在桌上的米粒都捡起来吃了的故事,让大家向您学习,节约粮食爱惜粮食,杜绝浪费粮食。陈德发跟着说:“对,我们给群众讲毛主席捡米粒吃的故事。” 毛泽东乐呵呵地说:“这就对了。给你们劳模称号,合格呀!” 篇三 为贵州“干人”落泪 1934年底,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过半。在危急时刻,毛泽东力挽狂澜,力主红军避实击虚,向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开进。 毛泽东随红军主力进入贵州后,发现这里的穷人特别多。那些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极端贫困的人,已经被剥削得一无所有。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干人”。 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干人”。这些“干人”一个个骨瘦如柴,此情此景震撼了红军指战员,许多人不禁掉下了眼泪。 在红军路过乌江南岸的剑河县时,指战员们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子在寒冬里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他们立即围了上去。 毛泽东见状急忙走上前去,问发生了什么事。一位红军战士答道:“老妈妈说,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她的儿子前几天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她没有活路,只能和小孙子四处讨吃的……” 听到这儿,毛泽东已是热泪盈眶。他立即脱下身上的毛线衣,又叫警卫员拿了两袋干粮,连同毛线衣一起送给老婆婆。毛泽东蹲下来,哽咽着对这位绝望的老人说:“老人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队伍。”穿上毛线衣的老人感动得直点头,嘴里连声念叨:“红军,红军……”随后领着她的小孙子,拿上干粮颤颤巍巍地走了。 毛泽东为“干人”流下的眼泪,表达了一代伟人淳朴、深厚的爱民之心。 为受灾群众落泪 1950年夏天,暴雨突袭安徽、河南交界地区,一下便是半个多月。暴雨引发了罕见的大洪水,洪水迅速顺着淮河河道下流,流到淮北地区时,很快就溢出河道。正在进行土地改革的淮北地区,一下子被泡在了洪水里。 7月20日,毛泽东看到华东防汛总指挥部紧急电报后,心情沉重,立即批示并转送政务院总理周恩来:“除目前防救外,须考虑根治办法,现在开始准备,秋起即组织大规模导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导淮,免去明年水患。”周恩来收到毛泽东根治批示后心急如焚,立即安排政务院调拨粮食救急,同时开始筹备根治淮河的方案。 然而,灾情仍持续升级,不足半月,皖北告急的电文再次送到毛泽东的案头:由于水势凶猛,来不及逃走,或攀登树上、失足坠水(有在树上被毒蛇咬死者),或船小浪大、翻船而死者,统计489人…… 这封电报深深地刺痛了毛泽东,他在“被毒蛇咬死者”“统计489人”等文字下,重重地画下醒目的横线,看着看着,他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豆大的泪珠落在电文上。秘书田家英也控制不住流下了眼泪。过了一会儿,毛泽东平复情绪,举起手中的电报对田家英说:“不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他提笔把电报转批给周恩来,并写下了这样的批示:“请令水利部限日作出导淮计划,送我一阅。此计划8月份务须作好,由政务院通过,秋初即开始动工。”救民心切之情跃然纸上。 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抓救灾的同时,加紧对治淮工程的具体部署。 治淮工程开始后,毛泽东还专门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1951年5月,邵力子带领中央治淮视察团到治淮工地慰问,将一面绣有毛泽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亲笔题词的锦旗赠给工地代表,使参加治淮工程的人深受鼓舞。 为农民吃又黑又硬的糠窝头落泪 1957年底,不断有人向毛泽东汇报农村某些地区出现的“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加大的情况。每次听过汇报,毛泽东的脸色都很不好,常常陷入深思。 12月中旬的一天,警卫中队卫士马维探家回到中南海,向毛泽东递交了一份对他家乡的调查报告,并带回一个掺着粗糙糠皮的又黑又硬的窝头。 毛泽东看见窝头一下子拧紧了眉头,他面色凝重地问马维:“农民就吃这个?”马维说:“乡亲们就是吃这种窝窝头。我讲的是实话,我爹我娘也是吃这个。” 毛泽东用发抖的双手接过窝窝头,费了很大劲才掰开,将一块放在嘴里。他嚼了几口,眼圈便红了。第一口咽下,他的泪水哗地淌了下来:“吃,你们都吃,都要吃一吃。”毛泽东一边流泪,一边掰窝窝头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吃啊,这就是我们农民的口粮,是种粮人吃的口粮……”当天他没有吃饭,晚上失眠了。卫士长李银桥劝毛泽东休息,可毛泽东却感叹:“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为什么?”久久不能入睡的毛泽东起身冒着冷风到院中散步,不断地自言自语:“我们是社会主义么,不该是这个样子。要想个办法,必须想个办法!” 这个窝窝头让毛泽东意识到,许多地方在落实党的政策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于是他立即派人分组去全国各地调研,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调整。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毛泽东为人民幸福安康日夜操劳。他的几次落泪,无不感受到他那深重浓厚、真挚坦诚的百姓情怀,感受到他与人民心心相印的高尚情怀。 篇四 在乌江南岸挥泪送衣给衣不蔽体、骨瘦如柴的“干人” 1934年年底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过半。在危急时刻,毛泽东力挽狂澜,指挥主力红军避实击虚,向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开进。 红军进入贵州后发现这里的穷人特别贫困,被形象地称为“干人”,因为他们的血汗已被各种苛捐杂税榨得一干二净。所以,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干人”。这些“干人”一个个衣不蔽体,骨瘦如柴。此情此景震撼了每个红军指战员,许多人不禁掉下了眼泪。 在红军路过乌江南岸的剑河县时,人们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子寒冬里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红军指战员们立即围了上来。

大家还在看
4.2万次浏览
8473人收藏
毛泽东故事篇

毛泽东故事篇

毛泽东故事篇一口袋烧鸡1941年春,国民党在宜川、洛川一带集结重兵,大有闪击延安之势。面对这一严峻局势,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调八路军主力部队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加强边区南线防务,并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军需自给。1943年秋,毛泽东在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邓发、张闻天、彭真等陪同下,到南泥湾视察。毛泽东在视察三五九旅返回延安的途中,又专程来到位于九龙泉的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视察。王震向毛泽东一行汇报说:“部队做到了全部自给,不拿公家一粒米、一寸布、一分钱。”毛泽东高兴地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为了给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送行,三五九旅精心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他们选了两只自养的鸡,在山里采来香草,做出了两只烧鸡。毛泽东看着烧鸡问王震:“战士们能吃上烧鸡吗?”王
习作 故事新编

习作 故事新编

习作:故事新编大家好啊,你认识我们吗?我们就是《龟兔赛跑》里的主人公。不用说,我就是那只兔子。唉,故事里,我因为轻敌、骄傲自大,输了。如果能再来一次……习作:故事新编那可不一定,不信就让同学们来写一写吧!再来一次?我猜结局肯定还一样!习作:故事新编语文 四年级 下册故事新编习作:故事新编审题指导你一定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如果让你重新编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你会怎么编呢?重新编——想象一个和原来不同的故事。习作:故事新编习作内容新编《龟兔赛跑》或选择熟悉的故事创编一个新故事。编童话故事的记叙文习作:故事新编想一想:什么是故事新编?习作: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是我们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对已有的故事进行重新编创。故事新编决不等同于胡编乱造,缺少事实依据的想象,是不合理的。习作:故事新编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新编《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习作:故事新编故事本来是什么样的?从前,有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在互相争辩
习作 故事新编 (1)

习作 故事新编 (1)

故事新编故事新编就是以大家熟知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或历史、神话、民间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为基础,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进行改编,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故事,以此表达一种新的思想或主题,反映现实生活。题目解析“要明白,这里的“故事”是已有的,所以我们首先得熟读原来的故事,然后再立足原来的故事进行写作。既然是新编,肯定需要我们的想象和创意。”构思导航新编方法扩编续编改编扩编:细节上的扩展“扩编就是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作内容上的扩充、细节上的渲染、增添,写出一个更丰满、更复杂的新故事。”续编:人物间的重组“续编就是遵从原故事情节的发展,对原文故事加以引申,使之继续向前推进,达到为己所用的目的。”改编:情节外的续写“改编就是以原来的故事为素材,或改造,或生发,或就故事编故事,或将原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糅合。”同学们,上面的图片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也一定看过其中的一些影片。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好
第八单元 故事新编

第八单元 故事新编

第八单元故事新编【思维导图】开篇:交代新篇故事来源于哪个经典故事,介绍主要角色。故事新编中间:大胆构思,创设新的情节。(按一定顺序进行编写)结局:由故事情节自然导向结局,或给人以新的启发。【好词好句】口若悬河能言善辩出口成章张口结舌结结巴巴叶公好龙掩耳盗铃对牛弹琴刻舟求剑亡羊补牢郑人买履囫囵吞枣引狼入室抱火救薪杯弓蛇影夜郎自大滥竽充数买椟还珠一天,井里的青蛙忽然想到小鸟所描述的外边景色,于是他经不住诱惑,乘搭一位老奶奶打水的水桶来到井外的世界。几百年前,农夫阿福的祖先在自己家的农田里种了一棵仙桃树,如今终于结下仙桃。人人都想得到仙桃,吃一口,便可长生不老。这也难怪,就连体型庞大的大象叔叔都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要知道,虎大王要是发起威来,怕是连自己也会成了大王的盘中餐哪!果不其然,这时乌鸦在树上幸灾乐祸地说:“因为肉里放了泻药,就知道你会再次行骗,我早有所准备 范文引导】范文一:《小马过河》新编

[拓展阅读]沧海桑田的故事【原创精品】

沧海桑田的故事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到了约定的那天,王远在一批乘坐麒麟的吹鼓手和侍从的簇拥下,坐在五条龙拉的车上,前往蔡经家。但见他戴着远游的帽子,挂着彩色的绶带,佩着虎头形的箭袋,显得威风凛凛。王远一行降落在蔡经家的庭院里后,簇拥他的那些人一会儿全部隐没了。接着,王远和蔡家的成员互相致意,然后独自坐在那里等候麻姑的到来。王远等了好久还不见麻姑到来,便朝空中招了招手,吩咐使者去请她。蔡经家人谁也不知道麻姑是天上哪位仙女,便翘首以待。过了一会儿,使者在空中向王远禀报说:“麻姑命我先向您致意,她说已有五百多年没有见到先生了。此刻,她正奉命巡视蓬莱仙岛,稍待片刻,就会来和先生见面的。”王远微微点头,耐心地等着。没多久,麻姑从空中降落下来了。她的随从人员只及王远的一半。蔡经家的人这才见到,麻姑看上去似人间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她蓄着长到腰间的秀发,衣服

[延伸阅读]沧海桑田的故事【原创精品】

沧海桑田的故事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到了约定的那天,王远在一批乘坐麒麟的吹鼓手和侍从的簇拥下,坐在五条龙拉的车上,前往蔡经家。但见他戴着远游的帽子,挂着彩色的绶带,佩着虎头形的箭袋,显得威风凛凛。王远一行降落在蔡经家的庭院里后,簇拥他的那些人一会儿全部隐没了。接着,王远和蔡家的成员互相致意,然后独自坐在那里等候麻姑的到来。王远等了好久还不见麻姑到来,便朝空中招了招手,吩咐使者去请她。蔡经家人谁也不知道麻姑是天上哪位仙女,便翘首以待。过了一会儿,使者在空中向王远禀报说:“麻姑命我先向您致意,她说已有五百多年没有见到先生了。此刻,她正奉命巡视蓬莱仙岛,稍待片刻,就会来和先生见面的。”王远微微点头,耐心地等着。没多久,麻姑从空中降落下来了。她的随从人员只及王远的一半。蔡经家的人这才见到,麻姑看上去似人间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她蓄着长到腰间的秀发,衣服
[趣味课堂]欧姆【原创精品】

[趣味课堂]欧姆【原创精品】

欧姆(Georg Simon Ohm,17871854)德国物理学家,1787年3月16日生于巴伐利亚的埃朗根。他的父亲是一位对科学感兴趣的熟练锁匠,受好哲学和数学。在其父影响、教育下,他对数学很感兴趣,并掌握了一些金属加工技能,为他后来的学习和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1811年毕业于埃朗根大学并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埃朗根和班堡等地中学任教;1817年出版第一本著作《几何教科书》;18171826年在科隆大学预科讲授数学和物理;18261833年在柏林军事学院任职;1833年起被聘为纽伦堡工艺学校物理教授;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科普利奖章,1842年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845年为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土;1849年任慕尼黑大学非常任教授,1852年为该校正式教授;1854年7月6日在慕尼黑逝世。欧姆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电路定律。他是受到傅里叶热传导理论(导热杆中两点间热流量与两点温度差成正比)影响来研究他的定律的。当时还缺乏明确的电动势、电流强度乃至电阻概念,适用的电流计也正在探索中。他使用

[趣味课堂]库仑【原创精品】

库仑(Charles-Augustin de Coulomb,17361806)法国物理学、军事工程师。1736年6月14日生于昂古莱姆。1761年毕业于军事工程学校,并作为军事工程师服役多年。后因健康日坏,被迫回家,因此有闲暇从事科学研究。由于他写的一篇题为《简单机械论》的报告而获得法国科学院的奖励,并由此于1781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大革命时期,他辞去公职,在布卢瓦附近乡村过隐居生活,拿破仑执政后,他返回巴黎继续进行研究工作。1806年8月23日在巴黎逝世。库仑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在结构力学、梁的断裂、材料力学、扭力、摩擦理论等方面都取得过成就。1773年法国科学院悬赏征求改进船用指南针的方案。库仑在研究静磁力中,把磁针的支托改为用头发丝或蚕丝悬挂,以消除摩擦引起的误差,从而获得1777年法国科学院的头等奖。他进而研究了金属丝的扭力,于1784年提出了金属丝的扭力定律。这二成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给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极小力的方法。同年他设计出一种新型测力仪器扭秤。利用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原创精品】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出自叶永烈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是说在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一论断。《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原文: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

[趣味课堂]“响尾蛇”导弹的神奇威力【原创精品】

“响尾蛇”导弹的神奇威力1982 年5 月21 日,英国国防部发言人宣布,英国的若干突击小组已经在马尔维那斯群岛登陆。与此同时,英国特混舰队的军舰再次轰击了阿根庭斯坦利港附近的目标。在这场战争中,英军以20 架装备有“响尾蛇”导弹的“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牢牢地控制了制空制海权,先后击毁阿方24 架现代化战机。“响尾蛇”导弹何以具有如此神奇的威力?关于它的发明原理,还得从蛇的“热定位器官”说起。分布在美洲的响尾蛇多在夜间活动,它们的视觉几乎为零,但活动起来却异常灵活,而且能在漆黑的夜间及时发现几十米以外活动的田鼠,并趁着夜幕准确地将其捕获。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蝰科蝮亚科的蛇类是借助头部的“红外线感受器”进行“热定位”的。这种感受器称为颊窝,是长在鼻孔和眼睛之间的一个陷窝。窝内有一薄膜,由一层薄的上皮细胞组成,上面密布神经末梢,其末端呈球形膨大,其内充满线粒体。电子显微镜的研究表明,当神经末梢接受刺激之后,线粒体的形

琴纳的探究【原创精品】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车胎漏气探索昨天有一位同学自行车车胎漏气,你们会提出什么问题?你们觉得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学生回答预设:1可能是外胎破了2可能气嘴松了3可能气门芯坏了4可能内胎坏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来检验哪里漏气,我们也可以像小小科学家那样来探索。

道尔顿发现色盲症【原创精品】

在一个圣诞节前夕,道尔顿给他的妈妈买了一双“棕灰色”的袜了做为圣诞节的礼物。当妈妈看到袜子时,感到袜子的颜色过于鲜艳,就对道尔顿说:“你买的这双樱桃红色的袜子,让我怎么穿呢?”道尔顿感到非常奇怪:袜子明明是棕灰色的,为什么妈妈说是樱桃红色的呢?疑惑不解的道尔顿拿着袜子又去问弟弟和周围的人,除了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以外,被问的其他人都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道尔顿对这件小事没有轻易地放过,他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发现他和弟弟的色觉与别人不同。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道尔顿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却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称为道尔顿症。根据上文,写出道尔顿科学探究的步骤。

[拓展阅读]沧海桑田的故事【原创精品】

沧海桑田的故事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到了约定的那天,王远在一批乘坐麒麟的吹鼓手和侍从的簇拥下,坐在五条龙拉的车上,前往蔡经家。但见他戴着远游的帽子,挂着彩色的绶带,佩着虎头形的箭袋,显得威风凛凛。王远一行降落在蔡经家的庭院里后,簇拥他的那些人一会儿全部隐没了。接着,王远和蔡家的成员互相致意,然后独自坐在那里等候麻姑的到来。王远等了好久还不见麻姑到来,便朝空中招了招手,吩咐使者去请她。蔡经家人谁也不知道麻姑是天上哪位仙女,便翘首以待。过了一会儿,使者在空中向王远禀报说:“麻姑命我先向您致意,她说已有五百多年没有见到先生了。此刻,她正奉命巡视蓬莱仙岛,稍待片刻,就会来和先生见面的。”王远微微点头,耐心地等着。没多久,麻姑从空中降落下来了。她的随从人员只及王远的一半。蔡经家的人这才见到,麻姑看上去似人间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她蓄着长到腰间的秀发,衣服

[趣味课堂]林奈:从小就是花痴的生物学家【原创精品】

林奈:从小就是花痴的生物学家他是瑞典科学院创始人之一,并曾担任第一任主席;他的肖像被印在100瑞典克朗纸币的正面上。他就是瑞典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法国哲学家卢梭曾托人向林奈转达他的赞赏:“请转告他,在这世上我没有认识比他更伟大的人了。”德国思想家歌德曾写道:“除了莎士比亚和斯宾沙诺,在已故的人当中没有谁对我的影响比林奈更深的了。”据说,瑞典曾经的皇后路易莎·乌尔里卡曾评价说林奈大智若愚:“尽管看起来不像,但却是个相当有智慧的人。”他是如何与生物学结缘的呢?瑞典地处高纬度的北欧地区,春季总是姗姗来迟。1707年,在一个阴冷潮湿的春日里,卡尔·林奈出生在斯莫兰(Smlandå)地区的小村庄罗斯胡尔特 (Rshultå)。林奈的父亲是一位的牧师,也是个园艺爱好者,在住处周围种了许多花草树木。在林奈小的时候,他父亲经常用鲜花来装饰他的摇篮。瑞典莫斯兰风景如画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林奈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生物的浓厚兴

[趣味故事]我们吃的盐是怎么来的呢【原创精品】

食盐,是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料品。中国制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几乎与史籍上的华夏文明史同步。根据盐的来源,中国古代的盐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盐、岩盐等几大类,每一种盐都有不同的生产工艺。古代海水煮盐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盐田法",这是一种古老的而至今仍广泛沿用的方法。使用该法,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建盐田。海盐是从海水中提取的,采用盐池经太阳晒的办法来生产原盐。生产过程有纳潮、制卤、结晶、收盐堆坨四个步骤。首先将海水引进盐池,然后蓄好海水,海水在烈日之下慢慢自然蒸发,再引进下一级盐方制卤。等晒到一定的盐度时,就可以“结晶”成原盐了。盐田一般分成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
[趣味故事]我们吃的盐是怎么来的呢【原创精品】

[趣味故事]我们吃的盐是怎么来的呢【原创精品】

食盐,是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料品。中国制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几乎与史籍上的华夏文明史同步。根据盐的来源,中国古代的盐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盐、岩盐等几大类,每一种盐都有不同的生产工艺。古代海水煮盐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盐田法",这是一种古老的而至今仍广泛沿用的方法。使用该法,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建盐田。海盐是从海水中提取的,采用盐池经太阳晒的办法来生产原盐。生产过程有纳潮、制卤、结晶、收盐堆坨四个步骤。首先将海水引进盐池,然后蓄好海水,海水在烈日之下慢慢自然蒸发,再引进下一级盐方制卤。等晒到一定的盐度时,就可以“结晶”成原盐了。盐田一般分成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

[地理园地]马头琴的传说【原创精品】

马头琴的传说很久以前,在金色的阿拉腾敖拉山麓,有一个银色的湖。湖畔居住着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善良的小牧民,名字叫苏和。苏和和妈妈过着清贫的生活。 有一天,小苏和出去放牧,在一位姐姐的指引下,在湖边发现了一匹小白马,从此他和小白马便成为亲密无间的好伙伴。小白马无数次帮助小苏和渡过了难关。在一次赛马大会上,苏和骑着他的小白马赢得了第一名。组织这次比赛的霸道的王爷因为喜欢小白马,便抢走了它。小白马挣脱了缰绳逃走,王爷命令武士们用毒箭射小白马,中了毒箭的小白马跑到苏和的蒙古包前死去了。苏和思念小白马,梦见小白马对他说:“用我的筋骨做一把琴,我就能永远和你在一起了。”苏和按照小白马说的,用它的骨头、筋、尾巴做成了一把琴,从此美妙的马头琴声传遍了大草原。

[趣味课堂]用太阳点火【原创精品】

用太阳点火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取火种送给人类,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他却因此而受到宙斯的处罚,被绑在高加索山,每日忍受风吹日晒和鹫鹰啄食。现实中人们确实可以利用太阳取得火种。 太阳把光射向四面八方的同时,也将热射向四面八方。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和热,是地球上一切能量的来源。若把太阳射向地球的热集中射向物体上的一点,被集中起来的热可使物体上该点温度急剧上升,当温度上升到物体的燃烧温度时,物体将被点燃。因此,利用太阳可以点燃物体或加热物体。  太阳的热和光是相伴射出的,在将太阳光汇聚在一点上的同时,伴随光线射出的热也就被汇聚到同一点上。因此,利用凹面镜或凸透镜可实现对太阳热的汇聚,实现用太阳点火。 阿基米德火烧战船 传说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阿基米德曾用太阳点燃了入侵者的战船。若这是真的,这应该是人类通过光的反射集中利用太阳能的最早记录。 公元前215年,古罗马帝国派出强大的海军,在马塞

[趣味课堂]水葫芦为什么会成为“绿色疯子”?【原创精品】

水葫芦也叫水浮莲,中文名凤眼莲,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喜欢自由漂浮于水面,淡紫色的花朵非常美丽。20世纪初,作为观赏物种被引入中国,后又作为猪饲料和净化水质植物推广种植,现在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它的无性繁殖速度极快,在适宜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一新植株,不仅如此,在无性繁殖的同时还能开花结实进行有性繁殖,一枝花大约结300粒种子。由于水葫芦具有如此惊人的繁殖能力,因此在很多河流、湖泊、水塘中形成了单一的优势群落。根据粗略统计,一亩水面的水葫芦约有13万株,全部加起来的总重量竟达到20吨左右!水葫芦大量生长繁殖后,形成单一优势物种,致使其他水生植物减少甚至消失。它不仅能降低光线对水体的穿透能力,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还能降低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并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水产品产量,对水生动植物和水体净化都极为不利。由于水葫芦的过度繁殖,现已蔓延成灾,成了令人头痛的恶性杂草。长江、汉江遭遇到这种绿色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9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毛泽东故事篇

DOCX25.7KB 9
1/9
2/9
展开阅读剩余7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