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2.9万次浏览
5818人收藏
民用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DB32 T 4880-2024

民用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DB32 T 4880-2024

发布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DB32/T 48802024目 次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规定25 可行性研究与方案设计阶段碳排放计算35.1 一般规定35.2 可行性研究阶段计算内容35.3 方案设计阶段计算内容36 施工图设计阶段碳排放计算56.1 一般规定56.2 计算内容57 竣工阶段碳排放计算117.1 一般规定117.2 计算内容118 运行阶段碳排放计算128.1 一般规定128.2 计算内容12附录A(资料性)民用建筑碳排放计算指标汇总表14附录B(资料性)民用建筑运行期间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指标15附录C(资料性)建材碳排放因子16附录D(资料性)主要能源碳排放因子19附录E(资料性)建材运输碳排放因子20附录F(资料性)临时设施碳排放因子21附录G(资料性)不同种植方式单位种植面积年固碳量22参考文献23DB32/T 48802024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TCSTM 00994—2024工业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和分析方法

TCSTM 00994—2024工业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和分析方法

ICS 91.010.01 CCS Z 04 团体标准T/CSTM 009942024 工业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和分析方法Calculation standards and analysis methods for carbon emissions of industrial buildings 2024-04-03发布2024-07-03 实施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发布前言本文件参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委员会碳排放标准化领域委员会(CSTM/FC95)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委员会碳排放标准化领域委员会(CSTM/FC95)归口。 本文件适用于建筑设计阶段对碳排放量进行计算,新建、扩建、搬迁和改建的工业建筑的运行、建造、拆除、回收、建材生产及运输的碳排放计算,或在建筑物建造后对碳排放量进行计算,也适用于工业建筑的搬迁的碳排放量计算。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
建筑碳排放计算示例

建筑碳排放计算示例

1.示例简介碳排放核算示例为普通办公大楼,建设基地面积2706 平米,总建筑面积17366.4 平米(地下建筑面积为4857 平方米),建筑地下3 层,地上12 层,建筑总高度51.8 米。地下为车库和人防工程,一至十一层为办公室,十二层为会议室。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总投资8683.2 万元。2.建造阶段碳排放CJZ 核算由于该建筑已竣工多年,施工资料缺失,按照本导则3.1 节的规定,可以采取经验公式法对建造阶段的碳排放进行估算。采用经验公式Y=X+1.99,得到单位面积CO2排放量=12+1.99=13.99kgCO/m2则建造阶段碳排放估算值为13.99×17366.4=242956kgCO2=242.96tCO23.运行阶段碳排放CM 核算根据能耗监测系统数据,该项目运行阶段的能源消耗全部为电力消耗,2019年全年能耗总量为117.03 万kWh,参考本导则附录1,可知电力碳排放因子为0.3748kgCO2/kWh,因此若只计算当年运行碳排放数据,则该项目2019 年运行产生的碳排放为:117.03×0.3748=438.63 tCO2由于该项目尚处于运营中,若要进行整个使用期碳排放核算,则可按照建筑等设计年限50 年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全文x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全文1总则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2符号3基本规定4运行阶段碳排放计算4.1一般规定4.2暖通空调系统4.3生活热水系统4.4照明及电梯系统4.5可再生能源系统4.5可再生能源系统5建造及拆除阶段碳排放计算5.1一般规定5.2建筑建造5.3建筑拆除6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计算6.1般规定6.2建材生产6.3建材运输附录A主要能源碳排放因子附录B建筑物运行特征附录C常用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附录D建材碳排放因子附录E建材运输碳排放因子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总则1总则为贯彻国家有关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规范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展开条文说明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的运行、建造及拆除、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的碳排放计算。展开条文说明建筑碳排放计算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建筑碳排放building carbon emission式中:Ewt一一风力发电机组的年发电量(kwh);p空气密度,
2025年碳排放计算方法

2025年碳排放计算方法

唐·王勃碳排放计算方法计算碳排放量的方法是根据实际能源使用情况,将能源使用量乘以相应的碳强度系数,得出精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典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包括SO2、NOX和烟尘,而CO2的推荐值为0.67,参考值为0.68至0.69.火力发电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包括SO2、NOX和烟尘,单位为克/度。全球变暖已成为最为关注的环保问题,而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二氧化碳。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需要节约化石能源并使用可再生能源。通过统计分析二氧化碳减排量,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在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中,需要分清楚减排量的具体含义,即减排1吨碳相当于减排3.67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的区别在于分子量,减排CO2与减排C的结果相差很大。因此,在计算减排量时,需要明确具体含义,并将其转换为统一的单位。例如,减排1吨碳相当于减排3.67吨二氧化碳。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的减排量取决于具体的碳强度系数。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节约每升汽油可以减

《建筑碳排放计算》

编写团队整合东南大学相关学科优势资源,梳理建筑碳排放计算理论、方法、软件及其应用等方面原创性工作成果,辅以国内外建筑碳排放计算领域实践和理论前沿进展,创新地编制完成了《建筑碳排放计算》专著。本书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特色针对性。聚焦建筑碳排放计算,对计算的原理和方法、计算数据获取方法、碳排放活动监测、碳排放因子等进行详细论述。全面性。涵盖建筑前期、建材生产及运输、建造及拆除、运行等生命周期各阶段,涉及装配式建筑、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等建造活动。前沿性。融入BIM、区块链、准稳态能耗模拟等先进技术,从技术理论、软件设计等方面介绍了碳排放计算与管理平台的设计原理和操作过程。操作性。强调理论结合实践,针对建筑生命过程中各参与方的工作需求和特点,辅以大量案例,给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过程指导,便于读者通过本书实现对于建筑碳排放计算的“入门到精通”。吴刚欧晓星李德智等编著2022年12月出版ISBN:978-7-112-2799

国标《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征求意见

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城市双修作为治理城市病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全面部署全力推进。去年以来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继三亚市成为首个试点城市后:福州等19个城市列为第- tt:c 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同时对在全国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城市双修”试点工作任务包括6个方面内容探索推动“城市双修的组织模式,践行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先行先试城市双修的适宜技术.探索“城市双修”的资金筹措和使用方式研究建立城市双修的长效机制研究建立“城市双修”成效的评价标准工作具体目标.20 17年各城市制订“城市双修实施计划.开展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完成“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推进一批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城市双修”项目;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初见成效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升风貌特色初步显现关于下一步城市双修”工作.将重点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1总则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规范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碳排放量总量计算。1.0.3 建筑物碳排放计算可根据不同需求按阶段进行计算,并将分段计算结果累计为全寿命期碳排放。1.0.4 建筑碳排放计算应按本标准提供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或使用依托本标准提供的计算方法和数据库二次开发的计算工具。1.0.5 建筑碳排放计算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 建筑碳排放carbon emission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建筑碳排放指建筑全寿命期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2.0.2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份。2.0.3 计算边界accounting boundary与建筑物建材生产与运输、建造与拆除、建筑物使用等活动相关的温
〖GBT51366-2019〗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GBT51366-2019〗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运行阶段碳排放计算;5.建造及拆除阶段碳排放计算;6.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计算。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的运行、建造及拆除、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的碳排放计算。1.0.3建筑碳排放计算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建筑碳排放building carbon emission建筑物在与其有关的建材生产及运输、建造及拆除、运行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2.0.3新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碳排放强度应分别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平均降低40%,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7kgCO/(m.a)以上。2.0.5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均应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方案和初步设计文件应包含建筑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建筑碳排放分析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明确建筑节能措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运行阶段碳排放量除包含暖通空调、生活热水、照明及电梯在建筑运行期间的碳排放量外,还需考虑可再生能源和建筑碳汇系统的减碳量。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量应根据各系统不同类型能源消耗量(如天然气、电力等)和不同类型能源的碳排放因子确定。对于尚未投入使用的项目,应采用建筑在标准运行工况下的预测碳排放量。对于投入使用的项目,应基于实际运行数据,得出运行阶段碳排放量相关数据。建材生产及运输碳排放计算应包括建筑主体结构材料、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建筑构件和部品等,参与计

整理DGNB-建筑碳排放量的科学计算方法

精品文档DGNB -建筑碳排放量的科学计算方法作者:卢求未分类2009-12-21DGNB -建筑碳排放量的科学计算方法德国可持续建筑建筑协会(DGNB)中国首席代表洲联集团(WWW5A)副总经理卢求先生全球进入“低碳”时代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城市工业生产、加工制造、交通建设等各领域往往大量燃烧或使用一次性能源,由此产生并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地球气候环境迅速变暖。于是,最终可能引发灾害性气候与环境变化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人类正常的生存环境。对此,国际上已达成共识,要发动全球各国人民从各方面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空间。DGNB:科学计算建筑的碳排放量建筑业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约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但对于如何计算建筑物的碳排放量,除德国2008年推出的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外,目前还没有其他更为科学、专业的计算方法。以德国DGNB为代表的世界上第二代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首次对建筑的碳排放量提出完整明确的计算方法

国家标准《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发布

SAVING建筑节能44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9.05参考文献:[1] 刘刚, 薛一冰, 房涛.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供暖通风节能设计分析与探讨 以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为例[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8(01):57-59.[2] 郭占庚, 杨振.被动屋的新风系统[A].京津冀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报告.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7:298-311.图5 公屋二期被动房项目建设实景图2 电动密闭阀图3 风管消声器图4 公屋二期被动房项目典型户型新风空调系统平面图内机之间设置电动密闭阀(图2),电动密闭阀与空调机联动。当空调机开启时,电动密闭阀处于开启状态。在春、秋过渡季,新风系统运行、空调系统关闭时,电动密闭阀关闭,有效防止部分新风流入空调回风口部位,造成其他房间新风总量不足的现象。此外,在共用风管上设置风管消声器(图3),可有效消除管道噪声传播。在天津生态城公屋二期2B 期被动房项目中,项目组即采用了这种空调新风系统组织设计,典型户型平面设计图如图4 所示,建设实景如图5所示。3 结语针对被动式超

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

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建筑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其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方法,分析建筑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碳排放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减排策略,以期为建筑业的低碳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文将首先介绍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的背景与意义,阐述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接着,文章将详细阐述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核算范围、核算边界、核算步骤等,为后续的核算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分析建筑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如材料生产、建筑施工、建筑运行、拆除与废弃物处理等)的碳排放特点与影响因素,揭示各阶段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减排潜力。文章将提出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减排策略与建议,包括优化建筑设计、提高建筑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民用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DB32 T 4880-2024

PDF1.4M 26
1/26
2/26
3/26
4/26
展开阅读剩余22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