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核心素养四要素 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一)生命观念 课程标准中生命观念的定义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定义落在“抽象”“观点”“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这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从字面上难以看出。不过,我们可以大略知道,生命观念不等同于生物学概念,它更为上位。概念必须是严格界定的,具有清晰的内涵和外延,其意义在于区分不同的客观事物;观念是对客观事物整体考察而获得领悟的结果,具有模糊性和广泛性,可以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物理观念定义为“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清晰地表达了“观念”是“概念和规律”的升华而不是概念本身。有化学教育研究人员提出: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往往反映某一种或某一类客观事物(如化学概念);而观念是在许多概念和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总括性的认识,它所概括的客观事物包括更多的种类在概念的基础上逐步上升到一般性认识而形成观念。 我们认为,虽然生命观念与概念具有密切的联系,生命观念的建立要以概念的理解为基础,它也需要依靠概念来表达,但是生命观念不等同于生物学概念。显然,我们不能在“观点”“意识”“思想方法”与“概念”之间划等号。 生命观念的建立需要以概念学习为基础,但是,并不意味着某个大概念与某个具有统摄性的生命观念一一对应,比如将物质与能量观与必修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对应,将进化观与必修概念4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对应。实际上,建立物质与能量观不仅仅局限在概念2。课程标准选择性必修概念2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相互影响, 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中的物质、能量、信息关系,物质与能量观相当的显著。同样,进化观不但与必修的概念4 有关,而且应该是贯穿整个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具有支撑作用的观念,它渗透到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几乎所有生物学重要概念之中。也正是因为生命观念往往不是局限于某个概念,而是具有统摄性,它才能起到将众多概念整合为概念网络的作用。 课程标准对生命观念外延的界定用举例式: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边界相对模糊。生命观念的外延,应该不仅仅是课程标准所举例子,而是可以基于对它们内涵的理解有所补充。 目前已有几种不尽相同的对生命观念外延的阐述,这些观点未必全都正确,但是这样的探讨还是很有意义的。笔者曾提出,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要形成基本的生命观念和生物学基本观点,需要以细胞、新陈代谢、稳态与调节、生态系统、遗传与变异、进化等概念为基础[8]。笔者曾结合生物学哲学研究和主要国家生物学课程的概念体系,从生命观念的充分、必要,以及具有鲜明的生物学特征等角度思考后提出,高中生物课程需要予以落实的生命观念可以概括为系统观、进化观、生态观三大观念。系统观——生命是系统,是 “活”系统,统领结构、功能等概念;进化观——时间轴上看生命,追溯生命的源头与历史,解答生命为什么是这样;生态观——空间轴上看生命,生命在哪里,它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观念,可以看做系统观的一部分。在实际的生物学课程实施过程中,生命观念的教育价值不在于用什么名词来提炼、阐述,而是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生命现象背后的本质,把握概念网络中的思想。因此,对于用不同的名词来阐述生命观念我们应该宽容,但是,其外延应该既充分又必要。 对于学生来说,不一定要求他们记住生命观念的名称,而应重在理解其实质意蕴,重在概念整合,重在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我们 可以在此简要探讨一下生命观念的学习意义。一,生物学概念只有结构化,并在概念的网络上才能赋予其意义。将概念整合为网络,需要从概念中总结提炼生命观念。生命观念贯通概念体系,生物学知识才有灵魂,生物才学“活”了。二,生命观念是自然观、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主要的就是回答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世界是否可知这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系统观。从生物学概念和规律中提炼、升华形成的生命观念,统领生命的物质性与特殊性、生命系统层次性、生命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过程、生命的历史与发展等认识,这是深刻理解自然、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不可或缺的基础,是形成关于生物界和生物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念判断的基础,它不可以在自然观、世界观里缺席。 (二)科学思维 在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思维的阐述是:“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关于科学思维方法,又举例式阐述:“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在态度、习惯和能力,以及思维方法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还需要梳理。 我们大致可参考科学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方法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科学认识活动中的科学思维,目标指向是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客体及其关系,包括:一是通过定性实验、结构分析实验等,揭示科学研究对象的性质、结构和功能;二是通过析因实验、判决实验、回溯推理,揭示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由此说明原因;三是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比较与类比、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等思维工具,揭示事物演化发展的规律性。这样广义的科学思维包括了科学探究。我们一般所说的科学思维,主要是讨论其中的“思维工具”。 科学思维工具(方法)依托于概念来进行,概念需要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例如,对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肉细胞、口腔上皮细胞、

猜你喜欢
6.0万次浏览
1.2万人收藏
生物核心素养四要素

生物核心素养四要素

生物核心素养四要素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一)生命观念课程标准中生命观念的定义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定义落在“抽象”“观点”“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这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从字面上难以看出。不过,我们可以大略知道,生命观念不等同于生物学概念,它更为上位。概念必须是严格界定的,具有清晰的内涵和外延,其意义在于区分不同的客观事物;观念是对客观事物整体考察而获得领悟的结果,具有模糊性和广泛性,可以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物理观念定义为“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清晰地表达了“观念”是“概念和规律”的升华而不是概念本身。有化学教育研究人员提出: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往往反映某一种或某一

生物核心素养的三个关键

生物生命观念生命是源于自然随机事件且能在与环境互作中保留下来的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特征的物质形态,生命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无贵贱之分。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了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并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理性思维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科学探究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在开展不同的工作中,都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 社会责任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

生物核心素养地三个关键

生物生命观念生命是源于自然随机事件且能在与环境互作中保留下来的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特征的物质形态,生命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无贵贱之分。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了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并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理性思维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科学探究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在开展不同的工作中,都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社会责任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

生物核心素养的三个关键

生物生命观念生命是源于自然随机事件且能在与环境互作中保留下来的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特征的物质形态,生命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无贵贱之分。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了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并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理性思维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科学探究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在开展不同的工作中,都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社会责任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
生物核心素养

生物核心素养

1.形成生命观念生命是源于自然随机事件且能在与环境互作中保留下来的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特征的物质形态,生命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复习时应该在较好地理解了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并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例题1】(2016年新课标I卷第1题)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答案】B 【评析】本题以细胞为切入点,从结构、功能、分布等方面进行考查,难度不大,但它能很好地体现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复习时,可以通过细胞,把知识进行纵向联系实现综合,并尽可能与细胞结构相关的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建立联系,可从这些方面着手:从有无细胞核的角度将细胞进行归类,记住代表生物;从细胞器的

生物核心素养的三个关键095016

生物生命观念生命是源于自然随机事件且能在与环境互作中保留下来的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特征的物质形态,生命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无贵贱之分。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了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并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理性思维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学科的研究与探讨。这些成果对于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形形色色的表达。但有些时候,不同成果之间也存在不同的分歧。这些分歧的产生,主要基于对以下问题的不同回答:应该如何界定学科核心素养的位置?学科核心素养,重点应该强调的是基础能力

(完整word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生物学的学科属性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成果,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其内涵和表现如下。1.生命观念“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相关事件和现象的品格和能力。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025 生物学 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 电子课本(高清正式版)

2025 生物学 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 电子课本(高清正式版)

幼苗是如何长大的?艳丽芬芳的花朵对植物自身有什么意义?花是怎样变成果实的?植物是怎样“养活”自己的?植物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对你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有什么启示?俄国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泽夫(K.Timiryazev)曾这样形容植物的作用:“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你能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吗?一起去探究一起做项目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栽培一种植物,探究栽培植物所需的探究根、茎、叶的结构及其功能。环境条件。在栽培过程中,要悉心照探究种子和果实是如何形成的。料它们,并做好观察和记录,看看它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产物和条件。们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哪些变化。1第一章被子植物的一生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

生物核心素养的三个关键--精选文档

生物生命观念生命是源于自然随机事件且能在与环境互作中保留下来的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特征的物质形态,生命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无贵贱之分。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了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并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理性思维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科学探究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在开展不同的工作中,都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社会责任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

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

生命观念生命是源于自然随机事件且能在与环境互作中保留下来的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特征的物质形态,生命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无贵贱之分。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了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并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理性思维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科学探究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在开展不同的工作中,都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社会责任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生物初中的核心素养

生物初中的核心素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或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由此看出,“生命观念”不是具体的知识,不是具体的生物学事实,而是指认识主体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后,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内化在头脑中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是如何看待生命世界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但是课堂并不是仅局限于教室,而应该带领学生走出去,开发更多资源,利用更多手段,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一)生命观念课程标准中生命观念的定义是“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资料合集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资料合集目录一、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以“免疫调节”为例二、生命观念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标志三、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以“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为例四、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探究单元教学设计模型开发研究五、指向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以“细胞的增殖”一节教学为例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以“免疫调节”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学习目标为导向,根据目标来设计和评价教学活动的方法,非常适合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免疫调节”为例,探讨如何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逆向教学设计。需要明确“免疫调节”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应该围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例如,生命观念方面,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免疫系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生物学的学科属性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成果,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其内涵和表现如下。1.生命观念“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相关事件和现象的品格和能力。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生物核心素养四要素

DOCX17.3KB 6
1/5
2/5
展开阅读剩余3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