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1听听声音 1.风声、雨声、雷声等是自然界的声音。 2.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等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狗叫声、猫叫声、马的嘶鸣声等是动物的叫声。 4.乐曲中音符“1“2”“3”按声音由高到低的排序是“3”“2“1”。 5.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6.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来描述声音。例如,雷声比较强,雨声比较弱;小孩的声音比较高,成年人的声音比较低;鸟叫声比较悦耳,机器的轰鸣声比较刺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音。 2.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振动,能发出声音。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4.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钢尺、鼓面、音又等物体,会感觉到物体在振动。 5.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 6.我们能够发出声音,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带。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这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弱,最终听不到了。这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桌面的声音更清晰,说明桌面能传播声音。 4.将击打后的音又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7.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 > 液体 >气体。 8.做“土电话”时,要将线绳绷紧。“土电话”说明线绳可以传播声音。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构成。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膜。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外耳的作用:收集并传递声波。 中耳的作用:产生并传递振动。 内耳的作用:产生信号并传递给大脑。 2.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波。我们可以用纸喇叭模拟耳郭,用纸喇叭听到的声音会更清晰、响亮。 3.鼓膜的作用是产生振动。它的特点是很薄而且有弹性,我们可以用气球皮模拟鼓膜。 4.我们如何听到声音:物体振动→空气振动→鼓胶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听觉神经一→大脑。

知识点总结相关资料
4.6万次浏览
9242人收藏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1听听声音1.风声、雨声、雷声等是自然界的声音。2.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等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3.狗叫声、猫叫声、马的嘶鸣声等是动物的叫声。4.乐曲中音符“1“2”“3”按声音由高到低的排序是“3”“2“1”。5.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6.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来描述声音。例如,雷声比较强,雨声比较弱;小孩的声音比较高,成年人的声音比较低;鸟叫声比较悦耳,机器的轰鸣声比较刺耳。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音。2.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振动,能发出声音。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4.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钢尺、鼓面、音又等物体,会感觉到物体在振动。5.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6.我们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考点大全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考点大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1)

新教科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2025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2025年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5年教科版(新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2025年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

2025年(完整)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1)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班级姓名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1-2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P5)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1-3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是不一样的。传播速度:铝箔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DOCX18.8KB 4
1/4
展开阅读剩余3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