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题型归纳相关资料
5.2万次浏览
1.0万人收藏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

2019高考数学题型归纳:立体几何篇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2019高考数学题型归纳:排列组合篇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理解组合的意义,掌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高中数学高考题型总结

高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针对数学高考强调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我们一定要全面、系统地复习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正确掌握定理、原理、法则、公式、并形成记忆,形成技能。以不变应万变。对于上面的这些框线图可能有些同学会感觉看不懂,但是有些同学一看就觉得豁然开朗。这就是平时在学习数学中逐渐形成的差距。那些表示看不懂的同学一定是没有梳理过学过的数学知识,而表示豁然开朗的同学一定是经常梳理数学知识,或者在头脑中对整个数学知识网络有一个整体概念。扎实的数学基础来自哪里?是精准的计算还是熟记各种公式定理?扎实的数学基础包括但不限于这些,最关键的是数学知识的脉络,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高考数学的难点运算量大,但是更多的同学是找思路浪费时间。如果能在平时就在大脑中织好一张数学知识网络,在高考中就能任意调用各个知识点来形成解题思路,大大节省思
高考数学新题型归纳

高考数学新题型归纳

高考数学新题型归纳2019年高考数学新题型归纳  (一)解析几何中的运动问题解析几何中的创新小题是新课标高考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题型,09、10、11年高考数学选择填空压轴题都出现了运动问题。即新课标高考数学思维从传统分析静态模型转变为分析动态模型。因此考生需要掌握在运动过程中对于变量与不变量的把握、善于建立运动过程中直接变量与间接变量的关系、以及特殊值情境分析、存在问题与任意问题解题方法的总结。在解此类创新题型时,往往需要融入生活中的很多思想,加上题目中所给信息相融合。在数学层面上,需要考生善于从各个角度与考虑问题,将思路打开,同时善于用数学思维去将题目情境抽象成数学模型。(二)新距离近几年兴起的关于坐标系中新距离d=|X1-X2|+|Y1-Y2|的问题,考生需要懂得坐标系中坐标差的原理,对于对应两点构成的矩形中坐标差的关系弄清楚就行了。近两年高考大题中均涉及到了新距离问题,可是高考所考察的内容不再新距离本身,而在于建立新的数

高考数学各种题型总结

【历年高考数学题型总结】-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历年高考数学题型总结-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历年高考数学题型总结-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历年高考数学题型总结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一、三角函数题注意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转化成同名同角三角函数时,套用归一公式、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时,很容易因为粗心,导致错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二、数列题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得证;3、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所以要有构造函数的意识。三、立体几何题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2、求异面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完整版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一节集合题型1-1集合的基本概念题型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题型1-3集合的运算第二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题型1-4四种命题及关系题型1-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题型1-6求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中的参数取值范围第三节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题型1-7判断命题的真假题型1-8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题型1-9结合命题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第二章函数第一节映射与函数题型2-1映射与函数的概念题型2-2同一函数的判断题型2-3函数解析式的求法第二节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最值)题型2-4函数定义域的求解题型2-5函数定义域的应用题型2-6函数值域的求解第三节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题型2-7函数奇偶性的判断题型2-8函数单调性(区间)的判断题型2-9函数周期性的判断题型2-10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第四节二次函数题型2-11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题型2-12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及条件题型2-13二次函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借鉴](汇总2篇)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借鉴](汇总2篇)

高考数学考点与题型全归纳

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元素互异性,即集合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元素,此性质常用于求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中.(2)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3)元素与集合的两种关系:属于,记为;不属于,记为.(4)五个特定的集合及其关系图:N*或N表示正整数集,N表示自然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B(或BA).(2)真子集: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AB既要说明A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B,也要说明B中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3)集合相等:如果AB,并且BA,则AB.两集合相等:AB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符合B中元素的特性,B中任意一个元素也符合A中元素的特性. (4)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A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

2017年高考数学题型归纳(一)解析中的运动问题解析几何中的创新小题是新课标高考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题型,09、10、11年高考数学选择填空、压轴题都出现了运动问题。即新课标高考数学思维从传统分析静态模型转变为分析动态模型。因此考生需要掌握在运动过程中对于变量与不变量的把握、善于建立运动过程中直接变量与间接变量的关系、以及特殊值情境分析、存在问题与任意问题解题方法的总结。在解此类创新题型时,往往需要融入生活中的很多思想,加上题目中所给信息相融合。在数学层面上,需要考生善于从各个角度与考虑问题,将思路打开,同时善于用数学思维去将题目情境抽象成数学模型。(二)新距离近几年兴起的关于坐标系中新距离d=|X1-X2|+|Y1-Y2|的问题,考生需要懂得坐标系中坐标差的原理,对于对应两点构成的矩形中坐标差的关系弄清楚就行了。近两年高考大题中均涉及到了新距离问题,可是高考所考察的内容不再新距离本身,而在于建立新的数学模型情况下,考生能否摸索出建立

数学高考题型小结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1)

【历年高考数学题型总结】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历年高考数学题型总结】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高考数学题型总结

高考数学题型总结

高考数学题型总结高考数学题型总结2019  在中国古代把数学叫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小编准备了高考数学题型总结,希望你喜欢。一、三角函数题(17题出现)注意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转化成同名同角三角函数时,套用归一公式、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时,很容易因为粗心,导致错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二、数列题(18题出现)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3、证明不等式时,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题型全归纳第三章

数学高考题型及答案解析,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及解题思路方法总结(理科)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_1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_1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完整版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完整版

高考数学各种题型总结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及解题方法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及解题方法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

DOC11.5KB 3
1/3
展开阅读剩余2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