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书单 一、经典著作(45本) (一)马克思著作9本: 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发表于1848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指出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不仅对当时的革命运动起到引导作用,在当下对于人们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坚定对共产主义信念也有积极的作用。 2.《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写于1845—1846年,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此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对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的清算,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确立。该书为我们今天进一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相互关系、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立场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3.《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1851年12月至1852年3月撰写的一篇关于路易·波拿巴政变的文章。该文阐发了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问题,指明不同社会生存方式之上的各类上层建筑问题、工农联盟合唱思想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思想引领作用的重要性。它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马克思对于现实生活事变敏锐透彻的观察,以此让我们理解“以往的哲学家只是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的真正含义,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现实”的维度,以此让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 4.《资本论》:1867—1894年分为三卷出版。《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第一 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 5.《<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写于1859年,文中阐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论证了旧的社会形态为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历史法则。 6.《<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则是马克思全部政治经济学著作的总导言,集中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分析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7.《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马克思生前未曾发表,最早发表于1888年。《提纲》提出的科学实践观,从根本上揭露了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根本缺陷。马克思提出,旧唯物主义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地解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更看不到主体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能动性,因而在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直观的唯物主义。 8.《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 9.《哥达纲领批判》: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包括马克思的《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和他在1875年5月5日给威·白拉克的信。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逐条批判了纲领草案中的拉萨尔主义观 点,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恩格斯著作4本: 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于1884年3月至5月间,是恩格斯阐释关于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一部著作。恩格斯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阶段与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着重论述了人类史前各阶段文化的特征、早期的婚姻和从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几种家庭形式,指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和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恩格斯根据大量史料,阐述了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和私有制、阶级的产生,揭示了国家的起源、阶级本质及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本书是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国家的重要成果,它科学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阶级的起源与国家产生的关系,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全面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包括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3.《反杜林论》:1876年9月~1878年6月期间出版的图书。共分五个部分,即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4.《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附马克思:《费尔巴哈论纲》):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所作的全面梳理、总结和发展,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内容,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概论式著作。 (三)列宁著作7本 1.《怎么办?》:1902年2月写成。当时为战胜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冲击,列宁在《怎么办?》中,着重 批判了轻视理论、轻视政治斗争的经济主义思想,提出了“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著名论断以及其他一些深邃思想,凸显了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度智慧,不仅为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为俄国十月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也大有裨益。 2.《国家与革命》:集中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学说。 3.《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批判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倾思潮,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和策略。 4.《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批判了唯心主义哲学思潮,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5.《论粮食税》:是关于新经济政策的重要著作,是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代表作。 6.《论我国革命》:总结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论证了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7.《社会主义和宗教》:发表于1905年12月《新生活报》第28号,文章着重论述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问题的态度和政策。列宁在这篇文章中,以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分析了宗教的本质,以及发展到资本主义历史阶段,这种社会现象与资本相联系下的尤为深刻的消极作用。 (四)斯大林著作5本 《论反对派》 《列宁主义问题》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五)普列汉诺夫著作3本 1.《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 2.《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3.《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发表于(1899—1900)年。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封信》至《第四封信》及两个《札记》;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第一部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艺术起源的成功之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通过对原始音乐、舞蹈、绘画艺术以及它们同生产劳动实际联系的分析,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认为艺术不是起源于“游戏”,而是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先于艺术,总之,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 (六)毛泽东著作7本 1.《实践论》写成于1937年7月,是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授哲学时的讲义中的一部分,也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具体经验,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阐发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具体地论述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为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 2.《矛盾论》写成于1937年8月,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代表著作。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 3.《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关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及性质的政治著作。 4.《论持久战》: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中国革命形势,是战略思维的典范。《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全面考察了中国的历史、现状和基本国情,深刻论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独特性。

人文社科相关资料
5.3万次浏览
1.1万人收藏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书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书单

经典著作(45本)(一)马克思著作9本: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发表于1848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指出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不仅对当时的革命运动起到引导作用,在当下对于人们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坚定对共产主义信念也有积极的作用。2.《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写于18451846年,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此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对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的清算,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确立。 人物传记(10本)1.《毛泽东传》:罗斯·特里尔著,译者:胡为雄,郑玉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本书阐述了毛泽东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如何发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并探索和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头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中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取得哪些成就?他因何偏离了实事求是这一党的基本思想路线,最终导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由此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本书站在21世纪新的时代起点上,在对历史的回溯与对未来的展望中,以全球的国际视野,阐述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以及世界民族解放事业与社会主义运动所做的重大贡献,深 优秀传统文化(30本)1.山海经(晋)郭璞注(西汉)2.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鄂3.三国演义(明)罗贯中4.水浒传(明)施耐庵5.十八家诗抄(清)曾国藩6.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等7.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8.史记(西汉)司马迁9.左氏春秋(先秦)左丘明10.汉书(东汉)班固11.醒世恒言(明)冯梦龙12.警世通言(明)冯梦龙13.喻世明言(明)冯梦龙14.西厢记(元)王实甫15.窦娥冤(元)关汉卿16.赵氏孤儿(元)纪君祥17.宋词莫励锋18.明清小说于景祥19.元曲俞为民20.六朝骈文于景祥21.楚辞郭维森22.唐诗于汉唐23.先秦散文朱孔阳24.中国人史纲柏扬25.中国文化遗产徐潜26. 其他书目(15本)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特里伊格尔顿新星出版社2011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痼疾纷纷显露。从城乡差距、贫富不均到经济掠夺问题,加上全球霸权在金融海啸中显露的腐败,种种迹象显示,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作者特里·伊格尔顿希望理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该书通过大量实证内容反驳了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进一步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当下的经济建设工作有着深远且具操作性的指导意义。2.《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谢春涛著,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书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书单

1、《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2、《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批判经验批判主义哲学思潮、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著作。1908年210月在日内瓦和伦敦写成,1909年5月由莫斯科“环节”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先后被译为20多种文字。它对中国思想界也有很大的影响。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9世纪40年代出版的刊物,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有三个部分。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在“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个部分里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经济学思想,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4、《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为《形态》)是马、

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书籍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参考书目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推荐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

马克思主义必读100本书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1844年发表)2.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论犹太人问题》18443.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43年底至1844年1月,1844年2月发表在《德法年鉴》创刊号)4.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1932年全文首次公开发表)5.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1844.9~11,1845.2发表)6.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7.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标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诞生)8.《哲学的贫困》1847.49.《雇佣劳动与资本》1847.1210.《共产党宣言》(合著)1848.211.《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合著)1848.312.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185013.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57年1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1月1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6月出版)16.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217.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86718.马克思《法兰西内战》187119.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

(精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原题为《关于费尔巴哈》,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介绍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列主义经典书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学习心得体会在市科级干部轮训班学习要求下我认真自学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译局编选(编写)出版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是对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经典阐述,使我进一步净化了心灵,升华了认识。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今后在基层工作中的工作方法及工作重点也由此逐渐清晰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真理,掌握真理并不是要我们死记硬背那些具体词句,而是要我们真正弄通基本原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问题只能从发展着的实践中来反复认识、反复验证。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学习马克思列宁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版本介绍

摘要] 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就蕴藏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中。本文回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近一个世纪的翻译、出版和传播的历史,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中文版本体系,即全集、选集、文集和单行本;对每种版本出版的由来、编辑原则、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便为广大读者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必要的经典著作版本资料。[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版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623(2018)04--0122--06DOI:10.3969/j.issn.1001-7623.2018.04.02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就蕴藏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始文献当中。本文提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被翻译成中文的著作。众所周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创作并流传至今的经典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摩尔根及其《古代社会》总结出古代社会发展的轨迹,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唯物主义结论。即技术和发明、财产观念、政治观念等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阐述了两种生产理论、家庭形式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私有制产生的原因、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征、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国家的本质特征等等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3、家庭形式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指出家庭形式的发展、变迁受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影响4、国家的起源、特征及其消亡的必然性伴随私有制、阶级的产生,氏族制度就被国家取代了;国家形成的过程、实质和国家消亡的条件。列宁《国家与革命 最后的八篇书信和文章》1、《国家与革命》写作的背景国际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革命与战争为主题;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在无产阶级革命中造成恶劣影响。国内背景:国内各种矛盾尖锐对立;要不要进行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书单

DOCX27.4KB 20
1/16
2/16
3/16
4/16
展开阅读剩余12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