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历史发展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 4.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3.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教师与教育学 1.教育学的价值。 2.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 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1.教育与社会经济。 2.教育与政治制度。 3.教育与社会文化。 4.教育与社会人口。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几种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观。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四、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内涵和层次结构。 2.教育目的的功能。 自主性,灵活性,参与性,差异性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不同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 2.在确立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四)教育目的与当代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与特征。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比较。 3.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五、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影响学制的因素及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二)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1.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 2.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3.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义务教育 (四)终身教育 六、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 1.学生的本质属性。 2.学生的地位。 3.当代学生的特点。 (二)教师 1.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2.教师角色和教师劳动的特点。 3.教师的职业素养。 4.教师专业发展。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作用。 2.师生关系的构成。 3.师生关系的模式。 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七、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一)教育途径概述 (二)学校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与意义。 2.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 3.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4.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 (三)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界定。 2.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4.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其开发。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 1.从新教师到专家教师:新教师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2.专家教师的特点: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教学专长、心理品 质。 3.教师的成长及培养:影响因素、教师发展中的刻意训练、塑造完 整的教学人格。 二、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认知发展阶段理沦、在教育 上的意义。 2.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在教育上的意义。 (二)社会化发展与教育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含义、教育意义。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含义、教育意义。 3.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 三、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 1.认知方式差异。 2.认知能力差异。 3.认知结构差异。 4.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的个别差异。 3.性格差异的鉴定。 4.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三)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1.特殊儿童的概念。 2.特殊儿童的类型。 3.特殊儿童的教育。 四、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概述 1.学习的定义。 2.学习的生物与社会意义。 3.学习的分类: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奥苏 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分类、广义知识观的分类。 (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作用。 2.操作条件作用。 3.社会学习论。 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认知主义的学习观 1.早期的认知学习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家的顿悟说、托尔曼认知地 图论。 2.现代认知学习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 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 2.不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分歧。 3.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 4.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含义。 , (五)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2.马斯洛与康布斯的学习理论:马斯洛的学习理论、康布斯的学习 理论。 3.罗杰斯的学习理论: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自由为基础的学习 原则。 4.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实验。 五、广义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六步三段两分支)。 3.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二)智慧技能的学习 1.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3.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和条件:智慧技能的层次、辨别技能的形 、概念学习、规则学习。 (三)认知策略的学习 1.认知策略的性质。 2.认知策略的分类。 3.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和特点。 4.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六、动作技能的学习 (一)动作技能的性质 1.动作技能的含义。 2.动作技能的分类。 3.熟练操作的特征。 (二)动作技能的习得与保持 1.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2.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与习得的指标。 3.动作技能的保持。 (三)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1.有效的指导与示范:指导与发现的比较、指导内容的影响、指导 法的影响、示范。 2.练习:练习的分布、练习中的整体与局部、心理练习、练习中的情 干扰效应。 3.反馈:反馈的含义与分类、反馈在动作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七、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 (一)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1.态度的含义。 2.态度的学习的过程与理论。 3.促使态度改变的方法。 4.巩固态度的方法。 (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1.价值观概述。 2.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八、问题解决与迁移 (一)问题解决 1.问题及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问题解决的策略。 5.问题解决与创造。 (二)为迁移而教 1.学习迁移概述。 2.传统迁移理论。 3.当代的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4.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九、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 1.动机与学习动机。 2.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3.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4.学习动机的分类。 (二)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论。 2.需要层次说。 3.自我效能感理论。 4.成败归因理论。 5.成就动机理论。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1.内部条件: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就与年龄特点、学生 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条件: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教师的榜样作用。 3.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 十、学习的测评 (一)测评理论概述 1.测评中的基本概念。 2.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3.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 4.有效测评的必要条件。 (二)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技术 1.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步骤。 2.常见题型的编制技术。 第三部分 教育政策法规 一、教育法基本理论 (一)教育法概述 1.教育法的含义。 2.教育法的特点:教育法作为一般社会规范和法律所具有的特点、 教育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和法律的特点。 3.教育法的功能。 (二)教育法律关系 1.教育法律关系概述:概念、特征、类型。 2.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 3.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三)教育法的渊源 1.宪法: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规定了教育教 学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 2.教育法律。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教育法规。 5.自主性教育法规。 6.教育行政规章。 二、教育法的制定、实施与监督 (一)教育法的制定 1.教育法制定的含义。 2.教育法制定的程序: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审议、通过、公布。 (二)教育法的实施 1.教育法实施的含义。 2.教育法实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教育法的遵守。 4.教育法的适用。 5.教育法效力: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 (三)教育法的监督 1.教育法监督的含义。 2.教育法监督的类型: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 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的监督。 三、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 (一)教育法律责任 1.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 2.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行为违反教 育法律、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3.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 责任。 (二)教育法律救济 1.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 2.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仲裁渠道、调解渠 道。 3.教育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 4.教育行政复议:教育行政复议的含义和特征、受案范围、程序。 5.教育行政诉讼:概念和特征、受案范围、管辖、程序。 四、学校、教师和学生 1.学校:学校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违法行为与预防、学校安全 教育。 2.教师: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国家教师制度、教师违法与 预防。 3.学生:学生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 4.学校安全教育。 五、教育政策的基本理论 (一)教育政策概述 1.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政策的概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教育 政策的功能。 2.教育政策的类型和体系结构。 (二)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与监控 1.教育政策的制定。 2.教育政策的执行。 3.教育政策的评估。 4.教育政策的监控。 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摘要) 第四部分 德育和师德教育 一、德育范畴、功能、目标与内容 (一)德育范畴 1.小德育与大德育。 2.我国“大德育”形成的历程。 3.我国大德育出现的原因。 (二)德育功能 1.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2.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三)德育目标 1.德育目标及其分类。 2.新时期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四)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德目教育。 4.民主与法制教育。 5.理想教育。 6.心理品质教育。 二、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一)品德要素的发展 1.道德认识的发展。 2.道德情感的发展。 3.道德行为的发展。 (二)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品德发展是诸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品德发展是个体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3.心理内部矛盾是个体品德发展的动力。 4.个体品德的发展与形成具有长期性与反复性。 三、德育的原则与方法 (一)德育原则 1.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2.疏导性原则。 3.长善救失原则。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5.灵活施教原则。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二)德育方法 1.说服法。 2.陶冶法。 3.榜样法。 4.锻炼法。 5.奖惩法。 四、师德与师德规范 (一)师德概念 1.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 2.师德与教师道德之间的区别。 (二)师德规范 1.师德规范的基本范畴。 2.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及其解析。 3.我国师德规范存在的问题。 五、师德教育 (一)加强师德教育的必要性 1.教师职业特性的要求。 2.教师劳动特点的要求。 3.当代教育变革的要求。 4.来自师德现状的要求。 (二)师德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1.职前教育中的师德教育。 2.职后教育中的师德教育。 附: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2008年9月1日颁布) 第五部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一、课程理论与实践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的概念。 2.课程类型。 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4.课程理论流派。 (二)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的内涵。 2.课程目标制定的因素。 3.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 (三)课程资源 1.课程资源的内涵与类型。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课程设计 1.课程内容的选择。 2.课程组织。 3.课程设计模式。 (五)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的内涵。 2.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3.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4.迈向成功的课程实施。 (六)课程评价 1.课程评价。 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3.课程管理。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1.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2 .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 1)、把德育目标与时代要求联系起来 2)、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环境意识教育 3)、把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 4)、既强调健康体魄,又强调健康心理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 “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教学理论与实践 (一)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 2.教学的基本任务。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 2.教学过程的本质。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四)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 2.个别教学。 3.分组教学。 (五)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内涵。 2.常见的教学模式。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概念。 2.教学评价的功能与意义。 3.教学评价的类型。 4.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 科学性与可行性统一 主体性。 一致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定期评价与经常性评价。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四、教学技能与教学智慧 (一)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1.导入技能。 2.提问技能。 3.讲授技能。 4.板书技能。 5.结课技能。 6.“三笔字”技能。 (二)说课 1.说课的类型。 研究 示范 评比 2.说课的内容。 教材 教法 学法 教学程序 3.说课的评价。 (三)教学智慧 五、课程与教学研究 (一)教育论文的写作。 1.教育论文的含义。 2.教育论文的结构要求。 3.撰写教育论文的一般步骤。 (二)教育叙事的写作 1.教育叙事的概念。 2.教育叙事的特点。 3.教育叙事的分类。 4.教育叙事的标准。 5.教育叙事的写作。 (三)教育随笔的写作 1.什么是教育随笔。 2.教育随笔的特点。 3.教育随笔的结构。 4.教育随笔的写作。 (四)教育案例的写作 1.什么是教育案例。 2.写教育案例的作用。 3.教育案例的结构要素。 4.教育案例写作应注意的事项。 (五)教学反思的写作 1.什么是教学反思。 2.“教学反思”思什么。 3.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4.教学反思的内容。 5.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6.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部分相关资料
4.9万次浏览
9808人收藏
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_部分

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_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三)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四、教育目的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历史发展1.教育目的的内涵和层次结构。1.教育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自主性,灵活性,参与性,差异性3.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4.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不同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在确立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三)我国的教育目的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三)教师与教育学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1.教育学的价值。(四)教育目的与当代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与特征。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比较。1.教育与社会经济。 教育与政治制度。 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五

2023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考试大纲(2022年版)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大纲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大纲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学科专业知识考试大纲(2022年版)

考试形式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选择题用2B铅笔在专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专用答题纸上作答。2.试卷分值:15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1.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共50题,共80分。其中1~20题,每小题1分;21~ 50题,每小题2分。试题涉及学科专业知识基础、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学实践知识等内容。2.非选择题为解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片段设计题等,共4题,共70分。其中解答题2题,分值分别为10分、15分;材料分析题1题,分值为20分;教学片段设计题1题,分值为25分。 试卷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其三者占比约为4:4:2,难度适中。 题型说明1.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主要为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和新课程标准理念及教学实践知识等内容。学科专业知识基础考查适应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掌握的基础数学知识和必备的数学素养,考查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考查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及模型思想。新课程标准理念及教学实践知识考查新课标相关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等内容。 2.非选择题共4题,包括解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片段设计题等题型。内容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涉及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掌握的基础数学知识和必备的数学素养、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论及教材教法等内容。(1)解答题共2题,一题为小学方面内容,一题为中小衔接方面内容。 学科教育教学基础知识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解读。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数学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为主线循序渐进,每个学段的主题有所不同。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学科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知识(一)学科教材分析能力义务教育数学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材料和依据。读懂、分析和处理教材内容是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基本环节和核心任务。教师要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最新要求及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调整、补充教材,活用教材,将教材的思想、精神、灵魂体现出来,突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要体现“用”教材来“教”的新课程理念。1.教材分析能力,就是教师将教材内容经过精选、加工和组织,转化为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分析教材要“既见树木,也见森林”,既要从整体角度系统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又要从单个教学内容局部去把握课时教学的重点、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023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小学数学考试大纲

2023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小学数学考试大纲

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_部分

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_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历史发展1.教育的概念。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三)教师与教育学1.教育学的价值。 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教育与社会经济。 教育与政治制度。 教育与社会文化。 教育与社会人口。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一)人的发展概述(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几种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三)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1.教育目的的内涵和层次结构。教育目的的功能。自主性,灵活性,参与性,差异性(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不同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在确立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育目的与当代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与特征。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比较。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影响学制的因素及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二)学制的形成与发展1.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三)义务教育(四)终身教育 学生与教师(一)学生11.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的地位。 当代学生的特点。(二)教师1.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教师角色和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三)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作用。师生关系的构成。 师生关系的模式。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一)教育途径概述(二)学校课外活动1.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与意义。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三)综合实践活动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界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其开发。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二)教师的专业成长1.从新教师到专家教师:新教师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专家教师的特点: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教学专长、心理品质。教师的成长及培养:影响因素、教师发展中的刻意训练、塑造完整的教学人格。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与教育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认知发展阶段理沦、在教育上的意义。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在教育上的意义。(二)社会化发展与教育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含义、教育意义。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含义、教育意义。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 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一)学生的认知差异1.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能力差异。 认知结构差异。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2(二)学生的性格差异1.性格的概念。 性格的个别差异。 性格差异的鉴定。 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三)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1.特殊儿童的概念。 特殊儿童的类型。 特殊儿童的教育。

2022年江西教师招聘大纲

幼儿园教师《考试大纲》的修订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指导思想,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结合我省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文件的理念,力求从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试大纲》主要内容分为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工作指导、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及幼儿园保育工作实践与指导、学前教育有关政策法规等五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既符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特点和保教实践工作能力要求,又强调专业知识的应用性,突出保教融合。考试内容重点考查考生将专业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幼儿园日常保教工作中的实践能力,注重科学性、时代性、综合性、准确性、人文性、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中小学教师江西省中
2023年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2023年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招聘面试)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目的概述1.教育目的的内涵和层次结构。教育目的的功能。自主性,灵活性,参与性,差异性(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不同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在确立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育目的与当代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与特征。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比较。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历史发展1.教育的概念。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教育与社会经济。 教育与政治制度。 教育与社会文化。 教育与社会人口。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影响学制的因素及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二)学制的形成与发展1.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三)义务教育(四)终身教育 学生与教师(一)人的发展概述(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几种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三)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一)学生1.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的地位。 教育目的 教育心理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3.当代学生的特点。(二)教师1.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教师角色和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三)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作用。师生关系的构成。 师生关系的模式。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二)教师的专业成长1.从新教师到专家教师:新教师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专家教师的特点: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教学专长、心理品质。教师的成长及培养:影响因素、教师发展中的刻意训练、塑造完整的教学人格。 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与教育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认知发展阶段理沦、在教育上的意义。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在教育上的意义。(二)社会化发展与教育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含义、教育意义。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含义、教育意义。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 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一)教育途径概述(二)学校课外活动1.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与意义。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三)综合实践活动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界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其开发。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学生的认知差异1.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能力差异。 认知结构差异。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二)学生的性格差异1.性格的概念。 性格的个别差异。 性格差异的鉴定。 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三)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1.特殊儿童的概念。 特殊儿童的类型。 特殊儿童的教育。

(现代汉语)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古代文学)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考试大纲(2)

小学语文考试大纲(古代文学部分)重点背诵篇目:先唐部分:《诗经·关雎》、屈原《湘夫人》、《汉乐府·陌上桑》、《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曹操《短歌行》、曹植《白马篇》、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谢灵运《登池上楼》、庾信《拟咏怀》(摇落秋为气)、南朝乐府《西洲曲》、北朝乐府《木兰诗》。唐宋部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九龄《望月怀远》、王之涣《凉州词》、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山居秋暝》、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崔颢《黄鹤楼》、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将进酒》《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蜀相》《闻军官收河南河北》《春望》《望岳》、韦应物《滁州西涧》、孟郊《游子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刘禹锡《乌衣巷》柳宗元《渔翁》《江雪》、李贺《雁

(招聘面试)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语文考试大纲

第壹部分学科专业基础壹、中外文学(壹)古代文学部分1.重点背诵篇目。先唐部分:《诗经·关雎》、屈原《湘夫人 汉乐府·陌上桑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曹操《短歌行》、曹植《白马篇》、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于人境)、谢灵运《登池上楼》、庾信《拟咏怀》(摇落秋为气)、南朝乐府《西洲曲》、北朝乐府《木兰诗》。唐宋部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九龄《望月怀远》、王之涣《凉州词》、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王昌龄《荚蓉楼送辛渐》、王维《山居秋暝》、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判官归京》、崔颢《黄鹤楼》、李白《行路难三首》其壹《将进酒》《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望岳》、韦应物《滁州西涧》、孟郊《游子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刘禹锡《乌衣巷》、柳宗元《渔翁》《江雪》、李贺

(中国现当代文学)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小学语文考试大纲(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现当代文学部分鲁迅的《狂人日记》的主题,《阿Q 正传》中阿Q 的形象以及创作特色;郭沫若《女神》的划时代精神的意义;徐志摩诗歌形式美的特色;闻一多《死水》的寓言性及新格律诗的理论;朱自清的《背影》,冰心的《寄小读者》对现代白话散文的贡献;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的创作特色;巴金《家》的人物性格塑造;老舍《骆驼祥子 茶馆》浓郁的北平地方色彩;曹禺《雷雨》的艺术成就;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浓郁生活气息和感情色彩;戴望舒《雨巷》的象征手法和音乐感;茅盾的小说成就;沈从文小说的独特风格;赵树理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孙犁小说的艺术成就;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谌容《人到中年》的形象及意义;蒋子龙、高晓声、陆文夫的小说的现实性;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及意识手法的借鉴;张贤亮创作的特色;贾平凹小说的成就;莫言小说的特色;余华、苏童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刘恒、池莉为代表的新写实小

2017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综新大纲详解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英语学科 专业知识考试大纲(2025年版20252

选择题用2B 铅笔在专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专用答题纸上作答。2.试卷分值:15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七大题。其中,选择题由语音词汇语法题、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部分组成,非选择题由书面表达、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等部分组成。三、试题难度试题总体难易程度适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的占比为4:4:2。四、题型说明(一)第一部分:选择题(80分)1.语音词汇语法题(Phoneties,Vocabulary and Grammar)。本大题考查考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的能力。尽可能根据与英语教育相关的语境设题。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2.完形填空(Cloze)。 本大题考查考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考查以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实词为主,虚词为辅。在一篇短文(280词左右)中留出16个空白,

2011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大纲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教育的概念。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发展阶段。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三)教师与教育学1.教育学的价值。 教师与教育学的学习。 教育与社会(一)教育与社会经济1.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教育的经济功能。(二)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1.社会的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政治的政治功能。(三)教育与社会文化1.社会文化对政治的制约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四)教育与社会人口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三)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教育2.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3.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4.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1.教育目的概念2.教育目的的功能。(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几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在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的教育目的的沿革及其精神实质。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1.我国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素质教育的实质。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一)学生1.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的社会性地位。当代学生的特点。(二)教师及其专业发展1.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教师角色和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阶段和途径。(三)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作用。师生关系的构成。师生关系的模式。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一)教育途径概述1。教育途径的定义2。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二)学校课外活动1.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与意义。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三)综合实践活动1.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其开发。 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影响学制的因素及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二)学制的形成与发展1.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我国学制的产生与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趋势。(三)义务教育(四)终身教育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二)教师的专业成长1.从新教师到专家教师:新教师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专家教师的特点: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教学专长、心理品质。教师的成长及培养:影响因素、教师发展中的刻意训练、塑造完整的教学人格。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与教育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在教育上的意义。(二)社会化发展与教育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含义、教育意义。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含义、教育意义。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 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学生的认知差异1.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能力差异。 认知结构差异。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二)学生的性格差异1.性格的概念。 性格的个别差异。性格差异的鉴定。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三)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1.特殊儿童的概念。特殊儿童的类型。特殊儿童的教育。

江西省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江西省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大纲第一部分 学科专业基础一、 中外文学(一)古代文学部分1.重点背诵篇目先唐部分:《诗经.关雎》、屈原《湘夫人》、《汉乐府.陌上桑》、《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曹操《短歌行》、曹植《白马篇》、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谢灵运《登池上楼》、庾信《拟咏怀》(摇落秋为气)、南朝乐府《西洲曲》、北朝乐府《木兰诗》。唐宋部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九龄《望月怀远》、王之涣《凉州词》、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山居秋暝》、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催颢《黄鹤楼》、李白《行路难三首》 其一《将进酒》《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望岳》、韦应物《滁州西涧》、孟郊《游子吟》、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琵琶行》、�

XXXX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语文考试大纲

中外文学(一)古代文学部分1.重点背诵篇目。先唐部分:《诗经·关雎》、屈原《湘夫人 汉乐府·陌上桑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曹操《短歌行》、曹植《白马篇》、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谢灵运《登池上楼》、庾信《拟咏怀》(摇落秋为气)、南朝乐府《西洲曲》、北朝乐府《木兰诗》。唐宋部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九龄《望月怀远》、王之涣《凉州词》、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王昌龄《荚蓉楼送辛渐》、王维《山居秋暝》、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判官归京》、崔颢《黄鹤楼》、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将进酒》《闻王昌龄左迁 现代汉语(一)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主要有:普通话、音节、音素、元音、辅音、音位、零声母、语素、词、单纯词、合成词同义词、反义词、连绵词、外来词、一般词汇、基本词汇、词类、实词、虚词、短语、句子、句类、修辞、辞格等。(二)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的性质,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音节的拼写规则,《汉语拼音方案》,古今声调的变化;文字的性质和作用,汉字的起源、特点和作用,汉字规范的要求,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成语的特征、来源、构造和运用;词汇的发展变化途径;辞格的综合运用等。(三)考试内容要点l.了解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分布、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2.理解学习现代汉语的目的和主要任务。 古代汉语(一)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主要包括:“六书”、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字的本义、引申义、反切拼音法等。(二)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分析及运用主要包括:《说文解字》的重要价值;字形结构与汉字本义的关系;隶书产生的原因和时代;古今字形成的原因;繁简字的对应关系;古代汉语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无定代词“或”“莫”的语法功能和意义;宾语前置的各种格式和语法条件;判断句、被动句的特点及常见格式;否定句、疑问句的特点及构成;词类活用的基本状况、押韵和对仗的基本知识等。(三)考试内容要点1.了解汉语的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的概念。2.了解汉语字(词)典排列汉字的主要方法,熟练掌握按音排列、按部首和笔画排列两种方法。 写作主要掌握1.写作过程中选材、提炼主题、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的基本要求。2.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的主要表达功能、使用要求及熟练运用。3.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渲染、白描、通感、细节描写等表达技巧的合理使用。4.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在写作中重要作用。5.各类文体(主要包含新闻文体: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文学文体:散文、诗歌、戏剧、小说;跨类文体:杂文、报告文学、调查报告、科学小品;论说文体:评论、学术论文;应用文体:计划、总结、简报等)的基本特征和写作基本要求。第二部分学科课标与教材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一)汉语拼音主要是3500 个常用汉字的准确标注拼音及音变。 小学语文教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理念、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理解、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等。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本能力主要包括:1.课堂教学设计与运作能力,包括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并规范地加以表述,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重点、难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计课堂导人语、课堂结束语、板书、教学活动、课堂提问、课堂作业)等。2.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与评价能力,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的学习方法),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的评价,小学语文考试的设计与评价等。 考试内容要点(一)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二)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三)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1.从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 2.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方法指导为主。3.从结果为主转向过程为主。 4.从单一讲解转向组合优化。5.从课内为中心转向课内外结合。(四)常见的教学方法语言性教学方法,直观性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法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学习方式有: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倡导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以讲授文本为主的教学方式。 教学设计与教案写作实践能运用所学语文教学理论,根据给定的具体教学任务(如一篇课文或一个训练话题)、教学对象(比如五年级学生)及教学要求,提出合理的教学设计建议(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课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具体教学步骤等)并写出一篇完整的教案。

2016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大纲

江西教师招聘小学数学考试大纲

函数的极限和连续(一)考试内容函数及其性质;初等函数;数列的极限和函数的极限;极限的性质;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两个重要极限;函数的连续与间断;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二)考试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及函数的性质。了解函数的几种简单性质,会判断函数的有界性、奇偶性。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及其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数列极限的概念;并能运用e-N语言处理极限问题。理解函数极限的概念;并能应用e-d, e-M语言处理极限问题;了解函数的左、右极限;掌握函数极限的性质。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了解夹挤定理和单调有界定理,掌握用两个重要极限公式求极限的方法。 导数与微分(一)考试内容导数的概念;导数的运算法则;初等函数的导数;高阶导数;隐函数与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导数;微分及应用。(二)考试要求1.理解导数的概念和导数的几何意义,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求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掌握求导数的基本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掌握求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函数的一、二阶导数的方法,会使用对数求导法。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初等函数的二阶导数。掌握微分运算法则,会求函数的微分。 微分中值定理及应用(一)考试内容:微分中值定理;洛必塔法则;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图象的描绘。(二)考试要求:1.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会用罗尔定理证明简单的等式。掌握应用洛必达法则求常见未定式的极限。掌握利用导数判定函数的单调性及求函数的单调增、减区间。会利用单调性证明不等式。掌握求函数极值的方法。会解简单的最大(小)值的应用问题。会判定曲线的凹凸性,会求曲线的拐点,会画出一些常见的函数图像。 不定积分(一)考试内容: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第一类换元积分法与第二类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的积分和可化为有理函数的积分;积分表的使用;(二)考试要求: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了解不定积分的性质,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第一类和第二类换元积分法,掌握分部积分法。会求简单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定积分及应用(一)考试内容: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定积分的应用;(二)考试要求:1.理解定积分的概念与几何意义,了解定积分的性质。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会求它的导数,了解牛顿莱布尼兹定理。3、熟练掌握用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计算定积分。掌握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了解反常积分收敛与发散的概念,会求无穷区间上的广义积分。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一)考试内容: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点积与叉积;平面与直线;曲面与空间曲线。(二)考试要求: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熟练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会确定空间点的坐标。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及向量积等运算方法,掌握判断向量平行或垂直的条件;会求向量的模、方向余弦及两向量间的夹角。理解平面方程的概念;熟练掌握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一般方程;会判断两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并会建立平面方程。理解空间直线的概念;熟练掌握直线的标准方程、参数方程及一般方程;会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并会建立直线方程。了解一些常见的曲线方程、曲面方程。 行列式(一)考试内容行列式的定义和性质;行列式的计算;克莱姆法则。(二)考试要求1.了解行列式的定义;掌握行列式的性质。 掌握行列式的计算方法。掌握克莱姆法则及其应用。 线性方程组(一)考试内容消元法;向量的定义与线性关系;向量组的秩;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二)考试要求1.了解n维向量及n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掌握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与向量组的秩。掌握高斯消元法,了解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概率与统计(一)考试内容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二)考试要求1.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意义,会求出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集合与简易逻辑(一)考试内容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二)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_部分

DOCX34.4KB 20
1/21
2/21
3/21
4/21
展开阅读剩余17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