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相关资料
3.0万次浏览
6013人收藏
XX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XX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XX项目部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评价机构: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日期:XX年XX月XX日说明1、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进行;2、本评价报告只对检测时现场状况进行评价;3、评价报告只向被检测单位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4、对本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书面意见,过期概不受理;5、本报告应加盖公章,无公章或涂改无效;6、本报告未经许可请勿复印,不得做广告宣传用;7、本报告共23页。XX项目部项目名称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评价机构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编写人职称:证书:卫职服检签名:XX号报告审核人职称:证书:卫职服检签名:XX号报告签发人职称:证书:卫职服评签名:XX号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XX项目部委托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单位隧道施工粉尘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对XX项目部隧道施工场所的

XX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XX 项目 部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报告 评价 机构 : XX 市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编制 日期 : XX 年 XX 月 XX 日 说明 1 、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评价 工作 依据 有关 法规 、 标准 进行 ; 2 、 本 评价 报告 只 对 检测 时 现场 状况 进行 评价 ; 3 、 评价 报告 只 向 被 检测 单位 和 有关 卫生 行政 部门 报告 ; 4 、 对 本 评价 报告 有 异议 者 , 请 于 收到 报告 之 日 起 十 五 日 内向 我 单位 提出 书面 意见 , 过期 概 不 受理 ; 5 、 本 报告 应 加 盖 公章 , 无 公章 或 涂改 无效 ; 6 、 本 报告 未经 许可 请勿 复印 , 不得 做 广告 宣传 用 ; 7 、 本 报告 共 23 页 。 项目 名称 XX 项目 部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报告 评价 机构 XX 市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报告 编写 人 职称 : 证书 : 卫 职 服 检 XX 号 签名 : 报告 审核 人 职称 : 证书 : 卫 职 服 检 XX 号 签名 : 报告 签发 人 职称 : 证书 : 卫 职 服 评 XX 号 签名 : 、 / . 根据 《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职业 病 防治 法 》 的 有关 规定 , XX 项目 部 委托 宝鸡 市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对 该 单位 隧道 施工 粉尘 工作 场所 进行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 XX 市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于 XX 年 XX 月 XX 日 至 XX 月 XX 日 对 XX 项目 部 隧道 施工 场所 的 有关 资料 进行 了 分析 , 采用 现场 调查 法 和 检测 检验 法 相 结合 的 方法 进行 评价 , 结合 职业 病 发病 情况 , 根据 国家 有关 法律 、 法规 、 标准 、 规范 , 对 该 单位 工作 场所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及 采取 的 防护 措施 进行 了 客观 、 真实 、 科学 的 评价 。 1 检测 评价 目的 1 . 1 贯彻 落实 国家 有关 职业 病 防治 的 法律 、 法规 、 规章 和 标准 , 识别 和 分析 该 项目 在 生产 过程 中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 控制 或 消除 职业 病 危害 , 防治 职业 病 , 保护 劳动 者 健康 ; 1 . 2 为 用人 单位 建立 职业 卫生 档案 , 提供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数据 ; 1 . 3 检测 工作 场所 存在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浓度 ( 强度 ) , 分析 其 危害 程度 及 对 劳动 者 健康 的 影响 , 评价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的 浓度 ( 强度 ) 是否 符合 国家 职业 卫生 标准 ; 1 . 4 为 行政 监督 检查 提供 检测 依据 。 2 检测 评价 依据 及 标准 2 . 1 国家 有关 法律 法规 2 . 1 . 1 《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职业 病 防治 法 》 (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主席 令 [ 2001 ] 60 号 ) 2 . 1 . 2 《 使用 有毒 物质 作业 场所 劳动 保护 条例 》 ( 国务院 令 [ 2002 ] 352 号 ) 2 . 1 . 3 《 职业 健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 word 教育 资料 义 煤 集团 新安 县 云 顶 煤业 有限 公司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报告 评价 机构 : 义 煤 集团 公司 职业 病 防治 所 编制 日期 : 二 一 三 年 十月 十 八 日 . . word 教育 资料 说明 1 、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评价 工作 依据 有关 法规 、 标准 进行 ; 2 、 本 评价 报告 只 对 检测 时 现场 状况 进行 评价 ; 3 、 评价 报告 只 向 被 检测 单位 和 有关 卫生 行政 部门 报告 ; 4 、 对 本 评价 报告 有 异议 者 , 请 于 收到 报告 之 日 起 十 五 日 内向 我 单位 提出 书面 意见 , 过期 概 不 受理 ; 5 、 本 报告 应 加 盖 公章 , 无 公章 或 涂改 无效 ; 6 、 本 报告 未经 许可 请勿 复印 , 不得 做 广告 宣传 用 ; 7 、 本 报告 共 8 页 。 8 、 职业 卫生 技术 服务 资质 证书 . . word 教育 资料 项目 名称 义 煤 集团 新安 县 云 顶 煤业 有限 公司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报告 评价 机构 义 煤 集团 公司 职业 病 防治 所 项目 负责 人 职称 : 证书 : 签名 : 报告 编写 人 职称 : 证书 : 签名 : 项目 审核 人 职称 : 证书 : 签名 : 报告 校 核 人 职称 : 证书 : 签名 : 签发 人 签名 : 签发 日期 : 年 月 日 . . word 教育 资料 前言 根据 《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职业 病 防治 法 》 的 有关 规定 , 义 煤 集团 新安 县 云 顶 煤业 有限 公司 委托 义 煤 集团 公司 职业 病 防治 所 对 该 单位 井下 粉尘 工作 场所 进行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 义 煤 集团 公司 职业 病 防治 所 于 2013 年 10 月 18 日 对 义 煤 集团 新安 县 云 顶 煤业 有限 公司 工作 场所 的 有关 资料 进行 了 分析 , 采用 现场 调查 法 和 检测 检验 法 相 结合 的 方法 进行 评价 , 结合 职业 病 发病 情况 , 根据 国家 有关 法律 、 法规 、 标准 、 规范 , 对 该 单位 工作 场所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及 采取 的 防护 措施 进行 了 客观 、 真实 、 科学 的 评价 。 1 检测 评价 目的 1 . 1 贯彻 落实 国家 有关 职业 病 防治 的 法律 、 法规 、 规章 和 标准 , 识别 和 分析 该 项目 在 生产 过程 中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 控制 或 消除 职业 病 危害 , 防治 职业 病 , 保护 劳动 者 健康 ; 1 . 2 为 用人 单位 建立 职业 卫生 档案 , 提供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数据 ; 1 . 3 检测 工作 场所 存在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浓度 ( 强度 ) , 分析 其 危害 程度 及 对 劳动 者 健康 的 影响 , 评价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的 浓度 ( 强度 ) 是否 符合 国家 职业 卫生 标准 ; 1 . 4 为 行政 监督 检查

某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本 评价 报告 只 对 检测 时 现场 状况 进行 评价 ; 评价 报告 只 向 被 检测 单位 和 有关 卫生 行政 部门 报告 ; 对 本 评价 报告 有 异议 者 , 请 于 收到 报告 之 日 起 十 五 日 内向 我 单位 提出 书面 意见 , 过期 概 不 受理 ; 本 报告 应 加 盖 公章 , 无 公章 或 涂改 无效 ; 本 报告 未经 许可 请勿 复印 , 不得 做 广告 宣传 用 ; 本 报告 共 23 页 。 XX 市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于 XX 年 XX 月 XX 日 至 XX 月 XX 日 对 XX 项目 部 隧道 施工 场所 的 有关 资料 进行 了 分析 , 采用 现场 调查 法 和 检测 检验 法 相 结合 的 方法 进行 评价 , 结合 职业 病 发病 情况 , 根据 国家 有关 法律 、 法规 、 标准 、 规范 , 对 该 单位 工作 场所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及 采取 的 防护 措施 进行 了 客观 、 真实 、 科学 的 评价 。 1 检测 评价 目的 1 . 1 贯彻 落实 国家 有关 职业 病 防治 的 法律 、 法规 、 规章 和 标准 , 识别 和 分析 该 项目 在 生产 过程 中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 控制 或 消除 职业 病 危害 , 防治 职业 病 , 保护 劳动 者 健康 ; 1 . 2 为 用人 单位 建立 职业 卫生 档案 , 提供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数据 ; 1 . 3 检测 工作 场所 存在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浓度 ( 强度 ) , 分析 其 危害 程度 及 对 劳动 者 健康 的 影响 , 评价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的 浓度 ( 强度 ) 是否 符合 国家 职业 卫生 标准 ; 1 . 4 为 行政 监督 检查 提供 检测 依据 。 根据 现场 调查 , 了解 生产 工艺 流程 , 确定 具体 评价 范围 是 : 隧道 开挖 掌子 面 、 隧道 仰 拱 作业 面 、 隧道 衬砌 作业 面 等 工作 场所 。 4 检测 评价 内容 本次 评价 内容 包括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分布 ,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的 浓度 或 强度 及 劳动 者 健康 的 影响 , 职业 病 危害 防护 设施 , 应急 救援 、 个人 使用 的 职业 病 防护 用品 情况 , 职业 卫生 管理 措施 及 落实 情况 等 。 现场 调查 法 是 采用 职业 卫生 学 调查 方法 , 了解 企业 生产 工艺 过程 , 确定 生产 过程 中 存在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 检查 职业 病 危害 防护 设施 的 使用 及 职业 卫生 管理 的 实施 情况 。 检测 检验 法 是 依据 国家 相关 技术 规范 和 标准 的 要求 , 通过 现场 检测 和 实验 室 分析 , 对 作业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的 浓度 或 强度 以及 职业 病 危害 防护 设施 的 防护 效果 进行 评定 。 6 评价 程序 6 . 1 准备 阶段 收集 和 研读 有关 资料 、 开展 初步 现场 调查 、 编制 评价 方案 并 对 方案 进行 技术 审核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义 煤 集团 新安 县 云 顶 煤业 有限 公司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报告 评价 机构 : 义 煤 集团 公司 职业 病 防治 所 编制 日期 : 二 一 三 年 十月 十 八 日 1 、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评价 工作 依据 有关 法规 、 标准 进行 ; 2 、 本 评价 报告 只 对 检测 时 现场 状况 进行 评价 ; 3 、 评价 报告 只 向 被 检测 单位 和 有关 卫生 行政 部门 报告 ; 4 、 对 本 评价 报告 有 异议 者 , 请 于 收到 报告 之 日 起 十 五 日 内向 我 单位 提出 书面 意见 , 过期 概 不 受理 ; 5 、 本 报告 应 加 盖 公章 , 无 公章 或 涂改 无效 ; 6 、 本 报告 未经 许可 请勿 复印 , 不得 做 广告 宣传 用 ; 7 、 本 报告 共 8 页 。 & 职业 卫生 技术 服务 资质 证书 项目 名称 义 煤 集团 新安 县 云 顶 煤业 有限 公司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报告 评价 机构 义 煤 集团 公司 职业 病 防治 所 项目 负责 人 职称 : 证书 : 签名 : 报告 编写 人 职称 : 证书 : 签名 : 项目 审核 人 职称 : 证书 : 签名 : 报告 校 核 人 职称 : 证书 : 签名 : 签发 人 签名 : 签发 日期 : 年 月 日 、 / . 冃 U 言 根据 《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职业 病 防治 法 》 的 有关 规定 , 义 煤 集团 新安 县 云 顶 煤业 有限 公司 委托 义 煤 集团 公司 职业 病 防治 所 对 该 单位 井下 粉尘 工作 场所 进行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 义 煤 集团 公司 职业 病 防治 所 于 2013 年 10 月 18 日 对 义 煤 集团 新安 县 云 顶 煤业 有限 公司 工作 场所 的 有关 资料 进行 了 分析 , 采用 现场 调查 法 和 检测 检验 法 相 结合 的 方法 进行 评价 , 结合 职业 病 发病 情况 , 根据 国家 有关 法律 、 法规 、 标准 、 规范 , 对 该 单位 工作 场所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及 采取 的 防护 措施 进行 了 客观 、 真实 、 科学 的 评价 。 1 检测 评价 目的 1 . 1 贯彻 落实 国家 有关 职业 病 防治 的 法律 、 法规 、 规章 和 标准 , 识别 和 分析 该 项目 在 生产 过程 中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 控制 或 消除 职业 病 危害 , 防治 职业 病 , 保护 劳动 者 健康 ; 1 . 2 为 用人 单位 建立 职业 卫生 档案 , 提供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数据 ; 1 . 3 检测 工作 场所 存在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浓度 ( 强度 ) , 分析 其 危害 程度 及 对 劳动 者 健康 的 影响 , 评价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的 浓度 ( 强度 ) 是否 符合 国家 职业 卫生 标准 ; 1 . 4 为 行政 监督 检查 提供 检测 依据 。 2 检测 评价 依据 及 标准 2 . 1 国家 有关 法律 法规
6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6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杭州 海狮 水泥 有限 公司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报告 检测 单位 : 浙江 建安 监测 研究 院 有限 公司 日期 : 2010 年 7 月 采样 日期 : 2010 . 4 . 19 采样 依据 : GBZ 159 - 2004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有害 物质 监测 的 采样 规范 》 检测 依据 : GBZ / T 189 . 8 - 2007 《 工作 场所 物理 因素 测量 噪声 》 GBZ / T 192 . 1 - 2007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粉尘 测 定 第 1 部分 : 总 粉尘 浓度 》 GBZ / T 192 . 2 - 2007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粉尘 测 定 第 2 部分 : 呼吸 性 粉尘 浓度 》 GBZ / T 192 . 4 - 2007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粉尘 测 定 第 4 部分 : 游离 二氧化硅 含量 》 评判 依据 : GBZ 1 - 2002 《 工业 企业 设计 卫生 标准 》 GBZ 2 . 1 - 2007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值 第 1 部分 : 化学 有害 因素 》 GBZ 2 . 1 - 2007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值 第 2 部分 : 物理 因素 》 ( 一 ) 工作 场所 噪声 声 级 检测 地点 项目 名称 日 接触 时间 ( h ) 检测 结果 接触 限值 dB ( A ) 单项 结论 发货 办公室 稳态 噪声 873 . 575 符合 ( 二 ) 工作 场所 噪声 声 级 40 h 等效 声 级 周 接触 时间 检测 地点 项目 名称 单项 结论 接触 限值 ( h ) 检测 结果 dB ( A ) 备料 车间 进料 控制 室 稳态 噪声 3677 . 685 符合 粉 磨 车间 微机 岗位 稳态 噪声 1279 . 285 符合 粉 磨 车间 磨 机 岗位 稳态 噪声 1288 . 785 符合 粉 磨 车间 磨 机 控制 室 稳态 噪声 3678 . 685 符合 包装 车间 散装 装车 岗位 非 稳态 噪声 4876 . 785 符合 包装 车间 包装 岗位 非 稳态 噪声 2482 . 185 符合 ( 3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粉尘 浓度 检测 结果 接触 限值 CTWPC - A [ 2 ] TWA [ 检测 地点 项目 名称 单项 结论 ( m 超限 倍数 2 ] 最大 超限 倍数 g / ( mg / m3 m3 ) ) 石灰 石 粉尘 ( 总 尘 ) < 0 . 50 . 1182 . 0 符合 备料 车间 进料 控制 室 石灰 石 粉尘 ( 呼 尘 ) 0 . 30 . 1542 . 0 符合 矽 尘 ( 总 尘 ) 5 . 121 . 2012 . 0 不 符合 粉 磨 车间 微机 岗位 矽 尘 ( 呼 尘 ) 0 . 63 . 430 . 72 . 0 不 符合 矽 尘 ( 总 尘 ) < 0 . 51 . 0012 . 0 符合 粉 磨 车间 磨 机 岗位 矽 尘 ( 呼 尘 ) < 0 . 21 . 000 . 72 . 0 符合 矽 尘 ( 总 尘 ) 1 . 96 . 0012 . 0 不 符合 粉 磨 车间 磨 机 控制 室 矽 尘 ( 呼 尘 ) 0 . 40 . 860 . 72 . 0 符合 矽 尘 ( 总 尘 ) 1 . 31 . 7012 . 0 不 符合 包装 车间 散装 装车 岗位 矽 尘 ( 呼 尘 ) 0 . 61 . 000 . 72 . 0 符合 矽 尘 ( 总 尘 ) 5 . 013 . 6012 . 0 不 符合 包装 车间 包装 岗位 矽 尘 ( 呼 尘 ) 1 . 34 . 430 . 72 . 0 不 符合 矽 尘 ( 总 尘 ) 9 . 623 . 6012 . 0 不 符合 仓库 发货 装车 岗位 矽 尘 ( 呼 尘 ) 1 . 86 . 000 . 72 . 0 不 符合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设计的报告书

8 、 职业 卫生 技术 服务 资质 证书 义 煤 集团 新安 县 云 顶 煤业 有限 公司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报告 项目 名称 评价 机构 义 煤 集团 公司 职业 病 防治 所 职称 : 证书 : 项目 负责 人 签名 : 职称 : 证书 : 报告 编写 人 签名 : 职称 : 证书 : 项目 审核 人 签名 : 职称 : 证书 : 报告 校 核 人 签名 : 签名 : 签发 日期 : 签发 人 年 月 日 前言 根据 《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职业 病 防治 法 》 的 有关 规定 , 义 煤 集团 新安 县 云 顶 煤业 有限 公司 委托 义 煤 集团 公司 职业 病 防治 所 对 该 单位 井下 粉尘 工作 场所 进行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 义 煤 集团 公司 职业 病 防治 所 于 2013 年 10 月 18 日 对 义 煤 集团 新安 县 云 顶 煤业 有限 公司 工作 场所 的 有关 资料 进行 了 分析 , 采用 现场 调查 法 和 检测 检验 法 相 结合 的 方法 进行 评价 , 结合 职业 病 发病 情况 , 根据 国家 有关 法律 、 法规 、 标准 、 规范 , 对 该 单位 工作 场所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及 采取 的 防护 措施 进行 了 客观 、 真实 、 科学 的 评价 。 1 检测 评价 目的 1 . 1 贯彻 落实 国家 有关 职业 病 防治 的 法律 、 法规 、 规章 和 标准 , 识别 和 分析 该 项目 在 生产 过程 中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 控制 或 消除 职业 病 危害 , 防治 职业 病 , 保护 劳动 者 健康 ; 1 . 2 为 用人 单位 建立 职业 卫生 档案 , 提供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数据 ; 1 . 3 检测 工作 场所 存在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浓度 ( 强度 ) , 分析 其 危害 程度 及 对 劳动 者 健康 的 影响 , 评价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的 浓度 ( 强度 ) 是否 符合 国家 职业 卫生 标准 ; 1 . 4 为 行政 监督 检查 提供 检测 依据 。 2 检测 评价 依据 及 标准 2 . 1 国家 有关 法律 法规 2 . 1 . 1 《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职业 病 防治 法 》 (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主席 令 [ 2001 ] 60 号 ) 2 . 1 . 2 《 使用 有毒 物质 作业 场所 劳动 保护 条例 》 ( 国务院 令 [ 2002 ] 352 号 ) 2 . 1 . 3 《 职业 健康 监护 管理 办法 》 ( 卫生 部 令 [ 2002 ] 23 号 ) 2 . 2 检测 评价 规范 及 标准 2 . 2 . 1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制 》 ( GBZ 2 . 1 - 2007 ) 2 . 2 . 2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制 》 ( GBZ 2 . 2 - 2007 ) 2 . 2 . 3 《 工作 场所 空气 有害 物质 监测 的 采样 规范 》 ( GBZ 159 - 2004 ) 2 . 2 . 4 《 工业 企业 设计 卫生 标准 》 ( GBZ 1 - 2010 ) 2 . 2 . 5 《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警示 标识 》 ( GBZ 158 - 2003 ) 2 . 2 . 6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粉尘 测 定 》 ( GBZ / T 192 - 2007 ) 2 . 3 检测 评价 基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1 . 背景 职业 病 是 以 工作 活动 为 原因 所 导致 的 疾病 , 是 工业 化 和 现代 化 发展 过程 中 不 可 避免 的 问题 。 为 确保 劳动 者 健康 , 预防 职业 病 的 发生 ,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与 评价 越来越 受 到 国内 外 的 重视 。 本 报告 旨在 对 某 企业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与 评价 的 结果 进行 分析 和 总结 , 并 提出 相应 的 建议 。 2 . 监测 与 评价 方法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与 评价 需要 采取 科学 的 评价 方法 , 以 保证 评价 结果 的 科学 性 和 可靠 性 。 本 企业 采用 了 以下 方法 进行 监测 与 评价 : 2 . 1 环境 因素 监测 使用 空气 采样 器 、 噪声 计 、 光 强 计 等 仪器 , 对 企业 车间 内 的 空气 、 噪音 、 光 强 等 环境 因素 进行 实时 监测 。 2 . 2 作业 岗位 检查 采用 实地 调查 和 观察 的 方法 , 对 企业 各 作业 岗位 进行 检查 , 记录 检查 结果 和 作业 岗位 的 生产 工艺 流程 等 信息 。 2 . 3 生产 过程 分析 对 企业 生产 过程 进行 分析 , 了解 生产 过程 中 可能 存在 的 危害 因素 和 控制 措施 , 并 对此 进行 评价 。 3 . 监测 与 评价 结果 经过 以上 方法 进行 监测 与 评价 , 得出 以下 结果 : 3 . 1 环境 因素 评价 结果 根据 监测 结果 , 企业 车间 内 空气 、 噪音 、 光 强 等 环境 因素 符合 国家 职业 卫生 标准 。 但是 , 还 存在 烟尘 、 气味 、 化学 物质 等 对 劳动 者 健康 产生 影响 的 环境 因素 , 需要 进一步 控制 。 13 . 2 作业 岗位 评价 结果 对 企业 所有 作业 岗位 进行 调查 和 检查 , 发现 其中 存在 10 个 岗位 存在 噪声 、 粉尘 、 放射 性 物质 等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 在 生产 过程 中 存在 不同 程度 的 危害 。 需要 进行 相应 的 控制 和 改进 , 以 保障 劳动 者 身体 健康 。 3 . 3 生产 过程 评价 结果 对 企业 生产 过程 进行 分析 后 发现 , 其中 工艺 流程 存在 一定 的 不 合理 性 , 导致 作业 岗位 存在 多种 职业 危害 因素 。 需要 对 生产 工艺 流程 进行 优化 和 改进 , 降低 危害 因素 的 存在 和 影响 。 4 . 建议 和 措施 根据 监测 与 评价 结果 , 提出 以下 建议 和 措施 : 4 . 1 环境 因素 控制 加强 通风 设施 的 维护 和 管理 , 同时 加强 空气 质量 监测 和 管理 ; 对 化学 品 及 有害 气体 等 环境 因素 进行 排放 控制 ; 限制 吸烟 等 措施 来 防止 烟草 对 环境 的 污染 。 4 . 2 作业 岗位 改进 对 存在 职业 危害 因素 的 作业 岗位 进行 改进 , 安排 更 多 的 劳动 保护 措施 , 采用 更加 先进 的 技术 手段 加以 改善 , 提高 岗位 的 安全 性 和 人体 健康 性 。 4 . 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检测 报告 编号 : 受检 单位 : 检测 类型 : × × × × 技术 服务 机构 年 月 日 扉页 : 职业 卫生 技术 服务 机构 资质 证书 影印 件 声明 × × × × ( 技术 服务 机构 名称 ) 遵守 国家 有关 法律 法规 和 标准 规范 , 在 为 × × × × ( 受检 单位 名称 ) 提供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服务 过程 中 , 坚持 客观 、 真实 、 诚信 、 公正 的 原则 , 并 对 出具 的 《 检测 报告 》 承担 法律 责任 。 技术 服务 机构 名称 ( 加 盖 公章 ) 年 月 日 检测 评价 报告 检测 报告 编号 第 页 共 页 一 、 受检 单位 情况 1 、 基本 情况 单位 名称 单位 地址 联系 人 电话 行业 分类 和 代码 单位 性质 主要 产品 及 产量 2 、 生产 工艺 流程 示例 : 板材 整理 冲压 打磨 焊接 喷涂 装配 3 、 使用 的 主要 原 辅料 名称 年 用量 组成 成分 及 含量 性状 二 、 检测 与 评价 依据 标准 号 标准 名称 GBZ / T160 《 工作 场所 空气 有毒 物质 测 定 》 GBZ / T 192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粉尘 测 定 》 GBZ / T189 《 工作 场所 物理 因素 测量 》 《 工业 企业 设计 卫生 标准 》 GBZ 12010 GBZ 2 。 1 - 2007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值 第 1 部分 : 化学 有害 因素 》 GBZ 2 . 22007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值 第 2 部分 : 物理 因素 》 检测 评价 报告 检测 报告 编号 三 、 检测 情况 检测 类型 : 定期 评价 监督 现场 采样 ( 测量 ) 日期 : 检验 日期 : 环境 条件 气温 相对 湿度 气压 ( kPa ) , 风速 ( m / s ) , 风向 检测 范围 采样 频次 职业 病 防 检测 点 / 检 作业 接触 时 接触 职业 病 检测 职业 病 检测 岗位 采样 方式 测 对象 人数 间 ( h / d ) 危害 因素 危害 因素 ( 次 / 天 ) 行 检测 评价 报告 检测 报告 编号 第 页 共 页 四 、 现场 采样 ( 测量 ) 布点 示意 图 五 、 检测 结果 汇总 检测 判定 检测 点 / 检测 检测 项目 检测 结果 职业 接触 限值 岗位 对象 结果 示例 : PCTWA : 6 mg / m3 喷漆 房 苯 合格 喷涂 PC - STEL : 10 mg / m3 六 、 检测 结论 对于 全部 符合 的 说明 本次 检测 结果 全部 符合 要求 , 对于 有 不 符合 的 , 列 出 结果 超标 的 岗位 ( 工种 ) 或 检测 地点 , 分析 超标 的 主要 原因 。 示例 : 检测 结果 表明 , 各 检测 岗位 ( 检测 点 ) 接触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化学 物质 浓度 均 符合 GBZ 2 . 12007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值 第 1 部分 : 化学 有害 因素 》 的 要求 。 除 打磨 操作 岗 工作 场所 噪声 8 h 等效 声 级 超 职业 接触 限值 外 , 其余 所 检 岗位 接触 有害 因素 强度 均 符合 GBZ 2 。 2 - 2007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2 、 评价 分析 职业 卫生 防护 措施 的 合理 性 及 有效 性 , 为 企业 制定 职业 卫生 工作 计划 提供 科学 依据 。 3 、 为 评价 作业 人员 接触 噪声 、 粉尘 的 程度 及 对 健康 的 影响 提供 依据 。 二 、 检测 评价 依据 及 标准 1 、 《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职业 病 防治 法 》 ( 主席 令 60 号 , 2001 ) 2 、 《 作业 场所 职业 健康 监督 管理 暂行 规定 》 ( 国家 安监 总局 第 23 号令 ) 3 、 《 使用 有毒 物品 作业 场所 劳动 保护 条例 》 ( 国务院 令 352 号 , 2002 ) 4 、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有害 物质 检测 采样 规范 》 ( GBZ 159 - 2004 ) 5 、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值 第 I 部分 : 化学 有害 因素 》 ( GBZ 2 . 1 - 2007 ) 6 、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值 第 II 部分 : 物理 有害 因素 》 ( GBZ 2 . 2 - 2007 ) 7 、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粉尘 测 定 第 1 部分 : 总 粉尘 浓度 》 ( GHZ / T 192 . 1 - 2007 ) 8 、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粉尘 测 定 第 3 部分 : 粉尘 分散 度 》 ( GHZ / T 192 . 3 - 2007 ) 9 、 《 工作 场所 物理 因素 测量 第 8 部分 : 噪声 》 ( GHZ / T 189 . 8 - 2007 ) 10 、 《 高温 作业 环境 气象 条件 测 定 方法 》 ( GB / T 934 - 2008 ) 三 、 生产 工艺 流程 图 注 : 表示 关键 工序 。 表示 需 确认 过程 四 、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调 査 XXXX 公司 公司 主要 生产 铁水 、 钢坯 、 钢板 等 产品 , 在 生产 过程 中 存在 或 产生 的 主要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有 噪声 、 粉尘 、 CO 、 S 02 、 高温 等 1 、 生产 工艺 过程 中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及 分布 噪声 : 该 生产 环境 为 强 噪声 作业 , 噪声 主要 产生 于 机器 运转 及 生产 环节 。 粉尘 : 原料 上料 过程 、 钢水 冶炼 过程 中 产生 的 扬尘 及 粉尘 。 一氧化碳 : 高炉 、 转炉 冶炼 产生 的 co 及 炼钢 、 轧钢 过程 中 使用 的 co 。 二氧化硫 : 烧 结 、 球团 生产 过程 中 产生 。 高温 : 在 铁水 冶炼 、 钢水 冶炼 、 浇铸 、 钢坯 储存 、 钢板 轧制 、 切割 过程 中 产生 。 2 、 劳动 过程 中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3 、 职业 心理 紧张 : 轮班 作业 及 单调 作业 等 均 可 导致 职业 心理 紧张 五 、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及 对 人体 健康 影响 1 、 噪声 : 生产 性 噪声 危害 的 发生 和 程度 主要 决定 于 噪声 强度 、 接触 噪声 时间 、 噪声 的 频率 及 频谱 特性 、 接触 者 的 敏感 性 等 因素 、 噪声 对 人体 的 影响 是 全身 的 , 既 可 引起 听觉 系统 的 变化 , 也 可以 对 神经 、 心 血管 、 消化 及 生殖 系统 产生 影响 。 听觉 系统 : 噪声 对 听觉 系统 的 影响 主要 与 噪声 的 强度 和 接

2025年某某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设计报告书模板

4 、 对 本 评价 报告 有 异议 者 , 请 于 收到 报告 之 日 起 十 五 日 内向 我 单位 提出 书面 意见 , 过期 概 不 受理 ; 5 、 本 报告 应 加 盖 公章 , 无 公章 或者 涂改 无效 ; 6 、 本 报告 未经 许可 请勿 复印 , 不得 做 广告 宣传 用 ; 7 、 本 报告 共 23 页 。 XX 项目 部 项目 名称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报告 评价 机构 XX 市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证书 : 卫 职 服 检 XX 号 报告 编写 人 签名 : 职称 : 1 / 21 百 学 须 先 立志 。 朱熹 . 证书 : 卫 职 服 检 报告 审核 人 职称 : 签名 : XX 号 证书 : 卫 职 服 评 报告 签发 人 职称 : 签名 : XX 号 前言 根据 《 中华 人民 XX 国 职业 病 防治 法 》 的 有关 规定 , XX 项目 部 委托 XX 市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对 该 单位 隧道 施工 粉尘 工作 场所 进行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 XX 市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于 XX 年 XX 月 XX 日 至 XX 月 XX 日 对 XX 项目 部 隧道 施工 场所 的 有关 资料 进行 了 分析 , 采用 现场 调查 法 和 检测 检验 法 相 结合 的 方法 进行 评价 , 结合 职业 病 发病 情况 , 根据 国家 有关 法律 、 法规 、 标准 、 规范 , 对 该 单位 工作 场所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及 采取 的 防护 措施 进行 了 客观 、 真实 、 科学 的 评价 。 1 . 1 贯彻 落实 国家 有关 职业 病 防治 的 法律 、 法规 、 规章 和 标准 , 识别 和 分析 该 项目 在 生产 过程 中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 控制 或者 消除 职业 病 危害 , 防治 职业 病 , 保护 劳动 者 健康 ; 1 . 2 为 用人 单位 建立 职业 卫生 档案 , 提供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数据 ; 1 . 3 检测 工作 场所 存在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浓度 〔 强度 , 分析 其 危害 程度 及 2 / 21 为 天地 立 心 , 为生 民 立命 , 为 往 圣 继 绝学 , 为 万 世 开 太平 。 张载 . 对 劳动 者 健康 的 影响 , 评价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的 浓度 〔 强度 是否 符合 国家 职业 卫生 标准 ; 1 . 4 为 行政 监督 检查 提供 检测 依据 。 2 . 1 . 1 《 中华 人民 XX 国 职业 病 防治 法 》 〔 中华 人民 XX 国 主席 令 [ 2001 ] 60 号 《 使用 有毒 物质 作业 场所 劳动 保护 条例 》 〔 国务院 令 [ 2002 ] 352 号 2 . 1 . 3 《 职业 健康 监护 管理 办法 》 〔 卫生 部 令 [ 2002 ] 23 号 2 . 2 . 1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制 》 〔 GBZ 2 . 1 - 2022 2 . 2 . 2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制 》 〔 GBZ 2 . 2 - 2022 2 . 2 . 3 《 工作 场所 空气 有害 物质 监测 的 采样 规范 》 〔 GBZ 159 - 2004 《 工业 企业 设计 卫生 标准 》 〔

2025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病危害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职业病是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长期接触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危害因素检测范围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范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 化学因素:如有机溶剂、重金属、粉尘等;2. 物理因素:如噪音、振动、辐射等;3. 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粉尘等;4. 心理因素:如工作强度、压力等。二、检测方法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类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有:1. 空气检测:通过采集空气样品,检测其中的有害气体、粉尘等成分;2. 噪声检测:使用专业仪器对工作场所噪音进行监测,评估是否超过国家标准;3. 粉尘检测:对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进行采样测定,判断是否达到危害级别;4. 辐射检测:检测电离辐射、非电离辐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证书编号:检测报告检测编号:样品名称: 受检单位: 检测类型: ××××技术服务机构年 月 日检 测 报 告 说 明一、本报告无技术服务机构检验检测专用章及骑缝章无效。二、对本报告如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技术服务机构提出。三、本报告无编制、审核、授权签发人签名无效。四、本检测报告只对所检样品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负责。由其他机构和单位采集送检的样品,本技术服务机构仅对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五、本报告未经××××技术服务机构书面批准,不得以任何方式部分复制;经同意复制的复制件,应由××××技术服务机构加盖公章确认。六、本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交受检单位,一份由技术服务机构存档。检测单位:地 址:邮政编码:电 话:传 真:以下为检测结果表格(注:检测结果表格上方必须标明检测项目及检测依据,表格下方必须标明该检测项目评价依据及相应职业接触限值,表格中必须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示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概述本报告旨在提供[公司名称]在[具体地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该检测是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进行的,目的是评估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并为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检测范围和方法1.检测范围:本次检测涵盖了[公司名称]的工作场所,包括[具体区域或部门]等。 2.检测方法:采用了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采样、分析和测试等。 检测结果1.物理因素:对噪声、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部分工作场所存在噪声和振动超标情况。 2.化学因素: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了检测,发现[有害物质名称]等物质的浓度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3.生物因素:对工作场所中的微生物和生物毒素进行了检测,未发现明显的问题。 评价和建议1.评价:根据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中存在噪声、振动和部分化学物质超标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2.建议: - 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措施,降低噪声和振动的强度。 - 加强通风换气设施,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 为工人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指导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 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培训,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结论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公司名称]的工作场所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病危害。建议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同时,应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卫生。 以上是一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的模板,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4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XX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PDF649.7KB 23
1/23
2/23
3/23
4/23
展开阅读剩余19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