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1. 背景 职业病是以工作活动为原因所导致的疾病,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为确保劳动者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本报告旨在对某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监测与评价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需要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本企业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监测与评价: 2.1 环境因素监测 使用空气采样器、噪声计、光强计等仪器,对企业车间内的空气、噪音、光强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 2.2 作业岗位检查 采用实地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对企业各作业岗位进行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和作业岗位的生产工艺流程等信息。 2.3 生产过程分析 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分析,了解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和控制措施,并对此进行评价。 3. 监测与评价结果 经过以上方法进行监测与评价,得出以下结果: 3.1 环境因素评价结果 根据监测结果,企业车间内空气、噪音、光强等环境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但是,还存在烟尘、气味、化学物质等对劳动者健康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需要进一步控制。

医药卫生相关资料
4.4万次浏览
8769人收藏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1.背景职业病是以工作活动为原因所导致的疾病,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为确保劳动者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本报告旨在对某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2.监测与评价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需要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本企业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监测与评价:2.1 环境因素监测使用空气采样器、噪声计、光强计等仪器,对企业车间内的空气、噪音、光强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2.2 作业岗位检查采用实地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对企业各作业岗位进行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和作业岗位的生产工艺流程等信息。2.3 生产过程分析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分析,了解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和控制措施,并对此进行评价。3.监测与评价结果经过以上方法进行监测与评价,得出以下结果:3.1 环境因素评价结果根据监测结果,企业车间内空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检测 报告 编号 : 受检 单位 : 检测 类型 : × × × × 技术 服务 机构 年 月 日 扉页 : 职业 卫生 技术 服务 机构 资质 证书 影印 件 声明 × × × × ( 技术 服务 机构 名称 ) 遵守 国家 有关 法律 法规 和 标准 规范 , 在 为 × × × × ( 受检 单位 名称 ) 提供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服务 过程 中 , 坚持 客观 、 真实 、 诚信 、 公正 的 原则 , 并 对 出具 的 《 检测 报告 》 承担 法律 责任 。 技术 服务 机构 名称 ( 加 盖 公章 ) 年 月 日 检测 评价 报告 检测 报告 编号 第 页 共 页 一 、 受检 单位 情况 1 、 基本 情况 单位 名称 单位 地址 联系 人 电话 行业 分类 和 代码 单位 性质 主要 产品 及 产量 2 、 生产 工艺 流程 示例 : 板材 整理 冲压 打磨 焊接 喷涂 装配 3 、 使用 的 主要 原 辅料 名称 年 用量 组成 成分 及 含量 性状 二 、 检测 与 评价 依据 标准 号 标准 名称 GBZ / T160 《 工作 场所 空气 有毒 物质 测 定 》 GBZ / T 192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粉尘 测 定 》 GBZ / T189 《 工作 场所 物理 因素 测量 》 《 工业 企业 设计 卫生 标准 》 GBZ 12010 GBZ 2 。 1 - 2007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值 第 1 部分 : 化学 有害 因素 》 GBZ 2 . 22007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值 第 2 部分 : 物理 因素 》 检测 评价 报告 检测 报告 编号 三 、 检测 情况 检测 类型 : 定期 评价 监督 现场 采样 ( 测量 ) 日期 : 检验 日期 : 环境 条件 气温 相对 湿度 气压 ( kPa ) , 风速 ( m / s ) , 风向 检测 范围 采样 频次 职业 病 防 检测 点 / 检 作业 接触 时 接触 职业 病 检测 职业 病 检测 岗位 采样 方式 测 对象 人数 间 ( h / d ) 危害 因素 危害 因素 ( 次 / 天 ) 行 检测 评价 报告 检测 报告 编号 第 页 共 页 四 、 现场 采样 ( 测量 ) 布点 示意 图 五 、 检测 结果 汇总 检测 判定 检测 点 / 检测 检测 项目 检测 结果 职业 接触 限值 岗位 对象 结果 示例 : PCTWA : 6 mg / m3 喷漆 房 苯 合格 喷涂 PC - STEL : 10 mg / m3 六 、 检测 结论 对于 全部 符合 的 说明 本次 检测 结果 全部 符合 要求 , 对于 有 不 符合 的 , 列 出 结果 超标 的 岗位 ( 工种 ) 或 检测 地点 , 分析 超标 的 主要 原因 。 示例 : 检测 结果 表明 , 各 检测 岗位 ( 检测 点 ) 接触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化学 物质 浓度 均 符合 GBZ 2 . 12007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值 第 1 部分 : 化学 有害 因素 》 的 要求 。 除 打磨 操作 岗 工作 场所 噪声 8 h 等效 声 级 超 职业 接触 限值 外 , 其余 所 检 岗位 接触 有害 因素 强度 均 符合 GBZ 2 。 2 - 2007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报告以及职业危害现状评价报告

职业 危害 因素 监测 报告 背景 介绍 职业 危害 是 指 在 劳动 过程 中 对 工人 及其 子女 、 妻子 的 身体 、 心理 、 环境 以及 社会 安全 等 产生 危害 的 因素 。 职业 危害 的 危害 性 极 高 , 它 不仅 会 对 工人 的 身体 健康 造成 长期 累积 的 危害 , 而且 还 会 危及 他人 的 生命 安全 。 为了 保障 工人 们 的 健康 和 安全 , 必须 进行 职业 危害 因素 监测 。 监测 职业 危害 因素 的 方法 1 . 现场 监测 现场 监测 可以 监测 出 职业 危害 的 具体 情况 , 并 及时 采取 相应 的 避免 措施 。 现场 监测 主要 监测 空气 中 的 污染 物 、 噪声 、 震动 、 辐射 、 热害 等 。 2 . 个人 监测 个人 监测 是 对 从事 高危 职业 的 工人 进行 的 监测 。 个人 监测 主要 监测 工人 身体 状况 和 职业 危害 因素 之间 的 关系 。 监测 职业 危害 因素 的 意义 1 . 保障 工人 的 健康 监测 职业 危害 因素 可以 及时 发现 职业 危害 源 , 为 工人 的 健康 保驾 护航 。 2 . 促进 企业 的 可 持续 发展 监测 职业 危害 因素 可以 改善 企业 生产 环境 , 促进 企业 的 可 持续 发展 。 职业 危害 现状 评价 报告 背景 介绍 职业 危害 是 一个 重要 的 公共 卫生 问题 , 它 直接 影响 到 工人 的 生命 安全 和 身体 健康 。 因此 , 对 职业 危害 的 现状 需要 进行 全面 评价 , 以 制定 相应 的 保障 措施 。 职业 危害 现状 评价 的 指标 1 . 职业 危害 病例 数 职业 危害 病例 数 是 评价 职业 危害 现状 的 一个 重要 指标 。 对 职业 危害 病例 数 的 统计 可以 帮助 我们 全面 认识 各种 职业 危害 的 危害 性 , 从而 制定 相应 的 预防 措施 。 2 . 职业 危害 源 四 项 标准 1 职业 危害 源 四 项 标准 包括 噪声 、 粉尘 、 有害 气体 和 有害 物质 四 个 方面 。 通过 对 职业 危害 源 四 项 标准 的 监测 和 评估 , 可以 评估 企业 职业 危害 的 严重 程度 。 3 . 健康 体检 职业 危害 现状 评价 的 另 一 项 重要 指标 是 工人 的 健康 体检 情况 。 对 工人 的 健康 体检 可以 及时 发现 职业 危害 对 工人 的 危害 程度 , 为 工人 提供 相应 的 保障 。 职业 危害 现状 评价 的 意义 1 . 对 职业 危害 现状 进行 评价 可以 及时 发现 各种 危害 源 , 为 工人 的 身体 健康 保驾 护航 。 2 . 对 职业 危害 现状 进行 评价 可以 为 企业 发展 提供 科学 的 依据 , 促进 企业 的 可 持续 发展 。 总结 职业 危害 是 工人 身体 健康 和 生命 安全 的 一 项 重大 威胁 。 为了 保障 工人 的 健康 和 安全 , 必须 进行 职业 危害 因素 监测 和 职业 危害 现状 评价 。 监测 职业 危害 因素 可以 及时 发现 职业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

《 中庸 》 生产 过程 中 职业 危害 因素 分析 3 . 1 生产 工艺 过程 中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辨识 3 . 1 . 1 化学 因素 该 项目 生产 过程 中 使用 和 产生 的 危险 化学 品 主要 有 : 水 煤气 ( 成分 一氧化碳 、 氢气 、 二 氧化碳 、 甲烷 、 硫化氢 等 ) 、 氨 / 液氨 、 二 氧化碳 、 甲醇 、 尿素 、 甲铵 ( 高温 下 分解 为 氨 和 二 氧化碳 ) 、 盐酸 , 硫酸 , 二氧化氯 , 次氯酸钠 , 氢氧化钠 、 一氧化氮 、 二氧化氮 、 氮 、 氧 等 。 维修 工 在 日常 维修 电焊 生产 过程 中 可 接触 电焊 烟尘 、 锰 及其 化合 物 、 一氧化氮 、 二氧化氮 、 臭氧 等 。 装置 开 、 停车 , 检修 过程 可能 接触 到 氮气 、 压缩 空气 等 。 该 项目 各 生产 工序 中 所 产生 化学 有害 因素 如 表 3 . 1 - 1 所 示 。 表 3 . 1 - 1 各 生产 工序 中 所 产生 有害 化学 因素 使用 和 产生 危险 化学 品 的 主 装置 或 工序 名称 主要 化学 因素 要 设备 煤气 化 水 煤气 煤气 发生 炉 、 气 柜 煤气 鼓 风 机 、 脱 硫 塔 、 变换 炉 、 水 煤气 、 变换 气 、 二 硫化 煤气 净化 变换 气 脱 硫 塔 、 吸收 塔 、 精 脱碳 、 净化 气 、 五氧化二钒 硫 塔 压缩 氢气 、 氮气 、 润滑 油 氢 氮气 压缩 机 合成 气 、 净化 气 、 甲醇 、 甲醇 合成 塔 、 甲醇 热 交换 器 、 低压 醇 一氧化碳 、 氢气 甲醇 分离 器 1 好学 近乎 知 , 力行 近乎 仁 , 知 耻 近乎 勇 。 《 中庸 》 使用 和 产生 危险 化学 品 的 主 装置 或 工序 名称 主要 化学 因素 要 设备 粗 醇 缓冲 罐 、 甲醇 计量 罐 、 预 甲醇 精馏 甲醇 、 氢氧化钠 塔 、 加压 塔 、 常压 塔 、 配 碱 槽 、 碱 高位 槽 、 碱 扬 液 器 氨 、 甲烷 、 合成 气 、 新鲜 氨 合成氨 合成 塔 、 氨 分离 器 、 氨 冷 器 气 冷冻 氨 / 液氨 冰机 氨 库 氨 / 液氨 氨 球罐 甲醇 贮存 甲醇 粗 甲醇 罐 、 精甲醇 罐 高压 氨泵 、 高压 冷凝 器 、 高压 二 氧化碳 、 氨 / 液氨 、 甲铵 洗涤 器 、 二 氧化碳 压缩 机 、 汽 尿素 ( 甲铵 分解 成为 氨 和 二 氧 提 塔 、 合成 塔 、 尿素 溶液 贮槽 、 化 碳 ) 、 尿液 尿素 溶液 泵 氨 、 一氧化氮 、 二氧化氮 、 氨 蒸发 器 、 吸收 塔 、 开工 酸 槽 、 硝酸 硝酸 硝酸 贮槽 氨 加热 器 、 氨 贮槽 、 闪蒸 槽 、 硝 铵 氨 、 硝酸铵 、 硝酸 造 粒 塔 、 再 熔 槽 、 蒸发 冷凝 器 空气 压缩 机 、 上塔 、 下 塔 、 主 空 分 氮气 、 氧气 、 压缩 空气 换 热 器 脱 盐水 装置 、 盐酸 罐 、 碱罐 、 盐酸 , 硫酸 , 二氧化氯 , 给 排水 系统 加 药 装置 、 二氧化氯 发生 器 装 次氯酸钠 , 氢氧化钠 置 二氧化硫 、 二 氧化碳 、 氮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

生产 过程 中 职业 危害 因素 分析 3 . 1 生产 工艺 过程 中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辨识 3 . 1 . 1 化学 因素 该 项目 生产 过程 中 使用 和 产生 的 危险 化学 品 主要 有 : 水 煤气 ( 成分 一氧化碳 、 氢气 、 二 氧化碳 、 甲烷 、 硫化氢 等 ) 、 氮 / 液氮 、 二 氧化碳 、 甲醇 、 尿素 、 甲铵 ( 高温 下 分解 为 氮 和 二 氧化碳 ) 、 盐酸 , 硫酸 , 二氧化氯 , 次氯酸钠 , 氢氧化钠 、 一氧化氮 、 二氧化氮 、 氮 、 氧 等 。 维修 工 在 日常 维修 电焊 生产 过程 中 可 接触 电焊 烟尘 、 锰 及其 化合 物 、 一氧化氮 、 二氧化氮 、 臭氧 等 。 装置 开 、 停车 , 检修 过程 可能 接触 到 氮气 、 压缩 空气 等 。 该 项目 各 生产 工序 中 所 产生 化学 有害 因素 如 表 3 . 1 - 1 所 示 。 表 3 . 1 - 1 各 生产 工序 中 所 产生 有害 化学 因素 装置 或 工序 名称 使用 和 产生 危险 化学 品 的 主要 设备 主要 化学 因素 煤气 化 水 煤气 煤气 发生 炉 、 气 柜 水 煤气 、 变换 气 、 二硫化碳 、 净化 气 、 五氧化二钒 煤气 鼓 风 机 、 脱 硫 塔 、 变换 炉 、 变换 气 脱 硫 塔 、 吸收 塔 、 精 脱 硫 塔 煤气 净化 压缩 氦气 、 氮气 、 润滑 油 氢 氮气 压缩 机 合成 气 、 净化 气 、 甲醇 、 一氧化碳 、 氢气 低压 醇 甲醇 合成 塔 、 甲醇 热 交换 器 、 甲醇 分离 器 粗 醇 缓冲 罐 、 甲醇 计量 罐 、 预 塔 、 加压 塔 、 常压 塔 、 配 碱 槽 、 碱 高位 槽 、 碱 扬 液 器 甲醇 精馏 甲醇 、 氩 氧化钠 氨 、 甲烷 、 合成 气 、 新鲜 气 氮 合成氨 合成 塔 、 氨 分离 器 、 氨 冷 器 冷冻 氮 / 液氮 冰机 氨 库 氨 / 液氨 氨 球罐 . word 资料 . 装置 或 工序 名称 使用 和 产生 危险 化学 品 的 主要 设备 主要 化学 因素 甲醇 贮存 甲醇 粗 甲醇 罐 、 精甲醇 罐 高压 氨泵 、 高压 冷凝 器 、 高压 洗涤 器 、 二 氧化碳 压缩 机 、 汽提 塔 、 合成 塔 、 尿素 溶液 贮槽 、 尿素 溶液 泵 二 氧化碳 、 氮 / 液氮 、 甲铵 ( 甲铵 分解 成为 氮 和 二 氧化碳 ) 、 尿液 尿素 氨 、 一氧化氮 、 二氧化氮 、 硝酸 硝酸氨 蒸发 器 、 吸收 塔 、 开工 酸 槽 、 硝酸 贮槽 硝 铵 氮 加热 器 、 氨 贮槽 、 闷 蒸 槽 、 造 粒 塔 、 再 熔 槽 、 蒸发 冷凝 器 氮 、 硝酸铵 、 硝酸 空 分 空气 压缩 机 、 上塔 、 下 塔 、 主 换 热 器 氮气 、 氧气 、 压缩 空气 脱 盐水 装置 、 盐酸 罐 、 碱罐 、 加 药 装置 、 二氧化氯 发生 器 装置 盐酸 , 硫酸 , 二氧化氯 , 次氯酸钠 , 氢氧化钠 给 排水 系统 二氧化硫 、 二 氧化碳 、 氮氧化物 、 一氧化碳 供热 系统 锅炉 3 . 1 . 2 物理 因素 ( 1 ) 噪声 噪声 源 有 三 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文档自动生成技术

职业 与 健康 2008 年 10 月 第 24 卷 第 19 期 Occup and Health Vo 1 . 24 No . 19 Oct 2008 209 l 4 参考 文献 [ 1 ] 和 培 江 , 郭 代 红 , 周筱青 . 第 四 代 喹诺酮 药物 研究 新进 展 杂志 , 2004 , 13 ( 12 ) : 1102 — 1105 . [ 3 ] 夏 培 元 , 彭 永 富 , 刘 松 青 . 我 国 西南 地 区 2000 - 2001 年 氟 喹诺酮 类 中 国 新 药 药物 用药 分析 . 中国 医院 用药 评 价 与 分析 , 2002 , 2 ( 5 ) : 262 — 264 . [ 2 ] 钱小蔷 , 徐永 中 , 赵蓉 . 我 院 2003 - 2006 年 喹诺酮 类 药物 利用 分析 中国 药房 , 2007 , 18 ( 20 ) : 1546 — 1547 . ( 收 稿 : 2008 — 04 — 09 ) ( 本 文 编辑 : 冯鹤鸣 )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评价 报告 文档 自动 生成 技术 Docum ent A utomatic G eneration T ech nique for th e R eport of D etection and E v aluation of O ccu pation al H azardous F actors 高华北 , 张花玲 , 周湘晖 , 黄曦 , 丁霞 , 王丽 , 鄢 旭辉 , 严 国兴 GA O H ua — bei , Z H A N G H ua - ling , Z H O U X iang - hui , H UA N G X i , D IN G X ia , WA N G L i , YA N X u - h ui , YA N Guo — x ing 【 专 业 论 坛 】 摘要 目的 提高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评价 报告 标准 化 、 规 范 化 和 科学 化 水平 。 方法 建 立 报告 封 面 、 前 言 、 评价 、 检测 结 果 等 Word 文档 模板 , 在 可 变 部分 插入 书签 , 再 根据 职业 病 危 害 因素 现场 检测 所得 数 据 , 利用 Delphi 调用 Word 对 象 替换 可 变 部分 。 结果 检测 原始 数据 经 统计 分析 后 , 实现 了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评价 报告 文档 的 自动 生成 。 结论 经过 3 a 的 试 用 , 效果 良好 , 值得 推广 。 关键 词 职业 卫 生 ; 检 测评 价 报 告 ; WOR D 文档 ; 自动 生成 中国 图书 资料 分类 号 : R 13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 1004 — 1257 ( 2008 ) 19 — 2091 — 02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评价 报告 不但 是 被 检 单位 进行 职业 卫 生 改造 的 指南 , 而且 也 是 卫生 行政 部 门 执法 的 依据 , 其 科学 性 、 专业 性 、 技术 性 、 严 肃 性 、 权威 性 强 。 以往 报告 有些 是 手工 填写 , 费时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 word 教育 资料 义 煤 集团 新安 县 云 顶 煤业 有限 公司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报告 评价 机构 : 义 煤 集团 公司 职业 病 防治 所 编制 日期 : 二 一 三 年 十月 十 八 日 . . word 教育 资料 说明 1 、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评价 工作 依据 有关 法规 、 标准 进行 ; 2 、 本 评价 报告 只 对 检测 时 现场 状况 进行 评价 ; 3 、 评价 报告 只 向 被 检测 单位 和 有关 卫生 行政 部门 报告 ; 4 、 对 本 评价 报告 有 异议 者 , 请 于 收到 报告 之 日 起 十 五 日 内向 我 单位 提出 书面 意见 , 过期 概 不 受理 ; 5 、 本 报告 应 加 盖 公章 , 无 公章 或 涂改 无效 ; 6 、 本 报告 未经 许可 请勿 复印 , 不得 做 广告 宣传 用 ; 7 、 本 报告 共 8 页 。 8 、 职业 卫生 技术 服务 资质 证书 . . word 教育 资料 项目 名称 义 煤 集团 新安 县 云 顶 煤业 有限 公司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报告 评价 机构 义 煤 集团 公司 职业 病 防治 所 项目 负责 人 职称 : 证书 : 签名 : 报告 编写 人 职称 : 证书 : 签名 : 项目 审核 人 职称 : 证书 : 签名 : 报告 校 核 人 职称 : 证书 : 签名 : 签发 人 签名 : 签发 日期 : 年 月 日 . . word 教育 资料 前言 根据 《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职业 病 防治 法 》 的 有关 规定 , 义 煤 集团 新安 县 云 顶 煤业 有限 公司 委托 义 煤 集团 公司 职业 病 防治 所 对 该 单位 井下 粉尘 工作 场所 进行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 义 煤 集团 公司 职业 病 防治 所 于 2013 年 10 月 18 日 对 义 煤 集团 新安 县 云 顶 煤业 有限 公司 工作 场所 的 有关 资料 进行 了 分析 , 采用 现场 调查 法 和 检测 检验 法 相 结合 的 方法 进行 评价 , 结合 职业 病 发病 情况 , 根据 国家 有关 法律 、 法规 、 标准 、 规范 , 对 该 单位 工作 场所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及 采取 的 防护 措施 进行 了 客观 、 真实 、 科学 的 评价 。 1 检测 评价 目的 1 . 1 贯彻 落实 国家 有关 职业 病 防治 的 法律 、 法规 、 规章 和 标准 , 识别 和 分析 该 项目 在 生产 过程 中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 控制 或 消除 职业 病 危害 , 防治 职业 病 , 保护 劳动 者 健康 ; 1 . 2 为 用人 单位 建立 职业 卫生 档案 , 提供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数据 ; 1 . 3 检测 工作 场所 存在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浓度 ( 强度 ) , 分析 其 危害 程度 及 对 劳动 者 健康 的 影响 , 评价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的 浓度 ( 强度 ) 是否 符合 国家 职业 卫生 标准 ; 1 . 4 为 行政 监督 检查

浙江华泰阀门制造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项目 编号 : ZA 2014 - Z 0297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与 评价 报告 书 委托 单位 : 浙江 华泰 阀门 制造 有限 公司 检测 与 评价 场所 : 生产 车间 浙江 正安 检测 技术 有限 公司 ( 盖章 ) 2014 年 9 月 19 编制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与 评价 报告 书 说明 1 . 检测 与 评价 工作 依据 有关 法规 、 标准 、 协议 和 技术 文件 进行 。 本 机构 保证 检测 与 评价 的 公正 性 、 独立 性 和 可靠 性 , 对 检测 的 数据 与 评价 结论 负责 ; 不对 部 份 摘录 或 引用 本 报告 的 有关 数据 造成 的 后果 负责 ; 对 本 报告 无 批准 人 签字 、 有 涂改 、 增 删 或 复印 件 未 重新 加 盖 本 公司 公章 均 为 无效 ; 本 报告 的 检测 结果 及 机构 名称 , 未经 同意 不得 用于 广告 、 评优 及 商品 宣传 。 对 检测 结果 与 评价 报告 有 异议 者 , 请 于 收到 报告 书 之 日 起 十 五 日 内向 本 公司 提出 。 5 . 委托 现场 检测 仅 对 委托 单位 当天 现场 实际 的 作业 状况 负责 , 送 样 委托 检测 , 仅 对 来 样 负责 ; 本 报告 书 共 8 页 , 报告 一 式 3 份 ( 用人 单位 及 所在 地 卫生 行政 部门 各 一 份 , 职业 卫生 技术 服务 机构 存档 一 份 ) 。 采样 依据 :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有害 物质 监测 的 采样 规范 》 GBZ 159 - 20042 . 检测 依据 :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粉尘 测 定 第 1 部分 : 总 粉尘 浓度 》 GBZ / T 192 . 1 - 2007 《 工作 场所 空气 有毒 物质 测 定 锰 及其 化合 物 》 GBZ / T 160 . 13 - 2004 《 工作 场所 空气 有毒 物质 测 定 芳香 烃 类 化合 物 》 GBZ / T 160 . 42 - 2007 ; 本次 检测 评价 所 涉及 的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值 : 详见 表 1 - 1 , 1 - 2 . 浙江 正安 检测 技术 有限 公司 第 1 页 共 8 页 浙江 华泰 阀门 制造 有限 公司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与 评价 报告 书 ZA 2014 - Z 0297 表 1 - 1 工作 场所 空气 化学 有害 因素 的 职业 接触 限值 化学 有害 因素 名称 职业 接触 限值 ( mg / m3 ) 备注 PC - TWAPC - STELEL 锰 及其 无机 化合 物 0 . 153 倍 电焊 烟尘 42 倍 G 2B 砂轮 磨 尘 82 倍 苯 610 皮 , G1 甲苯 50100 皮 二甲苯 50100 注 : PC - TWA 表示 时间 加权 平均 容许 浓度 ; EL ( 最大 超限 倍数 ) 表示 对 未 制定 PC - STEL 的 化学 有害 因素 , 在 符合 8 h 时间 加权 平均 容许 浓度 的 情况 下 , 任何 一次 短 时间 ( 15 min ) 接触 的 浓度 均 不 应 超过 的 PC - TWA 的 倍 数值 。 G 2B 表示 可疑 人类 致癌 物 。 ( G1 ) 表示 确认 人类 致癌 物 。 皮 表示 可 因 皮肤 、 黏膜 和 眼睛 直接 接触 蒸气 、 液体 和 固体 , 通过 完整 的 皮肤 吸收 引起 全身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义 煤 集团 新安 县 云 顶 煤业 有限 公司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报告 评价 机构 : 义 煤 集团 公司 职业 病 防治 所 编制 日期 : 二 一 三 年 十月 十 八 日 1 、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评价 工作 依据 有关 法规 、 标准 进行 ; 2 、 本 评价 报告 只 对 检测 时 现场 状况 进行 评价 ; 3 、 评价 报告 只 向 被 检测 单位 和 有关 卫生 行政 部门 报告 ; 4 、 对 本 评价 报告 有 异议 者 , 请 于 收到 报告 之 日 起 十 五 日 内向 我 单位 提出 书面 意见 , 过期 概 不 受理 ; 5 、 本 报告 应 加 盖 公章 , 无 公章 或 涂改 无效 ; 6 、 本 报告 未经 许可 请勿 复印 , 不得 做 广告 宣传 用 ; 7 、 本 报告 共 8 页 。 & 职业 卫生 技术 服务 资质 证书 项目 名称 义 煤 集团 新安 县 云 顶 煤业 有限 公司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报告 评价 机构 义 煤 集团 公司 职业 病 防治 所 项目 负责 人 职称 : 证书 : 签名 : 报告 编写 人 职称 : 证书 : 签名 : 项目 审核 人 职称 : 证书 : 签名 : 报告 校 核 人 职称 : 证书 : 签名 : 签发 人 签名 : 签发 日期 : 年 月 日 、 / . 冃 U 言 根据 《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职业 病 防治 法 》 的 有关 规定 , 义 煤 集团 新安 县 云 顶 煤业 有限 公司 委托 义 煤 集团 公司 职业 病 防治 所 对 该 单位 井下 粉尘 工作 场所 进行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 义 煤 集团 公司 职业 病 防治 所 于 2013 年 10 月 18 日 对 义 煤 集团 新安 县 云 顶 煤业 有限 公司 工作 场所 的 有关 资料 进行 了 分析 , 采用 现场 调查 法 和 检测 检验 法 相 结合 的 方法 进行 评价 , 结合 职业 病 发病 情况 , 根据 国家 有关 法律 、 法规 、 标准 、 规范 , 对 该 单位 工作 场所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及 采取 的 防护 措施 进行 了 客观 、 真实 、 科学 的 评价 。 1 检测 评价 目的 1 . 1 贯彻 落实 国家 有关 职业 病 防治 的 法律 、 法规 、 规章 和 标准 , 识别 和 分析 该 项目 在 生产 过程 中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 控制 或 消除 职业 病 危害 , 防治 职业 病 , 保护 劳动 者 健康 ; 1 . 2 为 用人 单位 建立 职业 卫生 档案 , 提供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数据 ; 1 . 3 检测 工作 场所 存在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浓度 ( 强度 ) , 分析 其 危害 程度 及 对 劳动 者 健康 的 影响 , 评价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的 浓度 ( 强度 ) 是否 符合 国家 职业 卫生 标准 ; 1 . 4 为 行政 监督 检查 提供 检测 依据 。 2 检测 评价 依据 及 标准 2 . 1 国家 有关 法律 法规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精选文档】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报告 【 精选 文档 】 证书 编号 : 检 测 报 告 检测 编号 : 样品 名称 : 受检 单位 : 检测 类型 : × × × × 技术 服务 机构 年 月 日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报告 【 精选 文档 】 检 测 报 告 说 明 一 、 本 报告 无 技术 服务 机构 检验 检测 专用 章 及 骑缝 章 无效 . 二 、 对 本 报告 如 有 异议 者 , 请 于 收到 报告 之 日 起 十 五 日 内向 本 × × × × 技 术 服务 机构 提出 。 三 、 本 报告 无 编制 、 审核 、 授权 签发 人 签名 无效 。 四 、 本 检测 报告 只 对 所 检 样品 检测 项目 的 检测 结果 负责 。 由 其他 机构 和 单位 采集 送 检 的 样品 , 本 技术 服务 机构 仅 对 送 检 样品 的 检测 结果 负责 , 不 对 样品 来源 负责 . 五 、 本 报告 未经 × × × × 技术 服务 机构 书面 批准 , 不得 以 任何 方式 部分 复 制 ; 经 同意 复制 的 复制 件 , 应 由 × × × × 技术 服务 机构 加 盖 公章 确认 . 六 、 本 报告 一 式 两 份 、 一 份 交 受检 单位 , 一 份 由 技术 服务 机构 存档 。 检测 单位 : 地 址 : 邮政 编码 : 电 话 : 传 真 :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报告 【 精选 文档 】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报告 【 精选 文档 】 以下 为 检测 结果 表格 ( 注 : 检测 结果 表格 上方 必须 标明 检测 项目 及 检测 依据 , 表格 下方 必须 标明 该 检测 项目 评价 依据 及 相应 职业 接触 限值 , 表格 中 必须 对 检测 结果 进行 判定 。 ) 示例 : 检测 项目 : 氨 检测 依据 : GBZ / T 160 。 29 — 2004 《 工作 场所 空气 有毒 物质 测 定 无机 含氮 化合 物 》 检测 结果 序号 采样 岗 位 采样 点 / 采样 对 象 接触 时间 ( h / d ) 检测 结果 ( mg / m3 ) CTWA ( mg / m3 ) CSTEL ( mg / m3 ) 判定 结果 合格 或者 不 合格 。 下同 , 特殊 说明 除 外 。 评价 依据 : GBZ 2 。 1 - 2007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值 第 1 部分 化学 有害 因素 》 氨 时间 加权 平均 容许 浓度 ( PC — TWA ) 20 mg / m3 短 时间 接触 容许 浓度 ( PC — STEL ) 30 mg / m3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报告 【 精选 文档 】 检测 项目 : 有毒 物质 ( 共 三 个 式样 ) 式样 一 : 序号 采样 岗位 采样 点 / 采样 对 象 接触 时间 ( h / d ) 检测 结果 ( mg / m3 ) CTWA ( mg / m3 ) 超限 倍数 判
XX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XX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XX 项目 部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报告 评价 机构 : XX 市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编制 日期 : XX 年 XX 月 XX 日 说明 1 、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评价 工作 依据 有关 法规 、 标准 进行 ; 2 、 本 评价 报告 只 对 检测 时 现场 状况 进行 评价 ; 3 、 评价 报告 只 向 被 检测 单位 和 有关 卫生 行政 部门 报告 ; 4 、 对 本 评价 报告 有 异议 者 , 请 于 收到 报告 之 日 起 十 五 日 内向 我 单位 提出 书面 意见 , 过期 概 不 受理 ; 5 、 本 报告 应 加 盖 公章 , 无 公章 或 涂改 无效 ; 6 、 本 报告 未经 许可 请勿 复印 , 不得 做 广告 宣传 用 ; 7 、 本 报告 共 23 页 。 XX 项目 部 项目 名称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报告 评价 机构 XX 市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报告 编写 人 职称 : 证书 : 卫 职 服 检 签名 : XX 号 报告 审核 人 职称 : 证书 : 卫 职 服 检 签名 : XX 号 报告 签发 人 职称 : 证书 : 卫 职 服 评 签名 : XX 号 前言 根据 《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职业 病 防治 法 》 的 有关 规定 , XX 项目 部 委托 宝鸡 市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对 该 单位 隧道 施工 粉尘 工作 场所 进行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评价 。 XX 市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于 XX 年 XX 月 XX 日 至 XX 月 XX 日 对 XX 项目 部 隧道 施工 场所 的 有关 资料 进行 了 分析 , 采用 现场 调查 法 和 检测 检验 法 相 结合 的 方法 进行 评价 , 结合 职业 病 发病 情况 , 根据 国家 有关 法律 、 法规 、 标准 、 规范 , 对 该 单位 工作 场所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及 采取 的 防护 措施 进行 了 客观 、 真实 、 科学 的 评价 。 1 检测 评价 目的 1 . 1 贯彻 落实 国家 有关 职业 病 防治 的 法律 、 法规 、 规章 和 标准 , 识别 和 分析 该 项目 在 生产 过程 中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 控制 或 消除 职业 病 危害 , 防治 职业 病 , 保护 劳动 者 健康 ; 1 . 2 为 用人 单位 建立 职业 卫生 档案 , 提供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数据 ; 1 . 3 检测 工作 场所 存在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浓度 ( 强度 ) , 分析 其 危害 程度 及 对 劳动 者 健康 的 影响 , 评价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的 浓度 ( 强度 ) 是否 符合 国家 职业 卫生 标准 ; 1 . 4 为 行政 监督 检查 提供 检测 依据 。 2 检测 评价 依据 及 标准 2 . 1 国家 有关 法律 法规 2 . 1 . 1 《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职业 病 防治 法 》 (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主席 令 [ 2001 ] 60 号 ) 2 . 1 . 2 《 使用 有毒 物质 作业 场所 劳动 保护 条例 》 ( 国务院 令 [ 2002 ] 352 号 ) 2 . 1 . 3 《 职业 健康 监护 管理 办法 》 ( 卫生 部 令 [ 2002

XX印刷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未 定义 书签 。 未 定义 书签 。 未 定义 书签 。 未 定义 书签 。 未 定义 书签 。 未 定义 书签 。 20 上海 XXXX 检测 技术 有限 公司 XX XX 1 1 . 1 上海 XX 印刷 厂 位于 上海 市 闵行 区 元江 路 456 号 , 公司 主要 产品 为 根据 客户 要求 生产 各类 印刷 制品 ( 主要 为 产品 外 包装 印刷 品 ) , 年 产值 约 为 1000 万 人民币 。 1 . 2 工艺 流程 概述 : 根据 不同 客户 的 要求 , 使用 四 色 凹印 机 对 不同 尺寸 的 原纸 进行 印刷 , 印刷 工序 中 所 使用 的 菲林 由 客户 提供 或 外协 制作 ; 印刷 后 的 产品 根据 不同 客户 的 需求 , 分别 进行 上光 处理 、 覆 膜 处理 或 直接 用于 后续 加工 ; 经过 处理 的 印刷 品 , 根据 客户 指定 的 要求 进行 裁减 、 模切 加工 , 经 检验 合格 后 出厂 。 上光 印刷 切 纸 模切 检验 出厂 纸张 覆 膜 在 每 一 批次 产品 印刷 完成 后 , 作为 印刷 机 的 日常 维护 或 为 下 一 批次 生产 作 准备 , 需 对 印刷 机 进行 清洗 作业 , 清洗 工作 主要 使用 汽油 , 由 印刷 机 操作 人员 手工 完成 。 必要 时 可 进行 预 采样 。 调查 内容 主要 包括 : 工作 过程 中 使用 的 原 材料 、 辅助 材料 , 生产 的 产品 、 副 产品 和 中间 产物 等 的 种类 、 数量 、 纯度 、 杂质 及其 理化 性质 等 ; 工作 流程 包括 原料 投入 方式 、 生产 工艺 、 加热 温度 和 时间 、 生产 方式 和 生产 设备 的 完好 程度 等 ; 劳动 者 的 工作 状况 , 包括 劳动 者 数量 、 在 工作 地点 停留 时间 、 工作 方式 、 接触 有害 物质 的 程度 、 频度 及 持续 时间 等 ; 工作 地 3 上海 XXXX 检测 技术 有限 公司 XX 点 空气 中 有害 物质 的 产生 和 扩散 规律 、 存在 状态 、 估计 浓度 等 ; 工作 地点 的 卫生 状况 和 环境 条件 、 卫生 防护 设施 及其 使用 情况 、 个人 防护 设施 及 使用 状况 等 。 ( 本 检测 项目 的 现场 调查 情况 详见 3 ) 2 . 2 . 1 . 2 采样 点 的 选择 原则 : 选择 有 代表 性 的 工作 地点 , 其中 应 包括 空气 中 有害 物质 浓度 最高 、 劳动 者 接触 时间 最长 的 工作 地点 。 在 不 影响 劳动 者 工作 的 情况 下 , 采样 点 尽 可能 靠近 劳动 者 ; 空气 收集 器 应 尽量 接近 劳动 者 工作 时 的 呼吸 带 。 在 评价 工作 场所 防护 设备 或 措施 的 防护 效果 时 , 应 根据 设备 的 情况 选定 采样 点 , 在 工作 地点 劳动 者 工作 时 的 呼吸 带 进行 采样 。 采样 点 应 设 在 工作 地点 的 下风 向 , 应 远离 排气 口 和 可能 产生 涡流 的 地点 。 采样 点数 目的 确定 原则 : 工作 场所 按 产品 的 生产 工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证书 编号 : 检测 报告 检测 编号 : 样品 名称 : 受检 单位 : 检测 类型 : × × × × 技术 服务 机构 年 月 日 检 测 报 告 说 明 一 、 本 报告 无 技术 服务 机构 检验 检测 专用 章 及 骑缝 章 无效 。 二 、 对 本 报告 如 有 异议 者 , 请 于 收到 报告 之 日 起 十 五 日 内向 本 × × × × 技术 服务 机构 提出 。 三 、 本 报告 无 编制 、 审核 、 授权 签发 人 签名 无效 。 四 、 本 检测 报告 只 对 所 检 样品 检测 项目 的 检测 结果 负责 。 由 其他 机构 和 单位 采集 送 检 的 样品 , 本 技术 服务 机构 仅 对 送 检 样品 的 检测 结果 负责 , 不对 样品 来源 负 责 。 五 、 本 报告 未经 × × × × 技术 服务 机构 书面 批准 , 不得 以 任何 方式 部分 复制 ; 经 同意 复制 的 复制 件 , 应 由 × × × × 技术 服务 机构 加 盖 公章 确认 。 六 、 本 报告 一 式 两 份 、 一 份 交 受检 单位 , 一 份 由 技术 服务 机构 存档 。 检测 单位 : 地 址 : 邮政 编码 : 电 话 : 传 真 : 以下 为 检测 结果 表格 ( 注 : 检测 结果 表格 上方 必须 标明 检测 项目 及 检测 依据 , 表格 下方 必须 标明 该 检测 项目 评价 依据 及 相应 职业 接触 限值 , 表格 中 必须 对 检测 结果 进行 判定 。 ) 示例 : 检测 项目 : 氨 检测 依据 : GBZ / T 160 . 29 - 2004 《 工作 场所 空气 有毒 物质 测 定 无机 含氮 化合 物 》 检测 结果 接触 CTWA CSTEL 采样 点 / 采 检测 结果 序号 采样 岗位 时间 ( mg / ( mg / 判定 结果 样 对象 ( mg / m3 ) ( h / d ) m3 ) m3 ) 合格 或者 不 合格 。 下同 , 特殊 说明 除外 。 评价 依据 : GBZ 2 . 1 - 2007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值 第 1 部分 化学 有害 因素 》 氨 时间 加权 平均 容许 浓度 ( PC - TWA ) 20 mg / m3 短 时间 接触 容许 浓度 ( PC - STEL ) 30 mg / m3 检测 项目 : 有毒 物质 ( 共 三 个 式样 ) 式样 一 : 接触 采样 采样 点 / 采 检测 结果 CTWA ( 序号 时间 超限 倍数 判定 结果 岗位 样 对象 ( mg / m3 ) mg / m3 ) ( h / d ) 合格 或者 不 合格 。 下同 , 特殊 说明 除外 。

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2 、 评价 分析 职业 卫生 防护 措施 的 合理 性 及 有效 性 , 为 企业 制定 职业 卫生 工作 计划 提供 科学 依据 。 3 、 为 评价 作业 人员 接触 噪声 、 粉尘 的 程度 及 对 健康 的 影响 提供 依据 。 二 、 检测 评价 依据 及 标准 1 、 《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职业 病 防治 法 》 ( 主席 令 60 号 , 2001 ) 2 、 《 作业 场所 职业 健康 监督 管理 暂行 规定 》 ( 国家 安监 总局 第 23 号令 ) 3 、 《 使用 有毒 物品 作业 场所 劳动 保护 条例 》 ( 国务院 令 352 号 , 2002 ) 4 、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有害 物质 检测 采样 规范 》 ( GBZ 159 - 2004 ) 5 、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值 第 I 部分 : 化学 有害 因素 》 ( GBZ 2 . 1 - 2007 ) 6 、 《 工作 场所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值 第 II 部分 : 物理 有害 因素 》 ( GBZ 2 . 2 - 2007 ) 7 、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粉尘 测 定 第 1 部分 : 总 粉尘 浓度 》 ( GHZ / T 192 . 1 - 2007 ) 8 、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粉尘 测 定 第 3 部分 : 粉尘 分散 度 》 ( GHZ / T 192 . 3 - 2007 ) 9 、 《 工作 场所 物理 因素 测量 第 8 部分 : 噪声 》 ( GHZ / T 189 . 8 - 2007 ) 10 、 《 高温 作业 环境 气象 条件 测 定 方法 》 ( GB / T 934 - 2008 ) 三 、 生产 工艺 流程 图 注 : 表示 关键 工序 。 表示 需 确认 过程 四 、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调 査 XXXX 公司 公司 主要 生产 铁水 、 钢坯 、 钢板 等 产品 , 在 生产 过程 中 存在 或 产生 的 主要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有 噪声 、 粉尘 、 CO 、 S 02 、 高温 等 1 、 生产 工艺 过程 中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及 分布 噪声 : 该 生产 环境 为 强 噪声 作业 , 噪声 主要 产生 于 机器 运转 及 生产 环节 。 粉尘 : 原料 上料 过程 、 钢水 冶炼 过程 中 产生 的 扬尘 及 粉尘 。 一氧化碳 : 高炉 、 转炉 冶炼 产生 的 co 及 炼钢 、 轧钢 过程 中 使用 的 co 。 二氧化硫 : 烧 结 、 球团 生产 过程 中 产生 。 高温 : 在 铁水 冶炼 、 钢水 冶炼 、 浇铸 、 钢坯 储存 、 钢板 轧制 、 切割 过程 中 产生 。 2 、 劳动 过程 中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3 、 职业 心理 紧张 : 轮班 作业 及 单调 作业 等 均 可 导致 职业 心理 紧张 五 、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及 对 人体 健康 影响 1 、 噪声 : 生产 性 噪声 危害 的 发生 和 程度 主要 决定 于 噪声 强度 、 接触 噪声 时间 、 噪声 的 频率 及 频谱 特性 、 接触 者 的 敏感 性 等 因素 、 噪声 对 人体 的 影响 是 全身 的 , 既 可 引起 听觉 系统 的 变化 , 也 可以 对 神经 、 心 血管 、 消化 及 生殖 系统 产生 影响 。 听觉 系统 : 噪声 对 听觉 系统 的 影响 主要 与 噪声 的 强度 和 接

某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本 评价 报告 只 对 检测 时 现场 状况 进行 评价 ; 评价 报告 只 向 被 检测 单位 和 有关 卫生 行政 部门 报告 ; 对 本 评价 报告 有 异议 者 , 请 于 收到 报告 之 日 起 十 五 日 内向 我 单位 提出 书面 意见 , 过期 概 不 受理 ; 本 报告 应 加 盖 公章 , 无 公章 或 涂改 无效 ; 本 报告 未经 许可 请勿 复印 , 不得 做 广告 宣传 用 ; 本 报告 共 23 页 。 XX 市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于 XX 年 XX 月 XX 日 至 XX 月 XX 日 对 XX 项目 部 隧道 施工 场所 的 有关 资料 进行 了 分析 , 采用 现场 调查 法 和 检测 检验 法 相 结合 的 方法 进行 评价 , 结合 职业 病 发病 情况 , 根据 国家 有关 法律 、 法规 、 标准 、 规范 , 对 该 单位 工作 场所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及 采取 的 防护 措施 进行 了 客观 、 真实 、 科学 的 评价 。 1 检测 评价 目的 1 . 1 贯彻 落实 国家 有关 职业 病 防治 的 法律 、 法规 、 规章 和 标准 , 识别 和 分析 该 项目 在 生产 过程 中 可能 产生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 控制 或 消除 职业 病 危害 , 防治 职业 病 , 保护 劳动 者 健康 ; 1 . 2 为 用人 单位 建立 职业 卫生 档案 , 提供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数据 ; 1 . 3 检测 工作 场所 存在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浓度 ( 强度 ) , 分析 其 危害 程度 及 对 劳动 者 健康 的 影响 , 评价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的 浓度 ( 强度 ) 是否 符合 国家 职业 卫生 标准 ; 1 . 4 为 行政 监督 检查 提供 检测 依据 。 根据 现场 调查 , 了解 生产 工艺 流程 , 确定 具体 评价 范围 是 : 隧道 开挖 掌子 面 、 隧道 仰 拱 作业 面 、 隧道 衬砌 作业 面 等 工作 场所 。 4 检测 评价 内容 本次 评价 内容 包括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分布 ,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的 浓度 或 强度 及 劳动 者 健康 的 影响 , 职业 病 危害 防护 设施 , 应急 救援 、 个人 使用 的 职业 病 防护 用品 情况 , 职业 卫生 管理 措施 及 落实 情况 等 。 现场 调查 法 是 采用 职业 卫生 学 调查 方法 , 了解 企业 生产 工艺 过程 , 确定 生产 过程 中 存在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 检查 职业 病 危害 防护 设施 的 使用 及 职业 卫生 管理 的 实施 情况 。 检测 检验 法 是 依据 国家 相关 技术 规范 和 标准 的 要求 , 通过 现场 检测 和 实验 室 分析 , 对 作业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的 浓度 或 强度 以及 职业 病 危害 防护 设施 的 防护 效果 进行 评定 。 6 评价 程序 6 . 1 准备 阶段 收集 和 研读 有关 资料 、 开展 初步 现场 调查 、 编制 评价 方案 并 对 方案 进行 技术 审核

温州市欧泰文具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项目 编号 : ZA 2014 - Z 0435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与 评价 报告 书 委托 单位 : 温州 市 欧泰 文具 有限 公司 检测 与 评价 场所 : 注塑 车间 、 丝印 车间 浙江 正安 检测 技术 有限 公司 ( 盖章 ) 2014 年 12 月 25 日 编制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与 评价 报告 书 说明 1 . 检测 与 评价 工作 依据 有关 法规 、 标准 、 协议 和 技术 文件 进行 。 本 机构 保证 检测 与 评价 的 公正 性 、 独立 性 和 可靠 性 , 对 检测 的 数据 与 评价 结论 负责 ; 不对 部 份 摘录 或 引用 本 报告 的 有关 数据 造成 的 后果 负责 ; 对 本 报告 无 批准 人 签字 、 有 涂改 、 增 删 或 复印 件 未 重新 加 盖 本 公司 公章 均 为 无效 ; 本 报告 的 检测 结果 及 机构 名称 , 未经 同意 不得 用于 广告 、 评优 及 商品 宣传 。 对 检测 结果 与 评价 报告 有 异议 者 , 请 于 收到 报告 书 之 日 起 十 五 日 内向 本 公司 提出 ; 5 . 委托 现场 检测 仅 对 委托 单位 当天 现场 实际 的 作业 状况 负责 , 送 样 委托 检测 , 仅 对 来 样 负责 ; 本 报告 书 共 8 页 , 报告 一 式 3 份 ( 用人 单位 及 所在 地 卫生 行政 部门 各 一 份 , 职业 卫生 技术 服务 机构 存档 一 份 ) 。 温州 市 欧泰 文具 有限 公司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与 评价 报告 书 ZA 2014 - Z 0435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与 评价 报告 书 受检 单位 : 温州 市 欧泰 文具 有限 公司 地址 : 温州 市 农业 示范 区 一 期 13 号 地块 委托 单位 : 温州 市 欧泰 文具 有限 公司 地址 : 温州 市 农业 示范 区 一 期 13 号 地块 联系 人 : 李月慧 联系 方式 : 13600642366 检测 单位 : 浙江 正安 检测 技术 有限 公司 样品 数量 : 6 份 采样 时间 : 2014 年 12 月 17 日 检 毕 时间 : 2014 年 12 月 19 日 检测 项目 : 聚丙烯 粉尘 、 苯 、 甲苯 、 二甲苯 ( 全部 异构 体 ) 、 噪声 检测 仪器 : AUW 120D 电子 天平 、 ZGF - 2 S 双头 恒流 粉尘 采样 器 、 TWA - 500 大气 采样 器 、 GC - 2010 PLUS 气相 色谱 仪 、 AWA 5661 声 级 计 、 空盒 气压 表 、 温 湿度 计 一 、 检测 与 评价 依据 : 1 . 采样 依据 :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有害 物质 监测 的 采样 规范 》 GBZ 159 - 20042 . 检测 依据 :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粉尘 测 定 第 1 部分 : 总 粉尘 浓度 》 GBZ / T 192 . 1 - 2007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 有毒 物质 测 定 芳香 烃 类 化合 物 》 GBZ / T 160 . 42 - 2007 《 工作 场所 物理 因素 测量 第 8 部分 : 噪声 》 GBZ / T 189 . 8 - 20073 . 本次 检测 评价 所 涉及 的 有害 因素 职业 接触 限值 : 详见 表 1 - 1 、 1 - 2 表 1 - 1 工作 场所 空气 化学

2025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病危害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职业病是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长期接触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危害因素检测范围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范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 化学因素:如有机溶剂、重金属、粉尘等;2. 物理因素:如噪音、振动、辐射等;3. 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粉尘等;4. 心理因素:如工作强度、压力等。二、检测方法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类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有:1. 空气检测:通过采集空气样品,检测其中的有害气体、粉尘等成分;2. 噪声检测:使用专业仪器对工作场所噪音进行监测,评估是否超过国家标准;3. 粉尘检测:对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进行采样测定,判断是否达到危害级别;4. 辐射检测:检测电离辐射、非电离辐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模板

篇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样板附件1 封面:××单位××年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第次)报告编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章)年月日封面内页技术服务机构声明1.××机构是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许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本着科学、客观、真实地反映技术服务事项的原则,承诺对检测结果负责,并对委托单位所提供的技术资料保密。2.本次检测是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二十条规定对用人单位委托范围内存在的1 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开展检测前调查、样品采集、和各项检测工作,保证调查全面、检测数据真实。3.本报告检测结果仅对被测地点、对象及当时情况有效。 4.本报告涂改无效,未经本机构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摘用或更改本报告,复印件未加盖本机构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5.本次检测结果等未经本机构同意不得用于广告及商品宣传。 6.委托方如对本报告检测结果有疑问,请于报告签发之日起十五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一 、 概述 本 报告 旨在 提供 [ 公司 名称 ] 在 [ 具体 地点 ]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结果 。 该 检测 是 根据 国家 相关 标准 和 法规 进行 的 , 目的 是 评估 工作 场所 中 的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水平 , 并 为 采取 必要 的 控制 措施 提供 依据 。 二 、 检测 范围 和 方法 1 . 检测 范围 : 本次 检测 涵盖 了 [ 公司 名称 ] 的 工作 场所 , 包括 [ 具体 区域 或 部门 ] 等 。 2 . 检测 方法 : 采用 了 国家 标准 规定 的 检测 方法 , 包括 但 不 限于 采样 、 分析 和 测试 等 。 三 、 检测 结果 1 . 物理 因素 : 对 噪声 、 振动 、 辐射 等 物理 因素 进行 了 检测 , 结果 表明 部分 工作 场所 存在 噪声 和 振动 超标 情况 。 2 . 化学 因素 : 对 空气 中 的 有害 物质 进行 了 检测 , 发现 [ 有害 物质 名称 ] 等 物质 的 浓度 超过 了 国家 规定 的 标准 。 3 . 生物 因素 : 对 工作 场所 中 的 微生物 和 生物 毒素 进行 了 检测 , 未 发现 明显 的 问题 。 四 、 评价 和 建议 1 . 评价 : 根据 检测 结果 , 工作 场所 中 存在 噪声 、 振动 和 部分 化学 物质 超标 等 问题 , 这些 因素 可能 对 工人 的 健康 造成 危害 。 2 . 建议 : - 采取 有效 的 工程 控制 措施 , 降低 噪声 和 振动 的 强度 。 - 加强 通风 换气 设施 , 降低 空气 中 有害 物质 的 浓度 。 - 为 工人 提供 必要 的 个人 防护 用品 , 并 指导 其 正确 佩戴 和 使用 。 - 定期 对 工作 场所 进行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 以及 时 发现 问题 并 采取 措施 。 - 对 工人 进行 职业 健康 培训 , 提高 其 自我 保护 意识 和 能力 。 五 、 结论 本次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结果 表明 , [ 公司 名称 ] 的 工作 场所 存在 一定 程度 的 职业 病 危害 。 建议 采取 有效 的 控制 措施 , 以 保障 工人 的 身体 健康 。 同时 , 应 加强 职业 健康 管理 , 定期 进行 检测 和 评估 , 确保 工作 场所 的 安全 和 卫生 。 以上 是 一 份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报告 的 模板 , 具体 内容 可 根据 实际 情况 进行 调整 和 补充 。
6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6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杭州海狮水泥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检测单位:浙江建安监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日期:2010年7月采样日期:2010.4.19采样依据: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检测依据: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评判依据: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一)工作场所噪声声级检测地点项目名称日接触时间(h)检测结果接触限值dB(A)单项结论发货办公室稳态噪声873.575符合(二)工作场所噪声声级40h等效声级周接触时间检测地点项目名称单项结论接触限值(h)检测结果dB(A)备料车间进料控制室稳态噪声3677.685符合粉磨车间微机岗位稳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0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DOCX17.3KB 2
1/2
展开阅读剩余1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