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及赏析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 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 注释 旋:归,回。 方:正在。 系:捆绑。 组: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 函:匣子,名词用作动词,指用匣子装。 仇雠:“雠”与“仇”同义,仇敌。 一夫:一个人。 赏析 欧阳修的政论散文《五代史伶官传序》论证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意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文章不仅富于现实意义,而且笔力雄健而有气势,行文跌宕顿挫,语言婉转流畅,表达情见乎辞,篇幅虽然短小,却是一篇博兔而用全力之作,是“古文”中的名篇。 一、《五代史伶官传序》文题紧扣,中心突出。在文中,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内容更是没有正面地直接地写伶官,表面上看似乎文不对题,实际上文题与内容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们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所以“序”中就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则正是由伶官引起的,作者以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论国家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及评论上。当然,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把伶人的乱政和庄宗的兴亡及国家的盛衰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突出了中心,又扣住了题意。 二、《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脉络清晰,材料安排井然有序。文章涉及了许多史实,头绪纷繁,如晋王与梁、燕、契丹的交恶,临终遗言,庄宗灭梁亡燕等,但由于用“矢”字为线索,把上述各事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说来娓娓动听,一气呵成。大体线索是“赐矢;;藏矢;;请矢;;负矢;;纳矢;;还矢,叙事线索分明,材料安排井然有序。文章主要论述后唐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说明国家盛衰,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第一节开门见山,提出见解:“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径直点明盛衰缘于人事,并用反诘句式,加重正面肯定的力量。接着点出庄宗得天下又失天下的历史事实,明确立论的依据; 第二节第三节具体分析论据。先说庄宗恪守父命,终于报仇雪恨,夺得天下,证明成由人盛亦由人。次写庄宗逸豫致败,由盛而衰,终失天下,国破家亡,证明衰也由人,败也由人。由此引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教训,点明上文所说“人事”的内涵,进一步证明了盛衰由人的道理; 第四节中,用“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这样高度概括的语言结尾,以问句结束,把庄宗的教训由此及彼,推而广之,深化了中心,并收束全篇。如此,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的治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三、《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在语言特色上,具有“语言委婉,气势旺盛”、“文笔酣畅,波澜起伏”和“平易自然,简约凝练”三个特点: 1.语言委婉,气势旺盛 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在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庄宗败亡时,也只是寓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意正言婉。全文从“呜呼”起笔,到“岂独伶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叹咏之中显现委婉的韵致。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使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多用对称语句,特别是在关键的地方,采用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格言式的骈句,造成鲜明的对

人文社科相关资料
8.2万次浏览
1.6万人收藏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及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及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及赏析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

《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及赏析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 译文 及 赏析 【 原文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作者 : [ 北宋 ] 欧阳修 呜呼 ! 盛衰 之 理 , 虽 曰 天命 , 岂 非 人事 哉 ! 原 庄 宗 之 所以 得 天下 , 与其 所 以 失 之 者 , 可以 知 之 矣 。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也 ; 燕王 , 吾 所 立 ; 契丹 , 与 吾 约 为 兄弟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 此 三 者 , 吾 遗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 请 其 矢 , 盛 以 锦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 方其 系 燕 父子 以 组 , 函 梁君臣 之 首 , 入 于 太庙 ,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 及 仇雠 已 灭 , 天下 已 定 , 一 夫 夜 呼 , 乱 者 四 应 , 仓皇 东 出 , 未 及 见 贼 而 士卒 离散 , 君 臣 相 顾 , 不知 所 归 。 至于 誓 天 断 发 , 泣 下 沾 襟 , 何其 衰 也 ! 岂 得 之 难 而 失 之 易 欤 ? 抑 本 其 成败 之 迹 , 而 皆 自 于 人 欤 ? 《 书 》 曰 : “ 满 招 损 , 谦 受益 。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自然 之 理 也 。 故 方其 盛 也 , 举 天下 之 豪杰 , 莫 能 与 之 争 ; 及其 衰 也 , 数 十 伶人 困 之 , 而 身 死 国 灭 , 为 天下 笑 。 夫 祸患 常 积 于 忽 微 , 而 智勇 多 困 于 所 溺 , 岂独 伶人 也 哉 ! 作 〈 伶官 传 〉 。 【 译文 】 唉 ! 盛衰 的 道理 , 虽说 是 天命 决定 的 , 难道 说 不是 人事 造成 的 吗 ? 推究 庄 宗 所以 取得 天下 , 与 他 所以 失去 天下 的 原因 , 就 可以 明白 了 。 世人 传说 晋 王 临死 时 , 把 三 枝 箭 赐 给 庄宗 , 并 告诉 他 说 : “ 梁 国是 我 的 仇敌 , 燕王 是 我 推 立 的 , 契丹 与 我 约 为 兄弟 , 可是 后来 都 背叛 我 去 投靠 了 梁 。 这 三 件 事 是 我 的 遗恨 。 交给 你 三 枝 箭 , 你 不要 忘记 你 父亲 报仇 的 志向 。 ” 庄 宗 受 箭 收藏 在 祖庙 。 以后 庄 宗 出兵 打仗 , 便 派 手下 的 随 人 官员 , 用 猪羊 去 祭 告 祖 先 , 从 宗庙 里 恭敬 地 取出 箭 来 , 装 在 漂亮 的 丝织 口袋 里 , 使 人 背 着 在 军 前 开路 , 等 打 了 胜仗 回来 , 仍旧 把 箭 收 进 宗庙 。 当 他 用 绳子 绑 住 燕王 父子 , 用 小 木匣 装 着 梁 国君 臣 的 头 , 走进 祖庙 , 把 箭 交还 到 晋 王 的 灵 座 前 , 告诉 他 生前 报仇 的 志向 已经 完成 , 他 那 神情 气概 , 是 多么 威风 ! 等到 仇敌 已经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 原文 、 译文 及 赏析 原文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宋代 : 欧阳修 呜呼 ! 盛衰 之 理 , 虽 曰 天命 , 岂 非 人事 哉 ! 原 庄 宗 之 所以 得 天下 , 与其 所以 失 之 者 , 可以 知 之 矣 。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也 ; 燕 王 , 吾 所 立 ; 契丹 与 吾 约 为 兄弟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 此 三 者 , 吾 遗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 请 其 矢 , 盛 以 锦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 方其 系 燕 父子 以 组 , 函 梁君臣 之 首 , 入 于 太庙 ,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 及 仇雠 已 灭 , 天下 已 定 , 一 夫 夜 呼 , 乱 者 四 应 , 仓皇 东 出 , 未 及 见 贼 而 士卒 离散 , 君 臣 相 顾 , 不知 所 归 。 至于 誓 天 断 发 , 泣 下 沾 襟 , 何其 衰 也 ! 岂 得 之 难 而 失 之 易 欤 ? 抑 本 其 成败 之 迹 , 而 皆 自 于 人 欤 ? 《 书 》 曰 : “ 满 招 损 , 谦 得益 。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自然 之 理 也 。 故 方其 盛 也 , 举 天下 之 豪杰 , 莫 能 与 之 争 ; 及其 衰 也 , 数 十 伶人 困 之 , 而 身 死 国 灭 , 为 天下 笑 。 夫 祸患 常 积 于 忽 微 , 而 智勇 多 困 于 所 溺 , 岂 伶人 也 哉 ! 作 《 伶官 传 》 。 译文 唉 ! 盛衰 的 道理 , 虽说 是 天命 决定 的 , 难道 说 不是 人事 造成 的 吗 ? 推究 庄 宗 所以 取得 天下 , 与 他 所以 失去 天下 的 原因 , 就 可以 明白 了 。 世人 传说 晋 王 临死 时 , 把 三 枝 箭 赐 给 庄宗 , 并 告诉 他 说 : “ 梁 国 是 我 的 仇敌 , 燕王 是 我 推 立 的 , 契丹 与 我 约 为 兄弟 , 可是 后来 都 背叛 我 去 投靠 了 梁 。 这 三 件 事 是 我 的 遗恨 。 交给 你 三 枝 箭 , 你 不要 忘记 你 父亲 报仇 的 志向 。 ” 庄 宗 受 箭 收藏 在 祖庙 。 以后 庄 宗 出兵 打仗 , 便 派 手下 的 随从 官员 , 用 猪羊 去 祭 告 祖先 , 从 宗庙 里 恭敬 地 取出 箭 来 , 装 在 漂亮 的 丝织 口袋 里 , 使 人 背 着 在 前 开路 , 等 打 了 胜仗 回来 , 仍旧 把 箭 收 进 宗庙 。 当 他 用 绳子 绑 住 燕王 父子 , 用 小 木匣 装 着 梁 国君 臣 的 头 , 走进 祖 庙 , 把 箭 交还 到 晋 王 的 灵 座 前 , 告诉 他 生前 报仇 的 志向 已经 完成 , 他 那 神情 气概 , 是 多么 威风 ! 等到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与解析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欧阳修 魏征 上 问 侍臣 : “ 创业 与 守成 孰 难 ? ” 房玄龄 曰 : “ 草 昧 之 初 , 与 群雄 并 起 角力 而后 臣 之 , 创业 难 矣 ! ” 魏征 对 曰 : “ 自古 帝王 , 莫 不得 之 于 艰难 , 失 之 于 安逸 , 守成 难 矣 ! ” 上 曰 : “ 玄 龄 与 吾 共 取 天下 , 出 百 死 , 得 一生 , 故知 创业 之 难 , 征 与 吾 共 安 天下 , 常 恐 骄 奢 生于 富贵 , 祸乱 生于 所 忽 , 故知 守成 之 难 , 然 创业 之 难 , 既 已 往 矣 ; 守成 之 难 , 方 当 与 诸公 慎 之 选 自 《 资 治 通鉴 · 唐 纪 注释 】 上 : 指 唐太宗 。 草 昧 ; 此 指 开创 国家 。 学习 目标 1 、 了解 欧阳修 的 生平 和 《 伶官 传 序 》 的 相关 知识 , 了解 五 代 史 。 2 、 掌握 文中 的 文言 知识 , 疏通 文意 , 理清 文章 的 层次 结构 。 3 、 鉴赏 并 学习 理解 本文 先 提出 论点 , 然后 运用 事例 , 步步 深入 进行 论证 的 写法 。 4 、 理解 作者 观点 及 借古讽今 的 意图 。 把握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的 观点 , 培养 忧患 意识 。 了解 作者 欧阳修 ( 1007 年 1072 年 ) , 字 永 叔 , 号 醉翁 , 晚 号 六一 居士 , 吉州 永丰 ( 今 江西 省 吉安 市 永丰 县 ) 人 , 景德 四 年 ( 1007 年 ) 出生 于 绵 州 ( 今 四川 省 绵阳 市 ) , 北宋 政治 家 、 文学 家 。 欧阳修 于 宋仁宗 天圣 八 年 ( 1030 年 ) 以 进士 及 第 , 历 仕 仁宗 、 英 宗 、 神 宗 三朝 , 官 至 翰林 学士 、 枢密 副使 、 参 知 政事 。 死 后 累 赠 太师 、 楚国 公 , 谥号 “ 文忠 ” , 故世 称 “ 欧阳文忠 公 ” 。 了解 作者 欧阳修 是 北宋 中叶 诗文 革新 运动 的 倡导 者 , 继续 和 发展 了 唐朝 韩愈 、 柳宗元 所 倡导 的 古文 运动 。 他 团结 并 培养 了 大批 古文 作家 , 如 “ 三 苏 ” 父子 、 王安石 、 曾巩 等 皆 出 其 门下 。 是 “ 唐宋 八 大家 ” 之一 , 并 与 韩愈 、 柳宗元 、 苏轼 被 后人 合称 “ 千古 文章 四 大家 ” 。 为 文 主张 切合 实用 , 重 内容 , 反 浮 靡 。 他 的 散文 明畅 简洁 , 丰满 生动 , 说理 透彻 , 抒情 委婉 。 诗 、 词 也 有 很 高 成就 。 他 的 《 六一 诗话 》 开创 了 “ 诗话 ” 这 一新 的 体裁 。 著作 有 《 新 五 代 史 欧阳文忠 公 文集 》 , 又 与 宋祁 等 合 修 《 新 唐书 》 。 六一 居士 六一 居士 初 谪 滁 山 , 自 号 醉翁 。 既 老 而 衰 且 病 , 将 退休 于 颍 水 之 上 , 则 又 更 号 六一 居士 。 客 有 问 曰 : “ 六一 , 何谓 也 ? ” 居士 曰 : “ 吾 家 藏书 一 万 卷 , 集 录 三 代 以来 金 石 遗文 一
《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及全文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及全文赏析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 译文 及 全文 赏析 【 原文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作者 : [ 北宋 ] 欧阳修 呜呼 ! 盛衰 之 理 , 虽 曰 天命 , 岂 非 人事 哉 ! 原 庄 宗 之 所以 得 天下 , 与其 所以 失 之 者 , 可以 知 之 矣 。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也 ; 燕王 , 吾 所 立 ; 契丹 , 与 吾 约 为 兄弟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 此 三 者 , 吾 遗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 请 其 矢 , 盛 以 锦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 方其 系 燕 父子 以 组 , 函 梁君臣 之 首 , 入 于 太庙 ,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 及 仇雠 已 灭 , 天下 已 定 , 一 夫 夜 呼 , 乱 者 四 应 , 仓皇 东 出 , 未 及 见 贼 而 士卒 离散 , 君 臣 相 顾 , 不知 所 归 。 至于 誓 天 断 发 , 泣 下 沾 襟 , 何其 衰 也 ! 岂 得 之 难 而 失 之 易 欤 ? 抑 本 其 成败 之 迹 , 而 皆 自 于 人 欤 ? 《 书 》 曰 : “ 满 招 损 , 谦 受益 。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自然 之 理 也 。 故 方其 盛 也 , 举 天下 之 豪杰 , 莫 能 与 之 争 ; 及其 衰 也 , 数 十 伶人 困 之 , 而 身 死 国 灭 , 为 天下 笑 。 夫 祸患 常 积 于 忽 微 , 而 智勇 多 困 于 所 溺 , 岂独 伶人 也 哉 ! 作 〈 伶官 传 〉 。 【 译文 】 唉 ! 盛衰 的 道理 , 虽说 是 天命 决定 的 , 难道 说 不是 人事 造成 的 吗 ? 推究 庄 宗 所以 取得 天下 , 与 他 所以 失去 天下 的 原因 , 就 可以 明白 了 。 世人 传说 晋 王 临死 时 , 把 三 枝 箭 赐 给 庄宗 , 并 告诉 他 说 : “ 梁 国是 我 的 仇敌 , 燕王 是 我 推 立 的 , 契丹 与 我 约 为 兄弟 , 可是 后来 都 背叛 我 去 投靠 了 梁 。 这 三 件 事 是 我 的 遗恨 。 交给 你 三 枝 箭 , 你 不要 忘记 你 父亲 报仇 的 志向 。 ” 庄 宗 受 箭 收藏 在 祖庙 。 以后 庄 宗 出兵 打仗 , 便 派 手下 的 随 人 官员 , 用 猪羊 去 祭 告 祖 先 , 从 宗庙 里 恭敬 地 取出 箭 来 , 装 在 漂亮 的 丝织 口袋 里 , 使 人 背 着 在 军 前 开路 , 等 打 了 胜仗 回来 , 仍旧 把 箭 收 进 宗庙 。 当 他 用 绳子 绑 住 燕王 父子 , 用 小 木匣 装 着 梁 国君 臣 的 头 , 走进 祖庙 , 把 箭 交还 到 晋 王 的 灵 座 前 , 告诉 他 生前 报仇 的 志向 已经 完成 , 他 那 神情 气概 , 是 多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五代史伶官传序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作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赏析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译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译文

原文阅读: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注释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注释

文字。”后来做史论的人往往学这种抑扬顿挫的笔法。2.文笔酣畅,波澜起伏文章开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论点,马上落到立论根据上,再落入“晋上三矢”的叙事,又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之“盛”赞叹,而后语势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继而步步紧逼,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盛衰,语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戛然而止,将全文的语势稳稳地落在结尾上。篇幅虽短小,却写得起伏跌宕。全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3.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文中没有佶屈聱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词藻,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其 文字”。欧阳公之文风、政见与为人,于此文可略见一斑。

《新五代史·伶官传》原文及翻译

《 新 五 代 史 · 伶官 传 》 原文 及 翻译 《 新 五 代 史 · 伶官 传 》 原文 及 翻译 1 一 、 原文 :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吾 有 三 遗恨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 请 其 矢 , 盛 以 锦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 方其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 及 仇雠 已 灭 , 天下 已 定 , 则 专 宠 伶官 , 沉溺 声色 , 朝政 皆 废 。 终 至 一 夫 夜 呼 , 乱 者 四 应 , 仓皇 东 出 , 不知 所 归 , 何其 衰 也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自然 之 理 也 。 注 : ① 晋 王 : 即 李克用 , 因 帮助 唐朝 镇压 黄巢 起义 有功 封 为 晋 王 。 后面 “ 庄 宗 ” 为 其 子 , 称帝 后 沉溺 声色 , 终 被 伶官 叛乱 所 杀 。 ② 从事 : 一般 属 官 。 ③ 少 牢 : 古代 祭祀 用 牲畜 , 用 羊 、 猪 各 一头 叫 少 牢 。 ④ 仇雠 ( ch ó u ) : 仇敌 。 二 、 翻译 : 世人 说 晋 王 将 死 的 时候 , 拿 三 支 箭 赐 给 庄宗 , 告诉 他 说 : “ 我 有 三 件 遗留 的 仇 恨 ; 给 你 三 支 箭 , 你 一定 不要 忘记 你 父亲 的 愿望 。 ” 庄 宗 接 了 箭 , 把 它 收藏 在 祖庙 里 。 此后 出兵 , 就 派 随从 官员 用 猪 、 羊 各 一头 祭 告 祖庙 , 请 下 那 三 支 箭 , 用 锦囊 盛 着 , 背 着 它 走 在 前面 , 等到 凯旋 时 再 把 箭 藏 入 祖庙 。 当 庄宗 把 箭 还给 先 王 , 向 先 王 禀告 成功 的 时候 , 他 意气 骄 盛 , 多么 雄壮 啊 。 等到 仇敌 已经 消灭 , 天下 已经 平定 , 他 一心 宠 信乐 官 , 沉溺 于 歌舞 和 女色 之 中 , 朝廷 的 各项 事业 都 荒废 了 。 等到 一个 人 在 夜间 呼喊 , 作乱 的 人 便 四方 响应 , 他 匆忙 向东 出逃 , 不知 回到 哪里 去 , 是 多么 衰 颓 啊 ! 忧虑 辛劳 可以 使 国家 兴盛 , 安闲 享乐 可以 使 自身 灭亡 , 这 是 自然 的 道理 。 《 新 五 代 史 · 伶官 传 》 原文 及 翻译 2 一 、 原文 : 呜呼 ! 盛衰 之 理 , 虽 曰 天命 , 岂 非 人事 哉 ! 原 庄 宗 之 所以 得 天下 , 与其 所以 失 之 者 , 可以 知 之 矣 。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也 ; 燕王 , 吾 所 立 , 契丹 与 吾 约 为 兄弟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 此 三 者 , 吾 遗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诗词鉴赏

高中 语文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 原文 及 诗词 鉴赏 欧阳修 〔 宋代 〕 呜呼 ! 盛衰 之 理 , 虽 曰 天命 , 岂 非 人事 哉 ! 原 庄 宗 之 所以 得 天下 , 与其 所以 失 之 者 , 可以 知 之 矣 。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也 ; 燕 王 , 吾 所 立 ; 契丹 与 吾 约 为 兄弟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 此 三 者 , 吾 遗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 请 其 矢 , 盛 以 锦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 方其 系 燕 父子 以 组 , 函 梁君臣 之 首 , 入 于 太庙 ,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 及 仇雠 已 灭 , 天下 已 定 , 一 夫 夜 呼 , 乱 者 四 应 , 仓皇 东 出 , 未 及 见 贼 而 士卒 离散 , 君 臣 相 顾 , 不知 所 归 。 至于 誓 天 断 发 , 泣 下 沾 襟 , 何其 衰 也 ! 岂 得 之 难 而 失 之 易 欤 ? 抑 本 其 成败 之 迹 , 而 皆 自 于 人 欤 ? 《 书 》 曰 : “ 满 招 损 , 谦 得益 。 ” 忧 劳 可 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自然 之 理 也 。 故 方其 盛 也 , 举 天下 之 豪杰 , 莫 能 与 之 争 ; 及其 衰 也 , 数 十 伶人 困 之 , 而 身 死 国 灭 , 为 天下 笑 。 夫 祸患 常 积 于 忽 微 , 而 智勇 多 困 于 所 溺 , 岂独 伶人 也 哉 ? 作 《 伶官 传 》 。 译文 唉 ! 盛衰 的 道理 , 虽说 是 天命 决定 的 , 难道 说 不是 人事 造成 的 吗 ? 推究 庄 宗 取得 天下 的 原因 , 与 他 失去 天下 的 原因 , 就 可以 明白 了 。 世人 传说 晋 王 临死 时 , 把 三 支 箭 赐 给 庄宗 , 并 告诉 他 说 : “ 梁 王 朱温 是 我 的 仇敌 , 燕王 是 我 推 立 的 , 契丹 与 我 约 为 兄弟 , 可是 后来 都 背叛 我 去 投靠 了 梁 。 这 三 件 事 是 我 的 遗恨 。 交给 你 三 支 箭 , 你 不要 忘 记 你 父亲 报仇 的 志向 。 ” 庄 宗 受 箭 收藏 在 祖庙 。 以后 庄 宗 出兵 打仗 , 便 派 手下 的 随从 官员 , 用 猪羊 去 祭 告 祖先 , 从 宗庙 里 恭敬 地 取出 箭 来 , 用 漂亮 的 锦囊 装 着 , 背 着 它 走 在 前面 , 等到 凯旋 时 再 把 箭 藏 入 祖庙 。 当 他 用 绳子 绑 住 燕王 父子 , 用 小 木匣 装 着 梁 国君 臣 的 头 , 走进 祖 庙 , 把 箭 交还 到 晋 王 的 灵 座 前 , 告诉 他 生前 报仇 的 志向 已经 完成 , 他 那 神情 气概 , 是 多么 威风 ! 等到 仇敌 已经 消灭 , 天下 已经 安定 ,

(完整版)《五代史伶官传序》解析

五 代 史 伶 官 传 序 欧 阳 修 1 、 了解 作者 2 、 题解 3 、 时代 背景 4 、 写作 意图 欧阳修 : 字 永 叔 , 号 醉翁 、 六一 居士 , 谥号 文 忠 。 著名 文学 家 、 史 学 家 , 北宋 中叶 的 文坛 领袖 , 诗文 革新 运动 的 倡导 者 。 “ 唐宋 八 大家 ” 中 宋代 的 五 位 苏洵 、 苏 轼 、 苏辙 、 王安石 、 曾巩 都 是 他 的 学生 。 他 在 诗 、 文 、 书法 、 文论 等 各 方面 都 很 有 成就 。 题解 伶 : 封建 时代 称 演戏 的 人为 伶 。 伶官 : 在 宫廷 中 授 有 官职 的 伶人 叫做 伶官 。 《 伶官 传 》 选 自 欧阳修 《 新 五 代 史 》 。 序 : 为 一 种 文体 , 相当 于 今天 某些 文章 的 “ 前言 ” 或者 编者 的 “ 按语 ” , 它 的 内容 或 是 提纲 挈 领地 评价 该 书 内容 , 或者 叙述 著书 作文 的 缘由 , 以便 有 助 于 读者 理解 下面 有关 书 或 文 的 内容 。 五 代 历史 五 代 ( 907 - - 960 ) , 指 唐宋 之间 的 五 个 朝 代 , 即 后 梁 、 后唐 、 后 晋 、 后汉 、 后 周 , 是 我国 历史 上 的 动荡 时期 。 在 这 短 短 53 年间 , 先后 换 了 四 姓 十 四 个 国君 , 篡位 、 弑君 现象 屡见不鲜 , 战乱 频 繁 , 后唐 庄 宗 就是 被 杀 的 一个 。 后唐 庄 宗 李存勖 称帝 后 , 迷 恋 伶人 , “ 常 身 与 俳优 ( 杂耍 艺人 ) 杂 戏 于 庭 , 伶人 由此 用事 ” , 于是 被 败 政 乱 国 的 伶官 景 进 、 史彦琼 、 郭从谦 等 人 所 惑 。 后 叛乱 四 起 , 拥有 重兵 的 伶官 拒 不 发兵 , 而 庄 宗亲 征 又 告 败北 , 众叛亲离 之 期 , 伶官 又 乘 危 作乱 , 用 乱 箭 射 死 了 庄宗 。 100 多年 后 , 欧阳修 就 此事 发表 了 自己 的 感慨 , 写 成 了 《 新 五 代 史 • 伶官 传 》 。 《 伶官 传 》 中 , 作者 对 为 庄 宗 所 宠幸 并 为非作歹 、 败 国 乱 政 的 景 进 、 史彦琼 、 郭从谦 等 三人 予以 鞭挞 , 揭露 他们 把持 朝政 , 以致 后唐 朝廷 上下 离心 互 相 猜忌 、 祸乱 不息 的 罪恶 行径 。 本文 就是 欧阳 修 为 《 新 五 代 史 • 伶官 传 》 所 作 的 序言 。 时代 背景 : 北宋 王朝 建立 后 , 随着 土地 和 财富 的 高度 集中 , 北宋 的 统治 集团 日 益 腐化 。 由 于 北方 少数 民族 的 不断 进犯 , 民族 矛盾 也 日 益 尖锐 。 面对 这种 形势 , 北宋 王朝 不但 不 力求 振作 ,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注释】1.人事:政治上的得失。2.原:推究本源。【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是人为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和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原文】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 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乃凯旋而纳.【注释】:1.晋王:指李克用,西突厥沙陀部首领,唐末因镇压黄巢农民起义有功,被唐王朝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后被封为晋王。2.梁:指后梁太祖朱温。3.燕王:指刘守光,公元909年被朱全忠封为燕王。4.遣恨:悔恨,后悔。5其:祈使付词,表示命令或希望的语气。6.乃:你。7.纳:收芷,芷入。8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赏析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赏析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也 ; 燕王 , 吾 所 立 ; 契丹 , 与 吾 约 为 兄弟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 此 三 者 , 吾 遗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 请 其 矢 , 盛 以 锦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 方其 系 燕 父子 以 组 , 函 梁君臣 之 首 , 入 于 太庙 ,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 及 仇雠 已 灭 , 天下 已 定 , 一 夫 夜 呼 , 乱 者 四 应 , 仓皇 东 出 , 未 及 见 贼 而 士卒 离散 , 君 臣 相 顾 , 不知 所 归 。 至于 誓 天 断 发 , 泣 下 沾 襟 , 何其 衰 也 ! 岂 得 之 难 而 失 之 易 欤 ? 抑 本 其 成败 之 迹 , 而 皆 自 于 人 欤 ? 《 书 》 曰 : “ 满 招 损 , 谦 受益 。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自然 之 理 也 。 故 方其 盛 也 , 举 天下 之 豪杰 , 莫 能 与 之 争 ; 及其 衰 也 , 数 十 伶人 困 之 , 而 身 死 国 灭 , 为 天下 笑 。 夫 祸患 常 积 于 忽 微 , 而 智勇 多 困 于 所 溺 , 岂独 伶人 也 哉 ! 作 伶官 传 。 【 注释 】 1 、 伶 ( l í ng ) 官 : 宫廷 中 的 乐 官 和 授 有 官职 的 演戏 艺人 。 2 、 原 : 推究 , 考查 。 庄宗 : 即 后唐 庄 宗 李存勖 , 李克用 长子 , 继父 为 晋 王 , 又 于 后 梁龙德 三 年 ( 923 ) 称帝 , 国号 唐 。 同年 灭 后 梁 。 同 光 四 年 ( 926 ) , 在 兵变 中 被 杀 , 在位 仅 三 年 。 3 、 晋 王 : 西域 突厥 族 沙 陀 部 酋长 李克用 。 因 受 唐王朝 之 召 黄巢 起义 有功 , 后 封 晋 王 。 4 、 矢 : 箭 。 梁 : 后 梁太祖 朱温 , 原 是 黄巢 部将 , 叛变 归 唐 , 后 封 为 梁 王 。 5 、 燕王 : 指 卢龙 节度使 刘仁恭 。 其 子 刘守光 , 后 被 朱温 封 为 燕王 。 此处 称 刘仁恭 为 燕王 , 是 笼统 说法 。 6 、 契丹 : 宋 时 北方 的 一个 部族 。 7 、 与 : 赐 给 。 8 、 其 : 语气 副词 , 表示 命令 或 祈求 。 9 、 乃 : 你 的 。 10 、 庙 : 指 宗庙 , 古代 帝王 祭祀 祖先 之 所 。 此处 专 指 李克用 的 祠 , 同 下文 的 “ 太庙 ” 。 11 、 从事 : 原 指 州郡 长官 的 僚属 , 这里 泛指 一般 幕僚 随从 。 12 、 少 牢 : 用 一 猪 一 羊 祭祀 。 13 、 纳 之 : 把 箭 放 好 。 14 、 系 : 捆绑 。 组 : 绳索 。 15 、 函 : 木匣 。 此处 用作 动词 , 盛 以 木匣 。 16 、 先 王 : 指 晋 王 李克用 。 17 、 仇雠 ( ch ó u ) : 仇敌 。 18 、 一 夫 : 指 庄 宗 同 光 四 年 ( 926 ) 发动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重点豪华翻译版

推究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所以:的原因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将终:临死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也;燕王,吾所立;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立:推立背:背叛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归:投靠遗恨:未尽的心愿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未尽的心愿。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一少牢告用兵:出兵打仗少牢:祭品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随人官员,用猪羊祭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盛:用 装负:背着祖先,请出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把箭收进宗庙。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五代史伶官传序》文言文翻译

《五代史伶官传序》文言文翻译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仑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

五代史伶官传序古文赏析

1 《五代史伶官传序》古文赏析【作品介绍】《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著名的史论。本文阐明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五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例据典型而有说服力。在写法上,则欲抑而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与人”的结论,显得更加令人信服。【原文】五代史伶官传序作者:北宋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

11 五代史伶官传序(1)

房玄龄 曰 : “ 草 昧 之 初 , 与 群雄 并 起 角力 而后 臣 之 , 创业 难 矣 ! ” 魏征 对 曰 : “ 自古 帝王 , 莫 不得 之 于 艰难 , 失 之 于 安逸 , 守成 难 矣 资 治 通鉴 · 唐 纪 》 【 注释 】 上 : 指 唐太宗 。 草 昧 : 此 指 开创 国家 。 究竟 是 “ 创业 难 ” 还是 “ 守成 难 ” 呢 ? 学习 目标 1 . 了解 “ 满 招 损 , 谦 得益 ” 和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的 道理 。 2 . 理解 本文 先 提出 论点 , 然后 运用 事例 , 对比 分析 , 步步 深入 进行 论证 的 写法 。 3 . 弄清 作者 写作 本文 的 意图 及 对 作者 结论 的 评价 。 了解 作者 欧阳修 ( 10071072 ) , 字 永 叔 , 号 醉翁 , 晚年 又 号 六一 居士 。 北宋 文学 家 、 史 学 家 。 吉州 庐陵 ( 今 江西 吉安 ) 人 。 官 至 枢密 副使 ( 主管 国家 军事 的 副 长官 ) 、 参 知 政事 ( 相当 于 副 宰相 ) 。 为官 直言 敢 谏 , 曾 支持 范仲淹 的 政治 革新 运动 。 欧阳修 是 北宋 诗文 革新 运动 的 领袖 , 主张 写 文章 要 有益 于 国计民生 , 内容 重 于 形式 , 反对 五 代 以来 浮 靡 侈 丽 的 文风 。 他 在 散文 诗词 创作 、 文艺 批评 、 史 传 编写 等 方面 都 有 成就 , 而 以 散文 的 成就 为 最高 。 他 的 文章 无论 抒情 还是 叙事 , 都 显得 明白 流畅 , 摇曳 多姿 , 具有 独特 的 艺术 风格 。 后人 把 他 列为 唐宋 八 大家 之一 , 八 大家 中 的 三 苏 、 曾巩 和 王安石 , 都 出自 他 的 门下 。 著 有 《 欧阳文忠 公 文集 》 。 在 史学 方面 , 曾 与 宋祁 合著 《 新 唐书 》 , 又 单独 编纂 了 《 新 五 代 史 》 。 写作 背景 五 代 ( 907960 ) 指 唐宋 之间 的 五 个 封建 朝廷 , 即 后 梁 、 后唐 、 后 晋 、 后汉 、 后 周 , 是 我国 历史 上 的 动荡 时期 。 在 这 53 年间 , 先后 换 过 四 姓 十 四 个 国君 , 篡位 、 弑君 现象 屡见不鲜 , 战乱 频仍 。 后唐 庄 宗 称帝 后 , 迷恋 优伶 , “ 常 身 与 俳优 杂 戏 于 庭 , 伶人 由此 用事 ” , 于是 被 伶官 景 进 、 史彦琼 、 郭从谦 所 惑 , 使 其 得以 重 权 在握 。 庄宗 同 光 四 年 ( 926 ) , 贝 州 将领 皇甫晖 兵变 , 叛乱 四 起 , 拥有 兵权 的 史彦琼 拒 不 发兵 , 后 又 单人 独 骑 逃走 。 庄 宗亲 征 败北 , 众叛亲离 , 郭从谦 又 乘 危 作乱 , 乱 箭 射 死 庄 宗 。 100 多年 后 , 北宋 王朝 建立 , 随着 土地 和 财富 的 高度 集中 , 北宋 的 统治 集团 日 益 腐化 。 由于 北方 少数 民族 的 不断 进犯 , 民族 矛盾 也 日 益 尖锐 。 面对 这种 形势 , 北宋 王朝 不但 不 力求 振作 , 反

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doc

五代史伶官传序 译文.doc五代史伶官传序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及赏析

精品
DOCX16.6KB 5
1/5
2/5
展开阅读剩余3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