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 宋代: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 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只有乐工(是所溺的成分)吗?于是作《伶官传》。 注释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原:推本求源,推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或者

教案课件相关资料
8.3万次浏览
1.7万人收藏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宋代: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
《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及全文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及全文赏析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 译文 及 全文 赏析 【 原文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作者 : [ 北宋 ] 欧阳修 呜呼 ! 盛衰 之 理 , 虽 曰 天命 , 岂 非 人事 哉 ! 原 庄 宗 之 所以 得 天下 , 与其 所以 失 之 者 , 可以 知 之 矣 。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也 ; 燕王 , 吾 所 立 ; 契丹 , 与 吾 约 为 兄弟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 此 三 者 , 吾 遗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 请 其 矢 , 盛 以 锦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 方其 系 燕 父子 以 组 , 函 梁君臣 之 首 , 入 于 太庙 ,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 及 仇雠 已 灭 , 天下 已 定 , 一 夫 夜 呼 , 乱 者 四 应 , 仓皇 东 出 , 未 及 见 贼 而 士卒 离散 , 君 臣 相 顾 , 不知 所 归 。 至于 誓 天 断 发 , 泣 下 沾 襟 , 何其 衰 也 ! 岂 得 之 难 而 失 之 易 欤 ? 抑 本 其 成败 之 迹 , 而 皆 自 于 人 欤 ? 《 书 》 曰 : “ 满 招 损 , 谦 受益 。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自然 之 理 也 。 故 方其 盛 也 , 举 天下 之 豪杰 , 莫 能 与 之 争 ; 及其 衰 也 , 数 十 伶人 困 之 , 而 身 死 国 灭 , 为 天下 笑 。 夫 祸患 常 积 于 忽 微 , 而 智勇 多 困 于 所 溺 , 岂独 伶人 也 哉 ! 作 〈 伶官 传 〉 。 【 译文 】 唉 ! 盛衰 的 道理 , 虽说 是 天命 决定 的 , 难道 说 不是 人事 造成 的 吗 ? 推究 庄 宗 所以 取得 天下 , 与 他 所以 失去 天下 的 原因 , 就 可以 明白 了 。 世人 传说 晋 王 临死 时 , 把 三 枝 箭 赐 给 庄宗 , 并 告诉 他 说 : “ 梁 国是 我 的 仇敌 , 燕王 是 我 推 立 的 , 契丹 与 我 约 为 兄弟 , 可是 后来 都 背叛 我 去 投靠 了 梁 。 这 三 件 事 是 我 的 遗恨 。 交给 你 三 枝 箭 , 你 不要 忘记 你 父亲 报仇 的 志向 。 ” 庄 宗 受 箭 收藏 在 祖庙 。 以后 庄 宗 出兵 打仗 , 便 派 手下 的 随 人 官员 , 用 猪羊 去 祭 告 祖 先 , 从 宗庙 里 恭敬 地 取出 箭 来 , 装 在 漂亮 的 丝织 口袋 里 , 使 人 背 着 在 军 前 开路 , 等 打 了 胜仗 回来 , 仍旧 把 箭 收 进 宗庙 。 当 他 用 绳子 绑 住 燕王 父子 , 用 小 木匣 装 着 梁 国君 臣 的 头 , 走进 祖庙 , 把 箭 交还 到 晋 王 的 灵 座 前 , 告诉 他 生前 报仇 的 志向 已经 完成 , 他 那 神情 气概 , 是 多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及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及赏析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 翻译 及 赏析 原文 呜呼 ! 盛衰 之 理 , 虽 曰 天命 , 岂 非 人事 哉 ! 原 庄 宗 之 所以 得 天下 , 与其 所以 失 之 者 , 可以 知 之 矣 。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也 ; 燕王 , 吾 所 立 , 契丹 与 吾 约 为 兄弟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 此 三 者 , 吾 遗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 请 其 矢 , 盛 以 锦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 方其 系 燕 父子 以 组 , 函 梁君臣 之 首 , 入 于 太庙 ,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 及 仇雠 已 灭 , 天下 已 定 , 一 夫 夜 呼 , 乱 者 四 应 , 仓皇 东 出 , 未 及 见 贼 而 士卒 离散 , 君 臣 相 顾 , 不知 所 归 , 至于 誓 天 断 发 , 泣 下 沾 襟 , 何其 衰 也 ! 岂 得 之 难 而 失 之 易 欤 ? 抑 本 其 成败 之 迹 , 而 皆 自 于 人 欤 ? 《 书 》 曰 : “ 满 招 损 , 谦 受益 。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自然 之 理 也 。 故 方其 盛 也 , 举 天下 豪杰 , 莫 能 与 之 争 ; 及其 衰 也 , 数 十 伶人 困 之 , 而 身 死 国 灭 , 为 天下 笑 。 夫 祸患 常 积 于 忽 微 , 而 智勇 多 困 于 所 溺 , 岂独 伶人 也 哉 ! 译文 唉 ! 国家 兴盛 与 衰亡 的 命运 , 虽然 说是 天命 , 难道 不是 由于 人事 吗 ? 推 究 庄 宗 得 天下 和 他 失 天下 的 原因 , 就 可以 知道 了 。 世人 说 晋 王 将 死 的 时候 , 拿 三 支 箭 赐 给 庄宗 , 告诉 他 说 : “ 梁 国 , 是 我 的 仇敌 ; 燕王 , 是 我 扶持 建立 起来 的 ; 契丹 与 我 订立 盟约 , 结 为 兄弟 , 他们 却 都 背叛 晋 而 归顺 梁 。 这 三 件 事 , 是 我 的 遗憾 ; 给 你 三 支 箭 , 你 一定 不要 忘记 你 父亲 的 愿望 。 ” 庄 宗 接 了 箭 , 把 它 收藏 在 祖庙 里 。 此后 出兵 , 就 派 随从 官员 用 猪 、 羊 各 一头 祭 告 祖庙 , 请 下 那 三 支 箭 , 用 锦囊 盛 着 , 背 着 它 走 在 前面 , 等到 凯旋 时 再 把 箭 藏 入 祖庙 。 当 庄宗 用 绳子 捆绑 着 燕王 父子 , 用 木匣 装 着 梁君臣 的 首级 , 进入 太庙 , 把 箭 还给 先 王 , 向 先 王 禀告 成功 的 时候 , 他 意气 骄 盛 , 多么 雄壮 啊 。 等到 仇敌 已经 消灭 , 天下 已经 平定 , 一个 人 在 夜间 呼喊 , 作乱 的 人 便 四方 响应 , 他 仓皇 向东 出逃 , 还 没有 看到 叛军 , 士卒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赏析

原文 : 呜呼 ! 盛衰 之 理 , 虽 曰 天命 , 岂 非 人事 哉 ! 原 庄 宗 之 所以 得 天下 , 与其 所以 失 之 者 , 可以 知 之 矣 。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也 ; 燕王 , 吾 所 立 , 契丹 与 吾 约 为 兄弟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 此 三 者 , 吾 遗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 请 其 矢 , 盛 以 锦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 方其 系 燕 父子 以 组 , 函 梁君臣 之 首 , 入 于 太庙 ,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 及 仇雠 已 灭 , 天下 已 定 , 一 夫 夜 呼 , 乱 者 四 应 , 仓皇 东 出 , 未 及 见 贼 而 士卒 离散 , 君 臣 相 顾 , 不知 所 归 , 至于 誓 天 断 发 , 泣 下 沾 襟 , 何其 衰 也 ! 岂 得 之 难 而 失 之 易 欤 ? 抑 本 其 成败 之 迹 , 而 皆 自 于 人 欤 ? 《 书 》 曰 : “ 满 招 损 , 谦 受益 。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自然 之 理 也 。 故 方其 盛 也 , 举 天下 豪杰 , 莫 能 与 之 争 ; 及其 衰 也 , 数 十 伶人 困 之 , 而 身 死 国 灭 , 为 天下 笑 。 夫 祸患 常 积 于 忽 微 , 而 智勇 多 困 于 所 溺 , 岂独 伶人 也 哉 ! 译文 : 唉 ! 国家 兴盛 与 衰亡 的 命运 , 虽然 说是 天命 , 难道 不是 由于 人事 吗 ? 推究 庄 宗 得 天下 和 他 失 天下 的 原因 , 就 可以 知道 了 。 世人 说 晋 王 将 死 的 时候 , 拿 三 支 箭 赐 给 庄宗 , 告诉 他 说 : “ 梁 国 , 是 我 的 仇敌 ; 燕王 , 是 我 扶持 建立 起来 的 ; 契丹 与 我 订立 盟约 , 结 为 兄弟 , 他们 却 都 背叛 晋 而 归顺 梁 。 这 三 件 事 , 是 我 的 遗憾 ; 给 你 三 支 箭 , 你 一定 不要 忘记 你 父亲 的 愿望 。 ” 庄 宗 接 了 箭 , 把 它 收藏 在 祖庙 里 。 此后 出兵 , 就 派 随从 官员 用 猪 、 羊 各 一头 祭 告 祖庙 , 请 下 那 三 支 箭 , 用 锦囊 盛 着 , 背 着 它 走 在 前面 , 等到 凯旋 时 再 把 箭 藏 入 祖庙 。 当 庄宗 用 绳子 捆绑 着 燕王 父子 , 用 木匣 装 着 梁君臣 的 首级 , 进入 太庙 , 把 箭 还给 先 王 , 向 先 王 禀告 成功 的 时候 , 他 意气 骄 盛 , 多么 雄壮 啊 。 等到 仇敌 已经 消灭 , 天下 已经 平定 , 一个 人 在 夜间 呼喊 , 作乱 的 人 便 四方 响应 , 他 仓皇 向东 出逃 , 还 没有 看到 叛军 , 士卒 就 离散 了 , 君 臣 相对 而 视 , 不知 回到 哪里 去 。 以 至于 对 天 发誓 , 割 下 头发 , 大家 的 泪水 沾湿 了

《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及赏析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 译文 及 赏析 【 原文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作者 : [ 北宋 ] 欧阳修 呜呼 ! 盛衰 之 理 , 虽 曰 天命 , 岂 非 人事 哉 ! 原 庄 宗 之 所以 得 天下 , 与其 所 以 失 之 者 , 可以 知 之 矣 。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也 ; 燕王 , 吾 所 立 ; 契丹 , 与 吾 约 为 兄弟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 此 三 者 , 吾 遗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 请 其 矢 , 盛 以 锦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 方其 系 燕 父子 以 组 , 函 梁君臣 之 首 , 入 于 太庙 ,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 及 仇雠 已 灭 , 天下 已 定 , 一 夫 夜 呼 , 乱 者 四 应 , 仓皇 东 出 , 未 及 见 贼 而 士卒 离散 , 君 臣 相 顾 , 不知 所 归 。 至于 誓 天 断 发 , 泣 下 沾 襟 , 何其 衰 也 ! 岂 得 之 难 而 失 之 易 欤 ? 抑 本 其 成败 之 迹 , 而 皆 自 于 人 欤 ? 《 书 》 曰 : “ 满 招 损 , 谦 受益 。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自然 之 理 也 。 故 方其 盛 也 , 举 天下 之 豪杰 , 莫 能 与 之 争 ; 及其 衰 也 , 数 十 伶人 困 之 , 而 身 死 国 灭 , 为 天下 笑 。 夫 祸患 常 积 于 忽 微 , 而 智勇 多 困 于 所 溺 , 岂独 伶人 也 哉 ! 作 〈 伶官 传 〉 。 【 译文 】 唉 ! 盛衰 的 道理 , 虽说 是 天命 决定 的 , 难道 说 不是 人事 造成 的 吗 ? 推究 庄 宗 所以 取得 天下 , 与 他 所以 失去 天下 的 原因 , 就 可以 明白 了 。 世人 传说 晋 王 临死 时 , 把 三 枝 箭 赐 给 庄宗 , 并 告诉 他 说 : “ 梁 国是 我 的 仇敌 , 燕王 是 我 推 立 的 , 契丹 与 我 约 为 兄弟 , 可是 后来 都 背叛 我 去 投靠 了 梁 。 这 三 件 事 是 我 的 遗恨 。 交给 你 三 枝 箭 , 你 不要 忘记 你 父亲 报仇 的 志向 。 ” 庄 宗 受 箭 收藏 在 祖庙 。 以后 庄 宗 出兵 打仗 , 便 派 手下 的 随 人 官员 , 用 猪羊 去 祭 告 祖 先 , 从 宗庙 里 恭敬 地 取出 箭 来 , 装 在 漂亮 的 丝织 口袋 里 , 使 人 背 着 在 军 前 开路 , 等 打 了 胜仗 回来 , 仍旧 把 箭 收 进 宗庙 。 当 他 用 绳子 绑 住 燕王 父子 , 用 小 木匣 装 着 梁 国君 臣 的 头 , 走进 祖庙 , 把 箭 交还 到 晋 王 的 灵 座 前 , 告诉 他 生前 报仇 的 志向 已经 完成 , 他 那 神情 气概 , 是 多么 威风 ! 等到 仇敌 已经

《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原文 呜呼 ! 盛衰 之 理 , 虽 曰 天命 , 岂 非 人事 哉 ! 原 庄 宗 之 所以 得 天下 , 与其 所以 失 之 者 , 可以 知 之 矣 。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也 ; 燕王 , 吾 所 立 ; 契丹 , 与 吾 约 为 兄弟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 此 三 者 , 吾 遗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 请 其 矢 , 盛 以 锦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 方其 系 燕 父子 以 组 , 函 梁君臣 之 首 , 入 于 太庙 ,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 及 仇雠 已 灭 , 天下 已 定 , 一 夫 夜 呼 , 乱 者 四 应 , 仓皇 东 出 , 未 及 见 贼 而 士卒 离散 , 君 臣 相 顾 , 不知 所 归 。 至于 誓 天 断 发 , 泣 下 沾 襟 , 何其 衰 也 ! 岂 得 之 难 而 失 之 易 欤 ? 抑 本 其 成败 之 迹 , 而 皆 自 于 人 欤 ? 《 书 》 曰 : “ 满 招 损 , 谦 受益 。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自然 之 理 也 。 故 方其 盛 也 , 举 天下 之 豪杰 , 莫 能 与 之 争 ; 及其 衰 也 , 数 十 伶人 困 之 , 而 身 死 国 灭 , 为 天下 笑 。 夫 祸患 常 积 于 忽 微 , 而 智勇 多 困 于 所 溺 , 岂独 伶人 也 哉 ! 作 伶官 传 。 注释 1 、 逸 ( y ì ) 豫 : 安逸 舒适 。 忘 : 亡 的 通假 。 2 、 举 : 全 、 所有 。 3 、 忽 微 : 形容 细小 之 事 。 忽 是 寸 的 十 万 分 之 一 , 微 是 寸 的 百万 分 之一 。 4 、 溺 : 溺爱 , 对 人 或 事物 爱好 过分 。 5 、 也 哉 : 语气 词 连用 , 表示 反诘 语气 。 译文 : 唉 ! 盛衰 的 道理 , 虽说 是 天命 决定 的 , 难道 说 不是 人事 造成 的 吗 ? 推究 庄 宗 所以 取得 天下 , 与 他 所以 失去 天下 的 原因 , 就 可以 明白 了 。 世人 传说 晋 王 临死 时 , 把 三 枝 箭 赐 给 庄宗 , 并 告诉 他 说 : “ 梁 国是 我 的 仇敌 , 燕王 是 我 推 立 的 , 契丹 与 我 约 为 兄弟 , 可是 后来 都 背叛 我 去 投靠 了 梁 。 这 三 件 事 是 我 的 遗恨 。 交给 你 三 枝 箭 , 你 不要 忘记 你 父亲 报仇 的 志向 。 ” 庄 宗 受 箭 收藏 在 祖庙 。 以后 庄 宗 出兵 打仗 , 便 派 手下 的 随从 官员 , 用 猪羊 去 祭 告 祖先 , 从 宗庙 里 恭敬 地 取出 箭 来 , 装 在 漂亮 的 丝织 口袋 里 , 使 人 背 着 在 前 开路 , 等 打 了 胜仗 回来 , 仍旧 把 箭 收 进 宗庙 。 当 他 用 绳子 绑 住 燕王 父子 , 用 小 木匣 装 着 梁 国君 臣 的 头 , 走进 祖庙 , 把 箭 交还 到 晋 王 的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注释】1.人事:政治上的得失。2.原:推究本源。【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是人为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和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原文】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 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乃凯旋而纳.【注释】:1.晋王:指李克用,西突厥沙陀部首领,唐末因镇压黄巢农民起义有功,被唐王朝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后被封为晋王。2.梁:指后梁太祖朱温。3.燕王:指刘守光,公元909年被朱全忠封为燕王。4.遣恨:悔恨,后悔。5其:祈使付词,表示命令或希望的语气。6.乃:你。7.纳:收芷,芷入。8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注释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注释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 请 其 矢 , 盛 以 锦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 方其 系 燕 父子 以 组 , 函 梁君臣 之 首 , 入 于 太庙 ,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 及 仇雠 已 灭 , 天下 已 定 , 一 夫 夜 呼 , 乱 者 四 应 , 仓皇 东 出 , 未 及 见 贼 而 士卒 离散 , 君 臣 相 顾 , 不知 所 归 。 至于 誓 天 断 发 , 泣 下 沾 襟 , 何其 衰 也 ! 岂 得 之 难 而 失 之 易 欤 ? 抑 本 其 成败 之 迹 , 而 皆 自 于 人 欤 ? 《 书 》 曰 : “ 满 招 损 , 谦 得益 。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自然 之 理 也 。 故 方其 盛 也 , 举 天下 之 豪杰 , 莫 能 与 之 争 ; 及其 衰 也 , 数 十 伶人 困 之 , 而 身 死 国 灭 , 为 天下 笑 。 夫 祸患 常 积 于 忽 微 , 而 智勇 多 困 于 所 溺 , 岂独 伶人 也 哉 ! 作 《 伶官 传 》 。 译文 : 唉 ! 盛衰 的 道理 , 虽说 是 天命 决定 的 , 难道 说 不是 人事 造成 的 吗 ? 推究 庄 宗 所以 取得 天下 , 与 他 所以 失去 天下 的 原因 , 就 可以 明白 了 。 世人 传说 晋 王 临死 时 , 把 三 枝 箭 赐 给 庄宗 , 并 告诉 他 说 : “ 梁 国是 我 的 仇敌 , 燕王 是 我 推 立 的 , 契丹 与 我 约 为 兄弟 , 可是 后来 都 背叛 我 去 投靠 了 梁 。 这 三 件 事 是 我 的 遗恨 。 交给 你 三 枝 箭 , 你 不要 忘记 你 父亲 报仇 的 志向 。 ” 庄 宗 受 箭 收藏 在 祖庙 。 以后 庄 宗 出兵 打仗 , 便 派 手下 的 随从 官员 , 用 猪羊 去 祭 告 祖先 , 从 宗庙 里 恭敬 地 取出 箭 来 , 装 在 漂亮 的 丝织 口袋 里 , 使 人 背 着 在 军 前 开路 , 等 打 了 胜仗 回来 , 仍旧 把 箭 收 进 宗庙 。 当 他 用 绳子 绑 住 燕王 父子 , 用 小 木匣 装 着 梁 国君 臣 的 头 , 走进 祖庙 , 把 箭 交还 到 晋 王 的 灵 座 前 , 告诉 他 生前 报仇 的 志向 已经 完成 , 他 那 神情 气概 , 是 多么 威风 ! 等到 仇敌 已经 消灭 , 天下 已经 安定 , 一 人 在 夜里 发难 , 作乱 的 人 四面 响应 , 他 慌慌张张 出兵 东进 , 还 没 见到 乱 贼 , 部下 的 兵 士 就 纷纷 逃散 , 君 臣 们 你 看着 我 , 我 看着 你 , 不 知道 哪里 去 好 ; 到 了 割 下 头发 来 对 天 发誓 , 抱头痛哭 , 眼泪 沾湿 衣襟 的 可怜 地步 , 怎么 那样 的 衰败 差劲 呢 ! 难道 说 是 因为 取得 天下 难 , 而 失去 天下 容易 才 像 这样 的 吗 ? 还是 认真 推究 他 成功 失败 的 原因 , 都 是 由于 人事 呢 ? 《 尚书 》 上 说 : “ 自满 会 招 来 损害 , 谦虚 能 得到 益处 。 ” 忧 劳 可以 使 国家 兴盛 , 安乐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诗词鉴赏

高中 语文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 原文 及 诗词 鉴赏 欧阳修 〔 宋代 〕 呜呼 ! 盛衰 之 理 , 虽 曰 天命 , 岂 非 人事 哉 ! 原 庄 宗 之 所以 得 天下 , 与其 所以 失 之 者 , 可以 知 之 矣 。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也 ; 燕 王 , 吾 所 立 ; 契丹 与 吾 约 为 兄弟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 此 三 者 , 吾 遗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 请 其 矢 , 盛 以 锦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 方其 系 燕 父子 以 组 , 函 梁君臣 之 首 , 入 于 太庙 ,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 及 仇雠 已 灭 , 天下 已 定 , 一 夫 夜 呼 , 乱 者 四 应 , 仓皇 东 出 , 未 及 见 贼 而 士卒 离散 , 君 臣 相 顾 , 不知 所 归 。 至于 誓 天 断 发 , 泣 下 沾 襟 , 何其 衰 也 ! 岂 得 之 难 而 失 之 易 欤 ? 抑 本 其 成败 之 迹 , 而 皆 自 于 人 欤 ? 《 书 》 曰 : “ 满 招 损 , 谦 得益 。 ” 忧 劳 可 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自然 之 理 也 。 故 方其 盛 也 , 举 天下 之 豪杰 , 莫 能 与 之 争 ; 及其 衰 也 , 数 十 伶人 困 之 , 而 身 死 国 灭 , 为 天下 笑 。 夫 祸患 常 积 于 忽 微 , 而 智勇 多 困 于 所 溺 , 岂独 伶人 也 哉 ? 作 《 伶官 传 》 。 译文 唉 ! 盛衰 的 道理 , 虽说 是 天命 决定 的 , 难道 说 不是 人事 造成 的 吗 ? 推究 庄 宗 取得 天下 的 原因 , 与 他 失去 天下 的 原因 , 就 可以 明白 了 。 世人 传说 晋 王 临死 时 , 把 三 支 箭 赐 给 庄宗 , 并 告诉 他 说 : “ 梁 王 朱温 是 我 的 仇敌 , 燕王 是 我 推 立 的 , 契丹 与 我 约 为 兄弟 , 可是 后来 都 背叛 我 去 投靠 了 梁 。 这 三 件 事 是 我 的 遗恨 。 交给 你 三 支 箭 , 你 不要 忘 记 你 父亲 报仇 的 志向 。 ” 庄 宗 受 箭 收藏 在 祖庙 。 以后 庄 宗 出兵 打仗 , 便 派 手下 的 随从 官员 , 用 猪羊 去 祭 告 祖先 , 从 宗庙 里 恭敬 地 取出 箭 来 , 用 漂亮 的 锦囊 装 着 , 背 着 它 走 在 前面 , 等到 凯旋 时 再 把 箭 藏 入 祖庙 。 当 他 用 绳子 绑 住 燕王 父子 , 用 小 木匣 装 着 梁 国君 臣 的 头 , 走进 祖 庙 , 把 箭 交还 到 晋 王 的 灵 座 前 , 告诉 他 生前 报仇 的 志向 已经 完成 , 他 那 神情 气概 , 是 多么 威风 ! 等到 仇敌 已经 消灭 , 天下 已经 安定 ,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译文

原文 阅读 : 呜呼 ! 盛衰 之 理 , 虽 曰 天命 , 岂 非 人事 哉 ! 原 庄 宗 之 所以 得 天下 , 与其 所以 失 之 者 , 可以 知人 矣 。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也 ; 燕王 , 吾 所 立 ; 契丹 , 与 吾 约 为 兄弟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 此 三 者 , 吾 遗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 请 其 矢 , 盛 以 绵 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 方其 系 燕 父子 以 组 , 函 梁君臣 之 首 , 入 于 太庙 ,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 及 仇雠 已 灭 , 天下 已 定 , 一 夫 夜 呼 , 乱 者 四 应 , 仓皇 东 出 , 未 及 见 贼 , 而 士卒 离散 , 君 臣 相 顾 , 不知 所 归 ; 至于 誓 天 断 发 , 泣 下 沾 襟 , 何其 衰 也 ! 岂 得 之 难 而 失 之 易 欤 ? 抑 本 其 成败 之 迹 , 而 皆 自 于 人 欤 ? 《 书 》 曰 : “ 满 招 损 , 谦 受益 。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自然 之 理 也 。 故 方其 盛 也 , 举 天下 之 豪杰 莫 能 与 之 争 ; 及其 衰 也 , 数 十 伶人 困 之 , 而 身 死 国 灭 , 为 天下 笑 。 夫 祸患 常 积 于 忽 微 , 而 智勇 多 困 于 所 溺 , 岂独 怜 人 也 哉 ! 作 《 伶官 传 》 。 翻译 译文 或 注释 : 唉 ! 盛衰 的 道理 , 虽说 是 天命 决定 的 , 难道 说 不是 人事 造成 的 吗 ? 推究 庄 宗 所以 取得 天下 , 与 他 所以 失去 天下 的 原因 , 就 可以 明白 了 。 世人 传说 晋 王 临死 时 , 把 三 枝 箭 赐 给 庄宗 , 并 告诉 他 说 : “ 梁 国是 我 的 仇敌 , 燕王 是 我 推 立 的 , 契丹 与 我 约 为 兄弟 , 可是 后来 都 背叛 我 去 投靠 了 梁 。 这 三 件 事 是 我 的 ` 遗恨 。 交给 你 三 枝 箭 , 你 不要 忘记 你 父亲 报仇 的 志向 。 ” 庄 宗 受 箭 收藏 在 祖庙 。 以后 宗 庄 出兵 打仗 , 便 派 手下 的 随 人 官员 , 用 猪羊 去 祭 告 祖先 , 从 宗庙 里 恭敬 地 取出 箭 来 , 装 在 漂亮 的 丝织 口袋 里 , 使 人 背 着 在 军 前 开路 , 等 打 了 胜仗 回来 , 仍旧 把 箭 收 进 宗庙 。 当 他 用 绳子 绑 住 燕王 父子 , 用 小 木匣 装 着 梁 国君 臣 的 头 , 走进 祖庙 , 把 箭 交还 到 晋 王 的 灵 座 前 , 告诉 他 生前 报仇 的 志向 已经 完成 , 他 那 神情 气慨 , 是 多么 威风 ! 等到 仇敌 已经 消灭 , 天下 已经 安定 , 一 人 在 夜里 发难 , 作乱 的 人 四面 响应 , 他 慌慌张张 出兵 东进 , 还 没 见到 乱 贼 , 部下 的 兵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赏析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赏析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也 ; 燕王 , 吾 所 立 ; 契丹 , 与 吾 约 为 兄弟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 此 三 者 , 吾 遗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 请 其 矢 , 盛 以 锦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 方其 系 燕 父子 以 组 , 函 梁君臣 之 首 , 入 于 太庙 ,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 及 仇雠 已 灭 , 天下 已 定 , 一 夫 夜 呼 , 乱 者 四 应 , 仓皇 东 出 , 未 及 见 贼 而 士卒 离散 , 君 臣 相 顾 , 不知 所 归 。 至于 誓 天 断 发 , 泣 下 沾 襟 , 何其 衰 也 ! 岂 得 之 难 而 失 之 易 欤 ? 抑 本 其 成败 之 迹 , 而 皆 自 于 人 欤 ? 《 书 》 曰 : “ 满 招 损 , 谦 受益 。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自然 之 理 也 。 故 方其 盛 也 , 举 天下 之 豪杰 , 莫 能 与 之 争 ; 及其 衰 也 , 数 十 伶人 困 之 , 而 身 死 国 灭 , 为 天下 笑 。 夫 祸患 常 积 于 忽 微 , 而 智勇 多 困 于 所 溺 , 岂独 伶人 也 哉 ! 作 伶官 传 。 【 注释 】 1 、 伶 ( l í ng ) 官 : 宫廷 中 的 乐 官 和 授 有 官职 的 演戏 艺人 。 2 、 原 : 推究 , 考查 。 庄宗 : 即 后唐 庄 宗 李存勖 , 李克用 长子 , 继父 为 晋 王 , 又 于 后 梁龙德 三 年 ( 923 ) 称帝 , 国号 唐 。 同年 灭 后 梁 。 同 光 四 年 ( 926 ) , 在 兵变 中 被 杀 , 在位 仅 三 年 。 3 、 晋 王 : 西域 突厥 族 沙 陀 部 酋长 李克用 。 因 受 唐王朝 之 召 黄巢 起义 有功 , 后 封 晋 王 。 4 、 矢 : 箭 。 梁 : 后 梁太祖 朱温 , 原 是 黄巢 部将 , 叛变 归 唐 , 后 封 为 梁 王 。 5 、 燕王 : 指 卢龙 节度使 刘仁恭 。 其 子 刘守光 , 后 被 朱温 封 为 燕王 。 此处 称 刘仁恭 为 燕王 , 是 笼统 说法 。 6 、 契丹 : 宋 时 北方 的 一个 部族 。 7 、 与 : 赐 给 。 8 、 其 : 语气 副词 , 表示 命令 或 祈求 。 9 、 乃 : 你 的 。 10 、 庙 : 指 宗庙 , 古代 帝王 祭祀 祖先 之 所 。 此处 专 指 李克用 的 祠 , 同 下文 的 “ 太庙 ” 。 11 、 从事 : 原 指 州郡 长官 的 僚属 , 这里 泛指 一般 幕僚 随从 。 12 、 少 牢 : 用 一 猪 一 羊 祭祀 。 13 、 纳 之 : 把 箭 放 好 。 14 、 系 : 捆绑 。 组 : 绳索 。 15 、 函 : 木匣 。 此处 用作 动词 , 盛 以 木匣 。 16 、 先 王 : 指 晋 王 李克用 。 17 、 仇雠 ( ch ó u ) : 仇敌 。 18 、 一 夫 : 指 庄 宗 同 光 四 年 ( 926 ) 发动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赏析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也 ; 燕王 , 吾 所 立 ; 契丹 , 与 吾 约 为 兄弟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 此 三 者 , 吾 遗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 请 其 矢 , 盛 以 锦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 方其 系 燕 父子 以 组 , 函 梁君臣 之 首 , 入 于 太庙 ,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 及 仇雠 已 灭 , 天下 已 定 , 一 夫 夜 呼 , 乱 者 四 应 , 仓皇 东 出 , 未 及 见 贼 而 士卒 离散 , 君 臣 相 顾 , 不知 所 归 。 至于 誓 天 断 发 , 泣 下 沾 襟 , 何其 衰 也 ! 岂 得 之 难 而 失 之 易 欤 ? 抑 本 其 成败 之 迹 , 而 皆 自 于 人 欤 ? 《 书 》 曰 : “ 满 招 损 , 谦 受益 。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自然 之 理 也 。 故 方其 盛 也 , 举 天下 之 豪杰 , 莫 能 与 之 争 ; 及其 衰 也 , 数 十 伶人 困 之 , 而 身 死 国 灭 , 为 天下 笑 。 夫 祸患 常 积 于 忽 微 , 而 智勇 多 困 于 所 溺 , 岂独 伶人 也 哉 ! 作 伶官 传 。 【 译文 】 唉 ! 盛衰 的 道理 , 虽说 是 天命 决定 的 , 难道 说 不是 人事 造成 的 吗 ? 推究 庄 宗 所以 取得 天下 , 与 他 所以 失去 天下 的 原因 , 就 可以 明白 了 。 世人 传说 晋 王 临死 时 , 把 三 枝 箭 赐 给 庄宗 , 并 告诉 他 说 : “ 梁 国是 我 的 仇敌 , 燕王 是 我 推 立 的 , 契丹 与 我 约 为 兄弟 , 可是 后来 都 背叛 我 去 投靠 了 梁 。 这 三 件 事 是 我 的 遗恨 。 交给 你 三 枝 箭 , 你 不要 忘记 你 父亲 报仇 的 志向 。 ” 庄 宗 受 箭 收藏 在 祖庙 。 以后 庄 宗 出兵 打仗 , 便 派 手下 的 随 人 官员 , 用 猪羊 去 祭 告 祖先 , 从 宗庙 里 恭敬 地 取出 箭 来 , 装 在 漂亮 的 丝织 口袋 里 , 使 人 背 着 在 * 前 开路 , 等 打 了 胜仗 回来 , 仍旧 把 箭 收 进 宗庙 。 当 他 用 绳子 绑 住 燕王 父子 , 用 小 木匣 装 着 梁 国君 臣 的 头 , 走进 祖庙 , 把 箭 交还 到 晋 王 的 灵 座 前 , 告诉 他 生前 报仇 的 志向 已经 完成 , 他 那 神情 气概 , 是 多么 威风 ! 等到 仇敌 已经 消灭 , 天下 已经 安定 , 一 人 在 夜里 发难 , 作乱 的 人 四面 响应 , 他 慌慌张张 出兵 东进 , 还 没 见到 乱 贼 , 部下 的 兵 士 就 纷纷 逃散 , 君 臣 们 你 看着 我 , 我 看着 你 , 不知 到 哪里 去 好 ; 到 了 割 下 头发 来 对 天 发誓 , 抱头痛哭 , 眼泪 沾湿 衣襟 的 可怜 地步 , 怎么 那样 的 衰败 差

《新五代史·伶官传》原文及翻译

《 新 五 代 史 · 伶官 传 》 原文 及 翻译 《 新 五 代 史 · 伶官 传 》 原文 及 翻译 1 一 、 原文 :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吾 有 三 遗恨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 请 其 矢 , 盛 以 锦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 方其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 及 仇雠 已 灭 , 天下 已 定 , 则 专 宠 伶官 , 沉溺 声色 , 朝政 皆 废 。 终 至 一 夫 夜 呼 , 乱 者 四 应 , 仓皇 东 出 , 不知 所 归 , 何其 衰 也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自然 之 理 也 。 注 : ① 晋 王 : 即 李克用 , 因 帮助 唐朝 镇压 黄巢 起义 有功 封 为 晋 王 。 后面 “ 庄 宗 ” 为 其 子 , 称帝 后 沉溺 声色 , 终 被 伶官 叛乱 所 杀 。 ② 从事 : 一般 属 官 。 ③ 少 牢 : 古代 祭祀 用 牲畜 , 用 羊 、 猪 各 一头 叫 少 牢 。 ④ 仇雠 ( ch ó u ) : 仇敌 。 二 、 翻译 : 世人 说 晋 王 将 死 的 时候 , 拿 三 支 箭 赐 给 庄宗 , 告诉 他 说 : “ 我 有 三 件 遗留 的 仇 恨 ; 给 你 三 支 箭 , 你 一定 不要 忘记 你 父亲 的 愿望 。 ” 庄 宗 接 了 箭 , 把 它 收藏 在 祖庙 里 。 此后 出兵 , 就 派 随从 官员 用 猪 、 羊 各 一头 祭 告 祖庙 , 请 下 那 三 支 箭 , 用 锦囊 盛 着 , 背 着 它 走 在 前面 , 等到 凯旋 时 再 把 箭 藏 入 祖庙 。 当 庄宗 把 箭 还给 先 王 , 向 先 王 禀告 成功 的 时候 , 他 意气 骄 盛 , 多么 雄壮 啊 。 等到 仇敌 已经 消灭 , 天下 已经 平定 , 他 一心 宠 信乐 官 , 沉溺 于 歌舞 和 女色 之 中 , 朝廷 的 各项 事业 都 荒废 了 。 等到 一个 人 在 夜间 呼喊 , 作乱 的 人 便 四方 响应 , 他 匆忙 向东 出逃 , 不知 回到 哪里 去 , 是 多么 衰 颓 啊 ! 忧虑 辛劳 可以 使 国家 兴盛 , 安闲 享乐 可以 使 自身 灭亡 , 这 是 自然 的 道理 。 《 新 五 代 史 · 伶官 传 》 原文 及 翻译 2 一 、 原文 : 呜呼 ! 盛衰 之 理 , 虽 曰 天命 , 岂 非 人事 哉 ! 原 庄 宗 之 所以 得 天下 , 与其 所以 失 之 者 , 可以 知 之 矣 。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也 ; 燕王 , 吾 所 立 , 契丹 与 吾 约 为 兄弟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 此 三 者 , 吾 遗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与解析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欧阳修 魏征 上 问 侍臣 : “ 创业 与 守成 孰 难 ? ” 房玄龄 曰 : “ 草 昧 之 初 , 与 群雄 并 起 角力 而后 臣 之 , 创业 难 矣 ! ” 魏征 对 曰 : “ 自古 帝王 , 莫 不得 之 于 艰难 , 失 之 于 安逸 , 守成 难 矣 ! ” 上 曰 : “ 玄 龄 与 吾 共 取 天下 , 出 百 死 , 得 一生 , 故知 创业 之 难 , 征 与 吾 共 安 天下 , 常 恐 骄 奢 生于 富贵 , 祸乱 生于 所 忽 , 故知 守成 之 难 , 然 创业 之 难 , 既 已 往 矣 ; 守成 之 难 , 方 当 与 诸公 慎 之 选 自 《 资 治 通鉴 · 唐 纪 注释 】 上 : 指 唐太宗 。 草 昧 ; 此 指 开创 国家 。 学习 目标 1 、 了解 欧阳修 的 生平 和 《 伶官 传 序 》 的 相关 知识 , 了解 五 代 史 。 2 、 掌握 文中 的 文言 知识 , 疏通 文意 , 理清 文章 的 层次 结构 。 3 、 鉴赏 并 学习 理解 本文 先 提出 论点 , 然后 运用 事例 , 步步 深入 进行 论证 的 写法 。 4 、 理解 作者 观点 及 借古讽今 的 意图 。 把握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的 观点 , 培养 忧患 意识 。 了解 作者 欧阳修 ( 1007 年 1072 年 ) , 字 永 叔 , 号 醉翁 , 晚 号 六一 居士 , 吉州 永丰 ( 今 江西 省 吉安 市 永丰 县 ) 人 , 景德 四 年 ( 1007 年 ) 出生 于 绵 州 ( 今 四川 省 绵阳 市 ) , 北宋 政治 家 、 文学 家 。 欧阳修 于 宋仁宗 天圣 八 年 ( 1030 年 ) 以 进士 及 第 , 历 仕 仁宗 、 英 宗 、 神 宗 三朝 , 官 至 翰林 学士 、 枢密 副使 、 参 知 政事 。 死 后 累 赠 太师 、 楚国 公 , 谥号 “ 文忠 ” , 故世 称 “ 欧阳文忠 公 ” 。 了解 作者 欧阳修 是 北宋 中叶 诗文 革新 运动 的 倡导 者 , 继续 和 发展 了 唐朝 韩愈 、 柳宗元 所 倡导 的 古文 运动 。 他 团结 并 培养 了 大批 古文 作家 , 如 “ 三 苏 ” 父子 、 王安石 、 曾巩 等 皆 出 其 门下 。 是 “ 唐宋 八 大家 ” 之一 , 并 与 韩愈 、 柳宗元 、 苏轼 被 后人 合称 “ 千古 文章 四 大家 ” 。 为 文 主张 切合 实用 , 重 内容 , 反 浮 靡 。 他 的 散文 明畅 简洁 , 丰满 生动 , 说理 透彻 , 抒情 委婉 。 诗 、 词 也 有 很 高 成就 。 他 的 《 六一 诗话 》 开创 了 “ 诗话 ” 这 一新 的 体裁 。 著作 有 《 新 五 代 史 欧阳文忠 公 文集 》 , 又 与 宋祁 等 合 修 《 新 唐书 》 。 六一 居士 六一 居士 初 谪 滁 山 , 自 号 醉翁 。 既 老 而 衰 且 病 , 将 退休 于 颍 水 之 上 , 则 又 更 号 六一 居士 。 客 有 问 曰 : “ 六一 , 何谓 也 ? ” 居士 曰 : “ 吾 家 藏书 一 万 卷 , 集 录 三 代 以来 金 石 遗文 一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重点豪华翻译版

推究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所以:的原因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将终:临死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也;燕王,吾所立;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立:推立背:背叛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归:投靠遗恨:未尽的心愿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未尽的心愿。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一少牢告用兵:出兵打仗少牢:祭品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随人官员,用猪羊祭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盛:用 装负:背着祖先,请出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把箭收进宗庙。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全文及译文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五代史伶官传序古文赏析

1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 古文 赏析 【 作品 介绍 】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 是 一 篇 著名 的 史论 。 本文 阐明 观点 的 主要 论据 , 是 五 代 后唐 庄 宗 先 盛 后 衰 , 先成 后 败 的 历史 事实 , 例 据 典型 而 有 说服 力 。 在 写法 上 , 则 欲 抑 而 先 扬 , 先 极 赞 庄 宗 成功 时 意气 之 “ 壮 ” , 再 叹 其 失败 时 形势 之 “ 衰 ” , 通过 盛 与 衰 , 兴 与 亡 , 得 与 失 , 成 与 败 的 强烈 对比 , 突出 庄 宗 历史 悲剧 的 根由 所在 , 使 “ 本 其 成败 之 迹 , 而 皆 自 与 人 ” 的 结论 , 显得 更加 令 人 信服 。 【 原文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作者 : 北宋 欧阳修 呜呼 ! 盛衰 之 理 , 虽 曰 天命 , 岂 非 人事 哉 ! 原 庄 宗 之 所以 得 天下 , 与其 所以 失 之 者 , 可以 知 之 矣 。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也 ; 燕王 , 吾 所 立 ; 契丹 , 与 吾 约 为 兄弟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 此 三 者 , 吾 遗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 请 其 矢 , 盛 以 锦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 方其 系 燕 父子 以 组 , 函 梁君臣 之 首 , 入 于 太庙 ,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 及 仇雠 已 灭 , 天下 已 定 , 一 夫 夜 呼 , 2 乱 者 四 应 , 仓皇 东 出 , 未 及 见 贼 而 士卒 离散 , 君 臣 相 顾 , 不知 所 归 。 至于 誓 天 断 发 , 泣 下 沾 襟 , 何其 衰 也 ! 岂 得 之 难 而 失 之 易 欤 ? 抑 本 其 成败 之 迹 , 而 皆 自 于 人 欤 ? 《 书 》 曰 : “ 满 招 损 , 谦 受益 。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自然 之 理 也 。 故 方其 盛 也 , 举 天下 之 豪杰 , 莫 能 与 之 争 ; 及其 衰 也 , 数 十 伶人 困 之 , 而 身 死 国 灭 , 为 天下 笑 。 夫 祸患 常 积 于 忽 微 , 而 智勇 多 困 于 所 溺 , 岂独 伶人 也 哉 ! 作 伶官 传 。 【 注释 】 伶官 : 伶 , 戏子 , 或 唱戏 杂技 演员 , 现代 的 娱乐 人员 。 伶官 : 宫 庭 里 供 统治 者 娱乐 表演 的 人物 。 可见 封建 朝代 不 思 于 民生 , 不 思 于 进取 , 奢华 淫乐 而 痛失 天下 ! 伶官 尚能 使 天下 易 主 , 可见 不 居安思危 之 害 ! 原 : 推求 本 原来 , 探究 。 其 : 语气 副词 , 表示 期望 、 命令 的 语气 。 庙 : 太庙 , 帝王 祭祀 祖先 的 宗庙 。 从事 : 这里 指 负责 具体 事物 的 官员 。 一 少 牢 : 用 在 猪 、 羊 个 一头 作 祭品 。 牢 , 祭祀 用 的

《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

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doc

五代史伶官传序 译文.doc五代史伶官传序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

《五代史伶官传序》文言文翻译

《五代史伶官传序》文言文翻译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仑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

伶官传序欧阳修〔宋代〕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精品
DOCX14.1KB 5
1/4
2/4
展开阅读剩余2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