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及名称: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满分:150分 一、简答(10分X4=40分) 1、简述媒介的历史形态有哪些? 2、简述媒介的社会影响。 3、简述网络传播的主要特点 4、简述媒介内容产生的外部环境有哪些? 二、论述题(20分X3=60分) 1、如何评价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新闻思想和刘少奇的新闻思想。 2、人际传播的主要特征和社会功能。 3、集合行为的定义和发生条件以及传播机制。 三、案例分析(25分×2=50分) 1.材料: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郑重宣示。 这一宣示,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使命。 这一宣示,明确了旗帜,更预示了未来。 实干兴邦伟大飞跃铸就新时代 变革是观察时代发展的标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必定伴随着一场广泛、深刻的变革。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用“极不平凡的五年”高度总结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性成就的壮阔历程。 立于新时代的涛头回望这五年,才更能读出“极不平凡”这四个字的分量。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面对五百多名中外记者,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使命概括为三个责任,从此将担当起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作为治国理政的信念与追求。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每前进一分,难度便增加十分。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坚定表示,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回顾这五年,习近平在报告中以“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八个字为统领,从十个方面作出深刻阐述。 这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五年,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新姿态标志新飞跃。“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习近平在报告中作出这一历史性论断。 新飞跃铸就新时代。习近平三个“意味着”的阐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不忘初心伟大工程担当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用五句话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的内涵,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归结起来,新时代的主题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历经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着救国救民之路,却始终未能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 为什么取得伟大成功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因为她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因为她一经成立就把“人民”和“民族”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细细梳理十八大以来的五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伟大的成就无不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对民族的使命担当。 正因如此,进入新时代,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也正因如此,进入新时代,报告强调,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宗明义,贯穿整个报告,三万多字的报告就是初心写照、使命呼唤。 习近平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他特别强调,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只有永葆初心,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激励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坚持真理伟大思想引领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领导中国革命的漫漫征途上,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翻越了千山万水,而且翻越了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的错误思想障碍。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又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推动我国经 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 九十六年的惊涛骇浪、九十六年的光辉历程一再证明,只有掌握科学理论才能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只有立足实际、独立自主开辟前进道路,才能不断走向胜利。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引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不断超越经典,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作出新的回答。 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报告中,习近平用八个“明确”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深刻阐述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这是习近平首次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深入阐述,仔细理解八个“明确”、十四条基本方略,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探究中国面对的现实之问、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引领新时代,我们党就要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引领新时代,我们党就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十九大报告,习近平的新时代宣示,是坚定的宣示,奋进的宣示,是搏击滚滚时代洪流的宣示。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论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媒介发展的影响 (2)新时代下如何实现传统媒体的成功转型和快速发展 2.材料:习近平的新闻舆论观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3家中央新闻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随后主持召开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这次调研和座谈会上,总书记都说了啥?我们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归纳成16条新论,一起来学习! 1、“一件大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2、“三个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3、“四个力”。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4、“一个鼓励”。在新华社调研时,习近平鼓励记者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发现和宣传基层干部先进典型。 5、“两个多”。在中央电视台调研时,习近平指出,中央电视台每天面对数亿观众,一定要紧跟时代、放眼全球,多设计一些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好栏目,多创办一些脍炙人口、寓教于乐的好节目。 6、“五个事关”。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

猜你喜欢
2.8万次浏览
5541人收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18年考研真题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18年考研真题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及名称: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满分:150分一、简答(10分X4=40分)1、简述媒介的历史形态有哪些?2、简述媒介的社会影响。3、简述网络传播的主要特点4、简述媒介内容产生的外部环境有哪些?二、论述题(20分X3=60分)1、如何评价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新闻思想和刘少奇的新闻思想。2、人际传播的主要特征和社会功能。3、集合行为的定义和发生条件以及传播机制。三、案例分析(25分×2=50分)1.材料:“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郑重宣示。这一宣示,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使命。这一宣示,明确了旗帜,更预示了未来。实干兴邦伟大飞跃铸就新时代变革是观察时代发展的标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必定伴随着一场广泛、深刻的变革。“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转专业考试

A、刑罚应与犯罪行为相适应B、刑罚应与犯罪人个人情况相适应C、刑罚应与犯罪客观危害相适应D、刑罚既应与犯罪行为相适应,又要与犯罪人个人情况相适应答案:D 2.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采取的原则是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D.以属人原则为主,兼采属地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答案:C3.犯罪行为的最基本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B.一定的社会危害性C.行为人的主观恶性D.应受刑罚惩罚性答案:B4.刑罚适用的机关是 A、公安机关B、检察机关C、人民法院D、立法机关答案:C 5.战时缓刑适用的对象是 A、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军人B、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军人C、被判处拘役刑的犯罪军人D、罪行较轻且确有悔改表现的犯罪军人答案:A 6.犯罪的()是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基本依据。A、同类客体B、一般客体C、简单客体D、主要客体答案:A 7.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

33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考试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国际视野和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理论、网络与新媒体概况、新闻学理论和传播伦理与法规等。测试考生对新闻与传播专业所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三、考试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四、试题结构1、选择题(20分);2、简答题(30分);3、论述题(40分);4、材料分析题(60分)。五、考试内容(一)中外新闻传播史1、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渊源及活动形态2、中国近代报刊的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内容

考试性质《综合能力》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一)媒介与社会1.理解传播媒介1)传播的含义与类型2)传播的过程与要素2.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2)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3)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3.1)传播媒介的界定3.2)传播媒介的类型2.媒介的社会功能1)守望与预警的功能2)协调与商讨的功能3)传承与教化的功能4)娱乐与商业的功能3.媒介的社会影响1)媒介与政治舆论2)媒介与经济发展3)媒介与社会文化4)媒介与国际关系5)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5.1)效果与效果研究5.2)媒介与说服5.3)媒介与议程5.4)媒介与教养4.社会中的媒介第1页共4页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1)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2)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二)媒介的形态与发展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19考研真题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19考研真题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440真题一、新闻学基础(一)名词解释(20分)信息新闻要素硬新闻客观性报道(二)简答题(20分)1.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2.决定新闻信息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三)论述题(20分)为什么说新闻媒介是“社会的公共舆论机关”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简答题(30分)1.列宁说“党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谈谈你的理解。2.习近平在8.19讲话上提出了关于新闻和宣传的“三个创新”,请谈谈你的认识。3.毛泽东说“党报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工作”,请谈谈你的理解。三、新闻采访与写作(一)简答题(10分)1.为什么说新闻写作不能合理的想象?2.毛泽东指出“跑衙门是跑不出来好记者的”,谈谈理解。(二)论述题(20分)1.结合案例,论述开放式问题和闭合式问题各自的优劣。(三)实操题(30分)材料标题:折翼航天,用生命托起航母事业这是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新闻报道,写一篇500字的评析,并配发一篇不超过200字的编者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1考研真题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1考研真题试卷

2021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真题440一、名词解释(5分*4)1.党报理论2.非故意性失实3.群体极化4.舆论引导二、简答(前五题10分,后两题5分)1.网络背景对新闻场域的制约因素2.马克思、恩格斯对新闻实质的研究3.列宁对新闻自由的思考4.xdd的网络舆论观5.新闻媒体的正效应和负效应6.采访如何选择访问对象7.动态消息的写作要求三、论述(20分*2)1.论述新闻生产是多方力量的博弈2.结合案例2020年“翻车”事件“江苏女护士与士兵结婚”,论述采访环节如何保证新闻真实四、实务操作题材料:人民日报关于钟南山的报道1.分析写作特点(10分)2.评论,500字(20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0年考研真题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0年考研真题试卷

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1.突发性新闻2.舆论(木铎院校班作业题)3.表达权4.新闻要素 简答题1.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区别(木铎院校班作业题,木铎全国通用版押题卷卷五简答)2.习近平“四力”内涵和作用3.毛泽东“跑衙门跑不出好记者”的理解4.邓小平说“党报必须无条件宣传党”的理解5.西方记者说“show, not tell”,说说你的理解6.预发性新闻采访准备7.新闻失实的典型表现(木铎全国通用版押题卷卷三简答)8.对环境下人物报道的变化 实操题浙江省“最多走一趟”简化办公程序从选择新闻主题的角度,分析此报道获奖的原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2018年考研真题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2018年考研真题试卷

201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435 科目名称:保险专业基础一、概念辨析题(每题6分,共计30分)1.边际效用和期望效用2.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3.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4.应收保费和未赚保费5.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简述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的关系2.如何理解保险经营资产具有负债性3.简述中央银行业务和职能4.简述保险合同的概念与特点三、综合应用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分析价格风险的可保性2、试比较保险期货的功能3.谈谈如何发挥保险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1.试论保险回归保障本源与保险业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2.试论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风险及防控政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2年考研真题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2年考研真题试卷

202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研真题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名词解释(5分*4)1.受众定位2.新闻选择3.二级传播4.亲身传播二、简答题(10分*4)1.总书记媒介融合思想2.网络直播对传受关系的重构3.领导人的党报思想4.新传播技术对于媒介发展的影响三、论述(25分*2)1.新闻媒介正效应和负效应的表现、原因2.目前机器人写作应用在哪些报道领域,优缺点,发展前景。四、案例分析(40分)运用形象构建或刻板印象等相关理论,对新冠疫情期间媒体对女性医务工作者的形象构建进行分析。(不超过800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17年考研真题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17年考研真题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及名称: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满分:150分新闻学基础(60分)一、名词解释(5分X4=20分)1、受众2、知情权3、新闻真实性4、媒介公信力二、简答题(10分X2=20分)1、请简述宣传的三大元素2、请简述新闻媒体的一般功能三、论述题(20分)请简述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并请对这一理论的内在矛盾做出分析和评价。中外新闻史(30分)一、简答题(5分X3=15分)1、请简述埃德加.斯诺在延安的采访活动及其意义。2、请简述《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地位。3、请简述梁启超“实务文体”的主要特点。二、论述题(15分)请结合史实论述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报的宣传内容及其效果。新闻采访与写作(60分)一、简答题(5分X2=10分)1、请简述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准备2、请简述新闻观察的主要作用二、论述题(20分)请结合某一重要媒体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系列报道,分析新闻策划的作用、要求与方法。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26专业综合2018年考研真题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26专业综合2018年考研真题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26专业综合2018年考研真题财务会计部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财务会计框架2、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的内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分别举一个对应会计科目的例子3、简述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关的内涵及关系二、业务题(每题20分,共20分)投资性房地产的相关计算和会计科目2、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计算和会计科目三、较为综合的简述(每题15分,共30分)1、(1)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优缺点(2)企业价值评估中资产负债表更为重要还是现金流量表?2、(1)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内涵,当前应更注重公允价值还是历史成本,为什么?(2)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内涵,哪个更注重公允价值,哪个更注重历史成本?财务管理部分一、简答(每题3分,共18分)1、那些因素会影响股东对股利政策的选择2、债券风险评级影响因素3、4/20,N/70的内涵是什么,什么时候应该接受现金折扣二、计算(13+15)1、现在需要筹资2000万,方案一:发行普通股100万股,长期借款400万,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3年考研真题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3年考研真题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群体传播2.特稿3.内容分析法4.媒体融合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新闻媒介要怎么引导舆论,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2.如何保证网络采访获得的素材真实性?3.简要阐述什么是媒介核心竞争力4.有关新闻舆论观的观点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2.建设性新闻是什么?正面报道是什么?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四、案例分析(每题50分,共50分)1.下厨房App与社区建构,使用与满足案例分析美食社区发展的必然性。要求:1.详细阐述理论内容、产生与发展。2.运用使用与满足的相关理论分析材料。3.简洁流畅、思维严谨、不超过800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业目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1 21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18年考研真题试卷

精品
PDF318.8KB 5
1/5
展开阅读剩余4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