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参 〔先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格言,出自下列哪部经典( )。 A .《中庸》 B .《大学》 C .《论语》 D .《孟子》 2、文学常识填空 《大学》出自《 》,原本是其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 《大学》和《 》《 》《 》并称“四书”。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 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3、请写出两句《大学》中的经典名句。 4、根据这篇文言文,结合现代社会,如何理解其现实意义。 5、如何理解“物格而后知至”这句话? 6、翻译文章第二段。 参考答案: 1、B 2、礼记;中庸、论语、孟子;儒家学说 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猜你喜欢
2.9万次浏览
5713人收藏
一课一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课后习题

一课一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课后习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参〔先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格言,出自下列哪部经典 A.《中庸》B.《大学》C.《论语》D.《孟子》2、文学常识填空《大学》出自 原本是其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大学》和 并称“四书”。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3、请写出两句《大学》中的经典名句。4、根据这篇文言文,结合现代社会,如何理解其现实意义。5、如何理解“物格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儒学经典思想--八项条目的主要内容,更是儒学“内圣外王”思想的体现。儒学“内圣外王”其核心是修身,关键是齐家,以修身为界,分为“内圣”与“外王”,是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高尚境界,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修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即“内圣”的集中体现,也是“内圣外王”的核心。总体来说,修身不仅要有爱国的思想,还要有爱国的本领。主要是指内求,尤其是自我的道德修养,“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特别强调“慎独”。怀有敬畏之心,谨慎的遵守道德准则。齐家是指孝敬父母长者,家庭和睦,爱自己的家庭、配偶、子女,特别是从严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特别是为官者,更要对配偶子女利用自己地位和权力的影响力,谋取非法利益的要严惩不贷,绝不能姑息养奸甚至庇护。治国是指学以致用,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国家管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富有强烈的爰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平天下即使天下平,“平”在这里是指公平、公正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志士,以此为纲,不懈努力,随着时代的更替,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高三学子,我们更需要培养一种修身治学平天下的能力。何所谓“修身”,又为何把即居于首位?在我看来,修身是完成一切宏伟蓝图的基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充分彰显着人格魅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发展。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拥有与世无争的魄力。杨绛先生的一句话“与谁争,我都不屑!”把一位百岁老人的豁达无畏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许我们不能达到杨绛先生的境界,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超脱众生相的基础,也是我们能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的条件。一个人的文化底蕴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更是在不断学习和领悟中夯实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源泉便是知识,而学习知识更是一个人一生的功课,自学便是一生致力于学习。古语有云“活到老学到老”,我们需要具有的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学习不只是面对高考,更是为了若干年后面对你所喜爱的事物,能有重新学习的勇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于《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一、封建社会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历史名言,原本就不是写给普通百姓去看的,因为那个时代的普通百姓根本就不可能认字,也没有晋升为社会管理层的文官制度。它是写给仕大夫(贵族)甚至是君主的,激励人生、成就人生的追求境界。修身就是使自己具备足够的才华和美德,齐家就是去治理好自己的庄园,治国就是辅佐君主(或者是君主本人)治理好国,平天下就是在全世界的范围(那时候世界的概念就是长江流域以北的所谓"中国")内成就功业。事过境迁,夕日的封建社会早已经化为就历史的烟尘,但是这句名言在中国历史上不知道激励和引导了多少俊杰成就了英雄伟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于《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

大家的日本语课后练习题26课(含答案)

大家的日本语 课后练习题 26课(含答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础训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础训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题一、文言文默写填空1、,知至而后意诚。2、家齐而后国治,。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二、选择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中家国文化的()。A.重修身B.由小到大C.胸怀天下D.家国兼顾2、《大学》中的很多道理为中国人所熟知,流传着很多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的言论,下列与《大学》文不相关的词句是()。A、格物致知B、心不在焉(正确答案)C、人先矩已D、执两用中三、解释下列词语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四、翻译文章第一段。五、何为“矩之道絜”?六、学习完这篇文章,谈谈对“治国,平天下”的理解。参考答案:一、1、物格而后知至2、国治而后天下平3、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二、1、B 2、B三、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四、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
文言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随堂测验

文言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随堂测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题一、填空曾参,字子舆,门人尊称为。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人。孔子晚年的重要弟子之一,造诣很深,七十子之一。他们父子都是孔子的学生,俱列孔门七十二贤。以修身和孝行著称,又颇多著述,是一位很有名的儒家大师。身后被尊为“”。二、选择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人生价值的评价坚持了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B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C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D .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2、在中国思想传统中,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是()。儒家B .法家C .阴阳家D .道家三、解释词语1、正心:2、修身:3、齐家:4、治国:四、翻译句子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2、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五、文言文默写填空1、欲治其国者,。2、意诚而后心正,。3、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六、请根据下列这段文字,谈谈自己的感想。“修身齐家治国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综合练习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综合练习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题1、默写原文。2、中国人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于下面这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济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矩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麻人,是皆以修身为本。”请问它的出处最有可能是()。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3、“四书”、“五经”、“六艺”分别指的什么?请简要回答。4、解释原文大意。5、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谈谈如何做到“修身”。6、谈谈民心的重要性。参考答案: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年真题及答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年真题及答案

23-24上·信阳·期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参〔先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观点中,“治国”与“平天下”有何关联?A.治国是平天下的前提,只有先治国才能平天下。B.平天下是治国的目标,只有治国才能实现平天下。C.治国和平天下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阶段。D.治国和平天下是相互依存的两个阶段。答案:B.平天下是治国的目标,只有治国才能实现平天下。1.如何理解本文中的“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格物致知”是指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研究,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这种认识和理解是基于客观事实和科学方法的,是现代科学思维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然后处理好家庭事务,进而治理好国家,再进而平定天下根据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齐”的第一个解释整齐,一致。“齐家”的“齐”字应该是形容词使动用,即“使家齐”。所以这里“齐”的意思是“使整齐,一致。”就和“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的“齐”意思差不多,区别是“而后家齐”的“齐”是形容词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年真题及答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年真题及答案

22-23下·达州·期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参〔先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观点中,“修身”与“齐家”有何关联?A.修身是齐家的前提,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B.齐家是修身的结果,只有修身才能达到齐家。C.修身和齐家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阶段。D.修身和齐家是相互依存的两个阶段。答案:A.修身是齐家的前提,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21-22上·文山·期中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一课一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课后习题

精品
DOCX14.6KB 3
1/3
展开阅读剩余2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