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故事 一、毛泽东的衣着 节俭、朴素,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同的特点。一代伟人毛泽东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尤其是他的衣着,简直是俭朴到了让今天的我们无法相信的地步。 进京时一件好衣服都没有 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对于穿衣从来不提任何要求。他常常是有什么穿什么。为了少做一件衣服,为战争节约些开支,毛泽东的衣服上往往是补丁上缀补丁。1949年,毛泽东进了北京城,曾在香山双清别墅接待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知名人士。他在见张澜前,吩咐卫士李银桥说:“张澜先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不少贡献,在民主人士当中享有很高威望,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然而,李银桥在毛泽东所有的家当中翻了又翻,找了又找,竟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不打补丁的衣服来。李银桥异常委屈,对毛泽东说:“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了,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倒劝慰说:“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们会考出好成绩。张先生是贤达之士,不会怪我们的。”就这样,他硬是穿着补丁衣服 见了张澜,又见了沈钧儒、李济深、郭沫若、陈叔通等知名人士,更受到各位民主人士的尊敬。 二、尊敬谦和谢之以礼 1949年1月,北京解放了。历尽旧时代沧桑的86岁高龄的画家齐白石,从此步入了新时代的幸福坦途,受到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毛泽东亲笔写信邀请齐白石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参加新政协会议,共商建国大计。齐白石看了信,高兴得一夜没有合眼。为了表达对领袖的崇敬和爱戴,齐白石精心镌刻了朱、白两纹寿山石名章,在开国大典前夕,献给毛泽东。 1950年夏,毛泽东派秘书田家英专门看望齐白石老人。第二天又把他接到中南海叙谈,品茶赏花,共进晚餐。在席间,毛泽东亲自给他夹很烂的菜,并敬他几杯葡萄酒。为了感谢毛泽东的款待,齐白石把自己用了半个世纪的石砚以及从自己珍藏的精品中选出最好的作品——一幅立轴《鹰》和一幅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分别题款后送给毛泽东,而毛泽东收到礼物后,也以礼回谢。 1953年,白石老人双喜临门,荣获“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又逢90大寿。毛泽东特意送上四件寿礼:一坛湖南特产茶油寒菌、一对湖南王开文笔铺特制长锋纯羊毫书画 笔、一苗东北野参和一架鹿茸,祝老人家福寿康宁。白石老人激动地说:“毛主席太看得起我了,送这么贵重的礼物。古人讲蔗境弥甘,我如今可享这份清福了。” 齐白石愉快地欢度晚年,他的唯一愿望是要活到120岁,用自己在艺术上的辛勤耕耘来报答人民和领袖。但是,毕竟人的意志拗不过自然规律。1957年,95岁高龄的白石老人重病绕身,毛泽东劝他静屋休息,要节劳,少见客,还派田家英去探望多次。白石老人对田家英倾吐自己对毛主席的衷心感谢之忱。弥留之际,老人留下遗言:将自己珍藏的字画、作品和用过的东西,献给毛泽东。 三、红井 1933年4月,毛泽东随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从叶坪来到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后,毛泽东看到村子里的人总是挑着浑浊的水往家里去,就问:“老表,这水挑来作什么用?”老表回答说:“吃呀!”毛泽东又问:“水这么脏,能吃吗?”老表苦笑着说:“没法子,再脏的水也得吃呀。”毛泽东又问:“是从哪里挑的?”老表回答:“塘里挑来的。”毛泽东要老表带他去看看。走了一阵,只见一口不大的池塘,杂草丛生,水混浊得怕人。一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这里。毛泽东皱了皱眉,关切地问:“能不能到别处去挑水

毛泽东的故事相关资料
9.9万次浏览
2.0万人收藏
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的故事一、毛泽东的衣着节俭、朴素,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同的特点。一代伟人毛泽东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尤其是他的衣着,简直是俭朴到了让今天的我们无法相信的地步。进京时一件好衣服都没有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对于穿衣从来不提任何要求。他常常是有什么穿什么。为了少做一件衣服,为战争节约些开支,毛泽东的衣服上往往是补丁上缀补丁。1949年,毛泽东进了北京城,曾在香山双清别墅接待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知名人士。他在见张澜前,吩咐卫士李银桥说:“张澜先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不少贡献在民主人士当中享有很高威望,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然而,李银桥在毛泽东所有的家当中翻了又翻,找了又找,竟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不打补丁的衣服来。李银桥异常委屈,对毛泽东说:“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了,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倒劝慰说:“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

毛泽东的故事大全

毛泽东的故事大全一、毛泽东读书的故事毛泽东小时候酷爱读书,每晚都要在油灯下读书到深夜,甚至彻夜不眠,他的母亲怕他累坏,每到半夜就督促他睡觉,毛泽东就用深色纸糊在窗户上,使母亲看不到灯光。少年毛泽东就是这样刻苦自学,读完湘潭的书,又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他的一生始终坚持博览群书,成为我们知识渊博、才能卓著的伟大领袖。二、坚持锻炼身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是毛主席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他主张一个人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他认为,一个人不但要有高尚的道德,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担当中国和世界的重任。毛主席从学生时代开始就非常重视锻炼身体,一辈子坚持锻炼身体,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里主要讲几个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时刻苦锻炼身体的故事:毛主席在12岁的时候以前得了一场大病,开始体会到身体的重要,后来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他特别重视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并且把锻炼身体与磨练意志结合起来

关于毛泽东的小故事_关于毛泽东的小故事简短的_1

毛泽东故事篇

毛泽东故事篇

毛泽东故事篇一口袋烧鸡1941年春,国民党在宜川、洛川一带集结重兵,大有闪击延安之势。面对这一严峻局势,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调八路军主力部队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加强边区南线防务,并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军需自给。1943年秋,毛泽东在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邓发、张闻天、彭真等陪同下,到南泥湾视察。毛泽东在视察三五九旅返回延安的途中,又专程来到位于九龙泉的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视察。王震向毛泽东一行汇报说:“部队做到了全部自给,不拿公家一粒米、一寸布、一分钱。”毛泽东高兴地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为了给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送行,三五九旅精心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他们选了两只自养的鸡,在山里采来香草,做出了两只烧鸡。毛泽东看着烧鸡问王震:“战士们能吃上烧鸡吗?”王
关于毛泽东的生平故事

关于毛泽东的生平故事

毛主席的经典故事

毛主席一生中的最后一次,1957年11月2日毛主席最后一次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并且在苏联发表了重要的演讲,毛主席演讲时说到:世界是你们年轻人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你们年轻人的。1974年毛主席81岁生日的时候与周恩来总理促膝长谈到次日凌晨,这也是两位伟人一生中最后一次的谈话。#领袖毛泽东#1967年的时候毛主席在周总理的安排下乘飞机从武汉离开飞往上海,这也是毛主席一生中最后一次乘坐飞机。1974年10月13日81岁的毛主席在室内游泳池游了四次泳,这也是毛主席一生中最后一次游泳。毛主席在1976年5月27日的时候会见了来自巴基斯坦的总理布托,这也是毛主席最后一次会见外宾。毛主席曾经戏称自己是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的四大家族。毛主席一生与书为伴,在毛主席的床上面有一半的位置是属于书籍的,文房四宝即是笔、墨、纸、砚,毛主席就是利用平生所学,运筹于帷幄之中,打败了腐朽的国民党军队。而民国时期的四大家族就是蒋介石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

毛泽东伟大事迹介绍

毛泽东相关事迹

世纪伟人毛泽东胸怀博大、豁达豪爽、无私无畏、意志如钢,是条平常轻易不流泪的硬汉子。即便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他也未在公开场合落过泪。但是,在他那波澜壮阔、雄奇丰富、功勋卓著的革命生涯中,却还是有那么几次落下热泪的时候,是个爱动感情的人,呈现出温情细致的一面。虽然素有“男儿有泪不轻弹”之说,可也公认“无情未必真豪杰”。毛泽东正是这样的人。对此,毛泽东有过一次言简意赅的明确阐述1937年在延安当他看到贺子珍去意已定时,极力挽留她。他知道,她这个时候提出要走,同自己有关,曾经说了一番十分动情的话:“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我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泪。二是跟过我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得落泪。我这个人就是这样,骑过的马老了,死了,用过的钢笔旧了,我舍不得换掉。三是在贵州,听说你负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在乌江南

毛泽东主要事迹

2025年关于毛泽东的故事

2025年关于毛泽东的故事

有关毛泽东的故事 篇一:有关毛泽东的故事 有关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读的故事乢 毛泽东小时候热爱读,每晚都要在油灯下读到深夜,甚至彻夜不眠,他的母亲怕他累乢乢坏,每到午夜就催促他睡觉,毛泽东就用深色纸糊在窗户上,使母亲看不到灯光。青年毛泽东确实是如此刻苦自学,读完湘潭的,又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他的毕生一直坚持博乢览群,成为我们知识渊博、才能卓著的伟大领袖。乢 坚持锻炼身体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是毛主席常常援用的一句名言。他主张一种人要德智体全面开展。他认为,一种人不仅要有崇高的道德,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担当中国和世界的重任。 毛主席从学生时代开场就尤其重视锻炼身体,一辈子坚持锻炼身体,尤其值得我们学习。这里重要讲几种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上课时刻苦锻炼身体的故事: 毛主席在12岁的时候曾经得了一场大病,开场体会到身体的重要,后来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他尤其重视锻炼身体,常常参与多种体育

毛泽东的小故事

有轿车不坐延河畔响起的隆隆马达声和清脆的喇叭声,吸引着延安军民。警卫战士们更是有说不出的高兴:“这回毛主席外出开会再也不用骑马走路了!”老红军杨辛克,贵州松桃人。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员。后任抗大学员、八路军129师358旅教育干事、指导员、公安总局科长、豫西地区副专员、贵州省工业厅副厅长、省经委副主任。1983年6月,杨辛克同志向我回忆起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在延安坐车还是骑马而引发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抗战时期的延安,中央领导到哪里都是骑马或步行。一位华侨送给延安两辆小轿车,警卫战士们有说不出的高兴:“这回毛主席外出开会再也不用骑马、走路了!”可是没料到,在分配车时,毛主席提出要考虑军事工作的需要,照顾年龄较大的同志。尽管大家都希望配给毛主席一辆轿车,可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一台配给了主管军事工作的朱老总,另一台配给了延安的“五老”(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吴玉章)。一次,毛主席骑马去枣园开

毛泽东事迹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毛泽东同志展现出了坚定的意志、英勇的气概、雄才大略和宽广胸怀。他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他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进。毛泽东同志的事迹和精神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首先,我们要学习他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始终保持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人民的忠诚。他始终把人

毛泽东的伟大故事

世纪伟人毛泽东胸怀博大、豁达豪爽、无私无畏、意志如钢,是条平常轻易不流泪的硬汉子。即便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他也未在公开场合落过泪。但是,在他那波澜壮阔、雄奇丰富、功勋卓著的革命生涯中,却还是有那么几次落下热泪的时候,是个爱动感情的人,呈现出温情细致的一面。虽然素有“男儿有泪不轻弹”之说,可也公认“无情未必真豪杰”。毛泽东正是这样的人。对此,毛泽东有过一次言简意赅的明确阐述1937年在延安当他看到贺子珍去意已定时,极力挽留她。他知道,她这个时候提出要走,同自己有关,曾经说了一番十分动情的话:“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我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泪。二是跟过我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得落泪。我这个人就是这样,骑过的马老了,死了,用过的钢笔旧了,我舍不得换掉。三是在贵州,听说你负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在乌江南
毛泽东小故事3个

毛泽东小故事3个

毛泽东小故事3个  毛泽东在第一年就学了《三字经》,第二年学《百家姓》,只学认字,不求其意。但到了第三年不仅要学认字,还要求解其意,有时还和舅父吟诗作对了。  有一次,毛泽东的舅父文玉钦准备出外做生意,一心想发财,供奉财神。正好毛泽东看见了,缠着舅母问:“舅舅拜的是什么菩萨?”“舅父拜的是财神菩萨。”“为什么要拜财神菩萨?”“拜财神菩萨,赐你舅舅出外做生意发财。”毛泽东听了飞步跑到启蒙馆,拿了笔,展开纸,做了一副对联的上联:“磕几个头烧柱香,就想发财,谈何容易?”但下联他想不出来了。这时舅父文玉钦进来了,“石三你在写什么字?”边说边凑近一看,才知道自己的外甥在做对联,做好了上联,难想出下联,文玉钦有意提示:“钱靠劳动,粮靠耕耘才能得来。”“对!”真是聪明人,一提就活。只见他做出了下联:“流几身汗费些力,才能进钱,讲也简单!”舅父文玉钦,看了满心欢喜,六岁年纪能做出比较贴切的对联,将会成为毛家秀才,说

毛泽东英雄事迹

毛泽东红色小故事

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最北部一个偏僻村庄,我和十几个七八岁的孩子一起坐在土坯房的教室里,瞪大眼睛,竖着耳朵,聆听老师朗读一年级的语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在课堂上,老师动情地说:“这口井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红井。小小一口井,贮满清泉,也贮满共产党一心为民的深情厚意。”下课的铃声响了,我的思绪早已飞向了远方。沙洲坝,离我们远吗?红井水,真比村里的井水甜吗?一连串天真幼稚的问题,在我脑海里萦绕。特别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14个大字,深深地刻在了我幼小的心灵里。几十年的光阴,雨丝风片一般飞逝。对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敬仰之情一直印在心间,如红井水一般源远流长。红井,你有何神奇,让我魂牵梦绕;红井,你有何魅力,让我思念数十个春夏秋冬。那年初春,我和爱人

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事

1976年9月8日是中秋节,而这天晚上,也就是9日凌晨毛泽东主席逝世,永远离开了人民群众。每逢佳节怨别离,心中想念毛主席。当然,在伟人毛泽东身上既有吞吐天地、气壮山河的英雄之豪气,也有铁血柔情般儿女情长。又到中秋,在我们追思伟人的同时,采撷以下11个毛泽东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缅怀伟人丰富多彩的人生。1933年,毛泽东留影1916年中秋征友结义中秋节,对毛泽东来说有太多的不解情缘。他以“二十八画生”为名征友结义的故事,早已人人皆知,而当年所征到的三个半朋友中的半个朋友李立三,就是在中秋节认识的。1916年(有文献说是1917年,李立三根据自身经历纠正了这一说法)中秋节,在长沙南城门看到征友启事的李立三,很拘谨地在湖南第一师范与毛泽东相约。在他的印象中,毛泽东是一个“怪人”,所以就没有敢同他谈话,只是看了看,但这却是他第一次与这位伟人相识。后来,毛泽东闲谈这段往事说:“原来是你呀!当时我跟你讲话,你没有回答。”他又说:“那次征友

青年毛泽东感人事迹

关于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的故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二十八画生(“二十八画”即“毛泽东”这三个字的繁写体总共的笔画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作为中华民族的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个人物。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毛泽东的英勇事迹

毛泽东的英勇事迹毛泽东这一生为中国革命历尽艰险,他有许多传奇经历,有很多次都跟死神擦肩而过。但是他身上却没有一处伤痕,这一点使许多人感到惊奇,感到敬佩。说到毛泽东历险,首先就要说到1927年,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时候,起义的计划是这样的,从江西的修水、铜鼓和安源三个地方发动,进击湖南东部,一起会攻长沙。毛泽东当时在安源的张家湾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然后穿了一件白褂子还有长裤,打扮成安源煤矿一个采购员,由当时浏阳县的县委书记潘心源陪同,赶往铜鼓。走到湖南浏阳张家坊这个地方,他们就被民团抓住了,当时他们递上了一封介绍信,可是这些民团感到他们可疑,要把他们押到团部。那个时候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已经达到了顶点,数以百计的共产党员还有嫌疑分子被枪毙。后来毛泽东说,我从一个同志那里借了一些钱,打算贿赂押送的人让放了我。那些普通的士兵都是雇佣兵,枪毙我对他们并没什么好处,就同意放我了。可是被队长发现了,队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毛泽东的故事

DOCX14.4KB 6
1/6
2/6
展开阅读剩余4页
复制